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伯对桓公问一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言体国别史,二十一篇,大致成书于战国楚年,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又称之为春秋外传,和作为春秋内传的左传并列,两书互为表里,互相参证。国语是一部历史文集汇编,关于春秋八个国家史事的记载详略不同,文风迥异,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为当时各国史官所记载,再经整理润色而成,至西汉刘向考校最后定型。国语以国分类,各自成章,其所记史事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韩、赵、魏三家灭智伯,约五百年的历史,以记言为主,兼以记事,通过上层统治阶级士大夫的言论、辩论来反映历史事件,探讨兴衰治乱之根源,史论结合,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个进步,且其记叙涉及到边远地区,也记载了诸如经济、制度、风俗等方方面的内容,可补左传之阙国语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国语的政治观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腐败,重视民意,重视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 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二创作背景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其后班固、李昂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三相关人物介绍1. 史伯- 西周末期人。中国西周末期思想家,生卒年不可考。掌管起草文告、策命诸侯、记录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为朝廷重臣。此人是西周末年的王朝太史伯阳父,亦称史伯。西周太史,老子、孔子之前二百多年,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为常人所知,此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故学者在系统的专著中无不提及。2. 郑桓公-姬姓郑氏名友,西周末年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为周司徒,封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史称郑桓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一代国君。周幽王时期,郑桓公身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议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号称新郑(今河南省新郑一带),。后死于犬戎破镐京之战。子郑武公即位,从周平王东迁,传国至十三世郑幽公,为韩国所灭。3. 周幽王-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四译文 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现在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脏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于是产生了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万亿的财物,取得万兆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动。所以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五赏析1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果:美味。译文声音只有一个调就没有什么可听的,颜色都一样就不成文彩,味道都一样就谈不上美食,事物单一就没有比较。赏析周太史伯与郑桓公讨论周朝的兴衰大势。太史伯对形势和国家前景的分析,从天命出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着眼落点在人事。和谐才能生万物,相同就不能发展,就像声音单一没有音乐,色彩单一没有文彩,味道单一没有美食,事物单一就不能比较一样。执政者闭目塞听,拒听不同意见,只能导致国家衰亡。2.“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指明了系统的和生性思想。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以他平他”,是以相异和相关为前提的,相异的事物相互协调并进,就能发展;“以同裨同”则是以相同的事物叠加,其结果只能是窒息生机。“以他平他谓之和”,即要求多样性的统一或对立面的和谐,如“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六艺术手法1.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和”与“同”对立统一起来,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先秦哲学中一对重要的矛盾范畴。2.多处运用了-譬喻,“声一无听,物一无文”等运用联想力,找出与所要描写的对象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喻说明。3.引用,史伯不仅引用尚书泰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古训作为历史依据,更以大千世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作为理论依据,来论断专制统治的必然衰败。七课后习题1. 他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它是百物构成的法则;“同”是指无差别性的单一事物,如不与另一事物相“和”,就不能产生出新的事物来,“若以同裨(益)同,尽乃弃矣。”指出西周行将灭亡,原因是周王“去和而取同”,即去以直言进谏的正人而信与自己苟同的小人。史伯第一次区别了“和”与“同”(见和与同)的概念。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不同的事物互相结合才能产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不仅不能产生新的事物,而且世界的一切也就变得平淡无味,没有生气了。史伯的这个思想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因素。2. 文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意思是万物相和相生,纷乱、争端不利于事物的发展,但若单一无变化,万事万物就会停滞不前。正如声音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护理
- 现代通信及应用概述
- 府奖学金申请书
- 简易委托支付协议
- 2025年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策划部部门工作总结模版
- 物流管理集装箱体系优化
- 重症疾病护理核心要点解析
- 服装搭配系统化培训指南
- 流动人口清查总结
-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 江苏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DB32∕T-3848-2020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表单一整套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吸痰技能操作及评分标准(评分表)
- 尼可地尔调研
- 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课件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7章完成)课件
- 主动脉夹层护理查房-PPT课件
- 2022年江苏省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考试(护理学专业知识)参考题库汇总(含答案)
- 危急值放射科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