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导游词.doc_第1页
莫干山导游词.doc_第2页
莫干山导游词.doc_第3页
莫干山导游词.doc_第4页
莫干山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莫干山导游词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莫干山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厦门培训考试网()的后续更新吧!莫干山导游词篇一:2015年导考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第五章诗词 第五章 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判断题0.5分/题 题型:一、对应朝代、诗文中出现的人物和景点、作者 二、诗句翻译、作者思想表达 三、题目、作者和诗句的对应 四、出现错别字 单选题0.5分/题 题型:一、作者 二、注释 三、上下句 多选题1分/题描写西湖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言有尽而情无穷,成为深受人喜爱的千古名句) 白居易(唐),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陕西人。曾任杭州、苏州刺史。 其诗通俗易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此诗作于作者卸任杭州刺史前夕。 “一半勾留”其一是对西湖的童年情节,其二是白居易对做官自有看法,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江南好(晚年在洛阳所作)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蓝,一种蓼科植物)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描写钱塘江景色) 这是一首小令。用到设问语气的肯定句,充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眷恋之情。 诗人对杭州非常熟悉,写过:荷花、柳树、西湖、钱塘潮、稻田等诗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园林造景中天景) 杨万里(宋),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 “南宋四家”(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杭州孤山西湖三潭映月联 程云俶 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三径:古时指归隐的田园) 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红尘:佛、道等称人世为红尘) 房山:指山墙,这里借代为书房和僧舍。 上联描写此处的景物风光,下联所写为作者感受。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袁宏道(明),湖北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绿烟:指西湖边如烟的柳树。红雾:指西湖边如云的桃花 午:地支的第七位(11点-下午1点)、未:地支的第八位(下午1点-下午3点)、申:地支的第九位(下午3点-下午5点) 本文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描绘了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的春日盛景,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白雨:白亮的雨点,说明雨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如天: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苏轼(北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文学家。曾任杭州通判、知府。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书法“苏黄米蔡”合称“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湖”由来) 杭州孤山西湖湖心亭联 郑烨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度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此联最大的特点就是巧妙地化用了苏轼的诗文。上联是来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下联来自后赤壁赋。联中“西子”与“东坡”,“雨奇晴好”与“月白风清”皆为妙对。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浙江绍兴人。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更定:起更以,。更,晚上八点左右击鼓报告初更开始,叫更定或定 惟:同“唯”,只有 本文堪称张岱也是晚明诗化小品文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联 彭玉麟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孤负:即辜负,对不起) 彭玉麟(清),湖南人,喜欢画梅和吟诗作联。 白萍: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叶浮水上,花白色。 