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外貌类形容词语翻译及其对比分析.pdf_第1页
《红楼梦》外貌类形容词语翻译及其对比分析.pdf_第2页
《红楼梦》外貌类形容词语翻译及其对比分析.pdf_第3页
《红楼梦》外貌类形容词语翻译及其对比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0卷第 5期 2 0 1 3年 l 0月 兰州工业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Vo I 20 No 5 Oc t 2 01 3 文章编 号 1 0 0 9 2 2 6 9 2 0 1 3 0 5 0 1 0 3 0 4 红楼梦 外貌类形容词语翻译及其对 比分析 岳 祯 罗递敏 1 保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云南保山6 7 8 0 0 0 2 云南农业大学 外语学院 云南昆明6 5 0 2 0 1 摘要 以古典文学外貌类形容词语及 其英译作 为研 究对象 通过对 红楼 梦 人物头发 眉眼 唇 齿 鼻子 脸 面五个方面的形容词语及在典 范全英译本的译例对比分析 探索汉英翻译 中外貌类形 容 词 语 的翻译 技巧 关键词 外貌 形容词语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H 3 1 9 文献标志码 A O 引言 自2 0世纪 7 0年代 以来 杨宪益 戴乃迭 夫 妇合译的 红楼梦 A D r e a m o f R e d Ma n s i o n 以 下简称杨译 以及戴维 霍克斯 D a v i d Ha w k e s 和 约翰 敏福德 J o h n M i n f o r d 合译的 石头记 T h e S t o r y o f t h e S t o n e 以下简称霍译 两个英文 全译本出现 学术界对 红楼梦 英译对 比研 究 日 益深入 目前 国内关于 红楼梦 英译本 的分析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从中西方不同的审美差 异探讨 红楼梦 译文的审美构建 宋华 刘晓虹 2 0 0 8 分析汉语和英语在选择外貌描写部位的 差异及其原因 易淑琼 2 0 0 3 用语用预设 的翻 译方法分析 红楼梦 中王熙凤 的外貌 和语言描写 杜鹃2 0 1 1 红楼梦 比喻辞格的英译 陈冰 玲 2 0 0 6 j 刘晓峰 2 0 0 0 r 然而 探讨 红楼梦 英译本中外貌形容词语翻译 的为数不多 迄今未见 关于 红楼梦 英译本中外貌类形容词的翻译对比 研究 笔者拟通过这类词语 的翻译对比 对古典文 学外貌类形容词语 的翻译问题进行探讨 1 对 比分析概述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弗里斯 C h a r l e s C F r i e s 于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4 2 4 作者简介 岳祯 1 9 8 3 一 男 河南信 阳人 助教 硕士 1 9世纪 4 0年代首次提出有关语言对 比分析 C o n t r a s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的 系列 问题 尽 管弗里斯 的有 关理论和方法当时还尚未形成体系 但无疑为后来 拉多 R o b e r t L a d o 将其发展成为应用语言学 的重 要研究领域奠 定了基础 英汉对 比分析描述两种 语言之间的异同 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 这一方 法对探讨翻译理论和指导 翻译实践具有重要 的意 义 吕叔湘 1 9 8 3 在 通过对 比研究语法 一书中 指出 一种事物的特点 要跟别 的事物 比较才显 出 语 言也是这样 j 要认识 汉语 的特点 就 要跟非汉语 比较 翻译也可以看作是 一种典型的 对 比分析练习 Ma t r o n 1 9 8 1 通过 对 比分析 了解 汉英语言的差异 对探索翻译理论中的可译性和语 言单位翻译等值性 问题 在翻译实践中防止汉化英 语或欧化汉语 提高翻译水平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 喜 f 9 恧 义 o 2 红楼梦 英译本 中外貌类形容词 翻译对 比分析 在翻译中译者使用本土文化的词 汇和异域词 汇 用接近原作者的语言和接近译人语 的语言来思 维与表达 当语义转换时 对原文词语理解或翻译 过程 中选词出现了偏差 就会导致译文人物形象的 l 0 4 兰州 工业学 院学报 第 2 0卷 失真甚至悖谬 张映先 2 0 0 2 对古典文学外貌类 形容词语的翻译更是如此 本研究将从 红楼 梦 中有关头发 眉眼 唇齿 鼻子 脸面五个方面 的形容词语 的译 例对 比翻译 中 尝试 分析 红楼 梦 外貌类形容词语翻译问题 2 1 红楼梦 形容头发的词语及其翻译对比 