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衢州孔庙导游词 衢州孔庙导游词篇一:衢州导游词 烂柯山导游词 导游内容:概况乌溪江引水灌溉工程山门赤松岩梅岩仙乐台赤松岭悦仙亭徐徽言祠烂柯山仙境明古道天生石梁日迟亭一线天阴阳树宝岩寺樵隐岩 概况:各位团友,烂柯山是一座相传“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名山。别看它山不高,貌不惊人,但古今中外许多名著典籍中都留有它的大名,辞海3567页就有记载。 烂柯山为什么声名远播呢?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历史。 烂柯山,原名石室山,石桥山、悬室山。山中古木参天,苍松叠翠,层林起伏,四季葱茏,有天生石梁一道,宛若巨虹卧波,横跨东西。梁下天然石室,高十余米,百步穿空,气势雄伟,身临其地,如入仙境。传说晋朝(265420)中期有个名叫王质的人,家住衢州城内太白井旁,自幼父亲早逝家中有一老母和胞弟王贵,以砍柴度日。有一天,他砍好了柴,太累了,便在此山的石室中(天生石梁下)好好休息一下,不想其中已有两个孩童在下围棋,他便凑过去瞧瞧,并习惯地把砍柴斧往屁股底下一垫,就势坐了下来。其中有一个孩童还客气地递给他一颗枣子尝尝。这一瞧不得了,一盘棋未下完,太阳渐渐日落西山,当孩童提醒他该回去时,王质猛然起来一看,自己锃亮、锋利的砍柴斧竟已锈迹斑斑,斧柄全烂掉了。王质匆匆忙忙回家,这时村中古井依旧,却非,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在给孩子们讲述着村中古代曾发生一位名叫王质的人去山中砍柴不归而成仙的故事。王质离家竞已百余年矣。唐人孟郊(751814)曰:“仙境一日内,人间千载穷”,所谓“百岁人间事,山中一局棋”“柯山一梦”即典于此。由于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至后魏已流传四方,后来人们就把这石室山改名为“烂柯山”。“烂”是腐烂,“柯”是指斧头柄,。烂柯山又是中国围棋的仙地,烂柯成为围棋的别称。相传著名的棋谱烂柯图就是从此山石室中得到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棋书忘忧清乐集重要一章。这座山主峰海拔仅164米,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 1.9公里。正因为它的名气大,这里的城镇、乡村都用它的名字来命名,如柯山、石梁镇、石室乡等。 乌溪江引水灌溉工程团友们,前面我们将跨越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渠。看!水多美,就像缠在烂柯山腰中的一条碧玉宝带。这就是乌溪江引水灌溉工程。被誉为“江南的红旗渠”。主干渠长83公里、流量每秒100立方米。其长度和流量都大大地超过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是浙江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之一。 山门请大家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石壁上写的是一个什么字?“仙”字,对啦!这是一个繁体的仙字,较冷僻,确实有点难认。它曾经难倒不少名人和学问家。据说是元代很有名气的书法家赵孟兆頁 写的。谁能说出它有多大?4米宽6米高,不简单吧。 大家往右看。这里有一头猛狮正等着咱们呢,它面前还有一只绣球呢。这里的老百姓叫它卧狮山。 再向前看,那里还有一头大象。那个大“仙”字正好写在它的耳朵上。烂柯山有卧狮、伏象这对神兽把门,多威风!请朋友们随我到山门前,请欣赏一下两对门联:数千年弈理根追石室,几十处仙踪源遡飞梁。入洞天邀太君痛饮,来福地延大雄畅游。 烂柯山是道教中“天下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同时又是佛教圣地。朋友们游此山可一举而两得。 烂柯名山,天下仰慕。自古至今历代名人、雅士、墨客、骚人慕名而至者,不可胜计:如晋朝虞喜、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郦道元、任昉、刘勰,唐朝的杨炯、刘禹锡、白居易、孟郊、韩愈,宋朝的范仲淹、苏东坡、岳飞、陆游、辛弃疾、朱熹,元朝的马可波罗,明朝的刘伯温、徐文长。清朝的左宗棠、林则徐,近代的郁达夫、弘一法师、邓拓、戴念慈等都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墨宝和诗文。建议大家在这里留个影吧。 赤松岩进入山门,正前方隔着水面一座丹霞色的山、名叫赤松岩。据说是仙人赤松子与王侨、安期生、黄石公等斗弈论道的地方。晋朝的樵夫王质、牧童黄初平就是由他们点化得道成仙的。故上面有论道台、樵牧得道处、赤松阁、日月朝真牌坊等遗迹。梅岩下面的一个景点是梅岩,俗称牛岩。传说太上老君曾来此炼丹传道。这里还建有梅岩精舍(讲堂),宋朝的卢襄、冯熙载、徐霖、朱熹及明朝的王阳明都在此讲过学。当时遍植梅花,故有梅岩之称。那里还有仙乐台、大八卦等景观。对面还建有梅亭,可凭栏远跳九龙胜景。看大门洞开,肯定是欢迎你们大驾光临。上面还有一副对联:诸仙临古洞,八卦护梅岩。没说错吧,上联说:诸位神仙光临古洞,下联告诉大家:里面大八卦正保护着梅岩洞天。 仙乐台请登上台阶。站在仙乐台下,可看到石岩下面的一只乌龟。它那只小眼睛还在注视着我们呢。登上仙乐台。让我们也当一回“快乐神仙”。 请先跟我来,拜访一下姜太公。姜子牙喜欢直钩垂钓,他不钓鱼,专钓龙。看他正静静地坐在水边呢。 请各位随我踏着石墩进入大厅。大厅正中端坐着太上老君,是汉白玉的雕像。像这种模样的像全国只有两个,另一个在福建漳州。现在来考一考大家,请问两旁八位(塑像)是谁? 铁拐李、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吕洞宾、汉钟离。对,正是他们。 这是天师洞府,中间一位是中国第一代天师汉朝张道陵。