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哲学内涵分析.docx_第1页
建筑场哲学内涵分析.docx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场哲学内涵分析摘要:建筑场的存在,可由建筑与人之间作用力的存在进行证明,对照库仑公式提出场力公式。选择武汉市13个商业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人流量作为衡量场力大小的表征,实证表明建筑场力与建筑性能、人的需求正相关,与距离负相关,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该研究过程,以辩证思维为指导提出假设,以科学实践观为指导进行实证,后续的工作将以工程哲学为指导进行理论构建,并服务于工程实践。“场”的概念,在哲学领域被描述为“物质做各种能量运作的存在”1,是客观存在。将场思维应用于建筑领域,在由建筑、环境、人构成的“建筑系统”中,还存在着“建筑场”,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筑场来完成2。1“建筑场”相关研究成果整理我国学者对建筑场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建筑学、城市规划领域,薛求理(1991)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定义建筑场为“建筑场源(形态、自然力、社会文化)引起处于特定时间、空间点上的人生命值的变化”;张杨(2000)将建筑场与建筑系统综合考虑,认为建筑场包括了空间、行为、场所、时间等构成要素;刘辉(2006)认为建筑场即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包括物理及心理影响;丁宁(2008,2010)系统的对建筑场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与相关理论的关系进行研究;李悦(2009,2014)从哲学层面对建筑场的存在进行思考,定义建筑场为“系统中存在的弥散于建筑外部的实际存在,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人类不断扩展、变化的生存空间”2-7。综上,建筑场的研究尚停留在宏观层面,重点在建筑对环境、建筑对人的心理影响与评价;建筑场的客观存在性虽然由笔者提出了哲学层面的思考,但未经实践验证。只有通过实证研究,确定建筑场的客观存在性,其理论要素,如场力、场强、场势等才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2建筑场客观存在的实证思路21电磁场研究成果借鉴现代物理学研究表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未经接触所产生的力,必须通过另一种客观存在场,如电磁场、引力场。在电磁场理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场力大小F12与电量大小q1及q2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2城市引力场研究成果借鉴因为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在结合了“社会场”“心理场”“经济场”“生态场”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城市引力场理论逐步发展起来。高珮义(1990,2007)从定性角度探讨城市引力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Smith(1989)、王新生和姜友华(1999)、刘继生和陈彦光(2000)、龙青云(2005)、周维等(2010)、耿程程、刘兆德(2012)等则从定量角度构建城市引力模型,探讨城市间相互作用程度。借助城市引力场的相关研究,城市引力可表达为公式:Iij=GQiQj12b,其中,Iij为城市与人之间的引力;G为引力系数;Qi为城市质量;Qj为人的意愿;ij为城市间距离;b为引力衰减指数。23建筑场场力公式的提出借鉴电磁场、城市引力场对于场力的表达公式,建筑场场力的公式表达为:其中,k为环境影响因子,即场介质;Vi为建筑性能评价值;Dj为人对建筑功能的需求度;ij为广义距离,即综合考虑距离、时间、成本等因素的指标,以全面表达建筑与人之间的连通性。在这个建筑场力公式中,建筑如电荷,人如电磁场的铁粉,建筑场力越大,人流越密集,建筑场力越小,人流越稀疏。通过以上公式,可以有以下假设:1)建筑性能越优,场力越大;2)人对建筑的需求越大,场力越大;3)人与建筑的距离越近,场力越大;4)外部环境因素越有利,场力越大。以上假设,可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24建筑场客观存在的实证分析8选择武汉市13个商业项目为调研对象,抽样选取224个沿街商铺,共120265m2,对人流、车流、商业配套设施完善程度、消费者基本情况、交通状况、商业物业市场知名度等因素进行调研。根据以上分析思路,以人流、车流为建筑场力表征,在数据处理中,以行人人流量占比65%、车流量占比35%计算,为便于变量控制与分析,综合流量读取地点与建筑项目直线距离均相同。Vi综合商业项目的居民评价、媒体报道频率、零售规模三项评价;Dj综合居民消费能力、周边住宅性能、周边住宅售价三项评价;因直线距离相同,ij综合公交车数量、连接道路状况等交通便捷度指标考虑;k综合周边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配套情况评价,以上四项均以五分法计算。