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高考18个文言虚词知识归纳【其】(一)代词1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亦各言其志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第二人称,相当于“您(的)”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3第三人称,相当于“他(们)、它(们)”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说)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游褒禅山记)秦王恐其破璧 (廉蔺列传)4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的、它(们)的”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过秦论)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5指示人、事、物,相当于“这”“那”之类的词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之,其实百倍 (六国论)6其中,其中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师说)(二)用作副词 1加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实迷途其未远 归去来兮辞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祭十二郎文)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2加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愚公移山)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祭十二郎文)3表示商量、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是”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4表示强调、感叹语气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祭十二郎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劝学)其若是,孰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之】(一)用作代词1代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列传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二)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2做宾语前置的标志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劝学)3做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4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5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项脊轩志)(三)用作动词: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庄暴见孟子)【于】(一)介词1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乃设九宾礼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二章)2“在方面” “在中”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3到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一个“于”:从;后一个“于”:在)(赤壁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 (劝学)5对,对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于国也)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6向而耻学于师 (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前一个“于”:被;后一个“于”:向)(师说)7被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拘于时 (师说)8与,跟,同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项脊轩志)9比良曰:“长于臣。” (鸿门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陈情表)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哀莫大于心死 (成语)10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因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 (口技)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一)介词1表示对事物的处置方式,相当于“把、拿、用”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蔺列传)2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相当于“凭、凭借、按照”等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蔺相如徒以舌为劳 (廉蔺列传)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3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相当于“在”“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传)奉宣室以何年4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蔺列传)(二)连词1同“而”,表并列、递进、修饰、承接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并列) (游褒禅山记)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表修饰) (游褒禅山记)木欣欣以向荣(表修饰) (归去来兮辞)遂自投汨罗以死(表承接) (屈原列传)2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为”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蔺列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蔺列传)3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三)副词1才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2通“已”,相当于“已经”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荆轲刺秦王)3同“已”,止无以,则王乎? (齐桓晋文之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四)助词1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出师表)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表方位) (廉蔺列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后汉书张衡传2起调整音节作用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五)复音结构: “是以”表结果,相当于“因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六)动词1相当于“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2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熊的奇幻冒险故事8篇
- 2025河南周口市中医院招聘11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动力调谐陀螺平台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河南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8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承担业务合规经营与管理责任的承诺书(5篇)
- 文化活动举办成效承诺书(4篇)
- 2025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玉龙幼儿园自聘教师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内蒙古恒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规划模板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桥梁亮化工程施工方案
-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真题及答案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
- 社会网络分析课件
- 外科学-第三十六章-阑尾疾病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
- 肉桂课件讲解
- 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课件
- 锲而不舍成功从不言败主题班会课件
- 公司商业模式的人工智能技术
- 初中科学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