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鱼腥草滴丸成型工艺研究.pdf_第1页
复方鱼腥草滴丸成型工艺研究.pdf_第2页
复方鱼腥草滴丸成型工艺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品评价 2 0 0 6 年 第 3 卷 第 6 期 作者简介 徐发红 1 9 7 0 女 江西余江人 硕士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 中药制剂 论著 复方鱼腥草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徐发红 艾样开 严建良 王志琴 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鹰潭 3 3 5 0 0 0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鱼腥草滴丸的制备方法 筛选最佳成型工艺 方法以液状石蜡为冷凝剂 以 P E G 6 0 0 0 P E G 4 0 0 0 3 1 为基质 以重量差异 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为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考察药液与基质的混 合比例 滴制温度 冷却剂温度对成型工艺的影响 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 按优化后的结果选择试验条件进行 工艺验证 结果最佳工艺为 滴制温度为 7 5 冷却剂温度为 5 药物 基质 1 3 g g 结论为提高 复方鱼腥草滴丸稳定性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复方鱼腥草 正交试验 成型工艺 中图分类号 R 9 4 4 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2 8 0 9 2 0 0 6 0 6 0 4 3 1 0 3 S t u d i e s o nd r o p p i n gp i l l f o r mu l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o f c o mp o u n dY u x i n g c a o X UF a h o n g A IX i a n g k a i Y A NJ i a n l i a n g a t a l J i a n g x i T i a nS h i K a n gC h i n e s eH e r b a l D r u g s L i m i t e dC o m p a n y Y i n g t a n3 5 0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S t u d i e so nd r o p p i n gp i l lf o r m u l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s t a n d a r df o rc o m p o u n d Y u x i n g c a o Me t h o d s D i f f e r e n c eo f p i l l m a s s d i s s o l u t i o nt i m ea n da p p e a r a n c eq u a l i t yw e r eo b s e r v e da s i n d e x e s w eu s e dt h eo r t h o g o n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e s i g nt ot e s t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f o l l o w i n g f a c t o r s t ot h ef o r m u l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c l u d i n gt h er a t i oo f d r u gl i q u i dv s e x c i p i e n t s d r o p p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c o o l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 R e s u l t s T h eb e s t m e t h o di s d r o p p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 7 5 c o o l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5 d r u g e x c i p i e n t s 1 3 c o n c l u d s i o n T h es t u d i e s c o u l db ef o u n d a t i o na s e n h a n c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c o m p o w n dY u x i n g a o d r o p p i n g p i l l s K e yw o r d s c o m p o u n dY u x i n g c a o o r 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 p