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团队领导者人格特质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团队领导者人格特质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 研究研究 Team Leader Personality Traits to th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novation Success Rate 二 一三年五月 分类号 UDC 密 级 保密年限 年 团队领导者人格特质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团队领导者人格特质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 研究研究 Team Leader Personality Traits to th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novation Success Rate 学科门类 管理学 学科专业 企业管理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教授 培养单位 管理学院 I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云南民族大学 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允许采用影 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II 摘要摘要 在我国推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环境下 结合以往对产品创新影响因素 的文献研究 在前人研究顾客需求等宏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本文从企业中团 队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因素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为研究角度 深入详细的分 析研究最直接影响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微观因素 以确保产品创新成功率的提 高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产品创新和人格特质研究的文献综述基础上 提出了本 文的研究假设和结构模型 通过问卷发放的形式 以云南省昆明市和山东省泰 安市为发放范围 对公司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运用 SPSS18 0 软件对回收 的 95 7 的有效问卷中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和回归分析 并 使本研究的构思基本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关键词 团队领导者 人格特质 产品创新成功率 Abstract III 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on oriented country policy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of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innovation of product on the basis of the predecessor s customer demand research and on the basis of macro factors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team leader in the personality factors on the influence of product innovation success for study angle the further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most direct influence on product innovation success rate of micro factors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product innovation success rate rise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predecessors to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 research which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and the structure model Through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Kunming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aian in Shandong province for the scope of the release the company staff has carri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aper uses SPSS18 0 software for recovery of 95 7 of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sample data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verifies the idea of this study Key words team leader personality traits product innovation success rate 目录 IV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 现实背景 1 二 理论背景 2 三 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4 二研究的意义 5 一 理论意义 5 二 现实意义 5 三研究的方法 5 四研究的流程 8 五研究的内容框架 9 六研究的创新点 9 第二章 理论综述 11 一团队领导者 11 一 团队的界定 11 二 领导者的界定 12 二人格特质 13 一 人格和人格特质的界定 13 二 大五人格特质研究 15 三产品创新 18 一 产品创新的界定 18 二 产品创新成败研究 19 第三章 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21 目录 V 一研究的构思和模型构建 21 二研究假设 22 一 尽责性 22 二 宜人性 23 三 外向性 24 四 经验开放性 24 五 神经质 25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6 一研究变量的定义与衡量 26 