高三学生在地理综合题的应答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oc_第1页
高三学生在地理综合题的应答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oc_第2页
高三学生在地理综合题的应答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学生在地理综合题的应答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颜秀玲,苏建军高三文科综合中的地理综合题分值较高,而且在试卷中排列在政治、地理、历史三个学科综合题的最前面,成为决定学生文科综合成绩高低的关键。综合题的回答是一种书面表达,文如其人,通过书面表达可以全面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技能与整体实力。在地理综合题的书面表达中,学生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如前后鼻音不分,将春(秋)分日写成春(秋)风日,冲积平原写成冲击平原,地垒写成地磊等,这些都明显暴露出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课堂上只是听听而已,不看教师的板书,更不用说看课本了,所以对所学的地理知识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最终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的地理事物识记存在缺陷。2.专业性不强,口语味浓。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反映地理事物,表达说明地理问题。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说成“河流有时候水多,有时候水少。”“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写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不冷不热,全年都有较多的降雨,草长得好,利于放牧,所以发展畜牧业。”等。这样的学生,一般是学科专业素养较差,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看书时多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所以答题时才会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根本不会或者不注意对语言进行锤炼。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训练,才会写出口语很明显的答案。3.词不达意,漏洞百出。很多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明于心而不明于笔。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相差甚远,甚至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的或者科学性错误。例如“简述我国西北地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有的同学竟会写出“我国人口众多,人多地少,沿岸居民围湖造田所致”。4.画蛇添足,做无用功。这类问题绝大多数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中的要求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再例如给材料题,要求分析材料所给的内容,回答问题。多数学生根本不看要求,提笔就写,洋洋洒洒一大篇,罗列的理由一大堆,基本上和材料没关系,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得到较高的分数。5.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学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面的混乱。例如分析某地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所给材料既有等降水量线,又有降水的柱状图。答题时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先回答空间分布特点,在写时间分布特点,或者相反。可学生回答时,一会是空间特点,一会又是时间分布特点,感觉他的思路特别混乱。再就是区位评价,学生往往是就回答有利条件,把不利条件遗漏掉了。6.套话连篇,空洞无物。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区位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方面。例如在对某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作出分析时,学生往往回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政策的支持等。而对于题目给出的具体区位而言,我们应该具体分析。地理位置优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处在河流的入海口还是临近发达地区;交通便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廉价的海运,有发达的高速公路,水运陆运的枢纽,经过的铁路线名称等。其丰富的资源为石油、煤炭还是铁矿、淡水等,应该表达清楚。这样才能与图示区域的地理特征相吻合。7.定位不准,迁移错误。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地图上。学生往往不能借助经纬度数值、海陆轮廓特征或代表性的地理事物等进行牢固的空间定位,首先“识地”出错,接下来再多再好的“析理”也是枉然。例如我国的国土整治,黄土高原表现为水土流失,西北地区是荒漠化的防治,华北地区是中低产田的改造,江南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的开发,长江中下游退田还湖等等。如果定位出错,国土整治的知识迁移当然也就出错,答案很明显就会文不对题或者答非所问了。8.以偏概全,要点缺失。这种问题主要存在于图表信息分析解读和多种方案的选择,或对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阐述题中。例如,对某地交通线选择,我们一般要全面分析所给几条线的优缺点,再做出综合评价,最终选择。而不是只阐述选中方案的优势,而将其他方案的劣势只字不提。除非题目有明确限定,否则这种答题是不全面的。再如,对某区域地图上叠加的河流、等值线、矿产资源等信息的提取不全面,自然导致对地理特征的描述或对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不全面。在对某地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阐述中,我们既要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要分析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样答案才算完整,相互关系才算表达清楚。若只回答出其中的一方面,显然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综上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