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组织学1. 上皮组织的主要特点:1、细胞连接紧密,间质少。 2、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 3、有基膜。4、无血管。 5、有丰富的神经末梢。2. 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表面不规则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相邻细胞互相嵌合,连接紧密。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侧面细胞呈梭形,细胞核想两面凸出。3. 单层立方上皮:分布在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等,由一层细胞构成,细胞的高度和宽度大致相等。细胞核球形,位于中央。表面呈多边形,侧面细胞呈方形,具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4.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形细胞构成。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呈多边形,侧面呈长方形,细胞核椭圆形与细胞的长轴平行,多位于细胞近基底部。5.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高矮不等的纤毛柱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体细胞等几种细胞组成,细胞基底端都附在基膜上,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6. 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层数较多,只有靠表面的几层细胞是扁平的,似鳞片状,中间是数层多边形细胞,基底层细胞呈低柱状。基底层细胞能够不多增生,并逐渐向表层推移,以补充表层衰老或损伤脱落的细胞。 7. 复层柱状上皮:分布于眼睑结膜和尿道海绵部的粘膜上皮,表层细胞呈柱状,中间层细胞为多角形,基底层细胞为矮柱状,其功能主要是保护作用。8. 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和膀胱的腔面,细胞的形状和层数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与扩张而发生变化 ,有保护和分泌的作用。9. 紧密连接:位于上皮细胞顶部周围的细胞相邻之间,由相邻柱状上皮细胞膜的外层相互融合,形成一条致密带包绕上皮细胞的顶端,用来封闭近管腔面上皮细胞之间的空隙。10. 中间连接: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的细胞膜不相融合。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均质性物质。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11. 桥粒:常见的连接结构,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所在之处,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并不直接连接,间隙中由电子密度低的物质,由粘合的作用。12. 半桥粒:位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之间,间隙中含有 电子密度低的物质。细胞的局部形成单侧致密接触板,并有微丝附于板上。13. 缝隙连接:位于柱状上皮细胞连接面的深部,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装置。14. 基膜: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均质薄膜。15. 外分泌腺:腺细胞的分泌物经导管被输送到体表或器官的腔内。16. 内分泌腺:留存于结缔组织中的腺细胞其分泌物质是激素,不经导管排出,直接进入血循环。17. 疏松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基质三种成分组成的,细胞与纤维的含量较少,基质的含量较多。功能主要是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以及修复创伤。18. 