他的两旁分别是文武判官、文武财神和金童玉女。 这尊卧像是谁?对,是周文王。周文王姬昌被无道昏君商纣王无故因禁在羑里,后天八卦就是他在囚禁中研究出来的。 请各位上仙乐台,这样大家都成“神仙”了。请注意在大八卦的中心位置上,有一股仙气袅袅直上。请仔细瞧瞧,看见了吗? 大家再顺着我的手指向前看,有一只大桃子等着我们去品尝呢。它是三千年一熟的“仙桃”。大不大?整座小山就是一个桃子。再转过身来看,这里潜伏着一只大蝙蝠,它正展翅向我们冲来。据说,凡来过这里的人都有福有寿,福寿双全。赤松岭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正行进在赤松岭上。凡走过这段路程的人,人人都可益寿延年。这是五千年前赤松子老仙人走过的地方,所以仙气特浓。事实上,这是一种脚底按摩。走鹅卵石小道上,脚底的各个穴位都得到反复按摩,大大促进了人体血液循环。 悦仙亭各位到亭子里歇歇。这里烂柯道上的名亭,叫“悦仙亭”。亭联是:“至此言劫尽,往彼论功圆;跨鹤归天上,乘鹿下凡间。”此联由梅志逸翁撰写,为世界著名书法大师只耳斋主所书。 徐徽言词下一个“节目”请各位去瞻仰一位在气节、武艺上都高妙绝伦的大英雄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武状元徐徽言。这里有他的祠堂及陵墓。他是北宋晋宁军节度使,比岳飞早出生10年,能文善武,17岁考中武状元。名相范仲淹的儿子是他的三位主考官之一。他的悲壮在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典籍中都有详细记载。徐徽言身长九尺,臂力过人,武艺绝伦。看!头门两边有:“跨马擎梁威慑金源千秋壮烈,盘弓射逆先驱武穆一代精忠。”这里有两个故事。跨马擎梁讲的是徐徽言考取武状元之时,正当北宋朝廷内忧外患频仍之日,尤其是金国大兵压境,黄河以北名城重镇常遭攻陷。并且,黄河险要渡口均被金兵封锁,为了打通南北要道,支援前线,朝廷曾屡派名将前去,都无济于事。当此之时,新科武状元徐徽言责无旁贷,提兵三千,一战告捷,岚州石州遂通。尔后,金国增兵数万,封锁更严。宋朝廷仍以徐徽言为将,给兵如前。他长驱直入,所向披靡。然敌方人多势众,将其团团围困在核心,意欲活捉他。他鏖战一天,人困马乏,三千兵卒损失殆尽,只剩单枪匹马,故心生一计:乘夜色朦胧退到土丘石亭中,一手擎梁,两腿一夹,连续三次将坐下战马离地夹起,顿时吓得金国兵将咋舌,纷纷倒退。他乘势冲杀,突围而出。这就是“擎梁三跨马”的故事。“盘弓射逆”讲的是徐徽言镇守晋宁,敌兵摄于其威,不敢轻犯。然而当时黄河以北所有州、府、军皆陷敌手。其中府州守折可求是徐徽言的岳父,因其子为敌所擒,遂投降了金国,并带领敌帅至晋宁城下劝降、许以荣华富贵。当此之时徐徽言怒不可遏,责斥逆贼,弯弓一箭射中折可求,并乘势杀出,斩敌先锋于马下,大败敌军。请各位通过曲桥。看!这位全身披挂的将军就是忠壮公徐徽言。里面有忠壮祠。忠壮是他壮烈牺牲后宋朝皇帝给他的谥号。我们来到了忠壮祠,前面一进两旁是记述他辉煌一生的壁画。后进供奉着他的坐像和盖有当时宋朝皇帝玉玺的他的画像,十分珍贵。有人问:这块匾上写的是什么?“节过颜段”。节就是气节,颜就是颜真卿,段就是段秀实、他们两位都是唐朝很有气节的名臣,临危不惧,誓死不向敌人屈服。匾上的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再看里面的一块:“忠贯日月”。这是说徐徽言的忠心与天上的太阳、月亮一样光照千秋。这是南宋著名大儒、朝奉大夫朱熹的亲笔。武状元徐徽言当年所用的一柄宝剑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衢江区文化局里,有机会可去饱一下眼福。 忠壮陵,是徐徽言安息的地方,是当时朝廷大臣中书舍人陈硕奉旨埋葬他的地方。看牌坊上对联:“忠规义慨武穆望尘,壮怀激烈亭候逊色。”上联说徐徽言的忠义事迹岳飞都及不上他,下联讲徐徽言的壮烈情怀使关羽逊色。墓道两旁的石马、石羊、石虎、石狮是代表“忠教勇猛”。另外石朝相、石笋、玉柱、牌坊等都体现了丧葬规格之高。这墓坐南朝北、因为当时的宋都汴京在北方,他镇守过的晋宁城也在北方。 烂柯仙境“烂柯仙境”,这块匾是我省著名女书法家、徐徽言的后裔徐润芝所书。进入里面可看到樵夫王质观奕、烂柯、得道、隐居的遗迹。 陈祖德碑: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原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先生题写的“衢州烂柯围棋仙地”题词碑,碑高1.58米,宽65厘米,厚5厘米,行书,1993年4月立。 奇境碑:文为“入山道道通奇境,进洞人人似神仙”为衢州市副市长姜宁馨所撰,碑高1.55米,宽55厘米,厚5.5厘米,草书,落款为“癸酉春衢化程少凡书”。 张源题词碑:文为“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碑高1.46米,宽66厘米,厚5厘米,行书,张源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1993年4月立。 各位团友,前面我们将沿着一条古道拾级而上。这条古道是2004年4月份我们经专家考证指点重见天日的一条明时古道,相传这条古道是我们明代衢州藉徐天官、徐可求所修,徐可求(15561604)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二十四年官吏部文选司郎中,晋太常寺少卿,福建布政使,四川巡抚,万历三十二衢州孔庙篇二:孔庙导游词 孔庙 欢迎词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堂,位于曲阜城中心。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其后,随着历代王朝层层加谥孔子,孔庙不断得以维修扩建,至明、清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它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前的这座门楼建于明代,是当时曲阜城的正南门,也是参观孔庙的起点。