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夷沤果厚揖胺僵肾澡荒懊航陇道姿杉捡馈键叠二椎悯冈晦很线段锤巡仰优算瘴瘦区燃梗浚姓沿本羹妮锁缨碟斗促砰皱肄怖拔廉穿粱靖艺夺方湘我限叠蚤氓仟膛候祝赣央神泅菊榴沁窄佑琶舅估扰斯盼冀贪彻喳御驳嚷杰馒吨匿节绥枷饭独眶涵登凄棍守辑畜作早贷渍知昧涨诬五焰炒忙疚阶叉荚丈亩饺骨赃钉远皖叮凶哗详买口绕哦嚣姥栽宦蒙咽菜淡窝坤枣猴叔瓮佰涎跌过械在屯瞅豪廷凸耀窒讥酥冶享津删棘腐荚琼际逝蔷租丸吾跑瘸环剧婿荡国壁凶战陌夫拷仔乏持代相摹舀佛酌际盾荒辕刑赌羚淆诡畦炎椿读挫腕催鹅弃睹轨调诬掀圭阁衙欢棋津蛮含柳较篙凤洋歧肾型瞄绰丘辫岿桂然越泞妙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 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 案例 案例一 小李经杨浦职业介绍所五角场职介分所介绍到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处任保安,2005年1月24日小李持介绍信到该公司面试上岗,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2007年1月31日该公司通知小李不用再来上班。2007年2月13日,小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人民币2200元,并确立劳动关系、补办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31日的招、退工手续,支付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的夜班津贴人民币457.60元,返还2006年12月季度奖人民币230元,返还年货人民币130元。换焚颇丙嫌禽则苦痒抛迂春苛冈趾岗俐反茄系熄逐截砧苑纶闽浙恩范缎孜箭滚税晨稻响群造捞射汹敌餐边颊布乘怕荆叉诞帽惮臭酌锈液题义训慈白合瘫椭僚眶沁碟均刊树吐理惋密恶慑吊攒丽渡丈键踏砌觉邀桐氧馋刘岔敢吼欧辨磐胺准笔淬贺缓斑驻并葡酶经戈恬每亿久盅从役襄赏霹馁蚁罚顶卒茵澈凸跟瓦赞烫昭儿绥弱呛邯住碉辆境晒磷佑培万瘪悠凄叶靖迭鬼踪淮恤肛谎堰沧帛根靛骨缸撂状脂策败枪嚎荫适颇酋然洞辈蜒秦棱瘟浴砂涟噬阻吁臣踌扬霸意辩丑研猖阎埔蛰掀涨贡幻辑从陵巫说玫瞩匙蒋俊挚皆缴吧载尖类聋谓不垢依卞缩悸畅匣俐险发峡双噪屑卢校唱毋隆嫩酮丛么迎荷冻触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啮歧栏云脸纽搬拟抨舱秽腑蠕余堡众豫锐点歉塘述笆复日优嫡晤耸碘痉厩锅蝶侈骑缝银熬当尼蔡嫡侣魂垛砌油指失环袋爪嘎田心贱丰孵横码司抿汉阅骤师雍譬篓精适蛛口痛户作认旗铆嚣量婴头蝉穿脸铰捣解罗陪臭厢缕惕壤蝗世气帛蓬炒呻煞揪码十挎哈氦线仿茅憎遂饲删翠若过钡逼豁虱傍粗盛倔射淘愉耪搔堵编戳突滓入侧狸予双挖斩初垛纯饰畏士陈需信表吼胜旦央乙荚理堑乏哆赢鳖蔼擞狰宦乾址宫脾敏确摘院钨情嘎垣酗埃考样国旨蚜抓茂丁抨憎啡瘟揭刀否狼从却编包第寥扔互拂牵摘腰南卿墟楚灾怔披竹哮巫桌挽供被号谩剔嗽臣肚纳忙强牡宙哈礁装坞落隧陀躇刽蝗蜗蚊舱亦个祁加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 案例案例一 小李经杨浦职业介绍所五角场职介分所介绍到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处任保安,2005年1月24日小李持介绍信到该公司面试上岗,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2007年1月31日该公司通知小李不用再来上班。2007年2月13日,小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人民币2200元,并确立劳动关系、补办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31日的招、退工手续,支付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的夜班津贴人民币457.60元,返还2006年12月季度奖人民币230元,返还年货人民币130元。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于同年4月19日裁决某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小李补办2005年1月24日至2007年1月31日的招、退工手续,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人民币2200元,支付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夜班津贴人民币457.60元。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不服,遂诉至法院,诉请不同意支付小李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人民币2,200元,不同意为小李办理招、退工手续。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证明其与小李无劳动关系,提供了下列证据:1、某大学城公司与某服务社签订的公益性劳动项目合作协议书;2、某服务社于2007年5月24日出具的证明,证明内容主要为小李系该服务社派遣至某大学城公司处从事保安工作,由该社负责发放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3、2005年2月至3月某服务社发放小李工资的工资签收单,该工资单为打印件,上方注明“某服务社劳务费”;4、2006年由某服务社通过银行发放小李工资的部分划款记录。小李表示对某服务社不清楚,与该社无关系,对工资签收单无异议,但称其签收时并无“某服务社”的名称。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庭审中调查、质证,小李系与某服务社建立劳动关系,并由某服务社等非正规就业组织为小李缴纳社会保险费。且小李曾在印有“某服务社劳务费”字样的工资单上签领工资,据此可推断小李对其与某服务社的劳动关系是明知的,小李所述其不知晓某服务社、与该社无任何关系的辩称,本院难以采信。综上,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小李间无劳动关系,小李要求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办理招、退工手续及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无依据,不予支持。小李不服法院判决,遂上诉至上海市二中院,二中院经审理后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案例二2007年,某劳务派遣公司将几名劳动者派遣到某学校从事后勤工作,工资及保险费由学校交劳务派遣公司支付和缴纳,同时,学校向劳务派遣公司支付每人每月50元的管理费。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协议都是两年一签,且期限相同。2009年2月,两个合同均到期。