上联为日景,描绘了西湖秋色图。下联为夜景 题临安邸 林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喻诗中的杰作) 邸:旅舍。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旅店墙壁上的政治讽刺诗。针对黑暗现实而作的,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是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把人们吹得如痴如醉。 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反复辞格) 亭名取自苏轼诗句:“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 回文读法: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单字读法:水山处明秀,晴雨时好奇。 反复辞格: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 西湖西泠印社联 吴昌硕 印岂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领壁,一耕夫来自田间。 吴昌硕,安吉人。中国篆刻家、书画家。工书法,擅写石鼓文,为“海上画家”代表人物。曾任西泠印社社长。此联是1917年吴昌硕与上海所撰。上联触及了印学及开创浙派源流的轮廓。 这段文字使大家领会到他不仅谦逊,而且重德敬业,砥砺学行,决不甘心做一个空头的艺术家。 浙派: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由乾隆时杭州人丁敬开创。 西冷桥慕才亭联 茅盾 湖山此地曾埋玉;(玉:指苏小小) 风月其人可铸金。(铸金:典故来自吴越王为范蠡铸的像) 茅盾,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县乌镇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上联说秀丽的西湖边曾埋着苏小小这样如玉的骨骸。下联说如花似玉的美人可以铸金像万世流芳 月下雷锋 徐志摩 深深地黑夜,依依的塔影。(塔影即雷峰塔) 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923年中秋与胡适同游西湖。此诗刚好写在雷峰塔倒塌的前一年。 1925年9月在雷峰塔倒掉的第二年又写了另一首再不见雷峰塔。 灵隐寺 宋之问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古今诗话认为此句为骆宾王代作。)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常有似豆的颗粒飘落)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石桥:石梁,位于天台山中方广寺前。) 宋之问(唐),字延清,山西人。诗与沈佺期齐名,时号“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鹫岭:原指印度灵鹫山,此借指灵隐的飞来峰。天香:此指祭神礼佛之香。 岧峣(tiao yao):形容山高。 “石梁飞瀑”为天台八景之一 杭州灵隐寺联 赵孟頫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龙涧:冷泉。海气:指海风。)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鹫峰:飞来峰。桂月:月桂峰。湖光,指西湖) 白居易冷泉亭记中说:“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莫干山导游词篇二:导游词.doc - 德清竹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碧坞龙潭风景区 导 游 词 各位团友,欢迎大家到德清来旅游!德清旅游有句形象口号,叫做“玩水下渚湖,游山上碧坞”。下渚湖是德清旅游的王牌,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湿地”,上碧坞就是我们现在要去游览的景区,叫“碧坞龙潭”,它位于德清县的莫干山镇。大家知道莫干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的朋友可能还游览过莫干山,可是你们知道莫干山最美的景色在哪里吗?就是碧坞龙潭。因为碧坞龙潭开发的时间还不长,所以许多人还不知道,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可称为“养在深闺未人识”。以后可以告诉你的朋友,下次再来德清旅游,游莫干不游碧坞,等于白来了。 朋友们,从湖州市区到碧坞龙潭大约1小时行程,刚才经过的这个镇叫埭溪镇,是在吴兴区与德清县的交界处。下面我们将会看到一个规模非常大的水利工程,叫“老虎潭水库”。这是一座以防洪为主,集供水、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库,水库面积 5.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近1亿立方米,年供水量6796万立方米。到07年底工程竣工,08年开始向湖州市区供水。届时一个风光秀丽的人工湖就将出现在这里,这个地方必将成为湖州旅游一个新的热点,碧坞龙潭就在老虎潭水库的旁边,所以这条路今后一定是湖州最美丽的旅游风景线。 我们已经到了碧坞村,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招牌了吗?这些都是“农家乐”,碧坞村虽然不大,但是“农家乐”已经有20多家。过去这里的农民靠山吃山,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山上的毛竹,现在农民也搞旅游了,观念也变了,我们都是最受欢迎的客人。