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检索_专业计算机到专业信息素养_高等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学体会.pdf_第1页
从文献检索_专业计算机到专业信息素养_高等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学体会.pdf_第2页
从文献检索_专业计算机到专业信息素养_高等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学体会.pdf_第3页
从文献检索_专业计算机到专业信息素养_高等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学体会.pdf_第4页
从文献检索_专业计算机到专业信息素养_高等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学体会.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卷 第1期 2010年3月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ON GHU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 10 No 1 Mar 2010 从文献检索 专业计算机到 专业信息素养 3 高等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学体会 曹张军 陈 婷 张兴群 东华大学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上海201620 摘 要 信息素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有效获得专业基础知识 归纳凝练研究课题 乃至走出校门 更好适应社会 所必须掌握的工具 本文在对我国目前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信息素质教育定义要求分析的基础上 以高等 院校生物类专业本科教育中信息素养课程为例 论述了专业教师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应该具有的核心作用 通过 对现代信息素养内涵的分析 提出了改进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渠 道 同时指明了针对信息素养内涵和外延的深刻变革 我国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在该课程的教学安排 教学内 容 课时分配等方面都有需要改进之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文献检索 专业计算机 专业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034 2010 01000605 一个具有专业信息素养的研究人员 能够不断从各种真实有用的信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时刻站在学 科发展的前沿 反之 则只能在纷乱复杂的大量信息面前无所适从 信息素养不仅决定了人们如何有效获 得信息 加工信息 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呈爆炸式增长的大量信息中归纳出有用信息 当代大学生作为人类 探索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生力量 其素质的内涵决定了人类发展的未来 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素 质 业务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等构成了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的主要内涵 其专业素质不仅包括对专 业知识掌握和灵活综合运用的能力 也包括有效获得和综合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 而后者的培养恰恰又是 当今大学专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高等院校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作了 相应的改革和补充 尤其是学生的实践 实验能力的教学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信息素养作为一项新 的教学内容亦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方面图书馆工作者作了许多探究 并以理论研究成果的方式发表 在图书信息管理及文科类期刊上 1 10 而从实践和可操作性方面对如何提高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效果 尤其是从专业角度具体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尚未见到报道 实际上 信息素养并不是 简单的获得信息 查阅文献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加工信息 综合利用所获得信息指导科学研究和产 品开发的能力 为此 作为数年从事生命科学教学和近年从事专业计算机及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 学的教师 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的生物类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将专业知识 文献检索 计算机技术 等有效融合 通过系统的信息素养培训过程中专业教师核心地位的发挥 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对信 息素养教育课程内涵和外延的改革拓展 完成该课程教学从简单信息获得式教育向信息素养系统 培训方式的转变 3 收稿日期 20090702 作者简介 曹张军 1975 男 陕西澄城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及高等教育生物专业教学 E2mail zhjcao dhu edu cn 张兴群 通讯作者 1963 男 陕西西安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海洋微生物及高等教育生 物专业教学 E2mail xqz73 163 com 第1期曹张军 等 从文献检索 专业计算机到专业信息素养7 一 信息素养的定义及核心 一 信息素养的定义 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11 12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 准 明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人能够清楚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以及怎样有效搜索 评估和使用所获信息的 能力 信息素养高的人首先应该能够明确所需信息的范围 并能有效获取所需信息 其次是能够严格评价 信息及其相关资源 并在此基础上把所选信息融合到个人的知识库中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能有效运用 信息达到特定目的 同时 运用信息了解所涉及的经济 法律和社会范畴的相关问题 进而合法 合理地获取 和利用信息 12 二 专业属性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计算机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丰富了信息技术的内容 拓展了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 获取 信息途径和方式的丰富和复杂多样 对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提出了空前的要求 因为许多虚假 错误 不可 靠的信息大量掺杂于有用信息之中并以未经过滤的方式直接呈现在大学生面前 