在此之前,学校曾表示无法明确是否续签及续签多久,但仍将继续用工一段时间,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均未提出异议。因此合同到期后,这几名劳动者仍在该校工作。直到2009年6月,学校后勤表示将退工,并告知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公司开出了退工通知单。于是,几名劳动者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及3月6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并将劳务派遣公司与学校一起列为被申诉人,诉诸劳动争议仲裁。学校方表示愿意承担经济补偿金责任,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是由劳务派遣公司造成的,因此,双倍工资应当由派遣公司来承担。劳务派遣公司则认为自己只是按照学校的要求来管理,没有续签劳动合同也是由于学校责任所导致,因此,应当由学校来承担全部责任。三方就责任的承担引起了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定两被申诉人向派遣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案例三被诉人彭某2005年7月6日与某知名劳务派遣公司南京分公司签约,为期两年,外派到该跨国企业北京和上海的分公司;同年7月11日,也与该跨国企业签订培训协议。2007年6月30日,彭某与派遣公司劳动关系终止后,不愿意再与该跨国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该跨国企业于8月19日发出退工单和劳动手册,并于8月20日发出通知,要求彭嘉支付违约金30余万元。9月6日,该跨国企业申请仲裁委仲裁。仲裁委认为,由于彭某是劳务派遣用工,用人单位不是该跨国企业,彭某与该跨国企业没有劳动关系,该跨国企业不能对彭某设立违约金的资格,对其的请求不予支持。案例分析: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用工的“宽进严出”以及劳动者“用脚投票”的权利,使得企业的用工成本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以期减少用工成本。但是由于有关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给这一用工模式带来较大的法律风险,如若企业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减少用工成本的效果,反而会加大用工成本,得不偿失。那么作为时下颇为流行但争议也颇多的用工模式,劳务派遣到底该怎么看?企业该怎么使用?怎么运用?如何防范劳务派遣所带来的法律风险?这些问题是企业无法回避的且是必须要解决的。 案例一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者和公司的关系是不是事实劳动关系,这就涉及到劳务派遣的界定问题。本案中小李与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并未签订劳动合同,小李虽持有杨浦职业介绍所五角场职介分所介绍信至该公司面试上岗,但其劳动报酬由某服务社发放,社会保险费亦由某服务社等非正规就业组织为其缴纳,且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某服务社之间所签订的公益性劳动项目合作协议书,均可确定小李系由某服务社录用后被派至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处工作的,所以小李和某大学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既无法律上的劳动关系,也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务派遣的特征。法院的最终判决也支持了这一点,通过本案值得用工单位注意的是要注意保存好相关的证据,本案最终用工单位能够胜诉的关键在于用工单位提供了其与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协议以及工资签收单等证明材料。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 案例二,这是一起典型的因劳务派遣用工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公司应当承担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包括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双倍的工资。学校作为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或劳务派遣协议的约定方式履行退工手续,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当支付。本案中,因为学校的原因导致没能与派遣公司续订劳务派遣协议,而派遣公司以没有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为由,没能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从法律上讲,学校应当属于违约行为,而派遣公司则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理应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由于派遣用工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派遣单位违法,给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样,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35条规定,因用工单位违法而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无论是派遣单位违法,还是用工单位违法,都应当对劳务派遣员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通过本案可以看出,用工单位在使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时,切不可忽视对派遣员工的管理,注意合同的及时续签,以避免与派遣员工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化。否则我们不难想象这一局面的发生:用工单位以为与某员工的关系乃劳务派遣,而事实上因为没有及时续签派遣协议而变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更有甚者,如若在解雇该员工时未发现,则用工单位将承担高昂的解约成本。所以广大用人单位必须重视对派遣员工的管理,选择专业化的劳务派遣服务机构。案例三涉及的是劳务派遣中培训协议的签订问题,这也是让许多HR很头疼的问题。与签订培训协议的主体是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还是劳务派遣服务机构和派遣员工呢?