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報告內容: 1.字數:2000字 2.內容:9/27-11/15的課程內容,任選5週,以自己的話描述課程內容以及感想 3.格式不拘,可以圖文並茂 4.若有引用文句,請務必標明註腳,及其引用來源 5.若有參考文獻,請務必於報告的最後標示參考文獻來源 6.抄襲者,一律零分計算 (網路、同學間抄襲) 期中報告繳交日期為11/22,採紙本繳交方式,無需電子檔,有任何疑問都可找助教聯繫。以下為11/22(期中考週)的注意事項: 1.同學需將期中報告列印好,並於14:10至16:00之間到課堂上繳交。 2.填寫期中問卷。 3.必須親自出席繳交(點名)。 4.期中報告遲交計分方式為,遲交1天扣3分。 關於期中報告的格式已公告網大,如有其他問題,請與各組助教聯繫,謝謝! 家敏 期中报告一,【美學素養】音樂詮釋的奧秘(李美文老師主講)課程內容:對音樂的詮釋是基於基本的知識對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的理解與感知。 李老師在課上以貝多芬的作品“暴風雨奏鳴曲”為例,為我們闡釋了音樂詮釋的奧秘。詮釋一個音樂作品必須對基本知識有了解,李老師首先為我們介紹了古典時期的標準奏鳴曲式。古典奏鳴曲分為三部份: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呈示部包括第一主題,過門,第二主題,結束群和小尾奏。發展部包括導引,發展和導回。再現部是呈示部的反復。古典奏鳴曲是十分有架構的,理性的。貝多芬的“暴風雨奏鳴曲”中有很多違反古典奏鳴曲式的地方。貝多芬的違規是有原因的,我們通過了解音樂家的創作環境,瞭解音樂中的故事從而可以賞析詮釋這個作品。貝多芬的這部作品創作于1802年,那是的他與兄弟失和,且耳疾日益嚴重。周遭的不和諧令他十分痛苦,他曾經寫下遺囑,但似乎是這份遺囑遺囑拯救了他,讓他的音樂生命開始了嶄新的階段。在作品中貝多芬與主人公的不幸產生共鳴,在不幸中他追求和諧,渴望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可以走出不幸。將貝多芬的所有違規合理化我們會發現音樂背後的故事這便是對音樂的一種詮釋。個人感想:作為一個高中學習理科大學接著學習工科的人,我以前對音樂的瞭解很少。聽過了李老師的課才知道一首歌曲不僅僅是一串音符,音樂中包含著故事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一個人的生活里如果缺少音樂將會失去很多色彩。我想學著去懂音樂並不要求一個人掌握多少關於音樂的專業知識,也並不要求一個人會多少種樂器疑惑嗓音優美。學著去懂音樂是爲了更全面的體會生活體會人生,所以我們重在讀懂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並且感同身受陶醉其中,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現在的我開始試著去聽一些經典的曲子,漸漸地發現了它們的魅力。聽著音樂并嘗試著去瞭解它背後的故事,自己也會情不自禁的陷入作曲家所處的環境,感覺音樂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去瞭解音樂,音樂對於我們的學習有絕對的重要性,因為音樂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理解方式。音樂本身就充滿創造力與想像力,瞭解音樂學習音樂也會讓我們的思維更加就有獨特性和創新性。 二,【美學素養】藝術體驗與環境意識(宋灝老師主講)課程內容:宋老師首先讓我們思考了幾個問題:1.我們處於什麽樣的環境? 2.環境與藝術有什麽關係? 我們會發現我們所處的環境擁有與世界上好多魅力小鎮或者風景區相同的自然資源,但我們并沒有讓我們所處的地方變得如此美麗。是因為我們缺少看,缺少行動。看風景是通過一個固定的角度的,所以我們看到畫中所呈現的不是自然景象而是畫家所看到的風景。人類的藝術活動對人在世界的處境帶出經驗與詮釋,又給人鋪陳通往世界的途徑。我們需要詮釋,要有一個自己的世界觀,這樣才能與他人溝通交流,從而獲得更為可觀的世界觀。接著宋老師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哲學觀點。他說人透過身體運動與感官知覺我們關聯到周圍的世界,同時也接觸到他人。他人是與自我陌異者,因為有他人,自我才得以展開,如果沒有他人我們不知道何為生氣,何為苦,何為。感官知覺是一個取得娛樂的場地,它是內外關聯的,同時也是需要切身體驗的。