一 尽责性 26 二 宜人性 27 三 外向性 28 四 经验开放性 28 五 神经质 29 二问卷设计和数据回收 30 一 问卷设计 30 二 数据回收 31 三数据分析方法 32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二 信度分析 32 三 效度分析 32 四 多元回归分析 33 第五章 实证分析 34 一样本描述 34 二信度分析 36 三效度分析 37 一 尽责性 37 二 宜人性 38 目录 VI 三 外向性 40 四 经验开放性 41 五 神经质 42 四多元回归分析 43 五假设验证情况 45 六研究结果讨论 46 一 尽责性与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相关性 46 二 宜人性与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相关性 46 三 外向性与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相关性 46 四 经验开放性与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相关性 47 五 神经质与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相关性 47 七 研究模型的最终确定 48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49 一研究的总结 49 一 尽责性 49 二 宜人性 49 三 外向性 49 四 经验开放性 50 五 神经质 50 二管理建议 50 三研究局限 51 四研究展望 52 参考文献 54 附录 5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2 致谢 63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 一一 现实背景现实背景 当今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间竞争的 成败已经对企业占据市场有利地位的起到决定作用 与此同时 随着新市场供 求关系特征的变化 带来了新的市场形态的变革 现代的市场变化速度之快 使 其进入了快变市场时代 所谓快变市场是具备时效性的特点 与以往的市场相 比 市场一直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的循环过程中 那么在快变市场时代激烈 的竞争中 企业要想不断的壮大发展 就必须从自己竞争力的核心提升角度着 手 然而 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产品创新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很快 从生产者市场到消费品市场中 各行各 业的企业都在激烈的争夺各自的市场份额 因此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 出 让竞争对手在绝望中叹息 有效的 可创造利润的产品创新是企业必须掌 握的关键手段 有研究说明 新产品创新过程中 平均绩效排行后 1 4 的企业所 获得的利益比绩效排行前 1 4 的企业低 20 埃森哲的调查研究表明 这是由 于平均绩效高的企业比对手推出的创新产品数目多 且推出的速度比对手快五 倍以上 虽然产品的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地利润 但是遗憾的是 并非所有的 产品创新投入都会得到正比例的市场投入回报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 虽然增加 Karl T Urich Steven D Eppinger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econd Edition M McGraw Hill Inc 2000 埃森哲 消费品业的创新 如何通过新产品创新实现卓越绩效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了产品创新的投入 但是产品创新的成功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有的甚至 还不到 20 产品创新的成功率不是很高 研究表明 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在 欧洲不到 10 而在美国市场甚至不足 5 Kotler 2003 那么 是什么原 因导致企业产品创新的成功率不高呢 是技术投入风险 还是产品创新过程的 风险 是市场风险 还是研发团队等原因 在如今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进行中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依托的新兴技术革 命的兴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这次信息技术革命在整个世界市 场的震撼作用 我国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国家主席胡 锦涛在 2006 年 1 月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把 2020 年的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作为中国今后十五年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 为了紧随国家战略性政策响应 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 提升自身创新能 力 但是企业里的有作用的产品创新主要依靠于团队的研发 R D 团队是产品 创新的活动主体 R D 团队对产品创新成功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团队领导 者又是 R D 团队的有力影响者和指导者 掌握着产品创新资源和信息的支配 权 决定 R D 研发的产品创新是否真正被市场所接受 因此笔者思考 不同团 队的领导者有着不同的人格特质 对于产品创新成功率的高低 团队领导者的 人格特质能否会对其有重大作用 笔者希望通过不同团队领导者的人格特质的 实证研究 以微观角度来探索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 从而为企业更有效率 和有效果的产品创新提供理论帮助和实践指导 二二 理论背景理论背景 团队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 它是指团队成员通过他们的正 面的协同效应 个体的相互责任和互补的技能为实现一个具体的 共同的目标 Howleym The Role of Consultancie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Product Bran Management 2002 11 7 447 458 第一章 绪论 3 而认真工作 团队领导者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有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对于人 格理论的研究 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 