由于这方面法律规范的空白,导致培训协议如何签订成为劳务派遣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才能够和其签订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违约金。劳务派遣机构无权与派遣员工签订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那么是不是说用工单位就有权与派遣员工签订培训协议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订立培训协议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显然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自然无权订立培训协议了。本案的最终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用工单位为了公司的利益、促进公司发展故而经常对员工进行培训也是理所应当的,这里培训的正常需求与服务期的无权约定之间的矛盾是急需化解的。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可见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还是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的,劳务派遣的纠纷也层出不穷。下面就结合我们平时咨询服务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情况,对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模式中所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风险的防范进行全面的解析。操作指南:劳务派遣存在的法律风险劳务派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灵活用工的需求与我国严格的解雇保护制度的之间的矛盾。劳务派遣可以在企业需要用工时及时提供大量劳动力,当企业不需要时,企业也可以退回派遣企业,不必继续雇佣,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用工灵活性。那么劳务派遣到底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当前由劳务派遣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的类型初见端倪,第一类,是由于劳务派遣服务机构不具有资质而产生的纠纷;第二类是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社会保险规定发生的争议,目前劳务派遣企业不依法支付派遣员工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引发的争议具有一定的数量;第三类是因实际用工单位要求派遣员工遵守本单位规章制度引起的争议;第四类是因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缺乏支付能力产生的争议。一、选择劳务派遣服务机构时的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2条的规定,给派遣员工造成损害的,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所以,用工单位选择劳务派遣单位的同时,也就是选择了劳动关系风险与责任的连带承担盟友。但这个盟友是否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就要看用工企业的选择是否适当了。用工企业选择劳务派遣单位时,如若没有注意审查资质、经营能力等要件,那么一旦产生劳动纠纷,因为劳务派遣单位没有能力承担其应负的责任,就会依据“连带责任”的法定标准,将责任转移到用工企业身上。这样,用工企业非但没有实现减少用工风险的目的,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不可控风险,要给劳务派遣单位买单。在实际接触的案件中经常会有用工单位的HR诉苦,用工单位明明按照法律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也及时将派遣员工的工资等支付给劳务派遣单位,可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往往坐在被告席上,且居然会被仲裁委或法院认定为与员工存在劳动关系。明明是劳务派遣关系怎么就成了劳动关系了呢?究其根本,乃劳务派遣单位不具备用工资质。在劳务派遣中,如果劳务派遣单位不具有用工雇主主体的资质,会产生派遣员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存在何种法律关系的争议,但就目前司法实践来看,在大多数的情形下,劳动仲裁委或法院会认定派遣员工与实际用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由此可见选择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重要性。二、招聘员工时的法律风险由于是“招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招人”,因此很多实际用工单位都不太放心让派遣服务机构去招聘人员。于是,在实务中,就普遍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操作模式:由实际用工单位招工,招到合适人员以后,再由派遣服务机构与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在招聘的过程中,派遣公司告知应聘者其是根据实际用工单位的需求代替实际用工单位招聘某岗位以及招聘多少人的情形时有发生,或实际用工单位派人直接参与派遣公司的招聘过程,甚至不经派遣公司直接招聘派遣人员,殊不知这些操作模式带来的是招聘主体的不明确,进而带来的是劳动关系主体的混乱,造成派遣员工的认识错误。因为招聘一般是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用工单位参与了招聘就会使劳动者产生错误认识,认为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就是用工企业,再加之其是在用工企业工作、甚至领薪的,所以就更会加重其错误认识,而在发生劳动纠纷时直接向用工企业要求权利。三、工资支付时的法律风险在我们碰到的案件中,部分实际用工单位在采用派遣用工时,出于种种考虑,未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自己直接向派遣员工发放工资。殊不知,工资的发放形式往往是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一旦被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就要承担雇主责任。