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 专题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_第1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 专题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_第2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 专题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_第3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 专题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_第4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知识清单与冲A训练 专题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1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考纲要求1.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2.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2)太学的创建(b)。一、百家争鸣1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重要贡献孔子春秋政治方面核心是提出“_”与“_”的学说,希望统治者推行“_”,主张建立一个_社会。教育方面开创中国古代_之风,主张_,以“六艺”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编纂方面编著诗书易礼乐春秋统称“六经”。论语是其弟子所编_了儒家学派孟子战国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_”学说。提出“_”的民本思想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天人关系上认为“_”“_”。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_”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2.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道家老子春秋哲学上主张“_”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蕴涵_思想。政治上主张“_”,幻想建立“_”的社会庄子战国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他认为要做到“_”,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法家韩非战国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_”“_”“_”三者糅合为一。主张加强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_”,“_”的改革主张墨家墨子战国主旨是“_、_”,以此为核心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_等一系列主张知识点拨儒、法、道家的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具有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二、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定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3)董仲舒的主张倡导儒学、实践德政、实行教化、政策的“更化”。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一统”与政治“一统”是一致的。(4)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太学的创建(b)(1)创建时间:汉武帝时。(2)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易混易错1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有本质的不同。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2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顺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加强统治。(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图示助解中国古代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变示意图互动探究探究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思考(1)在君主与天的关系问题上,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思想观点?他提出该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应如何认识?(2)你如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新”?1(20157月浙江学考)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交相利”2(2016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3(2014浙江学考)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时指出:他们的主张,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主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4(20147月浙江学考)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主张,实行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建立“中朝”c独尊儒术 d推崇理学5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考点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纲要求1.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时代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北宋理学程颐程颢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世界本原)。天理的核心是“_”,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孔颜之乐)理学的开创者南宋朱熹(1)理气关系论:理比气(物质)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万物皆有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主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编写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之成为理学(儒学)经典。理学集大成者南宋心学陆九渊提出“_”(本心即天理)这一核心命题,所谓“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批评朱熹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主张扫除人心的“物欲”和“意见”。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所谓“灵明”就是天理,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是“致良知”,强调“_”。心学集大成者 轻巧识记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1)著作:_。(2)思想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最精彩),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3)影响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其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2)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提倡_,注重实学。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1)著作:船山遗书。(2)主要思想主张政治上:主张是“_”。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哲学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3)地位:其_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知识点拨1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2不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儒学越来越走向理论化和思辨化,它的唯心主义色彩也越来越明显。儒学越来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1)批判、继承: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2)发展: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正确认识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社会地位明清之际由于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批判思想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因此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当时并未占据主流地位,理学仍占主导地位。互动探究探究点王守仁的思想观点材料“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思考材料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观点?与朱熹相比,心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201510月浙江学考)“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2(20159月浙江选考样题)有学者对理学的某一观点评论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a“心即理也” 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孔颜之乐”3(20141月浙江学考)下列各项中,属于浙东学派创立者黄宗羲名言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中国古代一位浙江籍哲学家提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强调“知行合一”。这位哲学家是()a程颐 b朱熹c陆九渊 d王守仁5下图文字来源自明末清初一位思想家的名言“循天下之公”,此人是()a黄宗羲 b李贽c王夫之 d顾炎武考点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与艺术考纲要求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b)。(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b)。(4)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b)。2.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b)。(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b)。(3)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b)。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_”。(2)外传:_世纪传到中亚,之后传到欧洲。(3)贡献: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b)(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_时指南针用于航海。(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3)贡献: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b)(1)发明和应用:唐末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2)外传: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3)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4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b)(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技术:北宋_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3)影响: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b)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_丧乱帖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_、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北宋_、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3.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b)(1)类型:按题材分:人物画、_、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2)代表山水画文人画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地位中国画的精粹又称做“_”,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知识点拨1正确认识四大发明对中国和西方发挥不同作用的原因(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2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文人画的主要特征(1)追求抒情写意是其主要特色。(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3)反映了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的变化。 辨析比较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的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1(2015浙江学考)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a造纸术 b火药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2(2014浙江学考)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其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的是()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3(201510月浙江选考)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该画艺术形式特点的是()a强调个性表现 b追求抒情写意c融多种艺术为一体 d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4(20159月浙江选考)“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中国学者一贯将书法放在首位。”下图所示书法作品的作者是()玄秘塔碑a米芾 b苏轼c柳公权 d颜真卿5(2015浙江学考)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下列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abcd考点4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考纲要求1.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2.“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b)。3.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b)。4.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b)。5.明清四大长篇小说(b)。一、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1诗经现实主义(1)概况: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_是精粹,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2)影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离骚浪漫主义(1)概况:战国屈原“_”的代表作。创作手法是_,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2)影响:离骚著称于世,又称楚辞体为“_”。“骚”与“风”(“风”是指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南朝沈约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b)1“诗仙”李白浪漫主义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代表作:静夜思_将进酒。2.“诗圣”杜甫现实主义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其诗作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其诗风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代表作: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等。其诗后人称为“_”。三、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b)1苏轼(北宋、豪放派):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2柳永(北宋、婉约派):大量吸收俚俗口语,多写城市的繁荣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由于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柳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3李清照(南宋、婉约派):经历过南渡悲苦、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其词蕴涵着对_的沉痛感慨。(反映南宋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时代特征)4辛弃疾(南宋、豪放派):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_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四、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b)元杂剧代表人物,作品揭露黑暗的现实、讴歌反抗精神。代表作_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五、明清四大长篇小说(b)1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长篇白话章回小说,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模范。2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长篇白话章回小说,为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模范。3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在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里,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4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 知识点拨1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1)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体裁: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 。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3中国古代文化的时代特色(1)先秦: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隋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法度规范,文化全面繁荣。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表现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通俗文化繁荣,风俗画、年画、话本和词、曲兴起。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1(20164月浙江选考)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 b辛弃疾c柳永 d关汉卿2(201510月浙江选考)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a李白 b柳永c李清照 d辛弃疾3(20159月浙江选考)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该文学家是()a屈原 b柳永c辛弃疾 d关汉卿4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c庄子 d离骚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答案精析专题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1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知识清单一、1.仁礼德治礼乐文明私人讲学有教无类开创仁政民贵君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2.道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齐物法术势君主集权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兼相爱交相利节用互动探究探究点(1)观点:君权神授、天子受制于天。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认识:它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2)从内容上看,在继承儒家民本、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其他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从特点上看,儒学走向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冲a训练1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故b项错误;“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观点,故c项错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d项错误。2b熟知百家争鸣时期各家思想主张,提取材料中“无为”“无治”“汉初”信息,可联想到汉初的黄老无为治国思想,由此可判断b项正确。3c该学派“最主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可判断是墨家学派,故选c项。4c了解历史概念的阶段时空性及其内涵是得分关键。材料中董仲舒建议加强思想方面的统一与控制,而焚书、中朝、理学等现象不属于材料概念范畴,由此可排除a、b、d三项。5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了以儒家学说宣示教化和以法家思想厉行专制即外儒内法的时代。答案为b。考点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知识清单一、仁心即理知行合一二、1.(1)明夷待访录2.(2)经世致用3.(2)循天下之公(3)哲学思辨互动探究探究点观点: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特点: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心学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冲a训练1c对不同时期儒学代表人物的主张做到熟知,本题得分就没有难度。材料中“知行合一”是明代王守仁的核心主张,故选c。2b以具体的行动践行孝道,而不是空谈孝道,与“知行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