到这里吃住条件一应俱全,等会用餐时就让大家品尝一下碧坞农家菜的特色风味。 看,这就是景区大门,山峡之间一座高高的城楼,好象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寨,一夫档关,万夫莫开。游览碧坞龙潭就从这里开始。 碧坞是个古老的山村,走在这段古村小路上,这里还在人间,前面就是另一个世界了,这叫渐入仙境。大家抬头看山壁上的题词,“莫干幽谷,碧坞龙潭”,这八个字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题写。赵孟頫是湖州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名家之一,他夫人管道升是德清人,是古代最著名的才女之一,他们夫妇俩经常到碧坞来游览。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了景区的峡谷区,这里悬崖峭壁,怪石丛生,请大家在游览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看到瀑布吗?迎接大家的第一条瀑布叫“福水瀑”,福水降临好兆头啊!这座桥廊原来是个祭台,叫“应雨台”,又称祈雨台,传说碧坞龙潭藏着一条小白龙,所以山中水流永远不断。古时候每逢干旱季节,山下的百姓就在这里焚香叩拜,齐声呼唤小白龙,只要听到空谷回声,天雨便会应声而降,十分灵验,故称“应雨台”。看这山崖上的四个大字“灵应祷雨”,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赵谦之的真迹,取其中二字便是应雨台的名称。左边又是一条瀑布,叫“清凉瀑”。莫干山被誉为“清凉世界,避暑胜地”,其实莫干山最清凉的地方还是在碧坞,盛夏天站在清凉瀑周围,比空调还凉。 请看上面这块山岩,感觉象什么?对,就象老鹰嘴,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雷公岩”。我们登上去近看,这里石壁上刻着一幅画像,是封神榜里的雷振子。雷振子原来是姜子牙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封神,他封的就是雷神。雷振子的形象长着一付鹰嘴,所以把这山岩叫做“雷公岩”。其实真正的缘由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因为碧坞山谷美如仙境,所以八洞神仙经常在这里聚会游乐,其中汉钟离和韩湘子最喜欢下棋,俩人只要一到这里就下棋,一下棋就几天几夜没完。雷神和八仙是好朋友,又是个棋迷,是最忠实的观众。有一回,雷神观棋观得误了时间,到了施雷时刻连打雷工具也没有准备,这下可糟了!原来这下雨打雷工作的纪律特别严格,必须按天条不折不扣地执行,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打雷,下几点雨打几声雷,都得按规定办,差一点就是犯了天条。隋唐演义中有一个情节,说的是东海龙王为了跟一个算命先生打睹,到了下雨时刻有意少下几点,结果犯了死罪,被唐皇李世民的承相魏徵在梦中斩下龙头。所以雷神能不急吗?情急之下,猛蹬一脚,把这里的山崖踢塌了半壁,轰隆山崩不也象雷声嘛,只好滥竽充数了。看,对面的山壁上还留着他的脚印呢!谁知这下子却把莫干山的山神爷给得罪了,山神爷就赶到玉皇大帝那儿告状。玉帝一听特别生气,你雷神犯天条不说,还要弄虚作假,得罪加一等。这时候八仙可急了,雷神是好朋友,更因为是观棋误事,自己也有责任,能见死不救吗?所以连忙到玉帝面前去求情,又赶紧做山神爷的工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立马在这里重造了一座山崖,才救了雷振子。这山崖就称之“雷公岩”,以示教训。从那以后,雷公对碧坞深感愧疚,每逢打雷总有意避开这里,所以碧坞村从来没有发生过雷击伤害。旁有北宋书法家米芾题刻“神明相佑”,正应此说。 谁能猜到八仙下棋的地方在哪?肯定就在附近。对,前面这座楼阁叫“聚仙阁”, 旁边这个亭子叫“八仙亭”,都是八仙聚会的地方。看这激流奔腾的溪沟中,横卧着多少奇形怪状的石头,当中最突出的这块巨石就是汉钟离和韩湘子经常下棋用的,百姓称之“棋盘石”,又称“仙枰石”。原来这石面非常平整,上面都刻着棋纹,后来因为雷公踢塌山崖,山崩下来毁了棋盘一只角,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部分棋纹尚依稀可辨。旁有苏东坡题刻“云龙仙石”,还有雍正皇帝的题词“山中无年”,连皇帝老子也知道碧坞。“山中无年”四个字什么含义?这是个比喻,古语有云,“天上一刻,人间十年”,八仙在这里下一盘棋,人世间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个比喻是用时间概念来表达对碧坞美景的极其赞叹,喻义真是太巧妙、太深刻了! 各位团友,请留意“八仙亭”上方的这片峭壁,是否感觉与周围山崖的形貌明显不同?这里犬牙交错、棱楞凹凸,仿佛刀劈斧砍似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上面记铭刻着一桩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复仇故事。 听说过莫干山名称的来历吧。春秋末期,群雄称霸,吴王阖闾想要争当盟主,得知在吴越边境也就是今天的德清县境内,有一对夫妇叫干将、莫邪,是铸剑的高手,限令他们在三个月之内炼出绝世宝剑,许诺事成之后给予重赏。干将夫妇就在这山中采集铜精,开炉铸剑,经过呕心沥血,炼出一对雌雄双剑。夫妇俩担心吴王不讲信用,把雄剑留下,干将只带一把雌剑去献给吴王。吴王一试这宝剑,削金如泥、吹毛断发、血不见痕,果然天下绝品。心想既然是绝品就不能再有第二把,就背信弃义把干将杀了。消息传来莫邪悲痛欲绝,为了保护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只好隐名埋姓避难于碧坞山谷。16年后,莫干长大成人,莫邪详告家史,并将雄剑交给儿子。莫干发誓为父报仇,从此每天怀着满腔仇恨,在这山崖前试练宝剑,剑风飞舞,坚石俱裂,山崖上留下一道道剑痕。