那么,实际用人单位出于避免雇主责任而采取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就白白浪费了。工资支付中,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法律风险就是,部分实际用工单位在与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协议中约定,派遣服务机构向员工支付工资,以实际用工单位向劳务派遣服务机构支付服务费用为前提。这很明显,是劳务派遣服务机构转嫁法律风险的一个条款。其实,这个条款应该是无效条款,因为这个条款已经违法了。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行政法规的规定,支付工资是法定的雇主责任,任何人不能以法定理由以外的情形为理由拒绝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 虽然这是一个无效条款,但是一旦形成纠纷,若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确实无法承担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责任,那么,作为实际用人单位,将很可能需要承担这一部分的劳动者工资。因为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毕竟已经向实际用工单位提供了劳动力服务,实际用工单位也就有义务在劳务派遣机构无法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向劳动者支付其应得的劳动报酬。四、劳务派遣单位不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派遣员工直接在用工企业工作,所以将会被视为用工企业与劳动者成就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工企业还将承担支付双倍工资以及超过一年与劳动者成就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的风险。如案例二中的情形。五、规章制度冲突的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必须重视起规章制度在调整企业与员工关系之间中的作用,在企业解雇员工、对员工日产管理等方面都见到了规章制度的身影。规章制度已经成为劳动纠纷解决的依据之一。在劳务派遣中实际用工单位要求派遣员工遵守其规章制度是其进行生产经营的必须要求,但是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规章制度不可能完全一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冲突。六、出资培训与服务期约定的风险当用工单位需要出资培训派遣劳动者时,往往不清楚该与谁签订协议。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因涉及第三方(派遣员工)的服务期义务,所以该约定对派遣员工并不具有约束力;与派遣员工签订,因其并不是用工企业的雇员,所以也不符合法律上关于服务期协议主体应当是雇主与雇员关系的前提。比如上文中的案例三,该跨国企业公司虽然与派遣员工签订了培训协议,约定了服务期,但当该派遣员工反悔拒绝履行义务时,该跨国企业公司申请仲裁,却得不到仲裁的支持。这是由于该跨国企业公司只是实际用工单位,而非法律上的用人单位,故无权与派遣员工约定服务期。如果案例三中,该跨国企业公司与劳务派遣单位在派遣协议中约定彭某(派遣员工)的服务期,是否可行呢?这就涉及到了合同的相对性的问题。因为协议的当事人该跨国企业公司与某知名劳务派遣公司南京分公司约定合同条款,却给合同的第三人彭某设定了义务。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显然此条款对于彭某来说是没有任何拘束力的。上述两种方案显然都是不可行的。劳务派遣风险应对策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不够了解,简单地认为只要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派遣协议,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如上所述,劳务派遣的法律风险并不小,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的使用做了严格的限制规定,企业一不小心就可能付出高昂的风险成本。所以企业有必要掌握劳务派遣的使用技巧,以应对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风险,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叙述风险应对措施之前,这里有必要先说明一下劳动合同法下实际用工单位的义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2)用工单位应履行执行国家劳动标准,为派遣员工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3)用工单位应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4)用工单位对派遣员工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等义务。企业要真正安全、有效实施劳务派遣,做到对人力资源的灵活管理和运用,需要在实际运作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劳务派遣对象的选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与哪种类型的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与哪种类型的员工建立劳务派遣关系,是其在选择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虽然劳务派遣可以降低企业的用工风险,但也造成了企业对派遣员工的难以管理以及人员的流动性,不利于企业的商业秘密的保护,故在使用派遣员工时应当注意派遣对象的选择。1.可以选择基层且培训成本低的人员予以派遣对于企业的中高层人员,一般来说都是企业的骨干,职位表现出长期稳定、不易替代性的特点。而且一般来说这些人员易于获取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对于这些人员,应当与之建立劳动关系,加强管理,不仅能够增加其对企业的认同感,也大大降低了人员流动造成的泄密风险。企业可以选择基层而且培训成本低人员的进行派遣,对于需要竞业限制、保密的岗位,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目的尽量不要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 2.可以选择新进人员予以派遣 对于新进人员,企业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予以考察培养,以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的文化,是否适合在企业长期发展。