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测试.doc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测试.doc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测试.doc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测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一、选择题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受社会环境、政策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诸多限制。据此回答110题。1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运用 水利灌溉的发展 封建制度的确立a b c、 d2“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诸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工具出现在( )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唐朝3战国时,秦国农业生产在七国之中发展最快,主要原因是( )a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 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修建了郑国渠和都江堰4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 )a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b种植多种粮食作物 c施用各种肥料 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5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b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c出现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d出现了郡县6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包括( )封建国家由于政治、军事需要的考虑 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8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引文说明( )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 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c.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9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0下列诗句所描绘的隋唐经济状况,其中对经济持续发展明显不利的是( )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b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流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d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据此回答1115题。11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 )a齐民要术 b营造法式 c考工记 d汜胜之书12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 力量远不足分解封建生产方式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a b c d13下列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商朝时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工艺b曹魏在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织造机构c唐朝丝织品有的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d明代浙江嘉兴地区使用新式纱绸机14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我国瓷器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的瓷器是( )a青瓷 b白瓷 c黑瓷 d黄瓷15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长途贩运贸易活跃区域分工明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生产社会化明显abcd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虽有所发展,但一直深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据此回答1620题。16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是( )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a b c d 17“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漳州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泉州则载瓷器、纸张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厦门诸海口。”(乾隆刊本台侮使槎录卷2) 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 )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 闭关政策的松弛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商贸城市的兴起 a b c d18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19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唐政府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b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c唐政府重视商品的质量 d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20下列货币在我国古代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并影响深远的是( )秦半两钱隋五铢钱 开元通宝民国银元abc d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据清史稿食货志、王戎笙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题编制年 份1711年(康熙50年)1762年(乾隆37年)1794年(乾隆59年)全国人口约1.0亿约2亿约3.1亿材料二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康熙五十三年,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俱不识时务。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田耶?”摘自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材料三 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跟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 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摘自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两段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4)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1分)?说明了什么(2分)?(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2分)。(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6分)。(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4分)23(15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结合下列图像,回答问题。图1唐都长安平面图图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东京城 图3明 清苏州繁华图 (1)上述三座城市在各自历史时期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6分)?反映出的城市发展趋势是什么(4分)?(2)举例说明这一发展趋势对城市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5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d 从生产力、农业环境和制度等方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d 体会题中材料,判断它是对筒车的描述。3.d 其余三项是战国是各诸侯国都有的因素。4.a 商周时青铜器主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农具以骨、木、石、蚌为主要材料。5.a a项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封建剥削方式。6.b 项表述不符合实际。 7.c 从“富室田连阡陌”、“ 乐于输纳”等关键词思考。8.d “公作”指的是在井田上劳作,“分地”指的是在私田上劳作,反映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进步性。9.d 题中物品最晚在中国出现的应是明朝时期的甘薯。10.d 放火烧山(向山要田)易引起水土流失。11.c 识记战国时期的手工业专著。12.c “萌芽”是指与自然经济相比的状态和整体发展水平。13.a 熟悉中国古代纺织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a项应为西周时。14.b 识记南北朝时陶瓷业发展情况。15.b 重点指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不合题目要求。16a 扬州的政治地位在当时不可能超过长安(首都)。17b 项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18d 从民购棉花和卖纱或布的过程可得出结论。19b 政府设置官吏管理,可知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20a 秦半两钱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样式,唐高祖以来的开元通宝是历代铜钱范式。二、非选择题21答案要点及解析:(1)(思考人口增长背后的经济、社会与政策因素)康熙、乾隆时人口激增。康乾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摊丁入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现象大大减少。(2)(从人地矛盾角度思考)人口增长大大超过耕地的增长,造成“食众田寡”(或“人多地少”),康熙时人口和耕地的矛盾相当尖锐。(3)(人水争地的原因及后果)乾隆时普遍出现了“与水争地”的现象。人口过剩,无地可种,破坏生态平衡的盲目“围水造田”便发生了。(4)(辩证看待人口增长问题)人口增长反映了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人口过度增长又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实行节制人口和环境保护政策。22答案要点及解析:(1)(着重指出农工商之间的依存与促进关系)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简要归纳)工商皆本;重农抑商。(3)(根据是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来衡量)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4)(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观点来考虑)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23答案要点及解析:(1)(根据城市的地位来分析城市的发展趋势)长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