因此发展出来不同的以精神分析学 派 代表人物 Freud 特质学派 代表人物 AllPort Cattell 人本学派 代表 人物 Masfow Rogers 行为社会学习学派 代表人物 Skirmer Bandura 认知学派 代表人物 Kelly 等的人格学说 然而学界中普遍高度认同的是大 五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学派通过精密的科学实验 将人格特质理论推在了人格 心理理论界的主要位置 特质理论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 主要的 代表人物是 Cattell 和 Allport 他们把特质作为人格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个体有 别于他人的基本特质是测定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人格特质主要的五个维度分 别为外向性 神经质 尽责性 宜人性 经验开放性 用来描述人群的主要人 格特征 在人格研究中 尽责性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是稳定而有效的 巴瑞 M R Barrick 和塞哥多 Salgado 的元分析 meta analytic study 研究证明情 绪稳定性和尽责性对于预测行为业绩效率总是起到有效的作用 大五人格特 质其他维度也与工作绩效有关 巴瑞和莫特 M K Mount 对外向性与工作行 为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外倾与 训练的熟练性 相关为 0 26 与 整体工作绩效 相关为 0 14 泰勒等人通过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对 把人格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进行分类 发现宜人性对工作绩效有很大的有效预 测性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万斯等人的确定 对于经验开放性与工作绩效的相关 性不强 从现在研究来讲 还没能得出经验开放性对工作绩效有很强的显著效 果 斯蒂芬 P 罗宾斯 现代管理学 卢波 人格特质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以大学生购买手机为例 D 大连 大连交通大学 2010 Barrick M R Mount M K 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meta 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 1 26 Barrick M R Mount M K 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meta 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 1 26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回顾有关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研究文献 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顾客满意度 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研究焦点上 并且多研究于服务业 试图调动顾客的参与 积极性来提升产品创新的成功率 进而提升企业的工作绩效 而对于从企业自 身角度来研究团队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却很少 忽略了 企业产品创新的主体领导者本身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制约 因此本文将从团队 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和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相关性探究为切入点 以我国的企业产 品创新环境为研究背景 从大五人格特质的维度出发来探索领导者对产品创新 成功率的影响情况 对此进行实证研究 三三 研究的问题和目的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产品创新对企业存亡的至关重要性 学术界 也普遍关注作为行动主体的人格魅力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研究团队领导者人格 特质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 准确选用团队的领导者 可以提升产品创新的 成功率 同时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为企业带来巨大地财富利润 本文以我国 企业产品创新大环境为背景 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团队领导者人格特质对产品 创新成功率的影响 本研究的出发点主要在于 从大五人格特质的五大维度 外向性 情绪稳定性 尽责性 宜人性 经验开放性 来研究领导者对产品 创新的影响 为企业如何选取适当的团队领导者 更加有效地进行产品创新提 供有益的借鉴和理论指导 具体来说 本研究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 从人格特质的五个维度探讨影响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2 探讨各个变量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 3 探讨各个变量同产品创新成功率的相关关系 4 试图建立团队领导者人格特质对产品创新成功率影响之间的结构模 型 第一章 绪论 5 二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意义 一一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虽然学术界开始注重人格特质的研究 通过人格特质来研究对现象产生的 影响 但是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企业之外的研究 对产品更好的投入市场 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影响的研究较少 所接触的研究角度也多集中在顾客参与与 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行业中 国内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顾客 满意度上 然而对团队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影响少之又少 在创新方面 虽然有 许多实证研究证明创新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地市场利益 但是很少从领导 团队的带头人的人格特质上研究是否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创新效果 因此 从团 