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学 术期刊发表的错误信息和经过精心包装粉饰的人为制造的虚假学术信息 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首 先应该有效识别这些信息的真伪 对错以及这些信息中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关信息 当前 作为新世 纪具有良好计算机及网络检索能力的大学生 通过互联网获取专业信息基本不存在障碍 但缺乏如 美国高 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中所描述的准确评价所获得的信息 通过去伪存真将真实 可靠 有用的信息与 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 并有效整合到个人的知识库中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运用的能力 显然 掌 握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对专业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判断的前提 由此可见专业基础知识在信息素养中处于 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信息素养教育从专业中来到专业中去 是信息素养教育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前提和保 障 这也正是高等教育中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中专业属性的体现 更是高校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 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后期信息素养作为高等教育必须灌输给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传入中国后立即被中国高等教育界 普遍接受 并相继进行了相关软硬件建设 开设出有关课程 这个全新的概念 明显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 体 以文献资料为传输对象 精通计算机网络的学者及图书馆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业务人员责无旁贷地成了 该教育理念的最初承载者和传播者 但是 由于缺乏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和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 教学效果不 尽理想 教学内容也未超出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的范围 一 文献检索课程作为信息素养课程载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主要载体的文献检索课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功能在大学生信 息素养培养中起主要作用 1984年我国教育部 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 的意见 要求各 高校将文献检索课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由此各高校普遍开始了对大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能力培养的有益尝 试 这可看成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雏形 1992年5月 国家教委又颁发了 关于印发 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 求 的通知 全面细致规定了文献检索课的课程性质与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等 经过多年发展 主要由图 书馆专业人员承担并以图书馆文献检索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文献检索课程形式上已经成为大学本科教 育的主干课程 也成为目前高校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 因为通常是作为选修课开 设 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并未得到保障 以部分高校生物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为例 在调查目前的29个 普通高校中全部开设文献检索或相关课程 开课专业占100 学时数为20 36学时 1 2学分 尽管我国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的时间与国外大学基本相同 但课程内涵却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存在 较大距离 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的内涵为具有全新内容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培养课 生物专业就有了明确而全面的生物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等系统的教学文件 13 国内 以1997年的北京高校文献检索课研究会更名为北京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会为契机 开始系统进行信息素 养教育的实施 交流与研究 14 目前 对信息素养基础多有介绍 也出版了相应的教材和专著 15 17 对文献 8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卷 检索课在信息素养目标中的作用基本达成了共识 这些主要由图书馆专业人员进行的相关研究无疑对促进 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从专业角度看 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工作并未从 根本上改变高等院校本科学生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未受到应有重视的现实 不仅如此 从课程教学内容看 改革情况也并不尽如人意 主要还是以文献检索为主介绍国内外各种数据库用法 对信息获取多有强调 忽 视信息的判断 取舍能力的培养 通过互联网调阅公开的部分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大纲 可明显看出各 学校不同专业该课程教学大纲基本相同 共同点是都比较重视图书馆功能介绍 检索技能和各种数据库使 用方法介绍等 没有顾及课程目标的整体规划和信息素养的专业属性 忽视学生信息问题确定 信息评价 信息交流和信息利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更忽略信息意识 信息道德法规意识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导致 学生信息素养一直在低谷徘徊 远不能适应全球化对现代化大学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 二 专业计算机课程 与文献检索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等院校生物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及网络课程受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几 乎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以该课程为公共必修课 目前 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有三个层次 即 计算机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文化基础 一般为72 144学时 