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弱施设计说明.doc_第1页
芜湖市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弱施设计说明.doc_第2页
芜湖市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弱施设计说明.doc_第3页
芜湖市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弱施设计说明.doc_第4页
芜湖市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弱施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弱电施工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芜湖市行政办公业务用房,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总建筑面积1022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32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9005平方米。本工程分为A、B、C三个区,地上一层以上由四个塔楼组成,其中A区、B区各由一个塔楼组成,地下一层,地上五层;C区由二个塔楼组成,地下一层,地上10层。本工程地下层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一层为入口大厅、C区一层设有展示大厅、接待室、会议室及办公用房、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消控监控BAS机房、有线电视机房。210层为办公室及小型、中型会议用房,领导办公用房设在A区、B区5层及C区10层。本工程C区西一层各中心机房为整个行政中心业务用房及商业文化中心用房的弱电总机房。二、设计依据1国家现行规范、标准2本院建筑、水、电、暖等专业提供的施工图设计资料3本院关于本工程的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2008年1月)4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2008年5月21日)5建设单位的意见与要求三、设计范围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2通信网络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综合布线系统5安全防范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6有线电视系统7公共广播系统8多媒体会议系统9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10智能化系统集成11机房工程12UPS电源系统13防雷接地系统四、各智能化子系统说明(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本工程BA系统主要实施对下列机电设备的监控(1)本工程空调系统冷热源不设在本楼,设在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地下层。冷热源系统的监控由设备厂家提供其设计及安装,在冷热源机房值班室设置一台PC机作为该冷热源部分的工作站,并通过大楼计算机外网与本工程消控监控BAS机房的BAS工作站联网。(2)本工程在门厅、展示厅、休息厅等大空间采用变风量全空气空调机组。根据送风温度控制空调机组的水阀开度,使送风温度达到设定值,并通过回风温度与设定值的比较,来调节变频空调机组的风机转速,调节送风量,从而达到节能与舒适的目的。(3)本工程对办公用房等小开间房间采用新风机组加风机盘管系统,对新风机组通过送风温度来控制新风机水阀的开度,使送风温度达到设定值,从而达到节能与舒适的目的。本系统对风机盘管不作控制,要求其控制自成系统。(4)对送排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并可在BAS机房对这些设备进行远方集中起停控制及运行故障显示,并带运行时间记录。C区地下室排风管内设置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排风机定时起动,当一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时,排风机停止运行。(5)对C区地下层的生活水池进行超高、超低液位报警及进行停泵的低液位检测;对C区屋顶二个生活水箱,一个消防水箱进行超高、超低液位报警及三个管网电动阀开、关液位检测,水管电动阀开、关控制与生活水泵启停控制联动。(6)对二台生活水泵(一备一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在BAS机房根据屋顶水箱液位及电动阀开关进行远方启停控制,三个电动阀中有一个打开,联动水泵运行,三个电动阀全部关闭时水泵停泵。(7)对集水坑设置一个超高液位报警点,当潜水泵出现故障使液位上升,实行超高液位报警。(8)对变电所高低压开关的状态及运行参数进行监视,高压侧通过高压综合管理系统(强电工种已设置),对高压侧进出线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开关状态进行监视,低压侧通过对低压柜数显仪表(强电已设),采用RS485总线引到变电所工作站,可对各个进线柜、联络柜的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监视;对变压器温实现实时监控及超报警。利用变压器温控器的通信接口,将其信号引到变电所工作站。变电所工作站设在C区地下层的1#变电所值班室,作为变电所的监控工作站,并通过大楼内外网与大楼BMS进行集成。