队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方面研究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特别 是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验证这些人格特质影响因素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为 产品创新的理论空白填上必要的一笔 二二 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我国市场中产品玲珑满目 各种产品满足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面对市场 中产品创新趋势的增强和必然 迎合快变市场时代的需要 企业必须提升产品 创新的能力 以此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 更好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本文希望 通过研究团队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对产品进行更为有效的创新 对大五人格特质 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探索是否与产品创新成功率有相关影响 从而为 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产品创新指导 提升新产品开发的有效性 致力于重要的客户需求 降低企业 R D 投资风险 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市场利 润 三研究的方法三研究的方法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一项研究是否能得出准确的研究数据和研究结论 关键取决于科学准确的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借助 4 种研究方法 以此确保得出的研究结论具 有科学性和可信性 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1 1 文献阅读文献阅读 为了充分的掌握国内外学者在人格特质理论和产品创新领域的研究动向与 成果 本研究搜索和阅读了大量的网络文献和图书馆文献资料 如 中国知网 中的期刊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 重要报纸 会议论文和年 鉴 万方数据库系统 维普数据库系统以及人大论坛 百度搜索 电子图书馆 下载的论文著作 到书店购买和阅读图书资料 在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云南 省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资料等 在阅读了人格特质和产品创新相关文献后 笔 者对相关研究成果有了全面的 丰富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发现了其中研究的不 足 从而找到了自己研究的切入点 形成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相关模型 2 2 访谈法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 是研究者口头提问并当场记录受访者 的答案 一般采用面对面的访问或者电话 网络视频采访的方式 笔者在设计 调查问卷和撰写本研究时 就本研究涉及到的一些相关问题与学校的同学 笔 者的导师进行商讨 同一些企业负责人进行多次的沟通交流 从他们那里得到 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通过本方法及时纠正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疏漏 保证了 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更好的反映现实问题 3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以书面形式间接获得研究所需资料的方法 它具有省力 省时 成本低 调查范围广的特点 由于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人员 所采用 的是实证研究 所以对单一访谈者采用面对面的访谈时不合理的 既浪费时间 也浪费精力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则更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可以科学的 准确 第一章 绪论 7 的和直观的对数据进行分析 探讨团队领导者人格特质对产品创新成功率的影 响 因此 本研究对主要数据的收集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收集的 4 4 数理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分析 经过调查问卷而获取到原始数据后 本研究通过 SPSS18 0 的统计分析软 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在分析处理过程中 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 对问卷调查的信度 效度进行了检测 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变 量中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为企业更好的产品创新提供 可贵的理论指导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四研究的流程四研究的流程 本文的研究流程如图 1 1 所示 图 1 1 本研究的流程图 论文撰写阶段 问卷设计阶段 研究模型建立阶段 选题与文献阅读阶段 数据回收和分析阶段 查阅相关的文献 确定研究题目 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 文献整理并总结 根据文献梳理确定研究模型 与研究假设 设计初始问卷 调整修改确定问卷 预测试 发放正式问卷并收回问卷 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论文撰写 修改并最终定稿 第一章 绪论 9 五研究的内容框架五研究的内容框架 本文总共分为六章 每章的主要内容分为 第一章是绪论 此篇主要是交代本次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前提 阐 述并说明研究的现实作用和理论作用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流程 内容框架和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为理论综述 本章主要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主要是回顾国内外学 者对人格特质和产品创新相关理论的文献梳理 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 也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为模型的构建和假设的提出 