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典型案例.doc_第1页
调解典型案例.doc_第2页
调解典型案例.doc_第3页
调解典型案例.doc_第4页
调解典型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告李凤敏诉被告刘正芬健康权纠纷一案【示范要点】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涉稳民事案件,表面看似一起简单的健康权纠纷案件,但它涉及邻里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关系,该案最终通过民事调解方式妥善处理,其作为调解典型案例的示范价值可以概括为:深入挖掘案件背后隐藏的刑事案件风险,充分发挥民事法官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前瞻性,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主题,本着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原则,妥善避免了一起因简单的健康权纠纷案件引发恶性案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基本案情】原告(反诉被告):名山县万古乡红草村二组村民李凤敏。被告(反诉原告):名山县万古乡红草村二组村民刘正芬。原告李凤敏和被告刘正芬系邻居,且有一定的亲戚关系。2009年5月29日,双方因一株玉米苗的毁损发生口角,进而发生抓扯和殴打,导致原告李凤敏受伤住院治疗10天,经医院诊断为“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和脑震荡”,花去医疗费2500.80元。同时被告刘正芬脸上被抓伤,事发当天到万古卫生院门诊治疗。经村社干部、新店派出所和名山县万古乡司法所调解未果,酿成诉讼。原告李凤敏要求被告刘正芬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共计4557.72元;被告刘正芬反诉原告李凤敏赔偿医药费、被抚养人生活费、安装假牙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交通费、鉴定费共计15354.5元。【调解过程及处理结果】名山县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对原告(反诉被告)李凤敏和被告(反诉原告)刘正芬所提供的证据进行认真审查,发现刘正芬所提供的病历和司法鉴定等证据材料均是在原告于6月23日起诉到法院后,才在6月29日到名山县中医院牙科门诊治疗牙齿,诊治内容为门牙旁的两颗牙齿根折拔除,根管治疗后修复; 7月3日,刘正芬到雅正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结论为十级伤残。在事发当天刘正芬去医院治疗仅有一张门诊处方,处方上载明是软组织损伤。被告刘正芬到医院诊治牙齿距5月29日足足一个月,从常理和现有的证据看,不能印证其反诉状中称被李凤敏打掉牙齿5颗(其中3颗为假牙)的事实。针对被告刘正芬提供的证据有许多疑点,着重去派出所、村社干部、司法所、万古乡卫生院、名山县中医院牙科调查了解,查清事实,为案件调解做基础工作。在掌握了案件的基本事实后,案件承办法官再找原告李凤敏了解情况,从其陈述中得知,是自己儿媳指使和从中作梗,最终导致被告刘正芬与自己发生纠纷,被告刘正芬与自己儿媳是表姐妹关系。经多次找原告李凤敏沟通,她均是指责其儿子、儿媳。通过调查了解,案件承办法官明确了本案的矛盾根源是家庭内部矛盾,焦点是婆媳矛盾,并确定了办案思路:从家庭内部矛盾入手解决问题,做到案结事了。从原告李凤敏的陈述中,案件承办法官了解到其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雅安,比较有孝心;大儿子在家里,常与自己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恰恰就在法院处理此事的一天下午,已过了下班时间,原告李凤敏匆匆来到法院,反映其家里的生活用具被大儿子摔坏,并扬言要杀死她。考虑到原告李凤敏的处境,承办法官先端上一杯热茶,稳定了她的情绪,听她把事情的经过陈述完毕后,拔通其儿子、儿媳的电话,从情、理、法的角度劝说其儿子和儿媳1个多小时,直到其儿子和儿媳情绪缓和,并表示原告李凤敏回家后不再为难她。趁此机会,向原告李凤敏说明其矛盾的根源不在于她与被告刘正芬之间,在于家庭内部的矛盾,希望她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配合法院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她与被告刘正芬之间纠纷,同时解决其与儿子、儿媳的矛盾。通过近2个小时耐心细致做工作,原告李凤敏同意通过调解解决纠纷,但要求被告刘正芬赔偿医疗费和律师代理费。看到调解希望后,承办法官及时把握时机找到原告李凤敏的代理人、小儿子和她的侄儿媳妇及时做其工作,促进婆媳矛盾和案件纠纷的解决。之后,承办法官通知被告刘正芬到法院,在进一步听取其陈述后进行诉讼风险释明,告知其法院会依法公正办案,充分审查证据的“三性”,根据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若她提供的证据不足,那她就可能承担举证不能的风险。然后再给被告刘正芬讲理、讲情,讲明凡事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毕竟原告李凤敏没有文化且年近60岁,要学会体谅他人,毕竟双方既是邻居又是亲戚。经过不懈努力,被告刘正芬愿意与原告李凤敏和解,放弃其全部诉讼请求,但不同意赔偿李凤敏的医药费。 鉴于双方当事人的态度在缓和,加之原告李凤敏一直在反映其大儿子和儿媳对她的态度极端恶劣。做通原告大儿子和儿媳的工作是解决本案矛盾的关键所在,于是承办法官及时通知其大儿子、儿媳和小儿子、儿媳来法院,但大儿子和儿媳来到法院后,态度仍然极端强硬,总认为原告李凤敏在生活中存在问题,导致整个家庭矛盾重重,鸡犬不宁,甚至于大儿子还有想杀死他母亲即原告李凤敏的想法。经过承办法官和庭长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3个多小时,最后一家人终于冰释前嫌,解决了原告李凤敏的家庭矛盾,赢得了原告李凤敏对法院的信任,同意面对面与被告刘正芬和解。