(10)对地下层汽车库大空间照明回路、各层走道的公共照明、室外照明、屋顶照明通过DDC编程实现按时间进行远方的开、关控制,并可显示运行、故障状态。(11)对大楼UPS机房及各弱电机房内的UPS装置进行监视,通过其TCP/IP接口,由大楼外网连到消控监控BAS机房的BAS工作站内。(12)电梯设备的监视由厂家提供远程实时监视装置,将各组电梯(包括商务中心的各组电梯)控制线引到监控机房,单独设置一台计算机进行监视,其电缆型号与具体做法由厂家提供,在进行电梯厂家招标时需注明带电梯实时监控装置。2本工程BAS机房设在C区一层,与消控监控机房合用。BAS系统设有一台BAS中央控制站(工作站),通过交换机连接5条BAS总线,其中A、B区各一条,C区2条,另一条引至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BAS工作站通过总线连接现场DDC,采集及控制各现场监控信号。3BAS控制线单独穿管敷设,DDC的电源线分别由消控监控机房(C区西)及弱电机房(A、B区及C区东)安防监控电源配电箱提供,DDC用24V变压器由DDC配套。4本工程共计监控点1076个,其中AI:143,DI:587,AO:76,DO:270。(二)通信网络系统1.有线电话通信系统(1)本工程全部采用市内直线电话的通信方式,在C区西一层设置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内设置电话模块局,其进线由当地电信局通过48芯室外单模光缆引来。在A区、B区、C区东各弱电机房设置各区电话电缆交接机柜(C区西设在总机房内),分别采用HYA型通信电缆由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电话总配线架引来,然后经各楼层弱电井电话配线架引到各电话终端。(2) 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电话通信系统进线由本工程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引出,采用HYA电缆经地下室引到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二层弱电机房内电话电缆配线架。(3)本工程共有电话信息点3015门,其中A区572门,B区572门,C区西910门,C区东961门。商务文化中心电话信息点191门。2保密电话系统本工程在A区、B区5层及C区10层领导办公室设置红顶子保密电话,其线路由10层的机要室引来,保密电话单独用屏蔽线缆穿管敷设。本工程共计保密电话约22门,其进线由保密专网采用12芯室外单模光缆由C区西北侧RJ-#C1室外进线井引入地下层,单独穿管引上到10层机要室。3本工程设置无线对讲系统,以满足物业管理及保安的需要。对讲主机柜设在C区地下层1#弱电井内,本设计按20对手持对讲机考虑。4本工程设置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小灵通移动通信盲区覆盖系统,主要用于覆盖地下层及电梯轿厢。接入移动、联通专用室外12芯单模光缆,小灵通100对HYA电缆,移动中继收发通信设备设在C区一层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内,信号由各移动公司经室外单模光缆引来,各移动通信网络整体设计由移动公司提供,本设计仅负责预留穿管路由。(三)计算机网络系统1本工程设置内网、外网两套物理上隔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中内网指本工程内部局域办公网络,与外界Internet网没有物理连接;外网指通过局域网与外界Inter网相连的网络。2在C区西一层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内设置1000M外网核心交换机一台,设置若干台服务器,组成大楼计算机外部网络的核心端设备,并通过路由器与Inter网相连。在该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内同时设置1000M内网核心交换机一台,并设若干服务器,组成计算机内部局域网核心端设备。3本工程计算机内网、外网系统均采用三级星型结构,如上所述,内外网核心交换机设在C区西一层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在A、B、C东各区弱电机房,各设置一台1000M汇聚层交换机(C区西设在总机房内),共四台,在各区楼层弱电间设置10/100M接入层交换机,构成1000M到楼层10/100M到用户端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4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内、外网计算机网络系统汇聚层交换机进线均引自本工程总机房内网、外网核心交换机。5本工程外网采用综合布线形式,内网单独布线(不采用综合布线),内网、外网交换机在弱电井内共用一个机柜,总机房及各区弱电机房,内网、外网各自分开设置机柜。6本工程共有计算机内网点2702点,外网点3275点。其中A区内网点515点,外网点597点。B区内网点515点,外网点597点,C区内网点1673点,外网点2081点。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内网点249点,外网点137点。7本工程设有政府机要专网,其进线由政府部门采用12芯单模光缆引到大楼C区西10层机要室(与保密电话共用),机要专网信息点仅设在机要室内。机要室内设备设计及安装由专门部门进行,本设计仅预留进出大楼管线路由。(四)综合布线系统1本工程计算机外网与有线电话系统采用综合布线,内网不走综合布线,其布线结构除不能与有线电话互换外,其余均与外网布线相同。内网、外网合用一个楼层弱电间,共用楼层配线机柜,共用水平垂直桥架。本工程共设置信息点8963点,其中计算机外网信息点3275点,内网信息点2673点(其中23点光纤点),电话信息点3015点。