基于学者们对人格特质和产品创新的 研究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模型 同时对研究模型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相关 的假设 第四章为研究设计和方法 本章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量进行量化处理 给出 了操作性的定义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了本研究的量表 简单地介绍了本 研究量表的发放和回收 同时介绍了要使用的统计分析和方法 第五章为实证分析 通过使用 SPSS18 O 统计软件对回收到的样本数据展 开分析和加工处理 检测数据的效度和信度 然后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 变量的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 本章主要是本文的总结部分 同时给企业提供建议 性的意见 并提出本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六研究的创新点六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1 研究内容的创新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整理 笔者发现以往对产品创 新成功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顾客满意度方面 对于企业行为主体方面的研究少 之又少 本研究从人格特质角度为切入点 通过对团队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与产 品创新成功率相关性的探讨 为企业提升产品创新成功率的能力提供理论指 导 2 研究对象的创新 以往的相关研究对象都是直接面对企业的管理人 员 本研究却扩展调研对象的范围 不仅直接面对企业的管理人员 同时面向 一般的人员 从直接与间接两方面更全面的探讨领导者人格特质与产品创新成 功率的相关性 3 研究方法的创新 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中 大多数 采用理论探讨和模型推理的方法 较少采用人格特质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进行 实证研究 本研究通过设计量表和问卷形式对被访者展开调研 收集样本数 据 同 时 进 行 变 量 相 关 性的 研 究 使 研 究的 数 据 更 加 科 学 直 观 第二章 理论 11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一一团队领导者团队领导者 一一 团队的团队的界定界定 团队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 1972 年 阿尔钦和登姆塞茨发 表了一篇文章 名字叫 生产 信息 费用与经济组织 具有很大的影响 力 文中阐述企业中用个人的机械累加是绝对不可以的 并提出了团队生产的 概念 团队生产利用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来获取收益 该文第一次在较广泛 的范围内提出了 团队 的概念 接下来国外内学者对团队的定义进行了各自 的阐述 Alderfer 1977 Adair 1986 Hackman 1987 和 Robbins 1994 等人对 团队的阐述相近 他们认为团队是为了完成某一共同的组织目标 相互协作而 由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团队中的每一员肩负着组织中赋予的职责和目标 在 完成自己目标之后还会对他人的工产生着一定的相关作用 该定义强调团队 的同一目标性 成员之间的协同性和相互影响性 Quick 1992 认为团队的成员 是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的 彼此之间可以清楚地 准确地和公开地进行沟 通 为完成团队共同的使命而工作 卡特森伯奇和史密斯 1993 提出 团队是 为了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和任务 有少数的相关技能和相互责任的成员组成的 群体 即 A team is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with complementary skills who Alchian A and 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62 777 一 795 Adair J Effective Team building M 1986 Gower Aldershot 张小林 王重鸣 群体绩效和团队效能研究的新进展 J 应用心理学 997年第 2期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are committed to a common purpose performance goals and approach for which they hold themselves mutually accountable 在其他界定的基础上 该定义又界定 了团队人员的少量性 Salas 1999 对团队的定义发展有了进一步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团队是一个可识别的集合体 有两个及以上的个体组成 他们动态的和 适应的相互合作 为达到团队共同拥有的 富有价值意义的目标而工作 该定 义可贵的指明 团队的成员之间是协作互动的 他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国内 的学者对团队定义的研究也颇有成果 利用各自的相关技能协调合作 解决 组织现存问题 从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和既定使命 由上级管理人员和员工 组建的一个整体称为团队 是被时代光华教育的高级培训师和任职香港光华 管理学院的章义伍科学定义的团队概念 作为厦门大学教授的廖泉文对团队 的定义 愿意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并依靠彼此的相关技能而组成的数目不 多人员的正式群体称为团队 团队的主要意义是利用员工彼此间的相关知识技 能而产生整体的协同效应 从而使得组织整体的绩效远远地大于个人绩效的累 积加和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团队定义的研究 可知团队包含的基本含义 为 它是正式的群体 团队成员通过他们的正面的协同效应 个体的相互责任 和互补的技能为实现一个具体的 共同的目标而认真工作 二二 领导领导者者的界定的界定 再有效率的团队 也不可能缺少一个领导者的带领和指导 如果一个团队 没有领导者 那么这个团队就会陷入混乱的状态 工作责任不明确 最终会导 JonR katzenbaeh Douglask Smith The Wisdom of Teams 一 Creating the High 一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 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1993 25 