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之佛经翻译及翻译思想考述.pdf_第1页
道安之佛经翻译及翻译思想考述.pdf_第2页
道安之佛经翻译及翻译思想考述.pdf_第3页
道安之佛经翻译及翻译思想考述.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教研究 道安之佛经翻译及翻译思想考述 俞 森 林 提 要 道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 虽不通梵语 但他整理考校旧译佛经 主持并参与佛经翻译 对佛教中国化功不可没 他从亲身实践中总结出的 五失本 三不易0 等翻译 思想也为后世佛经翻译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佛经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考察道安对佛经翻译事 业的贡献及其翻译思想 俞森林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主题词 道安 佛经翻译 翻译思想 道安 312 385 常山扶柳 今河北省冀 县境 人 12 岁出家 20 岁受 具足戒0 24 岁师事佛图澄 他一生博览众经 注经作序 编 撰经录 注释佛典 制定僧尼轨范 主持佛经翻 译 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 袖0 正是在道安及其众多弟子的努力下 中 国佛教逐渐扎根中国 并开始走向隋唐发展的高 峰 本文拟考察道安对佛经翻译事业的贡献及其 翻译思想 一 整理 考校旧译佛经 大约公元 335 年 道安师事佛图澄 在禅 修 戒律 毗昙 般若等佛学理论方面打下了扎 实的基础 佛图澄去世后 为避石氏内乱 道安 在河北 山西一带山居 与竺法济 竺僧辅和竺 道护等共同研究安世高翻译的 5阴持入经6 5道 地经6 和 5大十二门经6 等禅学经典 并为之作 注 公元 364 年以后南下襄阳 集中研习般若 学 除每年讲两次 5般若经6 并对 5般若6 5道 行6 5密迹6 和 5安般6 等经作注之外 道安收 集整理前朝旧译佛教经典 其 5综理众经目录6 便是在此期间产生的 道安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系统整理译经 编 纂经录的佛教学者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 许多印 度 西域及汉族僧人把大量佛经译成汉文 社会 上流传的各种手抄经本已经很多 有的佛经有多 种不同译本 异经0 有的已不知译者 失 译0 和译出年代 并且出现不少中国人编撰的伪 托佛经 道安以前 虽有一些佛教学者编撰经录 对已有的佛典进行过整理 然 诸录但列经名0 对品类时代盖阙而不纪 使得 后人披览莫测根 由0 传经之人 名字弗记 后人追寻 莫测 年代0 在此背景之下 道安着手撰写 5经录6 以 总集名目 表其时人 铨品新旧0 道安视外来译经为真经 中国人编撰者 伪 经0 他据此标准对当时已有佛经进行对照考证 编纂经录 其所著 5综理众经目录6 或称 5道 安录6 5安录6 虽已佚失 但从梁僧祐的 5出 三藏记集6 中可知其概貌 5安录6 包括古异经录 收录早期译出且已 散失不全的佛典残篇 92 部 92 卷 失译经录 收录译者姓名不详的佛典 142 部 147 卷 凉土 异经录 收录遗失译者姓名 流传于甘肃黄河以 西地区的佛经 59 部 79 卷 关中异经录 收录 遗失译者姓名 流传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佛经 24 部 24 卷 疑经录 收录道安鉴定为伪托的佛经 26 部 30 卷 等五部分 以译人年代为次 自后 汉安世高至西晋末法立 共著录 17 家 343 部 372 卷 5安录6 开中国佛典目录学之先河 为后来 