2本工程所有信息点均采用6类单孔或双孔面板的RJ45标准插座,在C区10层、A区、B区5层领导办公室设有光缆信息插座,均采用H86暗盒,沿墙暗敷,安装高度离墙0.3m,与强电插座外沿水平距离为0.2m。施工时,六类双绞线敷设至信息点后,还需预留0.3m。1根6类8芯UTP穿SC15(TC20)管,23根6类8芯UTP穿SC20(TC25)管,45根6类8芯UTP穿SC25(TC32)管,配线长度不超过90米。2水平配线子系统由楼层弱电间至工作区信息插座采用6类4对8芯UTP对绞线,构成百兆网,沿桥架及穿金属管敷设,配线电缆长度不超过90米。3管理间子系统:本工程A区、B区每层设有二个弱电间,C区每层设有四个弱电间。设置19机柜,内设有光纤配线架,铜缆配线架,网络内、外网交换机等设备,分别管理每层信息点。水平配线部分采用RJ45端口模块式配线架。语音垂直干线采用110型配线架。在配线架上通过跳线可实现计算机外网信息点和电话信息点的互换。4垂直干线子系统:计算机网络采用室内多模光纤,构成千兆路由,每个弱电间设置四根6芯多模光缆,内、外网各2根,通信系统垂直干线采用5类25对非屏蔽大对数铜缆。5设备间子系统:本工程在C区西一层设置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在各区一层设置弱电机房组成设备间子系统,内、外网核心层交换机、服务器、C区西汇聚层交换机设在中心机房,A、B区、C区东汇聚层交换机设在各区弱电机房。6接入网(1)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本工程电话光缆(48芯室外单模光缆),计算机网络(电信48芯室外单模光缆)、政府专网(12芯室外单模光缆)、保密电话(12芯室外单模光缆)均采用一用一备的形式分别由各部门从大楼C区一层西北侧及西南侧(备用)引入。(2)预留广电(48芯室外单模光缆)、网通(48芯室外单模光缆)的进线,均从大楼C区一层西北侧引入。(3)移动、联通的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其进线光缆采用12芯室外单模光缆,小灵通进线采用HYA电缆进线,由各自的运营商引入C区西一层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五)安全防范系统(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系统、无线巡查系统、安全管理系统)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 本工程监控中心设在C区西一层消控监控BAS机房,设置一台288路的视频监控矩阵,16路嵌入式硬盘录像机18台、21“监视器26台,48”等离子1台。A、B、C区各摄像机视频信号均引到该监控中心。(2)本工程在重要场所如各弱电系统总机房、档案室等处设置低照度彩色摄像机。有遭到非法入侵报警时,能进行实时录像。(3)在大楼的各出入口、主要楼梯通道入口、电梯轿厢等处设置低照度半球彩色摄像机,地下层汽车库设置枪式低照度彩转黑摄像机,可对大楼进出人员及车辆进行监视。(4)本工程共计监控点273个。本工程预留有室外监控系统视频线接口,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监控的视频线77路引入视频监控矩阵。2入侵报警系统(1) 本工程报警主机设在C区西一层消控监控BAS机房,报警主机可与监控矩阵联动,主机通过二个扩展模块接入五条报警总线,其中A区一条、B区一条、C区二条。另一条引至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一层。(2) 本工程在主要场所如弱电总机房、档案室、机要室、大楼主要出入口等外设置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在领导办公室设有手动报警按钮。本工程共计设置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62点,手动紧急报警按钮23个。(3)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动,当防盗探头动作时,通过联动模块联动相应的摄像机、监视器。(4)室外周边预留有报警线路接口,当室外需设周边报警设备时,可连入本报警系统。(5)系统留有110报警接口。(6)摄像机及红外微波双监探测器电源分别由一层消控监控BAS机房、各区弱电机房引至相应楼层弱电间监控报警用接线箱,经变压整流后引至各安防点,楼层监控报警用接线箱要加锁。(7)施工时,各线缆进入安防监控中心之后盘留长度10m,各线缆到达摄像机、探测器安装位置后盘留长度预留3m。线缆在引出桥架或出线盒后在摄像机或探测器之间均加可挠型金属软管保护,并在出线盒内盘留0.2m,金属软管二端要固定。(8)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9)系统调试时对图像的质量要求:(a)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闭路监视图像质量按五级操作制评分标准计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4级,相对应的4级图像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GB50198-94内2.1.6.2的要求。(b)图像水平清晰度:彩色电视系统不应低于270线。3.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1)本工程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系统由管理电脑、巡查软件、数据采集变送器组成,主机设于C区一层消控监控BAS机房内。(2)本工程在电梯厅、楼梯口、重要用房等处沿巡查路线设置巡查点,巡查人员在巡查时,需按时、按点的形式进行巡查。系统可对保安人员的巡查工作进行监督。(3)为保证巡查的有效性,巡查顺序可按天或周进行灵活调整。(4)本工程共设离线式巡查点约104个。4停车库管理系统(1)本工程地下层为停车库,在地下层汽车库二个出入口各设置1套1进1出(共二套)停车库管理系统。