第二天,法院邀请了原告李凤敏的儿子、儿媳和侄儿媳妇、被告刘正芬的姐姐以及双方的诉讼代理人一起参加调解,在承办法官的组织沟通下,原、被告双方各自检讨了错误,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原告李凤敏与反诉原告即被告刘正芬均自愿放弃全部诉讼请求,双方握手言和,本案圆满审结。【案例评析】该案案中有案,不仅当事人双方矛盾尖锐,且事实认定存在很大难度,若是就案办案,不仅影响家庭的稳定,而且极易引发恶性案件发生,不利于社会和谐。所以,该案在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牢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办案宗旨,增强政治敏锐性,以其作为女性法官独有的细腻感,及时洞察、发现案件的矛盾焦点,并从矛盾焦点入手,有效化解隐藏在案件背后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促进案件的成功调解,实现了案结事了,体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该案的成功调解给了我们以下五个方面启示:一、赢取当事人的信任,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审判信为先,尊重当事人,法官在感情上要始终贴近民众需求,真心为民,取得当事人信任,为法官做调解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一是要亲和,要与当事人多谈心,多交心,多沟通,取得当事人的最大信任。二是要理智,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为当事人营造以诚相待心平气和的氛围,引导他们缩小意见分歧,消除对立情绪,为当事人创建和解的“绿色通道”。三是运用亲情关联法。一般情况下,法官开始调解时,当事人与法官的心理距离较远,对法官有一种防备心理。当事人有了这种心理,就会对法官的劝说、引导等调解工作具有排斥性,它会阻碍当事人接受法官的劝说和引导。只有消除当事人对法官的防备心理,才能缩短法官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一位伟人曾说:“如果谈心真的没有自己的私心,完全为别人着想,工作中善心语气,加上道理,会使对方感动得落泪。”说的就是法官在劝说、引导当事人时应注意运用语言的情感性和影响力。对农民,语言要朴实;对老人应稳健,语言节奏放慢。既表示了对当事人的尊重,同时也给人以亲切融洽感,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如本案的处理就是多听取原告李凤敏的陈述,然后才与其沟通交流,最终用真心和诚意感动了原告李凤敏。二、运用思想疏导法,以情理法感染当事人。思想疏导是法官针对当事人心理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采取充分说理方式。一是说服教育当事人必须有的放矢。针对当事人的错误诉讼态度和矛盾症疾所在,在说服教育前,要认真倾听当事人的陈述,了解掌握当事人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和性格,然后有针对性地说服教育。二是说服要晓之以利害。在说服教育中让当事人知道其不改变错误态度和行为会对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不利法律后果。晓以利害,会给当事人造成内心压力和惧怕感,转变当事人不正确诉讼态度,降低诉讼期望值。三是说理必须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夸大会使当事人产生不信任感和疑惑感,甚至导致信任度降低形成逆反心理;缩小则不能引起当事人必要的重视。四是情、理、法刚柔相济。法官在调解中应当充满司法公正所带来的正义感,不畏恐吓,用情理法把道理讲透,使当事人折报。法律的规定与法官和颜悦色的调解是一刚一柔。如本案在做原告李凤敏大儿子的工作时先听取其陈述,然后向其讲解法律,晓之以利害,寓情于理,寓情于法,最终消除他对其母亲即原告李凤敏的对立情绪,以解决他们的家庭矛盾。三、背靠背调解,核算诉讼效益。先做一方当事人工作,再做另一方当事人的工作,错开时间,避免矛盾激化。同时结合案件实际情况与诉讼双方当事人算“经济账”,让其掂量诉讼效益,以期各自让步,促成和解。针对本案原告李凤敏的没文化,年龄大且在调查走访中均认为原告李凤敏的“口碑”不好的特点,单独听取原告李凤敏陈述和做其工作8次,每次长达2个小时以上,然后再做被告刘正芬的工作,促进双方和解。加之本案事实难以查清、责任难以分清,所以向双方当事人核算诉讼效益,若双方不能互谅互让,将增加更多的诉讼成本,最终两败俱伤,好邻居是用金钱难以买到的,双方和解了,那双方都赢了这场“官司”,最终促使双方均各自让步,实现了案结事了。四、引导双方“思前想后”,换位思考缓和矛盾。在调解中找准时机促成双方理性地对话、谈判,让当事人先后听取对方的陈述和苦恼,怨气适当缓和后,再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同时也体谅对方的难处。心理互换,能让当事人从互换心理位置想问题,能从对方的角色、位置观察事物,考虑问题,可以有效地增加彼此心理上的沟通,这个方法容易使双方互相谅解,转变态度。本案在背靠背调解后,发现双方的差距已经不远,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先后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怨气,再引导她们换位思考,最终达到和解的目的。五、发挥调解联动机制,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参与调解,最大限度地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协助做好调解工作,适当引入与当事人有亲戚关系而且有助于调解的人、聘请的代理人,适当引入这些外部力量参与到调解之中,发挥当事人各方亲友的亲情感化作用,诉讼代理人的穿针引线作用。承办法官在对案件进行调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