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教案19课起.docx_第1页
四年级上教案19课起.docx_第2页
四年级上教案19课起.docx_第3页
四年级上教案19课起.docx_第4页
四年级上教案19课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昌区红岭小学电子教案模板学科语文教学内容(课题)19、观潮备课人李敏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2、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4、 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景象。教学重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教具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19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多音字: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n)动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指名读课文,正音。 同桌互读,评定等级。(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说说各段的段意。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4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二次设计板书设计19、观潮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潮来前 平静 声 形 色远 像闷雷 一条白线 稍远 长 粗 横贯潮来时 再近 白色城墙 更近 千万辆坦克 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来后 平静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达成度及归因分析;2、反思重难点是否突破及归因分析;3、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归因分析;4、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武昌区红岭小学电子教案模板学科语文教学内容(课题)20、听泉备课人李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教具准备课前查找关于鼎湖山的图片与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听音乐导入1、师:来,先请大家听一段录音,你听到什么?有何感受?2、指名反馈师:今天就让这丁冬的泉水声伴着我们和作者走进鼎湖山去聆听这美妙的泉声!3、板书课题:听泉二、检查预习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评议。3、指导读生词。4、汇报读书后的收获与体会。(看来同学们的读书体会还真不少,如果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有更多收获!这几天的鼎湖山正下着蒙蒙细雨,作者驱车来到鼎湖山,就看到了如仙境般的鼎湖山,过了寒翠桥,作者就听到了什么?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那里的泉水,听听那里美妙的泉声。)三、精读第二自然段1、用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学)2、组内交流。3、指名全班反馈交流。教室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很好听。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凉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入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绝入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指导朗读。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说说听到的声音。指导朗读。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练读、指名读、齐读)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涛,一层一层涌向山顶。指名读。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说说体会。(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4、教师小结: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板书设计 听泉声看泉水空间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鼎湖山听泉寻泉影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 枕听泉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达成度及归因分析;2、反思重难点是否突破及归因分析;3、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归因分析;4、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武昌区红岭小学电子教案模板学科语文教学内容(课题)21、三潭印月备课人李敏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1、前几天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聆听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游玩呢?(板书“三潭印月”)2、读课题,注意“潭”的发音。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4、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二、学习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同位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形多读几遍。3、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三、解疑、朗读。1、“三潭印月”在哪里?指名回答,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你的体会。再指多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出示图画感受它的美。第二课时一、回忆并朗读上节课的内容。二、继续学习,解疑,朗读。1、“三潭印月”是怎样的景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种结构。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指名说说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文中有4个问句,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朗读时也要区别。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再指名读,男女生分读。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1、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15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夜景图,教师根据图画内容相机解说。3、指导朗读。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四、拓展延伸,指导运用。1、美丽的西子湖不仅有“三潭印月”这一景观,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2、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3、仿照第2、4段的格式介绍自己的资料。五、学生书写生字。二次设计板书设计21、三潭印月 美 奇 仙境 天堂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达成度及归因分析;2、反思重难点是否突破及归因分析;3、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归因分析;4、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武昌区红岭小学电子教案模板学科语文教学内容(课题)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备课人李敏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具准备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趣说东坡与西湖,导入诗文。(一)激趣1.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2.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有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3.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苏轼)杭州西湖究竟是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跟随一位最爱西湖的大诗人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二)揭题,导入诗文1. 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二、初读诗题1. 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歌,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2. 检查反馈。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读课题、作者。(潋滟lin yn 亦y 宜y)请生读古诗(学生评价)齐读。3. 古诗方法渗透了解了诗题和作者,读准了古诗还不能算读好了,还得读懂古诗,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有这么多好办法大家一定要用起来。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三、细读诗句(一)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1. 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2. 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1. 水光潋滟(1)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是多么美好!)(2)你从诗句中那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潋滟)(3)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4)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引入诗歌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净慈寺:在杭州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朋友。