后来在父亲生前好友之光老人的帮助下,莫干终于刺杀了吴王,报了杀父之仇。二千多年,世事沧桑,但是这个悲壮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后人把当年干将莫邪夫妇铸剑的山叫做莫干山,他们磨剑的地方称作剑池,我们面前这座剑痕累累的山壁就称作“试剑崖”。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到 “聚仙阁”里当一回神仙吧!楼阁的石壁上有摩崖诗刻,民国时南浔镇有一位富商叫周庆云,特别迷恋莫干山的风光,常常在这里隐居做修桥铺路的好事,这就是他的作品。我给大家读一下:“上有飞瀑,下有农田,潭深莫测,有龙潜焉,灵应祷雨,自昔相传。残刻于贞元纪年,并此四字,亦化云烟”。 现在我们行走在峡谷栈道上,四面悬崖峭壁,脚下溪流奔腾,是否有一种腾云驾雾穿越山谷的感觉?都成仙了!看,这里有一幅石壁雕画,共有九条龙,称之“九龙壁”。这幅雕画虽然是新的,但是山壁下有一个神话故事却非常古老。其实这座山壁原本叫“救龙壁”,下面曾经压着一条小白龙,后来被救了出来,所以叫“救龙壁”。碧坞龙潭总是离不开龙,这峡谷九曲八折也象条龙,峡谷的水总是川流不息,即使是干旱季节也是如此,这正是碧坞的神奇。每到盛夏少雨时候,山下的邻村车拉桶装,纷纷上碧坞来取水。但是碧坞也曾经断过水,是什么原因呢?。 请看!这就是莫干山的一绝“碧坞龙潭”。 两道峭壁犹如刀劈斧削,峭壁下一潭方形水池,恰似鬼斧神工,两道峭壁缝隙间夹一条五丈多高的瀑布直泻池中,瀑声轰呜,空谷回荡,远处看去犹如一条白龙从池中腾空飞起,真是名副其实的龙潭啊!大家当心脚下!这龙潭原来深不可测,凉气袭人,人不可近,当地农民曾经试过,用毛竹一支接一支往下插,插了十几支还不到底。十几年前一场山洪爆发,被泥石流堵了大半,虽然遗憾却少了一分危险。右侧石壁上刻着两个大字“藏龙”,是北宋大文人苏东坡的手迹。苏东坡游遍天下名山,先在杭州做官,又到湖州上任,这碧坞龙潭他能不来吗?“藏龙”二字寓意深刻,既点出了龙潭的名称,又带出了一个龙潭变故的神奇故事。 早在五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的夏禹朝代,德清一带是个诸候国家,叫做“防风古国”,首领叫防风氏,也是位治水英雄。大禹治水成功后,号令天下诸候到绍兴会稽山召开庆功大会。防风氏接到通知刚要动身,忽然传来急报,天目山东麓出现一条蛟龙,掀起狂风暴雨,要使太湖暴涨,苕溪泛滥,蓄意捣乱会稽山大会。防风氏立刻奔赴出事地点,正是碧坞山谷!这蛟龙威力巨大,居然从太湖一直钻到山谷破洞而出,到防风古国的门口示威。防风氏与恶龙殊死博斗,终于杀掉蛟龙平息了一场祸害。但是再赶到会稽山时,会议都结束了。大禹以为防风居功自傲,有意抗命,气愤之下不容分辩,杀一儆百。等到得知实情已经后悔莫及,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桩惊天冤案。大禹是位明君,知错即改,号令天下为防风氏平反昭雪,在防风国建造“防风祠”,每年夏历八月二十五日,官民共祭,并载入夏朝祀典,传之后世。德清县名的来历,也许就是让后代铭记防风功德,还以防风清白的寓意吧。 当初防风氏杀掉蛟龙后,因为急着赶去开会,没有来得及下令把出现蛟龙的洞口堵上,而冤案发生以后,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也忘记了蛟龙捣乱的事,于是,碧坞山谷就永远留下了一个直通太湖的“碧坞龙潭”。太湖恶龙死了以后,来了条小白龙,从此风平浪静,天下太平。小白龙是条善良的好龙,与八洞神仙都是好朋友,有一天偶然发现洞口来到碧坞山谷,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连忙请八仙一起来游玩,从此经常由龙潭自由进出,尽情欢乐。当地流传着一个民谣“太湖通碧坞,龙王住山窝,山坞一滴雨,山下一条河”。说明这碧坞山谷水流不断,地方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但是有一年入夏以后突然天象大变,连续两月滴雨不下,庄稼枯萎,百姓饥渴,山下的村民扶老携小到碧坞龙潭来取水救命,可是连龙潭的水也快干枯了,村民们悲怆呼喊“莫干,莫干”(也许是莫干山得名的又一说法)。小白龙在潭底下听着于心不忍,但是没有天庭的命令是不能下雨的,情急之下抓起一根竹梢就往自己的鼻孔刺去,随着一声巨大的喷嚏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老百姓得救了,可是小白龙违抗天命,私下大雨,触犯了天条,玉帝下令四大天王,把小白龙镇压在莫干山下,并且封堵碧坞龙潭。紧急关头,又是八洞神仙出来了,因为这次事件严重,他们请了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一起出面,向玉皇大帝说情,陈说百姓的苦难和小白龙舍身救民的义举。终于说服玉帝,消除旱灾,并降旨赦免小白龙。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小白龙奋不顾身拯救百姓的壮举连观音菩萨也为之感动,所以亲自来救小白龙。大家看,上面这座桥就叫“观音桥”,当年观音菩萨就是站在这座桥上施法,救出小白龙的。她用杨柳枝一点,龙潭倾刻畅通,再把净瓶水一倒,顿时瀑布飞泻,溪流奔腾。小白龙遇到水就活了,从山底下腾空飞出,拜谢观音菩萨和八洞神仙。五湖四海的龙王爷也赶来碧坞,聚会庆贺,迎接小白龙。“九龙壁”的来历,也由这个传说。这桥下有三道瀑布:天泉瀑、救龙瀑和龙潭瀑,都是从观音菩萨的净瓶水变来的。桥旁石壁上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子昴的题刻“云在青天水在瓶”,以印证这段神话传奇。 穿过观音桥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山路,沿路进去有“天池”、“竹海迷宫”等野外拓展活动区,还有一条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目前正在开发中。另一条是下山路,现在我们就要沿着这条路返回了。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条下山路确实比较陡,请大家注意脚下。