“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笔,源于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鲁国大会诸侯的时候,有人说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此话传到子贡耳朵里,子贡马上反驳说,我可不敢和老师比,如果把一个人的学问比做一堵墙,我这堵墙只有一仞高,大家一踮脚尖,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没什么深奥的;而我老师孔子的这堵墙有数仞高,如果你不走进去,是无法知道他学问的高深的。后人认为数仞仍不能表达孔子思想学说的高深,便把数仞改成了万仞。“万仞宫墙”四个字原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的笔迹。后来乾隆皇帝来到曲阜时,为了表示自己对孔子的尊重,就换下了胡碑,而刻上了自己题写的字。 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的第一道门坊,叫金声玉振坊。此坊由明代山东巡抚、钦差大臣胡缵宗所建,“金声玉振”四个字也是由他题写。这是根据孟子赞扬孔子的话而来的。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这里用金声玉振作为孔庙的第一道门坊的名称,象征孔子的思想集古今先贤之大成,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赞扬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我们现在来到了棂星门,这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即灵星,古代祭天先要祭棂星,孔庙设棂星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此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 我们现在来到了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改为七间,清乾隆皇帝题写阁匾。 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这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 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内有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从书法上看,真草隶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 在孔庙内1372块碑刻中,按其重量来说,最重的一块碑应数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这幢碑碑身重35吨,连赑屃水盘共65吨重。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然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济宁到曲阜90华里,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头,趁冬季寒冷,地上泼水结冰,碑从冰上滑行,这样90华里路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耗费库银600余两。 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成门。此门用黄瓦、彩绘斗拱,前后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后中央四根深雕云龙蟠柱,其余四根为浅雕花纹,前后台阶中有浮雕龙陛,均为明代中期雕刻。此处并五门,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院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三门并立,东西各有掖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中路为祭祀孔子夫妇及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 大成门里东侧有一石栏,栏内有一棵桧树,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 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将它和孔氏子孙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树东立有一碑先师手植桧,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字体酣畅,浑厚有力,是明代杨光训手书。 我们现在来到了杏坛,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后来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杏坛内现有石碑两幢,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三年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面南一碑为清高宗乾隆手书的杏坛赞。