45 章义伍 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M 时代光华教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廖泉文 人力资源管理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P84 PZO6 PZ17 PZ19 P22 第二章 理论 13 致团队效率的低下 团队拥有一个有效的领导者 那么就有利于培养团队的价 值观 树立共同的团队目标 分配责任和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的资源 达到事 倍功半的效果 领导者不同于团队的管理者 他们是团队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具有思维开 阔 点子丰富 在某一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可以为管理人员和整个团队提 供帮助 罗宾斯在 现代管理学 一书中对领导者的定义为负责激励下属 人 员配备 培训以及有关的职责的人 二人格特质二人格特质 一一 人格人格和人格特质的界定和人格特质的界定 相对我国而言 人格 一词应该属于舶来品 因为古往今来 在我国的 汉语文学词典中仅仅只有人品和人性之类的词语 却从来没有对人格的描述 意为面罩的拉丁语 persona 演化为如今的英语单词 personality 汉语意 思是人格 面罩演化为人格 有两层含义的解释 一是指表面对外公开的特 点 属于显性特征 二是指内心里隐藏的自我 属于隐性特征 在 心 理 学 界 学 者 们 对 于 人 格 的 研 究 有 着 不 同 观 点 2003 年 Fridman Schustack 发表了书名为 Personality 的著作 在本书中 他们阐明 在 1880 年时就已经开始对人格有了起初的研究 在二十世纪初期 学者对人格 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艾克森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 用下形成的 Allport 在 1937 年提出对外部环境中有着特殊的反应 并且属于 人体心理结构内部的一种非静态组织 后来由于认知理论研究进展的原因 Allport 在 1961 年对人格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人格是决定本人对外界 环境的独特反应 它是在于人体心理结构内部的非静态组织 因此可知人格是 和别人有区别的一种持续时间长久的特征 此种特征不仅有自己的独特组织结 构 同时还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有适应性的反应特征 随着人格理论研究 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分别在过去学者研究的理论基础上 从不同的侧重点对人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格进行了定义 Perivin 1993 指出人格是指在对所处的周围环境作出相应的反 应时 从而呈现出来的个人独特拥有的自身固有的个性特质及行为动态特质 Burger 1993 指出人格是指个人所产生的情感和对外界的一种稳定反应模式 Libert Libert 1998 指出人格是在对周围事物及其环境做出反应的时候 个人所 具有的独特的品质 在这些品质中 有些是个体本人所单独具有的 但是另外 一 些 品 质 却 是 少 数 或 者 大多 数 人 所 一 起 拥有 具 有 普 遍 性的 品 质 Pervin John 1997 指出人格是一些能决定个人对外界环境反应中经常发生的情 感和行为的特性 Phares Chaplin 1997 指出人格是个人和别人形式上不同情绪 感情和行动的所特殊拥有的模式 但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表现维持一致 洪光 原阐述人格是对自身表现的独特的持久性描述 在情境下做出反应时 个体表 现出来的结构性质与动态性质 张春兴认为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环境中所 显示的有别于他人的性格 对人格理论的研究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有精神分析学派主 要是由 Freud 为代表 特质学派 由 AllPort Cattell 作为代表 人本学派 由 Masfow Rogers 代表 社会行为学习学派 由 Skirmer Bandura 代表 认知学 派 由 Kelly 代表等等 在本次研究以 AllPort Cattell 为代表的特质学派为理 论研究切入点 特质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 AllPort 和 Cattell 作为这一理论的 主要代表人 把特质作为测定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Allport 认为人格特质是与 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个体行为 特质是持久的 稳定的 同时也会随着环境 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attell 与 Allport 的观点相似 也认为人特的特质应该是长 久稳定的 在此他把它划分为表面和根源特质两个方面 表面的特质专指个体 直接与外部环境的接触 和环境交互作用会发生改变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人内 在的隐性特征 深藏于表面特质之后 具有稳定性 不能被人们直接的观察 到 Guilford 1959 认为人格特质是个体本身有别于其他个体的持久性 稳定性 的特征 强调人格特质的持久性 不易变动性 Kassarjian 1971 对人格特质形 成的强调是指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呈现出来的一致性表现 Robbins 2005 认为人 第二章 理论 15 格的特质是有别于其他个体的综合体 我国学者周惠莉 2003 认为人格特质是 有别于他人的思维方式 情感表达和行为特性的一般总和 他认为这是有别于 他人的一种独特的性质 刘佩娟 2005 认为当个体发生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出独 特性 且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持久性的表现 那么这就是人格的特质 综合以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可以看出人格特质的定义应该是集中在有别 于他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上 对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人格特质下此 定义 人格特质是一种能够与他人的特征区别开来 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和持续 性的存在与个人内心之中的结构特性 二二 大五人格特质研究大五人格特质研究 自从 Allport 1920 年第一次在 个性特质 分类与测量 书中说到个人特 质及其相关理论之后 许多学者对这种理论也有了许多深入的探究 1 1 基于词汇观的五因素模型基于词汇观的五因素模型 