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处秋天景物.doc_第1页
写一处秋天景物.doc_第2页
写一处秋天景物.doc_第3页
写一处秋天景物.doc_第4页
写一处秋天景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一处秋天景物【第四次习作训练】要求:1、对照课文读懂例文山坡上,初步感知描写景物的方法;2、初步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3、走出户外,实地观察,仿照例文写一处景物,正确写出自己的一点独特发现和独特感受。重难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用心观察,用情描写。处理方法:利用双休日选择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充分利用眼、耳、鼻、肤等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拥抱自然,感受秋的气息。教时:2教具: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流程:第一教时一、激情导入(播放背景音乐)教师配乐朗诵两首描写秋天的美文,再请同学们背诵关于秋天的古诗,激发大家对秋景的喜爱与向往。二、调查双休日大家都去了哪些地方寻找秋天。三、读懂课文上的例文山坡上:1、指名读例文,提问:例文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山坡上】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花、昆虫】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冯长柱同学怎样写草的?【先写高矮,再写颜色】怎样写花的?【先写颜色,再写自己认识的花的名称】写了哪几种昆虫?【先写蚂蚱,后写蝴蝶】3、教师小结、点拨:小作者笔下的山坡景物哪些是他的独特发现和独特感受?【草多、花美、蚂蚱惊飞、蝴蝶却不怕人】四、交流观察结果,丰富生活感受:(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双休日观察到的秋景。(2)指名3-5人口述,教师相机补充、提示: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秋天的景物?【菊花、秋霜、大雁、枫叶】你的耳朵听到了什么秋天的声音?【野地里风吹树林的声音、鸟儿欢快的歌声、小脚踩在枯草落叶上的声音、来到郊外心情愉快的叫喊声】你的鼻子闻到了什么秋天的气息?【看天时,可以闻到阳光的味道;走在落叶满地的林间,能隐约闻到泥土的芳香;坐在草地上野餐时,那美味的食物必定会深深诱惑你的鼻子】你的身体感觉到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吗【秋风吹在身上很舒爽,头发和衣服在飘动;捡起一片落叶,摸摸上面的叶脉,感受那种凹凸的粗糙或光滑;找一片草地躺下来,感受那种柔软的温暖和踏实】(3)每口述一人,组织学生评议:他(她)说出了自己的独特发现了吗?有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第二教时五、学生放手试写:(1)明确习作要求(2)提供一些有关与秋天有关的词语秋高气爽遍野金黄秋风扫落叶桂子飘香果实累累红叶似火枯枝败叶登高望远天高云淡(3)鼓励学生引用描写秋天的诗句。六、选择2-3篇草稿片段,交流、评议、修改。七、继续完善习作草稿。八、同位互改草稿。九、教师查阅。十、学生誊抄。教学反思第四次习作要求写一处秋景,同学们大多选材广泛,有写池塘、操场、花坛的,也有写果园、田野、菜园的。大约一半的同学,能写出自己观察到体悟到的秋天。如“听尹晓珏说草能吃,我就真的拔了一根,放进嘴里嚼,很快又吐出来了,味道实在太难尝”【作者:朱文静】;“操场栏杆外长着许多柳树,有些柳叶上长着跟我鼻孔差不多大的虫眼”【作者:鲍诗骏】;“我看见了很多水杉树,树上有许多鸟巢,小鸟从我的头顶飞过去,还喳喳地叫着,我还听到了秋风扇动水杉树枝的声音”【作者:秦磊】这次练笔,没有一个同学写两处景物,但有三人写了其他季节的景色。比如李雪全文都描写油菜花的颜色、气味、整体印象,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比喻句,可惜写得越美,离题越远;还有这样写的:“操场拐角的砖头缝里,生长着几棵瘦小的油菜花,几只蜜蜂趴在上面嗡嗡地采蜜呢”【作者:杨涛】;“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收麦子,一束束麦子金光灿灿,颗粒饱满”【作者:许晨】他们不知道油菜花在春天盛开,而麦子是六月初就已经收割。农业常识的匮乏,导致跑题严重,或者是审题不严谨吧。批改完全班习作,我还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1)感觉器官只用了一两种,没有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肤“五员大将”,对秋景的刻画不全面不形象;(2)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少人在标题、开头或结尾处,驾轻就熟地运用“美丽”、“迷人”、“丰收”等字眼,形容秋天、秋景、秋色,浮光掠影,到底如何美丽?