在车道出入口设置非接触式读卡器、自动闸门机、车辆检测器,摄像机,对讲机,组成停车库管理系统。通过远距离遥感(射频ID卡)控制,对本单位车辆实行遥感不停车进出车库,对临时外来车辆停车用户考虑地面停车,不进入地下车库,或需要用卡进出。(2)本工程车库管理主机设在地下车库管理间内。2个出入口通过大楼内部局域网联网,并与设于C区西一层消控监控BAS机房内的停车库管理工作站数据共享。5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构成,以实现对系统的管理与监控,完成对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的小范围集成。(六)有线电视系统1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按照860MHZ带宽双向邻频传输数字有线电视系统要求设计,采用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组网,选用的设备与部件具有双向性,其输出阻抗及特性阻抗为75欧姆。2本工程有线电视机房设在C区西一层,其有线电视信号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引自芜湖市有线电视网,一部分为DVD等自办节目。本工程从广电中心引一根48芯的单模光缆到C区一层西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有线电视信号光缆由该总机房引出到有线电视机房。3本工程有线电视机房设有一台光端机,信号经光电转换放大及分支分配后引到各电视终端。4用户盒终端电平为644dB。5楼内视频信号传输采用SYWV-75-12、SYWV-75-9、SYWV-75-5电缆。1根SYWV-75-12穿SC25管,1根SYWV-7592穿SC20(TC25)管, 1根SYWV-75-穿SC15(TC20)管。6本工程在领导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值班室、休息室、接待室设置有线电视点共120个,其中C区60点,A区30点,B区30点。(七)公共广播系统1本工程设置公共广播系统,其未端扬声器与消防广播扬声器完全兼容,不再另行设置。消防广播由电气消防系统设置。本设计负责背景音乐系统的设置,背景音乐广播平时用于大楼内的音乐、调频广播及事务广播,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迅速切换至紧急广播。2广播机房设在一层消控监控、BAS机房,背景音乐主机设在机房内,背景音源与功放及竖井主干线路与消防广播完全分开,在各楼层消防广播联动模块处进行消防广播与背景音响的切换。3本设计留有商务文化中心配套用房公共广播音源接口及室外广播系统接口。(八)多媒体会议系统1本工程小会议室设置50英寸等离子屏。电脑VGA信号通过桌面多面体插座接入离子屏,满足会议视频显示功能。2本工程中会议室设置会议发言、扩声、视频显示系统,采用一台AV管理主机对音、视频信号及VGA信号进行管理和切换,图像显示采用3000流明投影机及100英寸电动幕,满足会议发言扩声、视频显示功能。(九)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1在A区、B区、C区一层出入口大厅处设置6块60寸等离子显示屏,用于显示大楼的各类通知、信息等。控制主机设在C区一层服务台。2在A区、B区、C区入口大厅各设置一台(共四台)18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该装置主要用于显示各部门所在的楼层,人员情况,起引导作用,系统具备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十)智能化系统集成1本工程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2对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等各子系统实现统一平台的集成,使各子系统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并做到各子系统之间动作的关联性,实现BMS。(十一)机房工程1本工程设有三个弱电总机房,分别如下:(1)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设在C区西一层。(2)消控监控BAS广播机房设在C区西一层。(3)有线电视机房设在C区西一层。2A区、B区、C区(东)一层各设有一个区域弱电机房。A区、B区分别设有两个弱电井,C区设有四个弱电井。3C区十层西设有机要室。(十二)UPS电源系统1各弱电机房均采用双回路供电(由强电专业设计)。2本工程在C区一层设置UPS机房,设置UPS装置,要求双电源供电,消控监控BAS机房、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内设有弱电专用配电箱,1PRD-1、1PRD-2,其电源均分别引自UPS机房。UPS机房内UPS装置容量分别为60KVA、20KVA。其中消控监控BAS机房为20KVA,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为60KVA。2A、B、C东各区弱电机房内分别设置二个UPS装置,一个用于计算机网络,1个用于BAS、监控系统,要求双电源供电,其中A区、B区网络UPS容量各为20KVA,C区东网络UPS容量UPS容量为30KVA。A、B、C东区弱电机房内BAS、监控系统UPS容量均为6KVA.3各楼层弱电井计算机网络电源:由各区弱电机房网络专用配电箱1PRD-3(C区东)、1PRD-5(A区)、1PRD-7(B区)供电,C区西由计算机网络电话总机房内的弱电专用配电箱1PRD-1供电。安防报警及监控摄像机电源、BAS电源: 由各区弱电机房监控专用配电箱1PRD-4(C区东)、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