致密结缔组织: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固有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和连接为其主要功能。19. 胶原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排列成束,彼此交织吻合,纤维束常有分支。纤维具有韧性,抗牵引力强。20. 网状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含量较少,纤维较细,有分支,彼此交织成网状。21. 弹性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略呈黄色,折光性强,富于弹性。一般较胶原纤维细,纤维有分支,排列散乱,富于弹性而韧性差。22. 成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细胞呈梭形或扁的星状,具有突起,有合成和分泌各种纤维和基质的功能。23. 巨噬细胞: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功能活跃时,可呈多突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细胞质较丰富,功能活跃时内含有许多颗粒或空泡,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24.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基质及纤维构成,具有略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和耐摩擦的特点,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25. 透明软骨:新鲜时软骨,半透明的交织排列的胶原原纤维,分布在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弹性、韧性。26. 纤维软骨:新鲜时为乳白色的大量平行或交织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分布在椎间盘、关节盘、趾骨联合,韧性强大。27. 弹性软骨:新鲜时黄色不透明的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分布在耳廓、咽喉、会厌,具有较强的弹性。28. 骨组织:29. 成骨细胞:细胞质为强嗜碱性,细胞核大而圆,含有细致的染色质,有明显的核仁的立方形细胞。30. 破骨细胞:一些巨型的细胞,直径可达80m,含有4-60个细胞核,内含丰富的染色质和发育良好的核仁。31. 骨单位:又称哈弗系统,中轴为哈佛管,血管、神经通路;周围为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32. 红细胞:呈圆盘状,边厚中薄,侧面呈哑铃型。除了人和别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外,其他的脊椎动物都有细胞核。33. 白细胞:球形的,无色的,有细胞核、细胞器和一定的包含物的细胞,能做变性运动,有保护的作用。34. 血小板:是在血细胞发生的过程中由骨髓的巨核细胞产生的碎片,在凝血过程中其重要的作用。35. 骨骼肌: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附着于骨骼上产生运动,具有收缩快速而不持久的特点。36. 心肌:由心肌细胞构成的一种肌肉组织。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是心脏自律性活动和舒缩活动的功能基础。37. 平滑肌:由梭形的平滑肌纤维构成,分布于血管壁和许多内脏器官,具有收缩较为缓慢和持久的特点。38. 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亦称神经元。39.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特有的一大类细胞,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有许多突起,但没有树突和轴突之分,与相邻的细胞之间不形成突触,细胞之内没有尼氏体,没有核仁或不明显,具有分裂能力。 40. 树突:树状分支,一个至多个。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 41. 轴突:一个,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出。42. 尼氏体:一些嗜碱性的颗粒状或块状的物质,含有核糖核酸和蛋白质。43. 有髓神经纤维:(1)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轴突 位中央,髓鞘施万细胞的膜反复缠绕轴突形成,可见郎飞结。 