Gesell 1926 最早提出设想 要对描述行为相关修饰形容词进行归类 分类 标准主要依据六个方面特点 智力 能量 社会团体成员的反应 独立性和责 任心程度 心境和情绪控制和责任感发展 但是之后并没有落实到实际中 在 德国 Baumgartner 1933 把用修饰词汇来描述人格的工作投入实验 使之成为 现实 词汇主要以各类字典和散在的性格词汇为依托 总共汇集了 1093 个独立 词汇 而且在此大部分是形容性词语 极少部分的为名词 这是人格特质方面 得重大进步 Allport 和他的同事 Dogbert 对人格特质词汇研究工作也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 他们先后收集并分析了 17953 个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特点的形容词 并从四个标准进行分类 1 对个人不带有感情色彩 采用的是公正客观的一 般性描述评价个人在通常的情景环境下表现出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描述性词 汇 在所有的词汇数量中 它一共有 4504 个 所占的比例为 25 2 这一类 的词语总共有 4541 个 在总词汇比例中为 25 主要是描述个人对情景环境 的一种短暂性的情感描述 这部分通常不具有长久的稳定性 主要是在特定的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环形中出现的 不稳定 3 描述评价性的措词 在总词汇比例中所占的比例 最高 高达 29 共有 5226 个 主要是对在社会中来对个人进行的评价 冰 洁能够影响到其他人的词汇 4 对无 法纳入上述三类的 却对描述人格特 质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一些措词 数目一共有 3682 所在比例最低为 21 通常与人格没有显著相关性的措辞词语 Cattell 继续在 Allport 和 Dogbert 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1943 年 Cattell 在哈佛大学工作期间通过使用 Allport 和 Dogbert 的词表研究人格结构多维度模型 他首先对 Allport 的词表进行压缩 整理 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 Cattell 经过对十二个井斜教学转的研究 发现了诸因素并同时通过自我交代所得出的四个因素完全是十六种人格问卷量 表的基础素材的成绩 1949 年 D W Fiske 在 Cattell 词库中选出 22 个词对心理 培训生进行了临床性描述 通过对自己评价 彼此评定与教师评定三种描述方 法进行因素之间的分析 结果得出了五种有关人格方面的因素 之后再 1961 年 E R Tupes 和 R Christal 借助卡特尔中的三十五个对对词汇对八大不一样的 群簇评定 每次得到的所有因素的成果都是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他们将其划 分为 外向 随和 可靠的 情绪稳定的和文雅 后来这些因素后来被 Goldberg 称为 大五 因素 1967 年诺曼认为人格特质中只有稳定的东西 所 以他重新进行词汇的选取研究 结果所得的结果与大五结构完全一致 1980 年 戈德伯格 Goldberg 为了对大五人格结构进行更深入的验证 在原有基 础上的词汇源中增加到了 1710 个词汇数目 Goldberg 经过自己严格的筛选之后 最终在 1710 个词汇中留下了 566 个词汇 这使词汇表更具有科学性 为了更加 适合自己研究的目的 是制表中表现的更加简洁方便 对上述 566 个词汇进 行了三大分类 主要包括 1 一百个没有经过配对的词表 2 一百 个相同 意义词表 3 一百个具有反向意义的词表 对于上述三大类词表都是肯定 大五人格研究模型的 2 2 基于问卷研究的五因素模型基于问卷研究的五因素模型 自 80 年代以来 McCrae 和 Costa 对五因素的模型研究进行了很多的努力 深入研究 通过他们的努力深刻研究 结合自己的理论构想和对 16PF 的因素 第二章 理论 17 深入分析编制出大五人格因素的 NEO PI 在当前公认度最高的大五人格特质 标准量化表当属 NEO PI 之后再通过科学性的深入改进 发展为 NEO PI R 的 四十八个项目在 NEO PI R 中 被华为测量一个维度的子量表 在全量表 中总共有二百四十个 经过因素分析证实在其中的五个维度是有独立性的 在 所属的因素上 最高的因素负荷分布在每一个子维度层面量表里 对大五因素 的界定 McCrae 和 Costa 提出在五个方面 尽责性 宜人性 经验开放性 外 向型和神经质 M Zuckerman在 多 年 的 研 究 中 形 成 了Zucker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中文意思是麦可曼人格式问卷 这份问卷主要是依据五大因 素 非社会化不理智的活动 富有敌对性 活动 人际交流性和焦虑神经性 前两个因素的组成是由 19 个项目 后三个因素的组成是由 17 个项目 对大五人格因素的研究 华人研究方面也有显著的成绩 在 1971 年 由 台湾的杨国枢和李本华主持并评定了五百五十七个具有中文特征形容词的好恶 度 熟悉度和意义度 1985 年杨国枢和邦德 Bond 对 中国人描述性格所采 用的基本向度 进行了研究 他们借助于上述 557 个具有中文特质形容词的词 表 张建新 张妙清等人对大五人格因素的贡献是在研究中国人个性测量量表 的因素和 大五 人格因素模型中 结果发现了在中国的尽责性中主要包括了 主动 富有积极性 爱与冒险性等等的人格特征 在 2000 年中 由翟洪昌与许 铎发现了在公司中不同的管理层人员在自我管束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这其 中主要是 16PF 进行的研究得出来的 吴正与张厚粲研究得出 CPI 是可以用五 大因素赖建华表示的 这是在研究加州的心理度量表时的贡献 在这五大因素 之中 前四个因素是和大五人格因素对应因素有着一致性的表述和相近的 现在很多的研究都证实 大五 人格因素模型的正确性 本研究以大五人 格特质理论为依据 选用 大五 人格因素模型 正是因为梳理和总结多年来 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肯定 大五 人格因素模型是目前为止最具权威和合理的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人格分类法 它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而稳定的人格测试结构 这有利于提高 本研究得出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产品三产品创新创新 一一 产品创新的界定产品创新的界定 自从经济学家熊彼特 1912 首次在 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中提到创新理论 以后 研究者们对创新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很深入的发展 但是对于产品创新的 定义却一直没有统一的认同 不同的学者站在自己的研究角度阐述着不同的产 品创新的观点 如表 2 1 所示 表 2 1 产品创新定义的梳理 研究学者或机构 对产品创新的界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85 企业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新的或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技术上 