4 6学分 以东华大学生 物工程专业为例 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 32学时 2学分 这些课程主要讲述一些软 件的作用及基本用法 教学乏味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收获不大 三 专业信息素养的实现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大学生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信息的掌握不再是简单 的获取及收集 更包括了信息吸收及利用 而学生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根本保证乃是有教师高信息素养的 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已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文献检索课所能完成的 也不应该是 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教师与学生的简单对应关系 它更应该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转变 就高等院校生物类本科 教育中专业信息素养教学而言 我们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 转变图书馆功能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图书馆负有协调智力和信息资源评估和挑 选的职能 其主要任务是整理和维护图书馆馆藏并提供多种信息搜索工具 对包括专业教师和广大学生在 内的信息需求者进行培训 使之获得信息搜索的技巧和方法 这项任务与高等学校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目 的一致 同时 学校及图书馆也应在更高的层次上通过协调各种资源 为专业教师群体 特别是承担大学生 信息素养教学工作的专业课教师群体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创造条件 这是维持信息素养教育 高水平的保证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尚未完全意识到这个问题 有些高校图书馆则已在这方面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它们改变过去被动作为图书文献及其他信息载体存贮场所的消极认识 主动拓展图书 馆的功能 将协助专业人员进行信息评估和挑选以及教授大学生文献查阅方法等任务作为图书馆的日常工 作进行 例如东华大学图书馆每学期都会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数据库讲座 并通过具体演示的方式向全校学 生提供信息素养的教学服务 每年组织专业老师推荐专业书籍及专业期刊 真正使图书馆资源成为专业教 师和大学生有力的信息支撑 在大学教育中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图书馆应有的综合功能 二 专业课教师应该成为信息素养教学的主力 国外一流大学多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 以专业教师作为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主力 如 生物 工程专业 18 分析化学专业 19 等让专业教师承担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 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信息素养 课程的主讲教师仍为图书馆的专业人员 随着各高校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 既懂专业知识 又具备较强计算 机能力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信息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的出现和扩大 为专业教师带课提供了前提条 件 专业教师作为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主体 有可能将各专业有关的学术问题与信息的获取 评价等有关 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达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信息素养理论与专业科学研究实践的统 一 以专业研究中的个案为线索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确立 形成信息问题 批判性地评价与利用信息 表达与交流信息 等信息素养理论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地位 形成完整且有实质内容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问题的信息素养教学体系 也能使各专业大学生对 非专业的信息理论和实践 有似曾相识之感 第1期曹张军 等 从文献检索 专业计算机到专业信息素养9 增强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 这样的教学体系也逼迫专业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信息素养 在教学活 动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对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亦多有裨益 本文作者在承担生物工程专业信息 素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在此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如在课程开始后 先介绍信息素养的最基本原理和基 本知识 然后结合学生自身课外科技活动 以本专业教师科研方向或专业课某个知识点为素材 结合本学科 若干前沿研究热点 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专题 引导学生检索数据库 获取信息 并对所得的信 息结合自身专业素养判断取舍 得出结论 实践证明 这样教学学生兴趣高 教学效果很好 几年来 每届 都有同学围绕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中凝练出的课题 通过实验探索 独立撰写研究论文参加校级 上海市级乃 至教育部组织的各项竞赛 并获得名次 还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心准备 申请并获得教育部本科生创新基金 资助 三 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有效整合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精通和熟练掌握的工具 毫无疑问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生的高度重 视 目前 各高校普遍存在有关计算机的课程门类和课时偏多的情况 如何在不改变现有课时分配格局的情 况下 有效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解决信息素养教育课时偏少的矛盾是信息素养教育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认为 可以信息素养课程为主线 将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整合为一门统 一的信息素养课程 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效果 作者在进行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所带两门课程文 献检索及专业计算机统一起来 不仅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常用的文摘 文献 专利 标准数据库等基础知识 而 且讲解专业数据库 