前面这一段比较平缓,路也比较宽,路边还有栏杆,还有铁索呢。这是谁修的呢?告诉大家,这条路还是外国人修的。这条路是从前上莫干山的主道,所以称作“莫干古道”。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霍士敦就是从这条路上山,发现了山上的避暑胜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朋友上山,他还花钱铺设路面,加上铁索栏杆。后来,慕名而来的洋人越来越多,各个国家的都有,就在山上盖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形成为如今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前面这个突出的大平台叫做“三望庐”。为什么叫“三望庐”呢?因为在这里可以“三望”。 一望,往下望:碧坞山谷犹如一幅浓缩的山水画,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皮底下,溪瀑的轰呜声提醒人们这是一幅活动的图画,碧坞龙潭真龙显形,一泓瀑水从天而降,经过三折落入龙潭,游客就象移动中的音乐符号,集中在哪里,那里就有欢声笑语。 二望:往上望:莫干山的最高峰塔山一目了然,当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度蜜月的武林村别墅清晰可见,一边是红砖碧瓦异国洋房,一边是悬崖瀑布龙潭传说,咫尺之遥两重世界,真是隔山如隔世啊! 三望,往前望:茫茫竹海无边无际,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竹径曲幽似路非路,竹海送客似舟非舟,身临其境,灵魂升华,飘飘欲仙。 各位团友,让我们都来认识一下碧坞特有珍稀植物红豆彬杉。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松,属红豆杉科,四季常绿的大乔木。它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物种,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是世界珍稀宝贵的濒危植物。红豆杉果实成熟时红果满枝,艳丽多姿,因酷似“相思豆”而得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并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红豆杉更可贵之处是,它的根、茎、皮、枝、叶、果、籽,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治疗癌症、艾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有特效,十分珍贵,被视为植物“黄金”,我国将其列为“国宝”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北及西藏地区海拔25003000米处,成材需50250年,江南地区极罕见。碧坞村有红豆杉10余棵,实为奇迹。其中这棵最大的红豆杉,高达20多米,胸径近1.5米,冠幅达15米,树龄逾千年。吴越杂记中称其为“江南红豆杉之王”,有风水神木之称。我们面前这棵是其中唯一的雄性红豆杉。 碧坞是个神奇的地方,今天因为时间有限,也许还有许多美妙的东西没有陪大家走到,看到。碧坞深处正在规划开发中,但愿不久将来,我能陪大家重游碧坞,进一步探索这龙潭幽谷的神奇和美妙。莫干山导游词篇三: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第五章诗词 第五章 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一节 浙江著名景点诗词选读(题目 作者 经典语句) 灵隐寺 宋之问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古今诗话认为此句为骆宾王代作。)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常有似豆的颗粒飘落)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石桥:石梁,位于天台山中方广寺前。) 宋之问(唐),字延清,山西人。诗与沈佺期齐名,时号“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鹫岭:原指印度灵鹫山,此借指灵隐的飞来峰。慧理和尚 岧峣(tiao yao):形容山高。 天香:此指祭神礼佛之香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言有尽而情无穷,成为深受人喜爱的千古名句) 白居易(唐),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陕西人。曾任杭州、苏州刺史。其诗通俗易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花的千古名句)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宋),字君复,杭州人。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赐“和靖先生”。 狎:原指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这是指亲近。 “疏影”、“暗香”成为梅花别名 金尊:“尊”同“樽”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白雨:白亮的雨点,说明雨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北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文学家。