神经膜少量胞质和胞膜形成,功能: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有绝缘性。构成:大部分脑神经,脊神经。(2)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多个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多个轴突而形成,无神经膜。44. 无髓神经纤维:中枢神经系统(无髓无膜)裸露的轴突,无任何鞘膜;周围神经系统(无髓有膜)较细的轴突,无郎氏结。施万细胞不形成髓鞘(1包多)特点:分布于植物神经节后纤维,嗅神经,部分感觉神经纤维。传导慢,无绝缘性。45. 触觉小体:分布于皮肤真皮内(手指、足趾的掌侧的皮肤居多),呈卵圆形,外包有结缔组织囊,能感受触觉。46. 环层小体:体积较大,卵圆形或球形,中央有一条均质状的圆柱,分布于皮下组织、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能感受压觉和振动。47. 肌梭:分布于骨骼肌的一种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呈纺锤形,外有结缔组织被囊,有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调节骨骼肌的活动的功能。48. 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第二篇 普通胚胎学1. 精子顶体:位于头部的最前端,是一个大容酶体。功能:它协助精子进入卵内。2. 精子的发生:地点:精巢内。分期:1、增殖期 原始的生殖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精原细胞。精原细胞特点:核大而圆,染色质均匀分布。2、生长期 精原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特点:体积大,染色体形成。3、成熟期 初级精细胞(2n)(减数分裂)次级精细胞(n)(有丝分裂) 精子细胞(n)(细胞小,核大而园,染色质致密)。4、变态期 A、2个中心粒形成前结、后结和端环,发出轴丝形成尾部 B、高尔基复合体,顶体泡,构成顶体。 C、线粒体于轴丝周围形成螺旋状线粒体鞘。 D、核内染色质浓缩。E、多余胞质脱落 F、胞膜精子质膜。3. 精子和卵子形态结构区别(发生的区别):卵子: 有卵膜和卵黄, 细胞较大, 一般为圆球形, 一般不运动。精子:无卵膜和卵黄,细胞小,形状多样可运动 (鞭毛型)。49. 初级卵膜:由卵子的原生质所形成的。哺乳动物卵子的初级卵膜上有微绒毛。4. 次级卵膜:由卵巢内的滤泡细胞分泌形成的,有的有粘性。5. 三级卵膜:包括各种保护性或营养性的膜结构,由输卵管的腺体分泌形成的。6. 卵膜的作用:A、机械作用 使卵子有一定的形状。B、保护作用 防止有害物质、有毒化学物质和干燥。C、固着作用 沾附在水草、礁石等上 D、杀菌作用 E、卵膜与受精的关系。7. 卵子的发生:1、增殖期:卵原细胞特点:体积小,核大,细胞质少。2、生长期:小生长期(细胞的生长),大生长期(卵黄的积累)。初级卵母细胞特点:细胞体积增大,含有大量卵黄。3、成熟期:初级卵母细胞(2n)(减数分裂)次级卵母细胞(n)和极体(n) 卵细胞和3个极体。8. 卵黄多核体:9. 滤泡细胞:滤泡细胞卵子的周围有许多层滤泡细胞,它们为卵子提供营养,排出卵子的代谢产物,形成次级卵膜。10. 受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定义:卵子和精子成熟后,必须经过结合形成合子才能进一步发育。这种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现象称为受精作用。意义A、动植物的有性生殖必须通过受精作用来完成。 B、受精卵具有父体和母体的双重遗传性。 C、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1. 体外受精及条件:定义:卵子和精子都排到体外(水中),在水中结合而完成受精作用。条件:A、卵子和精子同时排在同一空间。B、卵子和精子在短时间内结合。12. 体内受精及特点:定义:精子进入雌体内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优点:A、精子的生活力和受精力可以保持较长时间。B、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空间有保证。13. 受精锥:当精子与卵子接触时,在接触点上,由卵子表层的原生质形成的锥状突起,其作用是将精子吸入卵内。14. 