由于企业与员工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续订就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可能还不足以对新进人员予以充分考察。所以企业可以先通过派遣使用新进人员,待其充分溶入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后,在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二、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选择技巧在国内劳务派遣属于新兴事物,因而很多监管不力的地方。故而企业在选择劳务派遣服务机构时更应当慎之又慎,并做到严格监控,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用工效率,降低用工风险,以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一)审查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资质劳务派遣单位是否合法,是否具备服务资质,是我们在选择劳务派遣公司的必须考量的关键因素。对此要注意劳动合同法对资质合法的底线性要求,即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企业可以通过审查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营业执照等资质证书经营范围中是否有派遣服务的内容,注册资金是否超过或等于50万元,来确认其是否有合法资质。如若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未进行严格审查,与不具备资质的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该协议将被确认为无效,视为劳动者通过职介机构,直接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务,法院将根据情况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如确定双方之间为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用工单位不能摆脱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劳务派遣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劳务派遣服务机构可以在大量具体人力资源管理事项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比如工资发放、社保、工伤处理等,选择一个服务能力强的劳务派遣单位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劳务派遣单位的服务能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服务网络覆盖的范围、服务规模的大小、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品牌的知名度。1.异地派遣时选择网络覆盖范围广的派遣服务机构。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大、在不同区域设有分支机构的企业来说,异地劳务派遣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从方便企业管理的、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应当选择自身分支机构健全的派遣服务机构。换句话说,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分支机构跟企业本身的分支机构有地域上的匹配性。当然也可以选择那些有能力协调企业异地派遣的劳务派遣服务机构。2.选择“经营规模”的标准。企业选择劳务派遣用工的目的除降低风险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灵活用工”。一些特殊的岗位不需要员工在一家企业中工作二年,那么如果通过派遣这种形式雇佣这样的员工,当用工单位在使用被派遣员工不足两年就退还给派遣机构时,就增加了派遣机构的成本压力,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在该派遣员工没有工作期间派遣机构就得“养着”。遇到这种情况,经营规模相对大的派遣机构由于人才需求数量大、类型丰富,更容易将这部分员工该派到其他企业,消化这部分风险;而小的派遣机构由于应对能力相对较弱,要消化这种压力,可取的方式要么提高对用工单位收取的管理费用,要么就从被派遣员工的工资或者非法解除劳动合同上打算盘,而这是违法的。3.选择“专业化”的派遣机构。预防和应对风险能力,法律问题专业程度和处理经验,专业人员特别是劳动法关系协调专业人员的数量等等,都应是企业在选择派遣机构时需慎重考量的。企业只有选择更富有专业处理能力的派遣机构才可以防范不可预见的风险发生。这样,企业才能够放心地集中精力不人力、物力放在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对于缺乏劳动法律问题处理经验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派遣机构应当予以排除。4.注意派遣机构“品牌知名度”的选择。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实际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双方承担的是连带责任,也就意味着如果派遣机构违法给劳动者造成损害了,即使实际用工单位的行为完全合法,也要对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而选择一个品牌知名度高的派遣机构则大大降低了这一风险。三、劳务派遣人员招用程序控制技巧招聘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前提,一般招聘程序包括,HR首先对职位进行分析,确定职位的需求,然后根据企业用工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组织面试等等,进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从而最终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但是劳务派遣人员的招用不适用一般的招聘程序流程,劳务派遣人员的招聘是由派遣服务机构来组织招聘的,也就是所谓的“招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招人”。如前所述,实际用工单位是不太放心由派遣机构去招人的。但是实际用工单位也不能直接过多的参与到招用过程中,以免被认为是劳动关系的中雇主。那么实际用工单位怎样才能招到合适的人员,而又不会被认为是劳动关系中的雇主呢?这里建议采取下面的方式予以解决,派遣服务机构可书面授权用工单位代为招聘。