如NCBI等知识 同时又融合常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如DNAstar MEGA等在专业学习和 研究中的作用及用法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他们切实认识到该课程学习对提高专业知识的作用 四 考核方式转变 在现有教学体制下 考试考核仍然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尽管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 性较强的学科 但考核考试在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是如何利用考试考核达 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为此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以学生撰写专题信息报告和传统的 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降低基本知识闭卷考试在整个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 增加专题信息报告部分的 权重 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信息素养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通过选定专题方向 针对性地带着问题上机实习 操作 在获得该专题的完整信息簇的基础上 综合利用理论教学中获得的信息素养基本知识撰写该专题研 究信息报告 要求学生避免单纯撰写文献综述形式的信息报告 鼓励内容多样化 报告内容包括 1 翻 译NCBI网站coffee break中一篇短文 2 用同一关键词在四种不同学术检索引擎 SCI CA PubMed Google Scholar 中查到记录 3 分析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单位 实验室 及研究专家 4 分析国外该领域的 研究室或实验室 5 翻译10篇外文摘要 这样的作业不是简单完成一篇综述报告 而是让学生能通过检 索得到所需信息 并很好地归纳 使学生充分领会专业信息素养从专业中来 到专业中去的内涵 四 常用生物类专业常用专业数据库 生物学专业信息主要来源除了传统的文献期刊数据库如以Science Direct Springer Kluwer Wiley InterScience等为代表的全文数据库及以SCI CA等为代表的文摘数据库外 还有一些专业数据库 关于文 献期刊数据库的介绍较多 人们比较熟悉 因此本文不进行介绍 下面简要介绍以GenBank为代表的核酸 数据库及以SWISS PROT为代表的蛋白数据库 依据这些数据库中前人研究结果可以推测自己所得核 酸蛋白结构与功能 现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 以GenBank为代表的核酸数据库 20 GenBank www ncbi nlm nih gov genbank 是由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成立和维护的DNA和RNA序列数据库 是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合作 项目的一部分 它与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EMBL 和日本核酸 序列数据库 DNA DataBank of Japan DDBJ 一起构成当今世界上最权威最广泛的核酸序列数据库 收 录的序列包括基因组DNA序列 互补脱氧核糖核酸 Complementary Deoxyribonucleic Acid cDNA 序 列 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 序列 序列标签位点 Sequence Tagged Site STS 载 10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卷 体序列以及专利序列等 每条记录都有编码区 Coding Sequence CDS 特征的注释 还包括氨基酸的翻译 它是一个有来自16 500多种生物且以每月2 000多种新物种的速度增长的巨大核酸数据库 二 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PROT 20 SWISSPROT www expasy org sprot sprot2top html 蛋白序列数据库由日内瓦大学医学生物化学系与 EMBL于1987年共同开发维护 现由EMBL的分支机构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 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 EBI 进行维护 旨在向基因组和蛋白质组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人员提供有关蛋白质序列的最 新信息 此数据库典型的特点是有精练的注释内容 标准的术语 与多个生物学信息数据库直接链接和最低 冗余程度 SWISSPROT涉及已知蛋白质的功能 序列 结构域的结构 翻译后修饰及其位点 突变体等 访问SWISSPROT时 可通过关键词 SWISSPROT接受号 作者等方式进行查询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 展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序列 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的工作人员由于手工注释而 在时间和体力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持高质量的注解 同时使序列尽快地有效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 TrEMBL于1996年成立 它是对SWISSPROT的计算机注解的补充 这样使SWISSPROT蛋白质序列 数据库变得更加充实和重要 参考文献 1 郝群 李梅 信息共享空间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职能的实现 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8 1 1619 2 刘革 郭志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对策研究 J 图书馆学刊 2008 2 6162 70 3 王景兰 试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J 内江科技 2008 4 8484 4 王伟 袁晓斌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机制的研究 J 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2008 1 4345 5 肖青书 刘孝文 我国信息素养评价及其标准研究现状 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8 2 7980 6 徐晓琳 熊建萍 高校信息素养课程设计 J 图书馆学研究 2008 1 9496 7 杨志刚 周凤飞 马新蕾 美国信息素养运动发展历程与特征 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2 317320 214 8 张红晔 提高信息素养培养综合人才 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 173174 9 周小磊 袁曦临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J 图书馆学研究 2008 2 8488 10 周晓丽 提高本科学位论文质量与完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J 图书馆工作 2008 1 4547 11 Breivik P S Gee E Gordon Inf ormation literacy revolution in the library M 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