哪里看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习作中找不到相关具体描述,抒情、赞美缺少依据。看来,课前布置大家观察时,很多同学是走马观花的,没能全身心拥抱自然,用心灵去感悟秋的色彩、温度、内涵。因此,文字显得轻飘、空洞、随意。(3)有的同学把把此次练笔纯粹当作写一种蔬菜或花草了,对何谓“景物”认识模糊,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廓清概念。以下是根据指导课授课效果及习作批改情况制定的讲评课主要步骤:一、回忆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写一处秋景1、能不能既写操场,又写菜园?既写池塘,又写田野?为什么?2、有两个同学这样写,你认为行吗?说说理由。(小黑板出示上文提及的杨涛和许晨的有失误的习作片段)3、还记得上指导课时老师说要用哪五种感觉器官来观察景物?【板书:眼耳鼻舌肤】还强调要写出两个独特什么?【板书:独特发现独特感受】二、赏析精彩片段:指名作者读,说说片段中分别用了哪几种感官?(出示小黑板)我把花摘下来,放在蚂蚱的鼻子上,给它闻闻,它一动不动。我也想闻,闻完了,好像喝醉了酒似的。【作者:汤强】我从草地这头爬到那头,身上沾了不少枯草,好似要跟我回班级。【作者:胡蕾】草丛中躲着金黄色的小花,形状像向日葵,气味像医生给病人治病用的草药。【作者:周焘】三、长黑板出示陈震同学的习作美丽的操场,指导评改:1、指名作者读原文。2、评改标题,建议改为操场秋色。3、从第一段开始逐句读改,允许有不同意见和改法。4、梳理写作顺序:原文写景顺序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吗?(应该先写一大片草,再写草中几朵野花,接着写围栏边的柳树,最后写蚂蚱。)5、你认为文中有作者独特的发现吗?独特的感受有没有?6、尝试打分,出示教师判分,大家对照。7、指名三人上黑板写两三句简单的评语,再出示秦老师的批语,大家对照看,获得启迪。四、综述习作批改印象,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表扬高分人员。五、选读高分佳作,请同学们谈谈优点在哪里。六、发下作文本,各人自读。七、订正错别字。八、同桌交换阅读改作,看看哪些地方是互改草稿时自己没改出来的,思考秦老师红笔改动之处的道理。 设计动物名片【第五次习作训练】要求:1、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学会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向大家介绍这一动物;2、着重介绍动物外形、生活习性和有关趣闻,表达得清楚明白;3、把收集的图片和所写的文字结合起来,创新求异,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动物名片。重难点:把动物外形、生活习性能介绍得比较生动清楚。处理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收看电视中的有关动物节目,搜集相关文字资料和动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搜集。教时:2教具:教师自制的动物名片三张(分别是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猎豹和鸵鸟的头饰。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课前交流:你收看了什么电视台介绍动物的什么栏目?你最喜欢的动物叫什么?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呀?【学生自由发言,以快乐轻松为主】二、表演激趣:1、指名两生戴猎豹、鸵鸟头饰,边自我介绍边表演一些游戏、捕食动作。【介绍文字让表演者事先记熟】2、你听了之后,对两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印象最深?三、学习例文归纳写法:1、自由读例文鲸,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样子、食量惊人】2、自由读例文海龟,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海龟的什么?【样子、特殊本领】3 、总结写法:小作者怎样把鲸和海龟介绍得生动具体的? (归纳,板书)(1)用第一人称“我”把小动物动作人来写;(2)列出具体数字来说明;(3)抓住小动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来写;(4)可以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四、指导习作:1、明确要求:外形、生活习性、特殊本领(趣闻)2、小组交流讨论:A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B想一想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本领趣闻;C用第一人称“我”来介绍;D先自己练说,再交流。