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4页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趣1. 通假字 项为之强 _通_,意思为:_2. 古今异义 (1)余忆童稚时 古义:_ 今义:剩余,多余 (2)盖一癞虾蟆 古义:_ 今义:盖子(3)方出神 古义:_ 今义:地方,方形3.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1)果然鹤也 原意为:鹤,在句中的意思为: _ (2)鞭数十 原意为:鞭子,在句中的意思为:_4. 一词多义(1) 时:故时有物外之趣 _余忆童稚时 _(2)观:作青云白鹤观 _ 观之,兴正浓_5. 重点实词(1)明察秋毫 秋毫:_(2)故时有物外之趣 物外:_(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_ (4)项为之强 项:_(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素帐:_ 徐:_(6)果如鹤唳云端 果:_ 唳:_(7)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_6、文言虚词(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项为之强 (2)为:以丛草为林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以: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4)然:忽有庞然大物 果然鹤也 7.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使与台齐。 提示:宾语省略,应为“使之与台齐”,“之”代“身子”。 译文: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驱之别院。 提示:省略句,“别院”前省略介词“于”,应为“驱之于别院”。 译文:(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2)倒装句徐喷以烟。提示:介宾短语后置,应为“以烟徐喷”。译文:用烟慢慢的喷它们。8. 关键句子翻译(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4)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9. 划分朗读节奏 (1)见 藐 小 之 物 必 细 察 其 纹 理。 (2)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10. 成语积累 明察秋毫 夏蚊成雷 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11. 文意理解 (1)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从文章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3)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象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4)“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论语十则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通_,意思为:_ (2)诲女知之乎 _通_,意思为:_ (3)是知也 _通_,意思为:_2. 古今异义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义:_ 今义:表许可等 (2)是知也 古义:_ 今义:判断动词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_ 今义:善良3.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 学而时习之 原意为:时间,在句中意思为:_(2)形容词用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原意为:旧的,在句中意思为:_原意为:新的,在句中意思为:_(3)动词用作名词 传不习乎 原意为:传授,在句中意思为:_4、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2)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 时习: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3)不亦君子乎 君子: (4)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6)传不习乎 传: (7)学而不思则罔 罔: (8)思而不学则殆 殆: (9)诲女知之乎 诲: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 (12)其恕乎 其: 恕:_(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 施: 6、文言虚词(1) 而: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任重而道远 (2)之: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3)可以为师矣 7.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知也。提示:“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这是聪明的。 (2)省略句 人不知而不愠。提示:省略动词“知”的宾语“之”,“人不 知之 而不愠”。译文:别人不理解(你的思想)还能不生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示:省略动词“施”的宾语“之”,“勿施之于人”。 译文: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倒装句 仁以为己任。 提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以仁为己任”。 译文:把“仁”看作是自己的任务。8. 关键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士不可以不弘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 成语积累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 文意理解(1)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论语仍然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伤仲永1.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通_,意思为:_2. 古今异义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_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2)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_ 今义:稍微(3)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_ 今义:或者,表示选择 (4)卒之为众人 古义:_ 今义:许多人,大家3.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父异焉 原意为:不同,在句中的意思为:_邑人奇之 原意为:奇怪 在句中的意思为:_(2)名词用作动词稍稍宾客其父 原意为:客人 在句中的意思为:_父利其然也 原意为:利益,好处 在句中的意思为:_(3)名词用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原意为:天 在句中的意思为:_(4)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 原意为:啼哭 在句中的意思为:_4、一词多义(1)书:未尝识书具 及书诗四句 (2)贤:贤于材人远矣 如此其贤也 5. 重点实词(1)伤仲永 伤: (2)世隶耕 隶: (3)未尝识书具 尝: 识: 书具: (4)即书诗四句 即: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 立就: (6)邑人奇之 邑人: (7)或以钱币乞之 乞: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环 谒: (9)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10)泯然众人矣 泯然: (11)仲永之通悟 通悟: (12)受之天也 受: (13)贤于材人远矣 材人: (14)彼其受之天也 彼其: 6、文言虚词。(1)父异焉(2)于: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3)泯然众人矣(4)得为众人而已耶7. 特殊句式(1)省略句还自扬州。提示:省略主语“我”,“(我)还自扬州”。译文:(我)从扬州回家。受之天。借旁近与之。提示:省略介词。“受之(于)天”,“借(于)旁近与之”。译文:先天得到的。(于是)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2)倒装句 还自扬州。 提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自扬州还”。 译文:(我)从扬州回家。8. 关键句子翻译(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2012黔东南)(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5)得为众人而已耶?9. 划分朗读节奏(1)借 旁 近 与 之 即 书 诗 四 句 并 自 为 其 名。(2)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3)余 闻 之 也 久。10. 文意理解(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4)方仲永最终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5)结合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认识。孙权劝学1.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通_,意思为:_2. 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今义:一种学位(2)见往事耳 古义:_ 今义:看见 古义:_今义:过去的事情(3)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_ 今义:经过,过渡(4)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_ 今义:更换3. 一词多义 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重点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 卿: 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治经: (4)但当涉猎 涉猎: (5)蒙乃始就学 乃: (6)及鲁肃过寻阳 及: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8)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9)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 见事: 5. 文言虚词(1)见往事耳(2)蒙乃始就学(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 特殊句式(1)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提示:“拜”后省略了“于”,“肃遂拜(于)蒙母”。译文: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2)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提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是“大兄见事何之晚乎”。译文:长兄你为何认识这件事这么晚啊!蒙辞以军中多务。提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是“蒙以军中多务辞”。译文:吕蒙借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7. 关键句子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8. 划分朗读节奏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9.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10. 文意理解(1)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从文中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变式提问:说说你从吕蒙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4)文章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文章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狼1. 通假字止有剩骨 _通_,意思为:_2. 古今异义(1)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_ 今义:屁股(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_今义:一门学科3.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一狼洞其中 原意为:洞穴 在句中的意思为:_(2)名词用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 原意为:狗,在句中的意思为: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原意为:道路,特指门内当中的路,在句中的意思为:_4、一词多义(1)意: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3)前: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5. 重点实词(1)缀行甚远 缀: (2)一狼仍从 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 故: (4)屠大窘 窘: (5)顾野有麦场 顾: (6)场主积薪其中 积薪: (7)苫蔽成丘 苫蔽: (8)弛担持刀 弛: (9)眈眈相向 眈眈: (10)少时,一狼径去 径去: (11)久之,目似瞑 瞑: (12)意暇甚 暇: (13)屠暴起 暴: (14)又数刀毙之 毙: (15)止露尻尾 尻: (16)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 (17)盖以诱敌 盖: (18)狼亦黠矣 黠: (19)而顷刻两毙 顷刻: (2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 6、文言虚词(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以: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 特殊句式(1)省略句场主积薪其中。提示:省略介词“于”,应为“场主积薪(于)其中”。译文: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在麦场中。一狼洞其中。提示:省略介词“于”,“一狼洞(于)其中”。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禾堆中打洞。(2)倒装句投以骨。提示: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骨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