精子入卵的机制:A、成熟的精子与卵子混合时,卵子放出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在水中扩散,使精子密集游向卵子,并激起精子的活动性;B、精子借助顶体和溶解素的作用,穿过次级卵膜到达初级卵膜的表面;C、精子的抗受精素和卵子的受精素相互作用,使精子停止活动;D、卵子表层原生质形成受精锥,把第一个与初级卵膜接触的精子吸入卵内。15. 受精膜的作用:A、阻止多余的精子进入卵; B、增加受精卵的渗透性;C、利于受精卵在膜内自由转动而在适合的位置发育。16. 雄性原核:精子入卵后,头部旋转180,颈部的中心粒发出星光,顶体消失,细胞核膨胀,染色质由密集变的稀疏,恢复成普通细胞核的形态结构。17. 雌性原核:当精子入卵后,卵子已经完成了两次成熟分裂,核小,染色质形成网状结构。18. 单精受精:只有一个精子进入卵内。19. 多精受精:有多个精子进入卵内,但只有一个精子形成雄性原核,其余的精子崩解。20. 卵裂的定义和意义:定义:单细胞的受精卵经过一系列重复的分裂,形成一个多细胞的胚体的过程。意义:卵裂为胚胎的进一步发育作为物质准备。反映了动物的系统发育。21. 辐射卵裂:从动物极看,分裂球呈辐射排列。如海参。22. 螺旋卵裂:由于分裂中纺锤体发生倾斜而使分裂球的排列发生扭转。如软体动物。23. 两侧对称卵裂:分裂球对称地排列在第一或第二次分裂面的两侧,如海鞘。24. 两轴对称卵裂:有两个对称面(口凹面和触手面),如栉水母。25. 不规则型卵裂:不是所有的分裂球同时进行分裂,分裂球的排列不规则。如哺乳动物。26. 盘状卵裂:卵黄不分裂,卵裂只在胚盘部分。如鱼类、鸟类等。27. 表面卵裂:细胞核先分裂,核移到卵子表面,细胞质再分裂,卵子中间的卵黄不分裂。28. 囊胚的定义和意义:定义:它是一个由单细胞的受精卵经过一系列重复的分裂而形成的多细胞的胚体。意义:囊胚腔内有营养丰富的液体,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囊胚腔为其内部细胞的迁移提供空间。29. 有腔囊胚:囊胚内具有一个囊胚腔,腔内含有液体。30. 实心囊胚:囊胚内部无明显的囊胚腔。31. 边围囊胚:中央为卵黄,四周是一层细胞的囊胚腔。32. 盘状囊胚:囊胚腔在胚盘与卵黄之间为裂缝状的囊胚腔。33. 泡状囊胚:开始为实心囊胚,以后中央形成囊胚腔,动物极细胞多,植物极有一层细胞。34. 原肠作用的定义和意义:定义:一切多细胞动物,继囊胚之后(由于细胞有规律的迁移、排列和分化),形成一个双或三胚层的胚体(原肠胚),这种形成内外(中)胚层的过程,称为原肠作用。意义: 原肠作用使胚胎产生质的变化。35. 幼虫发生类型:动物个体从卵膜或母体出来时,其与成体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异,经过一个变态期,才能变成幼体。特点:卵子的卵黄含量少,很早从卵膜内出来活动。36. 非幼虫发生类型:动物个体从卵膜或母体出来时,其形态结构与成体相似。特点:整个胚胎发育期间胚胎都在卵膜内;胚胎在整个胚胎发育时期其营养物质均准备好。第三篇 生物的发生贻贝和鲍鱼:1. 极叶:某种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卵,在最初三次卵裂时植物极所形成的球形乃至半球形的细胞质突。2. 精巢和卵巢的颜色:精巢白色或淡黄色,卵巢桔红色或桔黄色。3. 贻贝幼虫变态标志: 1、壳形由椭圆形变成楔形:壳的颜色由无色变成紫黑色。2、运动器官:面盘游动(萎缩) 足匍匐运动足丝附着。3、生态习性:游泳生活匍匐生活附着生活。(当幼虫有50%左右进入匍匐期时,可投放附着器。)4. 幼虫发育各期特点:幼虫及其变态(一)担轮幼虫特点:口前纤毛环、顶纤毛束、壳腺的发生、足、齿舌的形成等。(二)面盘幼虫:特点:面盘 由口前纤毛环形成,为幼虫的运动器官,形状多样。幼虫壳:由壳腺分泌形成的。(三)钩介幼虫(河蚌)特点:适应寄生生活,无面盘、口和肛门,具有两瓣壳。有一原始足,足上有一条足丝,幼虫外套膜为营养器官,其上有感觉毛。对虾:37. 雌雄成体的区别:雄虾:个体小,体色较黄,第一游泳足的内肢变成钟形的交接器,生殖孔位于第五对步足的基部。雌虾:个体大,壳色透明,生殖孔位于第三对步足的基部,第四和第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有一个椭圆形的交接器,内有受精囊。1. 精巢和卵巢的颜色:精巢半透明乳白色,卵巢褐绿色。2. 交配的标志:1、在雌虾的交接器留有白色交配栓。2、受精囊凸起,饱满,透明白色。3. 无节幼虫、蚤状幼虫、糠虾幼虫、仔虾主要特点及各分期特征: 1、无节幼虫特点:身体卵圆形,不分节,有三对附肢,有一个红色眼点,不摄食,浮游,有趋光性。分期:N1:尾棘1对,无尾凹。附肢末端的长刚毛光滑。体后背部正中处有一小棘。N2:尾棘1对,附肢末段的长刚毛为羽状。体后背部正中处小棘消失。N3:尾棘3对,出现尾凹。N4:尾棘四对,大颚后方又出现4对附肢的芽突。N5:尾棘六对,后4对附肢芽突增大。N6:尾棘7对,体前部较粗,后部拉长,体背面形成背甲雏形。