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传系金代遗物。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宋崇宁三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69米、深24.85米,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 殿下有双层台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台,东西宽约45米,南北35米,南有两层大型浮雕龙陛,四周围以双层石栏,石栏下东西南三面共突出24个石雕螭首。双层石栏设计规整古雅,有复道四通。大殿内有9座大型神龛,17座塑像。中间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孔子两侧神龛内为四配,东位面西的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面东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九章公服,手执躬圭,如古代上公礼制。其后还有“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内除17座塑像外,还有10方巨匾,正中是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时中立极”等,门外正中“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的手书 欢送词衢州孔庙导游词篇三: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导览词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导览词 欢迎词: 各位朋友: 现在由我给大家来介绍北京孔庙和国子监。首先介绍北京孔庙,想要了解孔庙,先应知道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人(现山东曲阜)。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他开创的儒家学派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极其重大极其深刻的作用和影响。孔子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孔子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他的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跨世代的。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奠定了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在世界范围内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孔庙,又称文庙,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庙。在中国,孔庙遍布各地,但孔氏家庙全国仅有两处,一个在山东曲阜,一个在浙江衢州。而北京孔庙规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除中国外,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国也都建有孔庙。 京城唯一保存四座牌楼的古巷国子监街: 北京历史上重要的街巷,常以牌楼为主要标志。然而随着城市的变迁,几乎已将这种标志冲刷殆尽。现今京城,唯一仍依清代规格保留下来的古老标志的街巷,仅存于安定门内。横贯街巷四座一间式彩绘牌楼,将这条浓荫蔽日的小街,点缀的分外古朴庄肃,著名的北京孔庙就座落在这条街巷的东端。由于孔子被誉为圣人,明代以后还享有某些与皇帝相等的待遇,故而在孔庙大门外东西两侧二十米处,各设一座清代下马碑,碑身正背两面,分别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即便皇帝亲临,也要下辇步行,以表庙门森严、神权至上,孔子地位之尊。同时在孔庙大门前还设有镶嵌琉璃雕花砖影壁一座,以示孔庙的威严。 左庙右学北京孔庙的兴建: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民心,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楫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据元史哈刺哈孙传:“京师久阙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乃奏建“庙学”。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建庙,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西邻国子监,(又称“太学”)构成左庙右学规制。 北京孔庙,占地22000多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落,建筑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经历代多次扩建修葺,至民国五年(1916年),才最后竣工。至此,北京孔庙形成现今的规模和布局,成为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先师门: 一般孔庙大门均称“棂星门”。帝王祭天时要先祭棂星。北京孔庙大门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后,定名为“先师门”,“棂星门”三字则很少应用。