长安译经作了很好的铺垫 僧祐评价 5安录6 云 爰自安公 始述名录 诠品译才 标列岁 月 妙典可征 实赖伊人0 众经有据 实由其 功 0 道安不仅整理经录 还研究旧译佛经 因其 本人不懂梵文 只好用异译来互相参照补充 为 正确理解原意 他 寻文比句 对勘同异0 对 旧译诸经能正其谬误0 经过对比研究 道安发现东汉支谶所译 5道 行品经6 是 5放光般若经6 原本的节抄本 5道 行6 之翻译 因本顺旨 转音如已 敬顺圣言 了不加饰也0 然而 经既抄撮 合成章指 音 珠俗异 译人口传 自非三达0 因此不可能 一一得本缘故0 颇有首尾隐者0 他将此经与 仕行从于阗所得的 5放光品6 加以比较 发现 5放光品6 斥重省删 务今婉便 若其悉文 将 三倍 善出无生 论空特巧 传译如是 难为继 矣 0 二家所出 足令大智焕尔阐幽 0 他得出 结论认为 抄经删削 所害必多 委本从圣 乃佛之至诚也0 道安详读 5光赞般若经6 寻之玩之 欣有 所益0 通过与 5放光般若经6 进行比较 感到 互相补益 所悟实多0 发现二者系 同本异 译0 5放光6 译本 言少事约 删削复重 事事 显炳 焕然易观也 0 5光赞6 译本 言准天竺 事不加饰0 然而 两者也有其不足之处 5放 光6 从约必有所遗于天竺辞及腾每大简焉0 5光赞6 悉则悉矣 而辞质胜文也 每至事首 辄多不便 诸反覆相明 又不显约也0 道安 到关中以后仍继续研究 5放光6 晚年还找到了 5放光6 的梵本 请关中当时的译师昙摩蜱和传 语者佛护进行校译 原译与梵本吻合者不再重 译 对漏译 误译之处 则进行补充订正 得 5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6 对于 5十二门经6 道安根据安世高 善开 禅数0 而推断 斯经似其所出0 在 5大十二 门经序6 中 道安认为 安世高之翻译 辞旨 雅密 正而不艳 比诸禅经 最为精悉0 此经 也 八音所诲 四道作训 约无乏 文重无简 矣 精义入神 何以上乎 0 但同时指出 世高 出经 贵本不饰 天竺古文 文通尚质 仓卒寻 之 时有不达0 道安认为 5人本欲生经序6 似安世高译为 晋言也 言古文悉 义妙理婉 睹其幽堂之美 阙庭之富或寡矣 安每临览其文 欲疲不能0 在 5安般注序6 中道安评价安世高之翻译云 其所出经 禅数最悉 0 l v 他认为 5阴持入经6 浅识独见 滞而不达 夙宵抱疑 谘诹靡质 0 因此 为 析槃畅碍0 而 造兹注解0 以期对 未践者 少有微补0 l w 对竺法护之译经 道安 认为 护公所出 若审得此公手目 纲领必正 凡所译经 虽不辩妙婉显 而宏达欣畅0 l x 二 主持 参与佛经翻译 道安虽不通梵文 但他 笃志经典 务在宣 法0 不仅主持佛经翻译 使翻译得以有序进行 还亲自参与译事 常与沙门诠定音字 详核文旨0 虽 兵乱都邑 伐鼓近郊0 仍工作不辍 在道安 的主持和参与之下 译出众经百余万言0 l y 道安的佛经翻译事业始于晋孝武帝太元四年 379 前秦皇帝苻坚笃信佛教 对时处襄阳的 道安久已仰之 方欲取之 以辅朕躬0 l z 公元 378 年 苻坚派大将苻丕率军攻打襄阳 次年二 月 攻克襄阳 道安被送往前秦国都长安 安置 在五重寺 在长安居住的七年期间 道安将主要 精力用于主持并参与佛经翻译 道安之前虽有大量佛经翻译 但多属个人翻 译 并无固定人员共同参与 加之来华高僧只在 传教之余翻译佛经 更无朝廷支持 受人力 财 力所限 只能译出小经小品 不仅文体不一 译 名混淆 而且缺乏系统 道安入长安后 凭借在佛学界的特殊地位 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优秀翻译人才 诸如来自西 域的昙摩难提 僧伽提婆 鸠摩罗跋提 僧伽跋 澄 本土的佛念 赵整 一说 赵正0 字文 业 僧叡 僧导 竺法和 慧嵩等人 借助前 秦朝廷提供的优厚条件 道安开始组织译场 进 行佛经翻译 他亲任译场译经总指导 选经译 经 对所译佛经厘订校阅 并作序言 其译场虽 未如唐代 尤其是玄奘主持的译场那样完备 仅 有口授 笔受为梵文 传译 笔受为汉文 正 义 校对等简单程序 