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自助餐复习.doc_第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自助餐复习.doc_第2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自助餐复习.doc_第3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自助餐复习.doc_第4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自助餐复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自助餐复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人们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地壳(呈固态)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壳的结构 从水平方向看,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一般约33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从垂直方向看,地壳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上层为硅铝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钠、钾也较多。该层厚度在山区和高原区可达40千米,在平原区约为10千米,在海洋底部则显著变薄,甚至完全缺失,因此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为硅镁层,化学成分虽仍以氧、硅、铝为主,但比上层则相对减少,而镁、铁、钙成分相时增多该层在海洋部分厚度约58千米,是一个连续圈层。2地幔(呈固态,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为2 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桨的主要发源地。3地核(外地核呈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地核是从古登堡面到地心的地球最内部圈层。半径约为3470千米,占地球总体积的16,总质量的31.5,物质密度极大。地核以深5 100千米附近为界分为外核和内核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三、地壳物质组成1.地壳物质组成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矿床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地壳中有几十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钠(na)钾 (k) 、镁(mg)八种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组成他壳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极不均匀的。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知识扩展(1)岩石的应用举例: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大理岩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2)根据地层组成物质和化石可推知沉积时的环境,因为各种生物生活环境不同,如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可推知当时为温暖的浅海环境;富含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湿热的森林环境四、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己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溶化、形成新的岩浆。【日积一题】读图1. 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演示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2. 在岩石圈物质 循环过程总,该山体演示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本组题难度中等,1题对大纲版而言,有超纲的嫌疑,因为大纲版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课标版而言,则属于容易题。1题、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2题、抓住“表层”和“转化”,岩浆岩可转化为沉积岩(地表)和变质岩(地下),这道题学生容易忽略“地球表层”而错选变质岩或者直接看成火山喷发物应该形成喷出岩。 图1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下题。3.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答案】a 【解析】以景观图为情境,考察地貌成因与旅游知识,较易试题。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或调动旅游景点知识即可作答。【学以致用】1.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三项重大工程。2001年8月4日,总 投资15亿元,被誉为“亚洲第一深井”的中国内地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开工,我国将用5年时间打出这口5 000米深的科研井。此科研井的开钻地点位于 a青藏高原地区 b山东诸城地区 c江苏省东海地区 d安徽省盘龙地区 2.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3.无独有偶,2006年初,肩负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奥秘探索使命的“地球号”钻探船从日本港口启航,驶向太平洋预定海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号”将通过地震波探测地壳的厚度b.“地球号”将钻穿地壳最厚处,深入上地幔顶部 c.“地球号”将钻穿岩石圈,进入下地幔 d.“地球号”将精确探测地核的物质组成4.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5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a下地幔 b外核 c上地幔 d内核6.下图中a、b、c、d表示成因不同的岩石,读图回答:(1)能在其中找到生物化石的岩石是 。(2)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 。(3)具有层理构造的是 。(4)晶粒细小或不成晶体,有气孔的岩石是 。(5)可能形成火山锥的岩石是 。(6)图中表示变质岩的是 。答案: 1.c“亚洲第一深井”其钻探目的是了解地壳的相关信息,应选择地壳相对薄弱处。2.d 3.a因为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4.b 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5.b6.()c ()c ()c (4)a (5)a (6)d【地理博览】一线天指从岩石的缝中观看苍苍蓝天,称这一自然景观为“一线天”,又名“一字天”。一线天景观在我国各大名山景区多可见到。 武夷山一线天一线天,又名灵岩,位于武夷群峰的西南端,是武夷的最奇的岩洞,素有“鬼斧神工之奇”的称号。一线天,存在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一线天,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 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据科学分析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也就是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见天的自然奇观就出现了。 在伏羲洞中观赏一线天,沿石罅右行约数十步,就可以折入风洞。游人须手脚并用,侧身而过,洞内常可见到稀有的哺乳动物白蝙蝠,为游人平添一份奇趣。中间的风洞也通一线天,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使是盛暑时节到此,稍坐片刻,也会感到肌骨透凉,宛如一台巨大的天然空调。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十分醒目,为宋徐自强所书。出了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了。相传先前有个姓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