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物理模拟练 声、光现象.doc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物理模拟练 声、光现象.doc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物理模拟练 声、光现象.doc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物理模拟练 声、光现象.doc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中考物理模拟练 声、光现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光现象当堂练习一、选择题1(原创)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解析由题目中所描述的现象可知,“佛光”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类似,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答案d2上联“树影横江,鱼戏枝头鸦踏浪”;下联是“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此对联妙趣横生,意境深远,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上联中的树影是虚像,鱼是物b上联中的树影是实像,鱼是虚物c下联中山色是由光的反射产生d下联中山色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解析 上联中,影属于影子,是因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鱼的虚像;下联中,山色是经水面发生反射后,看到物体在水中的虚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答案c3(改编)小明在学习中发现,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甲、乙所示,则水滴变凸 ()a焦距变大,放大功能变大b焦距变大,放大功能变小c焦距变小,放大功能变大d焦距变小,放大功能变小解析如甲、乙可知,像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水滴相当于放大镜,并且乙中的像更大,故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变大,说明物体靠近了焦点,因此焦距变小。答案c二、非选择题4(改编)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_(选填“升高”或“ 降低”)的_(选填“实” 或 “虚”)像。解析将一块玻璃砖压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眼睛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了,这是由于从玻璃射向空气的光线在玻璃界面处发生折射的缘故。答案升高虚5(原创)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如图所示是王亚平用铁圈和水做实验,透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王亚平倒立、缩小的_(选填“实”或“虚”)像,其中水球是一个_镜,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仪器有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答案实凸透照相机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解析由图知:光线从左侧射向右侧,所以左侧光线是入射光线,右侧光线的折射光线;已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 ,所以入射角为90 30 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反射角也是60 ;过入射点做法线(如下图),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过程,即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答案左607(衔接)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解析(1)在烛焰上取一点s,在其成的像上找出其对应的像点s,连接ss,其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2)过s点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s,折射光线与凸透镜右侧的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的位置,因为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同理可以作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答案 如图所示8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开始时,小军和小民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 cm处,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 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民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照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小军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已记不清楚。请你帮他排列出来:_(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 cm)实验次数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u/cm)成像特点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虚像或实像130缩小倒立实像225缩小倒立实像320等大倒立实像416放大倒立实像512放大倒立实像68放大正立虚像74放大正立虚像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请分析表格中的“成像特点”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_。(3)小军和小民使用同一套器材进行实验,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凸透镜焦距都是10 cm,物距都是25 cm时,他们所测的像距明显不同,分别为14.5 cm和16.7 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是因为测量像距时的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实验操作原因是_。(4)实验时他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解析 小军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 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在蜡烛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处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故像距变大,像变大,且一定成一个倒立的像,故依次是1、2、3、5;当蜡烛在焦点时,不成像,在焦点以内时,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6图的像比4图的像更大,故6距离凸透镜更远,所以其距离关系是6、4。答案(1)1、2、3、5、6、4(2)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3)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4)上中考链接一、选择题1(2015浙江绍兴,5)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解析“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辨别来人是谁;大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答案b2(2014山东济南市中一模,14)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沿直线传播解析硬币反射出的光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故选a。答案a3(2015浙江金华武义模拟,3)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解析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b正确;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c错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从顶点到底边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选项d正确。答案c4(2015浙江宁波模拟,3)下列有关光的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与湖面成60 角,被湖面反射出的光线与湖面成30 角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将靠近法线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减小20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少20 d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当太阳光与湖面成60角时,入射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夹角也为30,反射出的光线与湖面成60角,故a选项说法错误;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故b选项说法正确;入射角减小20,因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少202040,故c选项是错误的;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b5(2015浙江丽水,7)同学们快毕业了,班主任组织同学们拍集体照。学校操场上,班主任老师在给同学们拍照片。她即将按下快门时,发现全班同学的身影都清晰的在镜头中了,可是却没有景色。现在既要增加风景,又不能让全班的同学的身影少一个,那么她该怎么处理()a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b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c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d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解析要使更多景物进入镜头,必须使像变小,应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镜头缩短)。答案b二、非选择题6(2015江苏大丰市一模,22)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 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 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选填“前面”或“后面”)。解析(1)为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对选取的两只蜡烛的要求是完全相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由像物大小相同可知,小明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