头发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里是衡量女子貌美 的标准之一 红楼 梦 用到形容头发 的词语有 云堆翠髻 靛青的头 黑鬓鬓 漆黑 油光 乌油似的 头发 下面以 云堆翠髻 乌油头发 为例作汉英 对 比分析 红楼梦 共有两次用 云 形容女子的头发 在第五回形容仙子的头发是 云堆翠髻 对此句 的翻译 杨译 a c l u s t e r o f c l o u d s 较为完整地体现 出女子头发像云一样 的 浓 和 软 特征 b l u e b l a c k 意为 墨黑 色 表现 出了女子头发 的深黑 色 但不能像原著 中用 翠 生动地表现 出头发的 光泽及在阳光下因角度变化而引起 的色泽变化 由于中西方外貌特征的差异 西方人的头发除蓝 绿 紫色 系 从 白色 浅黄 金黄 到栗色 棕 色 红 色 黑色 灰 色都 有 在 文 学 作 品 中一 般 不会 用 翠 绿 形容头发 相 比较而言 霍译用 c l o u d c o i l e d t r e s s e s 不仅直译出了头发 云堆 的形状和 给人的感觉 还用 h a l c y o n s l e e k 形容头发像翡翠 鸟毛的颜色表现头发的色泽变化 此处霍译更为精 妙 红楼梦 第五十六 回形容袭人 的头发是 乌 油头发 杨译 为 g l o s s y b l a c k h a i r 很符合 中国人 的审美习惯 且西方读者能领 略其美感 霍译 采用 直译加解释 的方法 把 乌油 头发 译 为 t h e l u s t r o u s r a v e n b l a c k h a i r r a v e n 意为 乌鸦 r a v e n b l a c k 用来修饰头发 表示头发有乌鸦毛一样 黑色光泽 把乌鸦和头发相联系 用 r a v e n b l a c k 来形容美女的漂亮头发 不符合 中国人的审美观 2 2 红楼梦 形容眉眼的词语及其翻译对比 眉眼对女子容貌的影响重大 红楼梦 中对 女性眉毛的描写多与眼睛联系在一起 如 浓眉大 眼 眉清 目秀 俊眼修眉 也有单独形容眉毛 特征 的词语如笼烟眉 柳 叶吊梢眉 蛾眉 修眉 剑 眉 眉横丹风 眉蹙春山 形容眼睛的词语有 眼如 水杏 眼颦秋水 目如点漆 红楼梦 第三 十回形容龄官眉毛是 眉蹙春 山 古典文学中把女子的眉 毛比作 春 山 或 远 山 一是因为这些女子的眉毛的眉峰像秀美 的山 线 二是因为春天的远山色淡 把眉毛比作远山或 春山不仅写出女子眉毛的弯曲秀美 还呈现出眉毛 的淡 青 的 色泽 眉蹙 春 山 杨译 为 h e r f i n e l y a r c h e d e y e b r o w s 用具体化 的方法解释了 眉蹙春 山 表达 出了眉毛弯 曲秀美 的特征 霍译 本 的 b r o w s l i k e h i l l s i n s p ri n g 保 留了原文的 比喻修辞 直译出其字面意思 但使读者有些费解 红楼梦 第三 回描写探春 的眼睛是 俊 眼修 眉 顾 盼神 飞 霍译 为 e x p r e s s i v e e y e s s h o t o u t g l a n c e s t h a t s p a r k l e d w i t h a n i m a t i o n 忠于原文 而杨 译为 l o v e l y d a n c in g e y e s 短短三个单词 不禁令人 读后拍案 叫绝 d a n c i n g 不仅 写出了探 春眼睛的 炯炯有神 更突显 了她 聪颖 机灵 有才干 的一 面 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再如 红楼 梦 六 十八 回形容王熙凤 的眼睛 目横丹凤 神凝三角 杨译为 h e r a l m o n d e y e s w e r e a s b ri g h t a s t h o s e o f a p h o e n i x 霍译为 t ri g o n p h o e n i x e y e s s l a n t h a r d a n d b r i g h t 两位译者 尽 管用不同的形容词语解释 丹凤 三角 眼 来尽 可能还原 了人物 的眼部特征 但都增加 了 b r i g h t 一 词突显王熙凤眼神中流露出的聪明才干 传达人 物的内在神韵 2 3 红楼梦 形容唇齿的词语及其翻译对 比 中国传统对唇齿 的审美要求是嘴唇红润小巧 且带香味 牙齿整齐 红楼梦 对唇齿的形容有 唇绽樱颗 榴齿含香 和 檀 口点丹砂 两处 下面 分别以这两处翻译为例作汉英对比分析 红楼梦 第四回形容仙子的唇齿时写道 唇 绽樱颗兮 榴齿含香 用樱桃来 比喻女子 的唇色 红润鲜亮 唇形小巧可人 用石榴 比喻牙齿 形容牙 齿整齐 唇绽樱 颗 榴齿含香 杨译为 He r l i p s a r e c he r r i e s a nd s we e t t h e b r e a t h f r o m h e r p o me g r a n a t e t e e t h 霍译为 A n d s h e r e v e a l s t h r o u g h p a a e d c h e r r y l i p s T e e t h l i k e p o m e g r a n a t