e r p a r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复方鱼腥草滴丸是由复方鱼腥草片经剂型改革 而制成的新制剂 原剂型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 0 0 5 年版一部品种 是由鱼腥草 黄芩 板蓝根 连 翘 金银花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用于外感风 热引起的咽喉疼痛 急性咽炎 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 者 1 原片剂工艺相对粗糙 崩解时间长 吸收慢 且 服用量较大 滴丸剂是中药新剂型 粒径小 圆滑 便 于吞咽 老年和儿童服用方便 具有速效 高效 毒副 作用小 服用剂量小的优点 符合中医理论急病急治 原则 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了滴丸成型工艺 并对最 佳工艺进行了工艺验证 1 试药与仪器 鱼腥草 板蓝根 金银花 连翘四味药材提取的 挥发油和浓缩液 黄芩提取物粉 按复方鱼腥草滴丸 工艺由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公司提供 P E G 4 0 0 0 北京市海淀会友化工 P E G 6 0 0 0 北京市海淀会 友化工 液状石蜡 吉化江城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 司 小型实验滴丸机 2 方法与结果 2 1 基质的选择 常用的基质有 聚乙二醇 2 P E G 4 0 0 0 P E G6 0 0 0 甘油 明胶 硬脂酸 虫蜡 氢 化植物油等 本试验中选用熔点低同时具有分散力 和较大内集力的 P E G 4 0 0 0 和用于调整滴丸硬度 耐热性和流动性的 P E G 6 0 0 0 进行成型处方的设计 和筛选 3 2 2 冷凝剂的确定 水溶性基质要选脂溶性的冷却 剂 分别选择液状石蜡 二甲基硅油 花生油为冷凝 剂 以药物 基质 P E G 6 0 0 0 为 1 2 和 1 3 以滴头口 径 内 外 m m 2 0 5 0 药液温度 7 0 冷凝剂温 度 5 为实验条件 以沉降速度 硬度 圆整度为观 察指标 结果表明 滴丸在液体石蜡中沉降速度适 中 圆整度好 硬度好 故选择液状石蜡为冷凝剂 4 3 1 D r u g e v a l u a t i o n 2 0 0 6V o l 3N o 6 表 3 综合分析表 2 3 成型处方筛选 先将挥发油加入到黄芩提取物 粉和浓缩液中 将不同配比的 P E G 4 0 0 0 和 P E G 6 0 0 0 基质处方 4 作基质 熔融 将混合浓缩的稠膏分 别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 并不断搅拌加热 使之混合 均匀 保持在一定温度 8 0 下 以液状石蜡为冷凝 剂进行滴制 以组成处方 P E G 6 0 0 0 P E G 4 0 0 0 3 1 为基质制成的滴丸粘结情况较佳 圆整度 硬度能符 合滴丸剂的要求 2 4 滴丸成型工艺条件优选 2 4 1 正交表设计 5 在滴丸的制备工艺中 基质种 类 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的混合比例 滴制温度 滴头 口径 冷却剂温度等是滴丸成型的重要因素 在单因 素筛选的基础上 以 P E G 6 0 0 0 P E G 4 0 0 0 3 1 为基 质 液状石蜡为冷凝剂 滴头口径 内 外 m m 定为 2 0 5 0 以重量差异 溶散时限 外观质量 硬度 色 泽均匀度 圆整度 粘丸 拖尾 为评价指标 对药物 与基质比例 滴制温度 冷却剂温度等因素进行正交 试验优选 因素水平表见表 1 表 1 因素水平表 n 3 2 4 2 试验方法和结果 按正交表安排实验 称取基 质 加热熔融 加入中药提取物 搅拌 混匀 以液状 石蜡为冷凝剂 在规定的滴头口径下按同样速度滴 制 滴头口径 内径 2 0 m m 外径 5 0 m m 滴制速度 5 0 6 0 滴 m i n 按照药典方法测定样品的溶散时限 丸重差异和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采用 1 0 分制 对滴丸成型 拖 尾 外形 圆整度和硬度进行综合评分 试验结果见 表 2 2 5 综合分析及结论 在各因素不同水平下 选用 滴丸重量差异最小 溶散时限最短 外观质量得分最 高为最佳搭配 则 3 个指标下可供选择的最佳工艺 条件 分别归纳如下表 3 综合以上各指标最佳工艺搭配 选择两个或两 个以上指标中均为最佳工艺条件 得到复方鱼腥草 滴丸最佳工艺 A2B 1C2 即滴制温度为 7 5 冷却剂温 度为 5 中药提取物 基质 1 3 g g 2 6 验证实验 按上述最佳工艺条件 对 3 批样品 进行滴制验证试验 并按下述具体方法检查 外观质 量 大小均匀 色泽一致 圆整 有硬度 丸与丸之间 不粘连 常温下不软化 溶散时限 按中国药典 2 0 0 0 年一部附录滴丸剂项下的方法检查 重量差异 按中 国药典 2 0 0 5 年一部附录滴丸剂项下的方法检查 结果表明 复方鱼腥草滴丸最佳工艺 A2B 1C2 即 滴制温度为 7 5 冷却剂温度为 5 中药提取物 基质 1 3 g g 滴丸成型率平均为 9 5 8 3 3 讨论 3 1 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很关键 如果药物占 的比例较大则不易成型 滴出的丸不圆整 基质占的 比例大则丸的圆整度较好 但基质的比例太大服药 量就大 所以就要选择合适的比例 3 1 2 滴制温度一般在 7 5 1 1 0 常用温度是 7 5 9 0 药物熔融的温度和滴制的温度要根据药物的 性质和基质的性质来选择 冷却剂的温度一般控制 在 2 2 0 冷却剂的温度低有利于丸的成型 