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2-3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大家评议、补充、教师点评建议。5、动笔打草稿,写好互改。第二教时五、设计动物名片:1、出示教师自制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名片,大家讨论:动物图形在什么位置?文字介绍放哪儿合适?可以把名片设计成哪些形状?2、各人设计名片,画上或贴上动物图形,美化边框。3、在名片上誊抄文字介绍。4、小组内交流欣赏。5、评出最佳名片5张。教学反思第五次大作文是写一种动物,希冀达成三个教学目标:一是能写出动物的外形和部份生活习性;二是结合穿插一些动物趣闻;三是能设计出较精美的动物名片。在上指导课时,同学们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名称及简单的外形特征,部份孩子能讲述趣闻。我原本担心很多人会选择鸡啊猫啊狗啊猪啊等家禽家畜,这些动物实在太寻常,要写出新意委实不容易,结果大多数学生说的是海豹、鳄鱼、大白鲨、河马、北极熊之类。我在欣喜之余也不免有隐隐的担忧,只看过这些动物的图片,或在电视中浮光掠影地获得点滴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要想出色地完成本次习作训练,难度可想而知。因为我们是乡镇中心小学,图书馆没有,班里仅有3人家中有能上网的电脑,资料收集渠道相当狭窄。而没有较翔实的资料积累,对动物各方面缺少深入、细致的了解,想写出某种动物的特点,并且文字灵动有趣,几乎是奢望。果然,在批阅完学生习作后,那些描写海豹、河马、毒蛇的练笔,大多寥寥数语,有的张冠李戴,把海豹与海豚、蛇与蚯蚓混为一谈,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有更玄乎的文字,如鲍诗骏写母狮子饿了会吃自己的孩子,也不知哪儿获悉的资料;庆克伟说鸵鸟比飞机还大,反正吹牛也不上税。此外,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有:1、知道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来自我介绍,但前半部份是“我叫白兔飞飞”,怎么怎么,后半部份又冒出第三人称“我”一个小学生,把白兔捉回家喂养,完全混淆了两个“我”的不同指代内涵;2、动物图形与文字介绍分离,应该是巧妙地整合在一张名片之内;3、动物画得一点不像,周焘画的狗还长角,脑袋又像猪,尾巴似松鼠。尽管写作文图不是重点,但也是名片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画得丑,文字精彩,同样影响整体美观;4、不少同学热衷于设计名片的形状,菱形、正方形、扇形、三角形可谓八仙过海,构思不可谓不精巧,但名片上的文字部份一百字都不到;还有的过于标新立异,如何敏捷把名片设计成圆形,边儿修饰精美,但是她把介绍孔雀的文字也按圆形成涟漪状排列,阅读起来十分困难。当然,也有13人写得不错的,譬如杨浩的蜂鸟、江思源的企鹅、沈雅婷的刺猬等,不仅名片设计有新意,图画生动逼真,而且习作文字流畅活泼,童趣十足,在他们的笔下,动物们无一不可爱温顺。这些小作者没有把动物的长相面面俱到地刻画出来,而是抓住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画龙点睛地描述几句;介绍生活习性时,资料来源正确,写作方法上突出或吃食或戏耍或睡觉某一方面,避免了空洞乏味。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孩子的伙伴。写好动物,可以培植孩子们对动物的爱心,渗透保护珍贵野生动物意识,是体现习作育人功能的很好途径。 写一种文具【第六次习作训练】要求: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2、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写下来。重难点: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处理方法:研读例文,弄清介绍顺序;教师引导学生说铅笔,同步板书,归纳写法。教时:2教具:带有橡皮头的铅笔一杆。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文具是不可缺少的好伙伴。2、打开文具盒,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有哪些文具?二、研读例文铅笔刨刀:1.自读例文,数数共有几句话?2.分别说说每句写什么?第1句:质地第2句:外形第3-7句:小房子的名称、主要部件、刨刀用途第8句:小主人喜欢它3.再读例文,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的?A用第一人称来写;B把铅笔刨刀比做小房子,很生动;C很有条理:样子、作用、喜欢。