的改变 国际制造工程学会 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对发明的首次应用 Mansfield 1988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从新的产品的构想到新的产品的销售结束对其 展开的探究性的活动 许庆瑞 1990 产品创新是指引向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活动 傅家骥 1992 产品创新是目的主要是获取有革新或者是新的产品 Tidd Bessant 和 Pavitt 2001 产品创新是指通过创新 可以让企业保持并提高其市场份额及盈 利的产品 林祥 2007 产品创新的内涵应该从表现形式 本质 组成机制和组成内容来 看 且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动力 同时也是多种创新的最 后的终点 A R Claudio 产品创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出现的全新的产品或对现有 产品的一种改善 Y S Liao 产品创新是引入新的产品或服务 以此为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 需求 杨东奇 产品创新是在经济领域里成功使用新的产品 即新的产品的开发 与商业化的扩散 第二章 理论 19 经过学者们对产品创新界定的梳理 笔者得出 产品创新是要满足市场的 需要 能使企业盈利和增加市场份额的产品 是对原产品的改良或革新 二二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成败成败研究研究 自从熊彼特对创新理论的提出之后 学者们对产品创新方面的研究有很大 的进展 对于如何提升产品创新成功率方面的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服务业视角 进行研究 通过阐述顾客参与 顾客需求等方面对产品创新成败的研究颇多 Bowers 1989 研究表明企业应该让更多的顾客参与到新服务开发中 Jonker Piersma Poel 2004 认为企业应该鼓励顾客参与到新服务的开发中去 节省企业 进行服务创新的成本 Latour Michael 1992 研究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顾客是如 何传递和接受服务创新的 鲁若愚 2004 通过研究发现 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中 区可以将创新风险系数有效地降低 汪涛和邱劲 2008 将顾客参与产品创新同 旧的创新方式进行了比较 找出了企业创新之路艰难的原因 毕克新 2005 通 过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状况方面进行研究 发现了产品创新失败的原因产品创新 理论的不健全 产品创新评价方法的落后 提出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上来 Cooper 利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一百零三家公司中的九十三项失败的 创新产品和一百零二项成功的创新产品展开了原因分析研究 发现导致产品创 新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激烈的竞争 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合理的定价 而促进成 功的产品创新是要具备创新产品自身的优势 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生产 与技术的协同性 Balachandra 把权变理论引入了产品创新中 认为产品创新的 成败是受技术 市场和组织三方面的影响 张永胜 2009 认为产品创新成功与 否是与研发和市场两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关性 但是 学者们还没有单独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研究是否对产品创新成败的影响 这是相 关理论研究的空白 对于产品创新成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学者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Souder W J Sherman 1994 认为产品创新与市场绩效有着强相关性 新的产品 能够为企业提供市场份额和增加企业在市场上的盈利能力 高华玲 2008 从企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业战略环境的角度研究产品创新 发现企业产品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对新产品绩 效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彭灿 杨玲 2009 在对创新战略 技术能力和创新绩效 三者相关探究中 得出选择率先创新战略的企业的创新绩效通常比选择模仿创 新战略的企业创新绩效高的研究结论 李大军和杨屹 2009 在对产品创新研究 的贡献是提出产品创新绩效应该包括的两方面 创新过程业绩效率和生产成果 业绩效率 综上所述 在学者们的探索研究中 他们都论证了产品创新与企业 业绩效率是存在正相关性的 第三章 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21 第三章第三章 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一研究的构思和模型构建一研究的构思和模型构建 产品创新成败对企业增加市场份额和提高市场利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已 经得到了广大学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驾驶安全培训目的课件
- 屋顶漏水工程方案(3篇)
- 精致的陶瓷课件
- 针织品质检规范
- 小区门禁系统使用说明
- 加强售后服务留住客户
- 与本地商会合作推广品牌形象
- 农学领域中草药栽培技术分享
- 物业法律风险防范与规避
- 粉尘浓度课件
- 软件可行性报告范文
- 压裂泵往复密封动态磨损机理及失效自愈控制技术研究
- 消除三病反歧视培训
- 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 脚手架工安全技术交底(完整版)
- 接触网运行与检修 课件全套 薛艳红 第1-9章 电气化铁道概述-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
- 2024-2030年中国抗衰老产品和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酒店实美学 课件全套 杨卉 第1-13章 酒店美学概述-酒店服务之美
- 聚焦高质量+探索新高度+-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 甲醇含量测定方法
- 【基于危险预知训练方法的安全实践探究12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