但正是从那时起有了佛经 译场的基本雏形 成为中国佛经翻译官办译场的 开端 为稍后一些来长安的西域名僧如鸠摩罗什 组织大规模译场奠定了基础 根据现存经录 结合梁启超 任继愈等学者 的考证 道安主持或参与翻译了佛教经典 14 部 约 200 卷 现考录如下 5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6 5 卷 道安找到 5放光6 的梵本 请天竺沙门昙摩蜱执原本 佛 护口译 慧进笔受 并与原译比校 原译与梵本 吻合者不再重译 对漏译 误译之处加以补充订 正 此经已佚 仅存道安所作的 5摩诃钵罗若波 罗蜜经钞序6 l 108 宗 教 学 研 究 2011 年第 1 期 5中阿含经6 59 卷 赵整请道安等召集 昙 摩难提口诵 佛念传译 慧嵩笔受 5增一阿含经6 50 卷 昙摩难提口诵 佛念 为译人 慧嵩笔受 道安 赵整穷校考定 l 僧 茂助校漏失 道安作 5增一阿含经序6 该序云 此年有阿城之战 伐鼓近郊 而正专在斯业之 中 全具二 5阿含6 一百卷 5鞞婆沙6 5婆和须 蜜6 5僧伽罗刹传6 此五大经 自法东流 出 经之优者也 0 5鞞婆沙6 5高僧传6 作 5阿毗昙毗婆沙6 僧祐 5出三藏记集6 作 5杂阿毗昙毗婆沙论6 或 云 5杂阿毗昙心6 简称 5毗婆沙6 14 卷 道 安 5鞞婆沙序6 云 会建元十九年 罽宾沙门僧伽跋澄讽诵 此经 四十二处 是尸陀槃尼所撰也 来至 长安 赵郎饥虚在往 求令出焉 其国沙门 昙无难提笔受为梵文 弗图罗刹译传 敏智 笔受为此秦言 赵郎正义起尽 自四月出 至八月二十九日乃讫 余 遂佐对 校 一月四日 l 5阿毗昙6 5阿毗昙八揵度论6 30 卷 道 安之 5阿毗昙序6 云 以建元十九年罽宾沙门僧伽提婆 诵此 经甚利 来诣长安 比丘释法和请令出之 佛念传译 慧力 僧茂笔受 和理其指归 自四月二十日出 至十月二十三日乃讫 其 人检校译人 颇杂义辞 龙蛇同渊 金鍮共 肆者 彬彬如也 和怃然恨之 余亦深谓不 可 遂令更出 夙夜匪懈 四十六日而得尽 定 损可损者四卷焉 至于事须悬解起尽之 处 皆为细其下 l 5阿毗昙心6 16 卷 5阿毗昙心序6 云 释和尚 m u在关中 令鸠摩罗跋提出此 经 其人不闲晋语 以偈本难译 遂隐而不 传 至于断章 直云修妒路 及见提婆 乃 知有此偈 以偈检前所出 又多首尾隐没 互相涉入 译人所不能传者 彬彬然 是以 劝令更出 m v 5僧伽罗刹所集经6 3卷 大秦建元二十年 十一月三十日 罽宾比丘僧伽跋澄于长安石羊寺 口诵此经及 5毗婆沙6 佛图罗刹翻译 秦言未 精 沙门释道安 朝贤赵文业 研覈理趣 每存 妙尽 遂至留连 至二十一年二月九日方讫 0 m w 5婆须蜜集6 或 5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6 10 卷 5婆须蜜集序6 m x云 佛念译传 跋澄 难陀 褅婆三人执胡 本 慧嵩笔受 以三月五日出 至七月十三 日乃讫 余与法和对校修饰 武威少多 润色 佛念 为译人 道安 赵 文业穷 校考 定 m y 5幻网经6 卷数不详 5僧伽罗刹集经后记6 云 且 5婆须蜜经6 及昙摩难提口诵 5增一阿含6 并 5幻网经6 使佛念为译人 念逎学通内外 才辩多奇 常疑西域言繁 质 谓此土好华 每存莹饰 文句减其繁 长 安公赵郎之所深疾 穷校考定 务存典 骨 既方俗不同 许其五失胡本 出此以 外 毫不可差 m z 5四阿含暮抄6 2 卷 鸠摩罗佛提执胡本 竺佛念 佛护传译 僧导 昙究 僧睿笔受 道 安 僧茂对校修饰 5四阿含暮抄6 云 余以壬午之岁八月 令鸠摩罗佛提 执胡本 佛念 佛护为译 僧导 昙究 僧 叡笔受 至冬十一月乃讫 此岁夏出 5阿毗 昙6 冬出此经 一年之中具二藏也 深以自 幸 但恨八九之年始遇此经 恐韦编未绝 不终其业耳 若加数年 将无大过也 m 5十诵比丘戒本6 或 5十诵大比丘戒6 1 卷 昙摩难提执梵本口诵 竺佛念写为梵文 道 贤传译 慧常笔受 5比丘大戒6 亦 5十诵比丘尼戒6 1 卷 5比丘大戒序6 云 大法东流 其日未远 我之诸师 始秦 受戒 又乏译人 考校者尠 