欢迎网购我的三本新书名师教三、教师示范写文:1、出示一杆带橡皮头的铅笔。2、大家议论:用第一人称可以怎么自我介绍?3、指名口述,教师点拨、补充、板书习作:(我是谁?)我是一支普通的铅笔,(多长?)身高大约15厘米,(粗还是细?)苗条的身材,(笔杆上有什么图案或者花纹?)身上有黑白相间的粗细条纹,还印着“中国上海中华牌”的汉字及汉语拼音字母。(笔杆的一头有什么?)我的头部包着一圈铁皮,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有什么作用?)我的帽子很特别,软软的,能帮主人擦错别字。(铅笔的另一头有什么?有何用处?)我的脚细细的,露出来的笔心可以帮主人写字、画画。(小主人和铅笔的感情深厚吗?)小主人可喜欢我啦,每次用完都把我装进文具盒里,让我好好休息休息。四、指导写作:1、再次打开铅笔盒,选择一件你喜欢的文具。2、仔细观察,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手摸摸它的质地,欣赏图案及文字,再想想用途。3、小组交流,自由练说。4、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抓住文具的突出特点。5、指名二人口述,教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第二教时五、放手试写:1、把文具外形、结构上的特点、作用写清楚。2、用第一人称来写,注意语言活泼,把为什么喜欢它的原因交代出来。3、同桌修改草稿,下评语、打分。4、教师查阅。5、各人誊写。教学反思习作6要求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能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文具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相当熟悉。但司空见惯的物件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文具太寻常不过,不如玩具对学生有吸引力,要写得比较生动,且有一定具体的内容,并非易事。指导课上,我在引导同学们研读教材例文时,花了不少时间,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写法上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先写样子,再写作用,最后点出主人的喜爱之情,等等。因为不放心,也为了进一步降低习作难度,展示整个写作思路,我以一杆普通的带橡皮头的“中华牌”铅笔作道具,一句句点拨,生说我写,学生口述有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提示,自我感觉收效不错。有的学生口述的句子比我预设的要精彩。比如在介绍铅笔一端用来固定橡皮头的铁箍时,开始我只想诱导学生写出“我的头部包着一圈铁皮”这样的句子就行了,结果朱磊同学继续说了“像古代大将军的头盔”一句,联想不可谓不丰富。遗憾的是,批改完全班习作,我担心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套用教材或我在黑板上范文的语言和结构。范文开头是“我是一杆普通的铅笔”,于是有人写“我是一瓶普通的墨水”、“我是一盒普通的笔芯”,毫无创新可言;范文结尾是:“小主人每次写完字,都把我装进文具盒,让我放松放松”,有人照葫芦画瓢,这么写:“小主人每次擦完错别字,都把我装进书包,让我休息休息”。思维产生了可怕的定势,语言跳不出陈旧的窠臼,这是不好的苗头。尽管我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小学生习作起点要低,仿写套作是正常的,无须大惊小怪。可像上面仅改动几个字的模仿练笔,读来实在是索然无味。纵观本次习作,每个同学均能把文具的用途交代出来,至于能把文具外形方面的特点,写得像模像样的,就只有十来个尖子生了。不少同学在叙述文具的样子时,只关注到外表的图案、汉字、字母以及颜色、长短等,没在意内部结构。譬如写钢笔,只描写笔杆的光滑漂亮、笔帽的小巧可爱、笔尖书写的流利潇洒,是不够的,还应该旋开笔杆,观察里面的笔管,特别是吸墨水的软管,什么样啊,怎么吸,也可以顺便写几句。此外,文具怎么来的(书店购买的?别人馈赠的礼物?老师的奖品?)、价格几何?在习作开头或末尾都应点明,既能增加篇幅,又能全面介绍文具,可惜全班只有3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其他一些小问题有:(1)人称混乱。和第5次习作以“我”的口吻介绍一种动物时犯的毛病类似,有的同学写文具,一会儿是“我”,一会儿又变成文具名称,无法统一;(2)语言表达不严谨。“我的身上有可爱的小猪”,这种说法不够严密,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的身上印有(或画着)可爱的小猪图案;(3)条理性不强。少数同学在开始已经写了文具的一部份外形,接着写用途,忽然又冒出两句写外形的话;(4)文字不简洁。在抒发文具与主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时,本应一两句即可搞定。