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书法“苏黄米蔡”合称“宋四家”。曾任杭州通判、知府。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湖”由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宋),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杨尤范陆”称“南宋四家” 题临安邸 林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喻诗中的杰作)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千寻:言其极高。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北宋),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人。政治家、文学家。晚年退居金陵(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浮云:暗喻奸佞小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满江红 岳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字鹏举,河南人。抗金名将,谥武穆。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词的上片,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下片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离离:茂盛的样子。危:端正)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社稷:国家)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元),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王朝宗室。 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袁枚(清),字子才,号简斋,杭州人。自号随园老人 双少保:岳飞、于谦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腊酒:头一年腊月酿造的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南宋),伟大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人。“扫胡尘”、“靖国耻”是他生平志向所在,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春社:祭名,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艅艎:古时的一种木船)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阴霞:山背面的云霞)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称为“文外独绝”。以动衬静)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若耶溪:浙江会稽若耶山下,北入鉴湖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烟渚:烟雾弥漫的水中小洲)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千古传诵的名句,烘托出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孟浩然(唐),湖北人。唐代第一个大量描写山水的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桃花雨:指桃花盛开时节的雨,即春雨) 戴叔伦,字幼公,江苏人 棹歌:渔民的船歌 题缙云山鼎池 徐凝 黄帝旌旗去不回,空余片石碧崔嵬。 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鼎湖峰,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位于金华市东南,原名“元畅楼”,南朝沈约建造,唐代起,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李清照(宋),号易安居士,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江郎山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干:冒犯)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辛弃疾(南宋),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赋临海武坑 文天祥 海上仙子国,避遁寄孤蓬。 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玉界:指晶莹如玉的山岩) 文天祥(南宋),号文山,江西人,举进士第一。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三首(其一) 纪昀 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 两岸濛濛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 富春至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