藝術就是體驗,它與行為密切相關。藝術可以把人帶入一個新的態度新的環境。藝術可以引發反思與批判,提升我們對環境的敏感度。所以藝術品味的提升會使我們不再對周遭的環境麻木,會使我們真正感知生活的環境。環境不是先定的,透過藝術可以賦予它新的內涵。對藝術的瞭解增添了瞭解環境的管道。 個人感想: 藝術看起來很抽象,上課時老師給我們看了好多畫作,有西方的畫作也有中國的畫作,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我們自己的感悟可以發現風景是透過一定角度去看的。欣賞一幅畫是一個藝術體驗的過程,而要是想真正的瞭解這幅畫就要去觀察它描述的環境,以及創作者畫這幅畫所站的角度和視野。只有將環境的意識貫徹在整個藝術體驗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夠更好的欣賞一個藝術作品。 談到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所處的環境。我們依賴著這個環境生存,環境與我們的關係本應更加親密,然而我們當中很多人卻都對周遭的環境採取了一種陌視的態度。也許是因為太熟悉,也許因為心中有各種煩悶,路兩邊的風景很美我們卻只顧埋頭前進無心顧及其它。只有回歸到環境中多關心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才有可能把它建設得更好,一個好的環境同時又會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體驗。三,【媒體素養】我閱故我在:媒體與閱聽人(朱旭中老師主講)課程內容:一大眾傳媒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大眾傳媒具有很多特質如:大眾傳媒始於專業傳播者的傳遞;製作專業者將訊息意願制碼;訊息將以資訊的方式盡可能廣泛地傳播。二,大眾傳媒的功能:1,守望環境:負責報導環境中發生的事情,把消息告訴社會大眾。 2,協調整合:協調連接社會各個組成部份以應因外界環境。3,傳達社會文化:提供知識與經驗,支援文化遺產的傳衍。4,提供娛樂:以調劑生活,使人愉悅。三,何為新聞: 1,新聞是新聞工作者經過千挑萬選,媒體組織特定的營運模式下,精心安排后所呈現部份的真實再現。2,新聞的價值:接近性,衝突性,新近性,奇特性,重大性,人情趣味性,顯著性。新聞其實就是在構建真實,閱聽人要有自己的判斷和信念。四,台灣新聞文化發展趨勢:感官主義,圖像化,瑣碎化,資訊娛樂化,綜藝化,廣告話,報導權去中心化。個人感想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媒體,有時候我們對一件事的看法深受一些媒體觀點的影響,但我們自己卻感受不到。聽了朱旭中老師的講座我對媒體有了更多的認識。媒體並不都是公正的,爲了對一件事情有個公正的判斷,我們需要在從媒體接受信息的時候就學會甄別,始終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對一件事情的解讀我們不能僅僅依靠一兩個媒體所呈現的內容,我們要從媒體上瞭解學習,進階求知,懷疑,批判。在大陸我也有讀報的習慣,來到台灣我還是會經常讀報。台灣的言論很自由,報紙上什麽內容都可以有幾乎不會受到政府的影響。但台灣的報紙又很“亂”,很多報紙會有混亂的版面,大幅的畫面,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有鋪天蓋地的廣告。這些都讓我感覺很難從一份報紙中瞭解到我所想要瞭解的事,“藍綠”的政治色彩也增添了很多無謂的爭吵。 大眾傳媒應該有益於社會,應該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台灣的媒體很有特色,有很多優點不需要我來說明了。我只想提一下自己的建議,拋開對新聞媒體的控制不談,大陸有很多媒體特別是一些優秀的報紙雜誌真的是在盡可能的讓讀者對我們的社會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地更深刻認識。在這方面台灣的媒體做得很不夠,媒體除了發洩不滿更應該承擔起凝聚社會力量促進社會進步的角色。台灣的媒體對外面的世界關注的是在是太少,它們本可以把更寬廣地視野帶給台灣民眾。四,【媒體素養】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公民媒體與近用(朱旭中老師主講)課程內容:1, 介紹台灣的媒體集團化現象:通過旺旺,富邦媒體集團等實例討論台灣媒體的跨領域整合問題,然我們認識到台灣的媒體實際上是掌握在幾個“媒體大腕”手中。