有人翻来覆去地煽情,喋喋不休地倾诉,忽视了本次练笔的重点是文具的外形特点及用途。状物习作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难了一点儿,但不能因为难就跳过去,老师乱教一通,学生胡写一气,还是要让同学们在日记里多尝试写写。当然,题材不局限于文具,家用电器、玩具、农具等等,都是练笔的好素材。摆玩具 编童话(第7次习作训练)要求: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2、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重难点:1、把握玩具各自的特性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2、所编童话要相对完整,并能让人看得明白。处理方法:紧扣例文后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结合例文让学生明白童话的一些基本要求。遵循由说到写原则,故事情节让大家自由发挥。教时:2教具:各人准备两三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1、请同学们把玩具放在课桌上,介绍玩具名称及来历(简要叙述)2、教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动物?说说他们的关系和样子。设疑:你猜猜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二、研究例文找“饿”:1、自由读书上的例文2、讨论:例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呢?你喜欢这个故事吗?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道理是作者直接告诉我们的吗?那是用什么办法让读者明白道理的呢?3、拓展: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会不会遇到其他动物?三、指导习作:1、明确写作要求。2、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形式不限。3、确定故事主人公,想一想他们各自的特点,强调要符合动物自然习性,不能让熊猫吃鱼、公鸡游泳、鸭子挤奶4、设定玩具之间的关系:父子、母女、同学、朋友、师生、邻居、敌人、售票员和乘客5、自己练说,小组交流:玩具之间发生了什么好玩的/惊险的/可笑的/感人的故事?6、指名代表2-3人上讲台来说,师生评议指导。第二教时四、动手试写:1、各自打草稿。2、四人小组成员交换欣赏、评改。3、教师查阅草稿修改情况。4、认真誊抄。教学反思本次训练要求用两三个动物玩具编一个童话故事。这次习作难度不大,一则玩具是孩子至爱,天性喜欢,二则“儿童是都是天生的童话作家”(叶圣陶语)。在上指导课时,我拿了三种玩具:绒毛兔、布灰狼、小瓷象,先让同学们设计主要情节:兔在山坡上吃草,遇到狼,兔狂奔逃命,狼紧追不舍,到河边,象在洗澡,救了兔,卷起狼抛淹死水中。然后我再启发大家完善细节:兔怎么吃草,狼如何饥肠辘辘,发现兔如何喜出望外,凶相毕露,兔逃得怎样上气不接下气,象与兔什么关系,紧急关头,象怎么惩治坏蛋,救助弱小。三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尚不很强,叙述时有逻辑不通、口齿不清、语序混乱、遣词重复之处,我都一一指正,或由我复述原句,让小家伙们仔细听发言者句中失误,请他们纠正,感觉效果不错,每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改完全班习作,高分者占四分之一。15篇佳作中,有的以思想意义见长,或用智慧挽救自己性命,教训惩戒狡诈奸恶之徒;或称颂朋友之间真挚友情;或赞扬伟大无私的母爱。有的以情节生动取胜。有的以语言老辣、想象力丰富脱颖而出,可谓姹紫嫣红,风格各异。不过,仅有教育意义而内容空洞乏味是得不到高分的;反之,情节有趣,即便教育意义不明显,反倒可以列入佳作范畴。因为这次习作训练的目的之一,便是希望大家能把故事编得有意思一些。当然,还有不少中下等水平的习作,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罗列如下:1、结构机械。习作开头介绍动物姓名及相互关系,再编童话。小作者们不懂得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自然地穿插介绍故事几个主要角色。2、标题不妥帖。救人的快快、没有人、好吃动物的动物、大战之后成为朋友这些标题或冗长啰嗦,或不知所云,不说新颖,起码达不到简洁的要求。还有的标题与故事内容不相符,题目是种树,怎么种的,文中却只字不提。3、情节要么枯燥无味,要么不合理。有的习作通篇是对话;有的写狮子和小狗打架,半天不分胜负;有的写小猫向鲤鱼请教种树的方法。朱磊写的让我哭笑不得:白兔遇见灰狼,说先不要吃我,咱俩比赛跑步,你赢了,我给你当点心。狼跑得慢,白兔趁机溜了,有这么善良傻帽的狼吗?也许在朱磊的心里,白兔急中生智,应该赞扬的,可是他不知道,狼的阴险狡猾,不是浪得虚名的。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心灵善良纯粹,在一丝不染的童心世界,惩恶扬善有何不好?