梯度 冷却效果更好 滴速范围一般每分钟 3 0 6 0 9 0滴 不等 滴速越快 产量越高 但滴速过大 滴丸易粘 结 成型效果不好 滴速慢成型效果虽然好 但产量 低 最常用的滴速是每分钟 5 0 6 0 滴 水 平 A 滴制温度 B 冷却剂温度 C 药物 基质 g g 16 5 51 2 27 501 3 38 551 4 试验号 重量差异 溶散时限 m i n 外观质量 1 0 分制 14 4 81 16 23 1 797 34 5 977 41 3 965 52 1 478 62 7 91 08 76 3 565 86 9 91 18 95 7 077 表 2 正交试验结果 指标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外观质量 因素主次A C BC A BB C A 最佳工艺搭配A2B 1C2 A2B1C3A1B1C2 滴制温度 7 57 5 6 5 冷却剂温度 5 5 5 中药提取物 基质1 31 41 3 4 3 2 药品评价 2 0 0 6 年 第 3 卷 第 6 期 4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2 0 0 5 版 一部 2 0 0 5 5 3 2 2 周文孝 聚乙二醇在剂型优化中的应用 J 中国药学杂志 1 9 9 5 3 0 1 2 7 1 3 4 3 王艳萍 孟庆彪 王伟东 等 一清滴丸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 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 0 0 2 2 7 1 2 9 0 6 9 0 8 4 张纪兴 周玉平 罗水平 等 山腊梅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J 中国药师 2 0 0 3 6 2 7 4 7 5 5 张志华 赵新华 孟庆军 正交试验优选益心酮滴丸制备工 艺 J 中草药 2 0 0 1 3 2 1 2 8 收稿日期 2 0 0 6 0 9 2 1修回日期 2 0 0 6 1 1 1 0 作者简介 万子杨 1 9 6 3 男 江西南昌人 主任医师 从事制剂的科研开发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等 论著 改良五黄油皮肤用药毒性试验研究 万子杨 罗旭 辛国华 曾元临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昌 3 3 0 0 0 6 摘要 目的对改良五黄油进行皮肤毒性试验 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 刺激试验 过敏试验 考察改良 五黄油的安全性 结果未见毒性反应 对皮肤无刺激性 无过敏性 结论改良五黄油作为皮肤用药是 安全的 关键词 改良五黄油 急性毒性试验 皮肤刺激试验 过敏试验 兔 豚鼠 中图分类号 R 7 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2 8 0 9 2 0 0 6 0 6 0 4 3 3 0 3 S t u d yo ns k i nt o x i c i t yo f mo d i f i e dWu h u a n go i l WA NZ i y a n g L U OX u X I NG u o h u a Z O M GY u a n l i n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t s i t y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0 6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S t u d y o ns k i nt o x i c i t y o f m o d i f i e dWu h u a n go i l Me t h o d Wi t hr e s p e c t t o t h ea c u t es k i nt o x i c i t y s k i ns t i m u l a t i n ge f f e c t sa n ds k i na l l e r g e n i c i t ye x p e r i m e n t sw e r ea p p l i e dt o t e s t s e c u t i t y o f m o d i f i e dWu h u a n g o i l R e s u l t s e x p e r i m e d s s h o w e dt h a t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b e l o n g s t o t h eg r o u pt h a tw a sp r a c t i c a l l yn o n t o x i c n o n s t i m u l a t i n g n o n a l l e r g e n i cp r o p e r t i e s C o n c l u s i o n m o d i f i e dWu h u a n g o i l s h o u l db e s e c u t i t y a s m e d i c a t i o nu s e f o r s k i n K e yw o r d s M o d i f i e dWu h u a n g o i l a c u t e t o x i c i t y t e s t s k i ns t i m u l a t i n g t e s t s e n s i t i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