2, 媒體經營集團化的目的:(一)積極目的:提高政治影響力,經濟影響力,意識形態的構建。(二)消極目的:贊成或反對影響自身利益的政策;作為保護自身利益的利器;聯合推廣商品或自身集團利益。3, 媒體集團化必然會造成媒體壟斷,從而影響我們信息來源多樣性與公正性。以公民運動的方式對媒體進行影響,從而以期媒體表達公正的內容。4, 公民媒體:(一)傳播公民權:多樣,自由,參與,包容。(二)媒體接近權:媒體使用權。(三)去專業化,去資本化,去制度化,抗衡主流媒體。 台灣的公共媒體:南方電子報,苦勞網,公民新聞平臺,全球之聲。主流媒體與另類媒體在目的,產品,收入來源,發行媒體接收者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如此眾多的大眾媒體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所以除了主流媒體外我們還有更多的選擇。個人感想:在聽老師的這個講座之前還從來沒有意識到網路上還有這麼多的公民媒體,甚至公民媒體這個名詞也是第一次聽到。公民媒體的運作模式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此時才感覺自己一直以來對媒體的瞭解是在太少。雖然我自己每天都被媒體包圍著,還喜歡經常瀏覽報紙,但一直以為公共媒體還是會相對公正的,并沒有去探究它們背後的集團化背景。要想更好的瞭解社會,接觸到更多的相對公正的信息。那我們就應當去關注公民媒體,我們應該知道除了每天環繞我們的媒體集團外我們還有更多的選擇。在這個信息爆發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看似可以很公平的瞭解各種信息,但是在媒體集團化的時代我們大多數人所接觸到的信息都是別人篩選過的,從客觀上來說這種情況下我們是被人灌輸信息而不是在瞭解信息。因此只有拓寬我們瞭解信息的途徑我們才能當一個更好的閱聽人。五,【民主素養】 民主的理論與意涵(林仲修老師主講)課程內容:1,什麽是民主? 古典民主理論:(一)人人積極參政,民主才能實現。(二)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個人的健全發展。(三)公民的政治行為是理性的,節制的,尊重別人,重視公益。 修正民主理論:(一)菁英大眾(15%-20%),冷漠大眾(80%-85%)。社會的這種特性有利於政治體系的穩定。(二)權力分配:治理國家的權力由人民投票決定,政治菁英經過公平與公開的競爭來實現權力的掌控。2,民主政體:民主政體的特徵是人民主權,政治平等,大眾咨商,多數統治,法制政治,統治者權力來自於人民的法定授權。民主實施的過程中少數要服從多數,多數要尊重少數。民主最大的體現就是“一人一票,每票等值”。“政府固不得非法為非,亦不得非法為善。“執政者具有政治責任,對於重大決策要為其成敗負責。3民主的隱患:民粹主義是台灣民主的隱患,它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間接民主的不足,但容易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民意容易被有心之人操弄。個人感想:民主是幾乎每個現代人所期盼的,民主與法制是大家對一個國家的基本要求。但世界上能真正做到民主和法制的國家并不多,對於民主很難有一個放之四海皆准的定義。我常常在想民主與民生那個更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失眠患者的蒙医护理
- 现场劳务用工管理办法
- 生产业务活动管理办法
- 生产企业计划管理办法
- 生态苗木基地管理办法
- 生活超市店铺管理办法
- 甲方工程变更管理办法
- 电信通信安全管理办法
- 电信投诉考核管理办法
- 电力装备存货管理办法
- 购买邻居土地协议书
- 新生美术体验课件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年满七十岁以上老年人驾考三力能力测试题库
- 集成电路测试指南
-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进展
- 2025年淫羊藿提取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NB/T 11536-2024煤矿带压开采底板井下注浆加固改造技术规范
- 呼吸内科培训与考核制度
- DB11T 2330-2024 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