作为成年人的语文教师,成熟稳重是否也能看做世故圆滑?童话的创编难道一定要遵循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狼难道不能上兔的当吗?朱磊的习作到底判什么等级?我思索着,也许拿到讲评课上请同学们当裁判更合适吧 学写研究报告(第8次习作训练)要求: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认真阅读古诗句,把研究成果写下来,要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重难点:学习用查阅资料的方法,将自己的收获用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处理方法:选择两句古诗词,能查找并了解其出处、作者、诗意,与之有关的较有趣的轶事等;领悟例文如何用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教时:2教具: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板书:研究报告看了题目,同学们会怎么想?什么人才写研究报告?(出示课件:介绍美国小学生作文大多是调查报告形式,有的孩子一篇作文能写一万多字。)二、走进古诗百花园,营造氛围:1、课件出示五首古诗词:苏轼水调歌头苏轼题西林壁释志南绝句王维渭城曲虞世南蝉2、学生自读。3、开火车个人领读,他人跟吟。4、说说自己不了解的句子。5、讨论: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搞懂这些句子?三、学习例文:1、自由读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一想:这篇研究报告写的是什么内容?2、总结小作者的写法:(1)先写诗的出处【作者、朝代、诗题、全诗】;(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四、了解写研究报告的有关知识:1、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第二教时五、指导写作:1、出示教材提供的五个难句,按照研究内容,全班分成五大兴趣小组。2、大组交流讨论,相互帮助。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4、再读例文,注意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5、动笔写作。六、以大组为单位,交流评改习作草稿,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七、教师查阅草稿。八、学生誊抄作文。教学反思本次习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这样的习作形式对学生对我,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在备课时难免心里没有底。我认真研读了教材中提供的范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150字,觉得写的还是比较浅显的,层次很分明,便于仿作:首先介绍两句诗出自何朝何代哪位诗人的什么作品,再抄录全诗,接着重点阐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体会诗中表现的精神、说明的道理,最后揭示名句对现在人们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我又仔细琢磨了教材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研究内容的五组诗句,感到有点难,有的原文篇幅太长,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有的是含义太深,三年级孩子品咂不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我决定本次研究对象不局限于课本中例句,课外的也行,这样便于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或感兴趣的诗句进行研究,尊重他们的个性表达。研究古诗句,是否一定要拘泥于理解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呢?能不能再研究点其他方面,让学生觉得不很枯燥,有话可写呢?上指导课时,我做了尝试。在让同学们细致研习教材中的例文,初步掌握写研究报告的一般程序后,我着重组织大家研讨:除了诗意和思想含义,我们还能研究一些什么内容呢?同学们的发言五花八门,畅所欲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归纳起来如下:1、可以研究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比如“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