e p i p s 从译文看 两位译者都用直译的方法解释了原文 汉语和英语 都可以用樱桃形容嘴唇 但读者能否从 p o m e g r a n 第5期 岳祯等 红楼梦 外貌类形容词语翻译及其对比分析 1 0 5 a t e t e e t h p o m e g r a n a t e p i p s 联想到牙齿 的整齐还 有待探究 红楼梦 第六 十五 回形容尤 三姐 嘴唇是 檀 口点丹砂 檀 是一种浅红色或浅绛 色的颜料 在古代常被女子用 作 口红 所 以 檀 口 便成 了描 写女性浅 红色嘴唇 的一 个专用语 丹砂 也 叫朱 砂 是古代 中国妇女 最早 的 口红 檀 口点丹砂 杨译为 h e r f r a g r a n t l i p s g l o w e d r e d a s c i n n a b a r 不 仅把嘴唇的 红 和涂嘴唇的颜料 朱砂 译 出 还 用 f r a g r a n t l i p s g l o w e d 尽译 出嘴唇化妆后 的香艳 和色泽 向读者传达了东方审美标准 霍译本译为 l i p s i n c a r n a d i n e 仅用 i n c a r n a d i n e 翻译 略显简 单 没有原文极尽修饰 嘴唇香艳之意 但译者为适 应西方文化 这种简化也是一种可取之道 2 4 红楼梦 形容鼻子的词语及其翻译对比 在中国文学中 人面部的眉 目倍受瞩目 而鼻 子生于脸部的中央 却未受到应有 的重视 红楼 梦 中形容外貌 的词语 中 对鼻 子的描写也甚少 仅有 四次 直鼻权腮 鼻腻鹅脂 鼻如悬胆 高高的 鼻子 红楼梦 第一 回形容癞头 和尚 鼻如悬胆 杨译文中译为 H i s n o s e w a s b u l b o u s 译 出了癞 头 和尚鼻头圆大饱满的特征 霍译本 中译为 a b o t t l e nose b o t t l e n o s e 在词典中的解释为 酒糟鼻 俗称 红鼻 子 或 红鼻 头 不 管读者会 把 b o t t l e n o s e理解为 酒糟 鼻 还是 像瓶 子一 样的鼻子 笔者认为这处译文有待商榷 红楼梦 第 三 回写贾雨村 的鼻子是 直 鼻权 腮 因文化差异 杨译本译为 a s t r a i g h t n o s e a n d r o u n d e d c h e e k s 也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原著本意 根据 中国人 的面相 观 贾雨村 的 面 阔 口方 直鼻 权腮 是富贵相 但 欧美文化中并不这么认为 因 此 霍克斯在这里采取意译 的方式 把贾 雨村 的相 貌译 为 h e h a d a fi n e ma n l y p h y s i q u e a n d h a n d s o m e w e l l p r o p o r t i o n e d f e a t u r e s 这就避 免了文化 冲突 红楼梦 第四十六回在描写袭人的相貌时 形容她的鼻腮是 高高的鼻子 两边腮上微微 的几 点雀斑 因为中国人大多鼻梁较低 汉语在形容 人鼻子 高高的 含有欣 赏喜爱之情 杨宪益根据 中国人 的审美 观 把 高高 的鼻 子 译 为 a fi n e l y a r c h e d n o s e 霍译 t h e s l i g h t l y a q u i l i n e n o s e 因西 方人普遍都是高高的鼻子 在霍克斯 眼中这种鼻子 是很普遍且具有西方 人 鹰钩鼻 的特征 其特点 为鼻梁长 鼻尖朝下形成 向下 的钩状 虽然 鹰钩 鼻 在汉语 中并不具有欣赏赞美之意 但其 美感 已 经在西方人心 目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定势 霍克斯为 了方便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移植 了西方的审美 意象 2 5 红楼梦 形容脸面的词语及其翻译对 比 画笔易画脸面的形状 但难 以表现皮肤的色泽 和质感 红楼梦 中用大量形容人物脸面形状和 肤质的词语且极赞美之情 如 腮凝新荔 鼻腻鹅 脂 香腮 粉 面含 春 面若 银盘 面如春花 面如桃瓣 面如秋月 红楼梦 第三回把带有女性化气质的贾宝玉 的脸形容为 面如秋月 用中秋之月用来赞美宝 玉的脸面圆润和肤色 白皙 杨宪益深谙 中国文化 把 面若 中秋之月 译为 Hi s f a c e w a s a s r a d i a n t a s t h e mi d a u t u mn m o o n 增 加形容词 r a d i a n t 点明 其脸面 亮 的特点 霍克斯 则直译 为 a f a c e l i k e t h e mo o n o f Mi d A u t u mn 译出面形似月的特征 但 难以译出对人物面容的赞美之情 相对而言 杨译 传达了东方文化 减少了语义流失 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 形容尤二姐的脸 面如 满月犹白 杨译 和霍译 都是采用直译 的方法 杨 译为 h e r f a c e s e e m w h i t e r t h a n t h e f u l l m