调查结果汇总,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建筑场力与建筑性能的相关性为0783,为较强正相关,很好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2)建筑场力与居民需求的相关性为0288,为正相关,但显著性检验效果较差;3)建筑场力与交通便捷度相关性为0522,为正相关,交通便捷度与广义距离负相关;4)建筑场力与环境影响因素相关性为0420,为正相关。考虑指标选取的片面性,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可认为:建筑场力与电磁场场力呈现出类同性,即场力是客观存在的,且与建筑性能、居民需求、环境影响因子正相关,与距离负相关,公式的提出是成立的。3建筑场实证分析的哲学内涵31辩证思维指导下提出建筑场存在的假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之中,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9,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理论创新的理论基础。对于“场”的认识,始于哲学领域,在物理学领域得以验证,并建立起成熟的理论体系。哲学家们从科学发展中得到启示,建立起“场思维”,并渗透进多个学科领域,相继有“心理场”“社会场”“经济场”“管理场”“生态场”“物流场”等发展起来。科学与哲学的交互影响与发展,促进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完善与深入。以生态场为例,其理论发展也经历了:“传统理论的局限提出新概念新理论的完善”这一研究过程。生态学家ClayPierce(1985),PererWaser(1985)等生物学家发现,传统的竞争理论,无法完满地解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接下来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指出建立生态场理论的必要性,吴新一(1985)提出“生态场”的概念并进行内涵探讨,王根轩(1990)通过实验对植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与生态场的关系进行研究,邹锐(1995)对生态场强等理论要素进行探讨10。与此类似的,在哲学场思维的指导下,以工程系统观为理论基础,在整理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后,提出建筑场客观存在性的假设。32科学实践观指导下验证建筑场的客观存在性科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立足点,实践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第一,就是要弄清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相互关系。科学理论的创新需要从实践中得到检验,并用于实践,服务于人类发展。老子云:“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道天地”,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哲人们体会到建筑与人、环境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建筑场存在的客观性。哲学层面提出的建筑场存在的思考,仍耽于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得以长足的发展。本文借鉴物理学、城市引力场成熟理论,以电磁场库仑公式、城市引力公式为基础,提出以商业项目为研究对象,以综合流量为场力表征,并进一步构建量化指标,对建筑场力公式进行验证。场力的存在,即可推证建筑场的客观存在。33工程哲学视角下建筑场理论的展望工程哲学是现代哲学中新兴的哲学分支,哲学解释世界,工程改造世界,工程与哲学的结合,展现出了极大的生命力。工程哲学的建立,在工程实践活动与哲学之间架起了沟通与联系的桥梁,以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实践,在工程活动中提炼与升华哲学思想11。建筑场理论的核心,是建筑、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尚处于探讨阶段。场力、场强、场势等理论要素的提出与构建还需要深入地研究。在工程哲学的指导下,构建建筑场理论,从工程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共性法则等着手,秉承新发展理念,辩证分析建筑、人、环境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应用于工程实践,才能促进理论的丰富与可持续发展。4结论与建议建筑场的存在,是场思维在建筑领域的延伸,其客观存在性,可由建筑场力的客观存在进行推证。借鉴物理学电磁场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商业建筑为研究对象,实证得出结论:建筑场力与建筑性能、人的需求正相关,与交通距离负相关,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工程哲学思维的指导下创新理论,在工程实践中完善理论。建筑场理论的构建,如场力公式的完善与量化,场力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还需要后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作品由无名收集整理,精心排版。可以直接套用或引用、打印。如果喜欢请分享给您的好友,同时欢迎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