先人所传 相 承谓是 至澄和上多所正焉 余昔在邺 少 习其事 未及检戒 遂遇世乱 每以怏怏不 尽于此 至岁在鹑火 自襄阳至关右 见外 国道人昙摩侍讽 5阿毗昙6 于律特善 遂 令凉州沙门竺佛念写其梵文 道贤为译 慧 常笔受 经夏渐冬 其文乃讫 m 5教授比丘二岁坛文6 1 卷 昙摩侍与竺佛 念共译 慧常笔受 5鼻奈经6 亦作 5鼻奈耶律6 5鼻奈耶6 8 卷 道安有序云 岁在壬午鸠摩罗佛提赍 5阿毗昙抄6 5四阿含暮抄6 来至长安 又其伴罽宾 鼻奈 厥名耶舍 讽 5鼻奈经6 甚利 即令 出之 佛提梵书 佛念为译 昙景笔受 自 109 道安之佛经翻译及翻译思想考述 正月十二日出 至三月二十五日乃了 凡为 四卷 m 三 道安之翻译思想 道安不仅注释 考校旧译佛典 主持佛经翻 译 对佛经翻译之道亦颇有心得 从他为翻译诸 经所作的序言中可窥其翻译思想之一斑 考察其 前后的论述 我们不难发现 道安从对佛经翻译 中的 文质0 关系的讨论出发 到 五失本 三 不易0 案本而传0 葡萄酒被水0 等译论的提 出 其翻译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 程 梁启超有言 欲察译学之进步 莫如将同 本异译之书为比较的研究 0 m 道安在对译本进行 比较研究的过程中 必然会碰到翻译时的 文 质0 的问题 对于此问题 道安并非简单地 尚 文0 或 尚质0 而是根据具体情况 辩证分析 指出各自所存之利弊 禅学类经典大多文字质朴 安世高之译经也 保持了这一特色 道安在其 5大十二门经序6 中 称赞安世高之译经 贵本不饰0 但同时认为 天竺古文 文通尚质 仓卒寻之 时有不达0 为了弥补 尚质0 之弊端 道安为之作注 般若类经典不同于禅学经典 其本身就具有 辞藻华丽的特点 加之受所处魏晋时期玄学的影 响 翻译过程中存在 尚文0 倾向 道安在其 5道行经序6 中指出 然凡谕之者 考文以征其理者 昏其趣 者也 察句以验其义者 迷其旨者也 何 则 考文则异同每为辞 寻句则触类每为 旨 为辞则丧其卒成之致 为旨则忽其始拟 之义矣 若率初以要其终 或忘文以全其质 者 则大智玄通 居可知也 n u 对于戒律的翻译 道安则反对删繁从简 在 其 5比丘大戒序6 中将此喻之为 葡萄酒被水0 考前常行世戒 其谬多矣 或殊失旨 或粗举意 昔从武遂法潜得一部戒 其言烦 直 意常恨之 而今侍戒规矩与同 犹如合 符 出门应辙也 然后乃知淡乎无味 乃真 道味也 而嫌其丁宁 文多反复 称即命慧 常 令斥重去复 常乃避席谓 大不宜耳 戒犹礼也 礼执而不诵 重先制也 慎举止 也 戒乃迳广长舌相三达心制 八辈圣士珍 之宝之 师师相付 一言乖本 有逐无赦 外国持律 其事实耳 此土 5尚书6 及与 5河洛6 其文朴质 无敢措手 明祇先王之 法言而慎神命也 何至佛戒 圣贤所贵 而 可改之以从方言乎 恐失四依不严之教也 与其巧便 宁守雅正 译胡为秦 东教之士 犹或非之 愿不刊削以从饰也 0 众咸称善 于是案胡文书 唯有言倒 时从顺耳 将来学者 审欲求先圣雅言者 宜详览焉 诸出为秦言 便约不烦者 皆葡萄酒之被水 者也 n v 在关中主持和参与译事的过程中 道安对翻 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对后世影响最为深 远者 当属其在 5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6 中 所提出的 五失本 三不易0 之说 道安认为 将佛经从梵文译成汉语时 务 存典骨0 但因 方俗不同0 许其五失梵本 出 此以外 毫不可差0 n w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 胡语尽倒 而使从秦 一失本也 二者 胡经尚质 秦 人好文 传可众心 非文不合 斯二失本 也 三者 胡经委悉 至于叹咏叮咛反复 或三或四 不嫌其烦 而今裁斥 三失本 也 四者 胡有义说 正似乱辞 寻说向 语 文无以异 或千 五百 刈而不存 四 失本也 五者 事已全成 将更傍及 反腾 前辞 已乃后说 而悉除此 五失本也 n