无穷:望不到边。别样:特别的。a. 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样在六月,诗人杨万里在西湖看到晴天下的西湖景色又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b. 谁来说说读过古诗,你读懂了西湖在晴天丽日下又有怎样特别的景致?(荷叶在阳光下更加绿,荷花在太阳的照耀下更红了。)c. 小结: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2. 方好(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正直;正当,恰好;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赞同的小朋友举手。(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水光潋滟的精致,山青水秀的景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4)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1. 山色空蒙(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借助注释来说一说?(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2)在晴天里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苍翠欲滴)现在呢?(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2. 亦奇(1)闭眼想象一下这西湖雨天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当中读一读。(2)晴空万里下水波粼粼的西湖十分奇妙!雨天里这朦朦胧胧的西湖奇妙吗?(也奇妙)(3)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中常常用到。(4)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情境对话: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他自己办公的地方就是在西湖边,西湖在夏日里时晴时雨的景象也常常看见。此时,苏轼和朋友看到不同天气下的西湖,苏轼和他的朋友边喝酒边聊天,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选择刚才我们学过的词语用一用,比较一下晴天西湖和雨天西湖的不同,同桌互相演一演。(晴天: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雨天: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 预设:朋友:苏兄啊!这晴天的西湖湖面波光粼粼,真是美丽啊!苏轼:是啊,这雨天的西湖山水朦胧,也是别有一番奇妙之处啊!朗读:让我们像老朋友聊天似的说说这变化万千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让我们沉醉在这变幻的美景中,闭上眼赞美一下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领略西施之美(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2)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2.淡妆浓抹总相宜(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3)总相宜A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的怎么赞美的?(都好)你如何知道?(总相宜)B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5)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四、朗读拓展1. 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2. 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小结: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生伴乐齐诵)二次设计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方好亦奇总相宜浓抹淡妆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达成度及归因分析;2、反思重难点是否突破及归因分析;3、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归因分析;4、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武昌区红岭小学电子教案模板学科语文教学内容(课题)语文乐园(七)备课人李敏教学目标1、 区别近义词,在词语搭配练习中了解它的差别。2、 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3、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句古人的名言警句。4、 通过朗读描写景物的短文,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自然之美。教学重难点1、区别近义词,在词语搭配练习中了解它的差别。2、朗读短文,探究与发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具准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 导入二、 读一读,想一想1、 读准词语的字音2、 看看谁能发现每一组词语中有什么共同点3、 同学之间交流4、 师小结:每组词中都是一对近义词,它们的意思相近,但还是有差别,因此与它们在一起的好朋友是不一样的。5、 全班齐读三、 读一读1、 出现:山水、天地、讨论、思想,学生读一读2、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变化(点击“山水”变成“千山万水”“山清水秀”)3、 点出另外几组词,指名读,简单说说成语的意思。4、 拓展:只看前面的词语,说出含有这两个字的成语。四、 写一写,背一背1、 读一读句子,读通顺2、 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联系实际说一说3、 抄写名言,把字写美观4、 背诵名言五、 读一读1、 自由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2、 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生交流)3、 师范读文章,生边听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4、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脑海中的画面5、 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 探究与发现1、 师:读了听泉一课,同学们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妙。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的感受呢它是怎么写的呢?2、 出示短文,学生自由讨论3、 全班交流4、 比较两个句子,看看你觉得那个好,好在哪里?5、 学生交流:这样描写有什么特点,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体会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6、 学生再读短文7、 拓展:根据以上几种表达方法试着写一段话8、 指名学生交流二、 口语交际(一)导入(激情阶段)1、出示中国版图,边说边配合语言标记位置,并同步出示课本中的三峡水利工程、北京奥运主会场、桂林山水和西安兵马俑这四幅图片。 “我的家乡位于堪称鱼米之乡的湖北,有多少同学是我的同乡?哈哈,不少。我还知道,我班有同学也随爸爸妈妈去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山水,还有的同学到过古城西安,看到过壮观的兵马俑,我们班还有好多同学第一次出门旅游的地方就是,大家一起说北京。” 看,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可不止这几处美景哦。同学们不是也收集了许多祖国各处风光的图片和资料吗?2、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北京将要举行一件什么世界盛事呢?(奥运会)到时候,将有来自全球数以万计的运动员和游客踏进我们这片东方的土地上,你们高兴吗?同时,我们那时候,也一定有同学想去北京,北京的主会场游览,去全国各地的分会场观看比赛,并游览那里优美的风光。(再次出示课本中的四幅图)怎么样,你有什么计划吗?3、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2008特别旅游”的活动。(板书)在这个活动中,一部分同学要担当热情的少年导游,一部分同学作为愉快的游客。希望同学们相互配合好噢。(二)明确任务(指导阶段)1、怎样才能愉快地进行这次特别旅游呢?请看屏幕上这一组同学的导游实况。课件出示一组小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美丽风景的实况录像。这几个少年导游介绍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呢?游客们尽兴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以便在等一下的旅游中有最好的表现。2、看来,一次成功的旅游,就是要选择一处景点,选择一个好导游,或者带好你的游客,尽情游玩吧。3、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2008少年导游:(1)语言:用普通话,讲出特点;要及时、由衷地说出对景物的赞美的话。(2)仪态:大方、礼貌;(3)感情:热爱祖国、为之自豪。(4)态度:热情接待,耐心解答。2008游客(1)举止文明,爱护环境。(2)善于选择景点和导游,勇于提问。(3)及时发表感叹,真情抒发对景物的赞美的话。(4)语言表达的形式多样,富于美感。(三)2008特别旅游现在开始。(练说阶段1)1、小组介绍:先仔细观察书上和屏幕上的四处景点,借助你收集的有关资料,一边展指示,一边向四人小组的同学介绍,注意说出风景名胜的特点,尤其注意,导游要介绍风景名胜的特点,体现景物的优美;游客注意倾听,勇于提问,并说出对景物赞美的话。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他的导游,全班同学做游客,介绍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使用文明用语)(四)小结评议(调节阶段)1、他们的导游工作做得怎样?游客又表现得怎么样?(引导结合板书)提示:在赞美景物的时候,特点突出了吗?语言丰富吗?有没有运用本单元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比喻、泥人、排比等等)?你有可以借鉴或者改进的地方吗?2、在刚才发言的同学中评选“优秀评论家”。(五)分类组团(练说阶段2)1、 过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下面咱们按照景点的所在省份,自由组成四个导游团,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选出一位团长。可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旅游中,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我们来看看哪个团的合作是最精彩的。2、分团进行(团长组织说的顺序和设计开场白、结束语)。3、导游团汇报。4、评议(六)自由选说(练说阶段3)1、过渡:你们还愿意接受更高的挑战吗?下面,我们不仅可以用刚才的四处地点,还可以自由选择你喜欢的名胜古迹,并自由选择角色:你可以充当游客到各地游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