o o n 霍译 为 N e v e r h a d t h e m o o n l i k e p a l l o r o f h e r f a c e 面 如满月犹 白 饱含对尤 二姐容貌之赞美 杨译 文 用 w h i t e 形容脸色 虽无赞美尤三姐 的肤色 白皙 之意 但仍较为客观地描写她 的肤色是 白色的 霍 译本用了 p a l l o r 一词来形容 而 英汉双解大词 典 对 p a l l o r 中的解释 是 a n u n h e a l t h y p a l e a p p e a r a n c e 有身体不健康脸色苍 白之意 与原文之意 完全相悖 3 结语 综上所述 古典外貌类形容词语多重 主观 概 括性强 语义浓缩 意义较为模糊 英译语义清晰 明朗 用词 以多胜少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审美差异 1 0 6 兰州 工业学 院学报 第 2 0卷 和译者的翻译取向 译者实现人物形象原文与译文 的完美重合有些难度 很多时候无法完全复制原著 人物的外貌形象 在将汉语古典外貌类形容词语 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 中 译者首先需要依靠语境进 行阅读 理解形容词语 的意义 分析形容词语在汉 英两种语言中的习惯搭配 再根据英语语言 自身的 特点 结合上下文和中英文化的差异进行翻译 翻 译时可以采用直译 意译 化抽象为具体 增词法等 多种翻译技巧 尽量使译文忠实于原文而又具有美 感 参考文献 2 3 曹雪芹 高鹤 红楼梦 M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北 京 外文出版社 2 0 0 3 Ha w k e s Da v i d Mi n f o r d J o h n T h e S t o r y o f t h e S t o n e M E n g l a n d P e n g u i n B o o k s 1 9 7 3 宋华 刘晓虹 红楼梦 人物外貌英译的审美建构 J 红楼梦学刊 2 0 0 8 2 2 9 0 3 0 3 4 易淑琼 红楼梦 与 德伯家的苔丝 女性人物 肖像 刻画的对比分析 J 暨南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2 0 0 3 3 7 4 7 9 5 杜鹃 语用预设的翻译处理方法 以 红楼梦 中对王 熙凤外貌和语言描写的翻译为例 J 长江大学学 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2 0 1 1 4 6 3 6 4 6 陈冰玲 论 红楼梦 英译本中比喻句的翻译 杨宪 益 戴乃迭夫妇英译 红楼梦 译例分析 J 韩山师 范学院学报 2 0 0 6 8 2 8 3 2 7 刘晓峰 从喻体对比的角度谈 红楼梦 比喻辞格英 译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 0 0 0 1 2 1 1 5 1 1 8 8 吕叔湘 吕叔湘语文论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8 3 9 Ma o n W P e d a g o g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C o n t r a s t i v e S t u d i e s M I n F i s i a k e d C o n t r a s t i v e L i n g u i s l i c s a n d t h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e r O x f o r d P e r g a mo n 1 9 8 1 1 0 张映先 红楼梦 翻译中的文学形象变异与创造式 想象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 0 0 2 9 4 7 5 0 T h e T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a s t i v e An a l y s i s o f Ad j e c t i v e s Re l a t e d t o A p p e a r a n c e i n A Dr e a m o f R e d Ma n s i o n YUE Z h e n LUO Di mi n 1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B a o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B a o s h a n 6 7 8 0 0 0 C 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6 5 0 2 0 1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