x 五失本0 反映了道安作为译者对翻译时两 种不同语言在语法 修辞 文体以及行文习惯等 差异的体认 因此 翻译时不得不对句法结构进 行调整 必须考虑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性 对于 重复繁锁之处可加以删略 同时 道安认为 翻 译佛经有三方面不易做到 然般若经 三达之心 复面所演 圣必 因时 时俗有易 而删雅古以适今时 一不 易也 愚智天隔圣人叵阶 乃欲以千岁之上 微言 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 二不易也 阿 难出经去佛未久 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 察迭书 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 彼阿罗汉 乃竞竞若此 此生死人平平若是 岂将不以 知法者猛乎 斯三不易也 n y 其 三不易0 一方面反映了道安作为佛教信 徒出于对佛教经典的顶礼膜拜 在佛经翻译过程 中惟恐失真的畏惧与谨慎 作为 平平若此0 之 生死人0 要在翻译中 删雅古以适今时0 要以 千岁之上微言0 合 百王之下末俗0 以近意量 裁0 离今千年的佛经 实属不易 必须慎之又慎 110 宗 教 学 研 究 2011 年第 1 期 在主持佛经翻译的过程中 道安也接受了其 他参与译事者提出的新见解 例如 在道贤译出 5比丘大戒6 时 道安觉得以前的戒本翻译 其 言烦直 意常恨之0 现在新译仍然如此 要求 慧常 斥重去复0 慧常却认为 戒 犹礼也 礼执而不诵 重先制也0 并说这是 师师相付 一言乖本 有逐无赦0 决不可以改动 所以 与其巧便 宁守雅正0 道安接受慧常的意见 于是按梵文书 唯有言倒时从顺耳0 n z 翻译 5鞞婆沙6 时 道安接受了赵政 经之 巧质有自来矣0 应避免 传事不尽0 的观点 主张当文则文 当质则质 在翻译时 案本而 传 不令有损言游字 时改倒句 余尽实录也0 赵郎谓译人曰 5尔雅6 有释古 释言 者 明古今不同也 昔来出经者 多嫌胡言 方质 而改适今俗 此政所不取也 何者 传胡为秦 以不闲方言 求知辞趣耳 何嫌 文质 文质是时 幸勿易之 经之巧质 有 自来矣 唯传事不尽 乃译人之咎耳0 众咸 称善 斯真实言也 n 五失本0 三不易0 案本而传0 等翻译 思想 成为后世佛经翻译的准则 后世谈译学 者 咸征引焉0 n 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弟子僧 睿 5大品经序6 云 亡师安和上 凿荒涂以开辙 标玄指于 性空 落乖踪而直达 予既知命 遇此真 化 敢竭微诚 属当译任 执笔之际 三惟 亡师五失及三不易之诲 则忧惧交怀 惕焉 若厉 虽复临薄深 未足喻也 隋代彦悰在其 5辨正论6 中称道安 详梵典 之难易 论译人之得失 可谓洞入幽微 能究深 隐0 n 四 结 语 道安虽不通梵语 但他研究整理旧译佛经 主持译场 并亲自参与佛经翻译 对于佛教中国 化 及佛教在隋唐以后走向繁荣功不可没 他通 过亲身实践并总结出的 五失本 三不易0 等翻 译思想成为后世翻译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准则 道 安不愧为 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0 和 译界之 大恩人0 n 责任编辑 又小易 任继愈 5中国佛教史6 第二卷 北京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 195 页 唐 智升 5开元释教录6 卷十 5大正藏6 第 五十五册 l y 梁 释僧祐 5道安法师传6 5出三藏记 集6 卷十五 中华 书局 1995 年版 第 561 565 561 565 561 565 页 梁 释僧祐 5出三藏记集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