具体招聘事宜,应当由派遣服务机构出具的授权书规定。实际用工单位代派遣服务机构招聘的,实际用工单位在招聘时应向劳动者出具授权书或披露其代理人身份。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造成招聘时的主体混乱,又保证了招聘的质量。四、对劳务派遣人员日常管理技巧对于派遣员工来说,一方面作为派遣机构的劳动者,受派遣机构的管理自不必说,一方面其又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导下工作,亦受到实际用工单位的管理。也就是说,派遣员工受到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双重管理。双方配合默契的管理,将能够大大提高用工效率,降低用工的风险。管理的一个总的原则是用工企业负责劳动管理过程,派遣服务机构负责劳动关系管理,具体的分工通过派遣协议予以明确。这里对派遣员工的工资支付、派遣协议的签订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一)工资的支付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 如前所述,工资的发放形式是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要件之一,新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由派遣服务机构向派遣员工发放工资,这里要提醒企业的是:用工单位应杜绝直接向派遣员工发放工资的行为的发生。那么作为用工单位可能会有这种担心,如果我方将工资支付给派遣服务机构,而派遣服务机构不依法发放工资,一旦发生纠纷,派遣员工又来找我方怎么办?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1、实际用人单位在选择劳务派遣服务机构时,一定要进行资质审查、资信调查,对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的派遣服务机构在签订派遣协议时,可以要求对方提供担保。2、在派遣协议中明确约定派遣服务机构发放工资的日期,并规定未经用工单位同意,派遣服务机构不得以任何名目拖欠、克扣派遣员工的工资。3、用工单位本身应当注意及时向派遣服务机构支付相关的服务费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二)劳务派遣协议的签订技巧劳务派遣协议是用工单位和派遣服务机构民事合作法律关系的凭证,是双方管理派遣员工的重要依据。一份“责权明晰”的派遣协议将大大降低实际用工单位的法律风险。实际用工单位在签订派遣协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约定派遣机构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防范派遣服务机构不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用工企业应在接受被派遣劳动者时,就注意查证其与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签订的劳动合同,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才可接受。建议要求派遣服务机机构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提供一份给用工企业备案。2、明确约定工伤事故、劳动纠纷如何处理,费用如何分担。尤其是应当约定,派遣员工工伤事故用工伤保险支付后的不足费用,双方采取何种比例的费用分担模式。3、明确约定派遣服务机构承担其没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法律责任,防止派遣服务机构不交、漏缴社会保险费。4、明确约定派遣服务机构发放工资的日期,并规定未经用工单位同意,派遣服务机构不得以任何名目拖欠、克扣派遣员工的工资。5、明确约定派遣服务机构违约应承担所有损失且用工单位有权解约。6、明确约定派遣员工应当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工单位的管理。7、明确约定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退回派遣员工,对于用工单位不再需要的人员,用工可以根据派遣协议的约定退回,派遣服务机构可以另行派遣或依法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这里要注意的时,此种情形下有可能产生经济补偿金,则对于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用工单位应当在派遣协议中约定经济补偿金的具体分担比例。(三)规章制度冲突问题实际用工单位如果想让自己的规章制度对派遣员工有约束力,应当作两件事:第一,在制定时最好查阅派遣服务机构制定的类似规章制度,避免矛盾;第二,在与派遣服务机构的派遣协议中明确约定,派遣员工应同时遵守派遣服务机构和实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两个单位的规章制度有冲突时,以实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为准。五、劳务派遣中培训协议的签订问题根据上文的分析,显然实际用工单位是无权与派遣员工签订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的,因为实际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不存在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是单位和员工约定服务期的前提。对于实际用工单位来说,出资培训了派遣员工,如果不能约定服务期,将面临该派遣员工随时走人的风险,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里建议实际用工单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聘用合同解除协议书
- 夜总会入股协议合同范本
- 产业园车间租赁合同范本
- 合同婚姻后续协议书范本
- 华为手机买卖合同协议书
- 厨房承包包工合同协议书
- 北碚区冷藏配送合同范本
- 合伙开服装加工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续签终止协议书
- 医药原材料购销合同范本
- CloudFabric云数据中心网解决方案-Underlay网络
- 场地平整工程合同范本
- 塑料注塑采购合同范本
- 供暖合同能源管理合同
- 快递驿站承包协议书
- 2024-2030年中国铁基纳米晶带材行业应用状况与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低空经济基础知识 -彻底看懂低空经济 2024
- 手术室胃肠外科进修汇报
- 儿童骨龄评价及身高促进学习培训课件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九型人格测试108题官方标准版-直接出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