2、蚤状幼虫特点:头部宽大,后部细长,构成胸腹部。出现头胸甲和一对复眼。体分节,有七对附肢。出现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开始摄食,浮游,有趋光性。分期:Z1:头胸甲无额角,复眼包被于头胸甲下面,不能活动。Z2:头胸甲有额角,复眼有眼柄,露于背甲外,可活动。Z3:腹部分节明显,第六节细长,尾肢生长,并与尾节构成尾扇。3、糠虾幼虫特点:头部和胸部愈合,形成头胸部。头胸部与腹部分界明显,复眼增大,腹部5对游泳足逐渐生出,初具虾形,浮游,常倒悬于水体的中层。分期: M1:步足短小,为双肢型,内肢短于外肢,无爪和螯之分,游泳足(腹部附肢)呈乳头状突起。M2:步足发达,内肢明显增长,前三对内肢出现钳的构造,后二对出现爪的构造。游泳足突出于腹甲外,呈短棒状,分两节。M3:步足更为发达,内肢长于外肢,其中以第一对最为突出,游泳足明显增长,为单肢型。4、仔虾特点: 体形与幼虾相似,步足内肢增大,外肢逐渐退化。游泳足外肢不断增大,内肢逐渐出现并增大,第一触角基部出现平衡器,交接器逐渐形成。尾凹消失,尾节后部变为尖锥形。浮游、底栖生活根据尾节的形态机构不同,仔虾分为14期。河蟹:1.雌雄成体的区别:雄蟹特点:个体大,蟹脐为三角形,螯足粗大,绒毛多,腹部附肢2对单肢型,特化为交接器。 雌蟹特点:个体较小,蟹脐为圆形,螯足小,绒毛少,腹部附肢4对有刚毛,双肢型。2.蚤状幼虫五期特点:分期:1、第一期蚤状幼虫特点:体长1.6-1.8,腹部6节,壳透明,复眼无眼柄,不能活动。第1-2对颚足外肢末端有4根羽状刚毛。尾节分叉,内侧具3对刚毛。2、第二期蚤状幼虫特点:体长2.1-2.3,腹部6节,复眼有眼柄可活动。第1-2对颚足外肢末端有6根羽状刚毛。3、第三期蚤状幼虫特点:体长2.4-3.2 , 第1-2对颚足外肢末端有8根羽状刚毛。第三颚足及步足原基出现,呈乳芽状。腹部分为7节,尾节分叉,腹部附肢原基出现。4、第四期蚤状幼虫特点:体长3.5-3.6 ,第1-2对颚足外肢末端有10根羽状刚毛。第三颚足及步足呈条状雏芽,露于头胸甲外,腹部第二节至第六节的5对腹肢成芽突状。5、第五期蚤状幼虫特点:体长4.2-5.0 ,第1-2对颚足外肢末端有12根羽状刚毛。第三颚足生出内、外肢,1对螯足和4对步足具雏形。腹部第一至四对腹肢呈棒状,双肢型,第五对腹肢为单肢型。3.大眼幼虫特点:特点:体长4.54-5.25 ,体形扁平,第二触角鞭状,两对小颚、一对大颚和三对颚足组成口器。步足五对,第一对末节呈钳状,为螯足,其余四对为步足。腹部狭长,分为七节,尾叉消失,腹肢五对,第一至第四对呈浆状,称为游泳肢;第五对较小,贴与尾节下,叫尾肢。刺参:1.耳状幼虫、桶状幼虫、五触手幼虫、稚参的特点: (一)耳状幼虫:身体为背腹扁平,有口前环和肛门环两条纤毛带。1、幼虫臂;由于胚体纤毛环的某些部分生长快,幼虫体表形成许多褶襞状的突起。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八中化学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职业健康噪音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耐克库管知识培训课件
- 电感培训知识总结简短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置业顾问面试培训课件
- 教师个人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 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团队合作心得体会
- 钢结构机械设备防倾覆改良措施
- 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应用指南-
- 海龟汤题目和答案(100题)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竞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赛项选拔赛备考试题库(附答案)
- 门窗员工劳动合同协议书
- 2025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覆盆子酮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登销记以及运统46系统运用21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2025届物理八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未婚先孕分手协议书
- 《电商运营基础知识》课件
- 新版处方管理办法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