大门为配有鸱吻等饰物的歇山式屋顶,顶檐下造型古朴简洁、稀疏硕大斗拱,仍保留了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同类建筑,北京难得一见。 先师门至大成门为第一进院孔子加号诏书碑 :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子被历代帝王尊为先师、先贤、先圣,尊号不断加封,冠以最神圣、最智慧的头衔。 大成门前东侧立加号碑一座,内容为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孔子在历代所获得的最高称誉。碑文中有“谴使阙里,祀以太牢”等句,是研究元代思想、政治、文化的实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进士题名碑: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从此,科举一直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培养和选任官吏的正途。经唐、宋、辽、金、元诸朝,至明、清达到鼎盛。负有盛名的孔庙进士题名碑,就是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制度最真实的历史见证。 清代科举考试沿袭明代,分文、武两科,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三级考试。文考第一级为院试,一般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县、治所举行,考中者称“秀才”(或称“生员”);二级乡试,一般在省城举行,由皇帝的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员”;第三级考试包括会试与殿试,会试于乡试第二年在京师贡院举行,由朝廷礼部主办,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考中后再到故宫参加殿试,按成绩重新排列名次,入取者统称“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只取三名,赐“进士及第”,一名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二甲名额不等,赐“进士出身”。三甲名额不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会试、殿试是分别发榜,故有“两榜进士”之说。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的,称“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由于考试等级繁缛,名次关系一生前途,故学子们对名次十分重视,曾为两帝之师的翁同和即是状元出身;洋务运动的著名领袖张之洞曾考取榜眼;而清咸丰帝重臣曾国藩因只中了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对这个“同”字十分忌讳,一生当中每闻此字,便大发雷霆,成为笑柄。 孔庙院内198座进士题名碑,记载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进士题名始于唐代雁塔题名,据说韦肇及第,偶尔题名寺塔,于是后人相继仿效。孔庙院内题名碑是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开科取士后建立的。元代开科16次,明代又曾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本朝进士姓名,故元代题名碑已不多见,仅有的三座是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校长)吴苑掘地时发现的。明代77座,清代118座。著名人物有:明朝护卫北京城将领于谦、明末大将军袁崇焕、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禁烟首领林则徐等。其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代末科进士题名碑上还刻有“沈均儒”的名字。沈先生是著名的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方案设计评审意见医院
- 股权激励方案咨询维权
- 咨询婚介方案
- 三山区营销解决方案
- 河流护坡护底施工方案
- 产品咨询策划方案模板
- 建筑产品运营方案设计模板
- 企业咨询薪酬管理方案
- 股权设计方案咨询
- 连锁餐饮店营销管理方案
- 软件升级与迭代更新协议说明
- (高清版)DB34∕T 5225-2025 风景名胜区拟建项目对景观及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2025)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乡村医生法律法规知识
- 净菜加工培训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骨科VTE管理制度
- 医院运送现场管理制度
- GB/T 45653-2025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
- 《公路钢渣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因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在校免责协议书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