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石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工业基础,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全市已形成冶金、建材、纺织等14个主导产业,共有6家公司在沪、深两市挂牌上市,拥有大冶有色、东贝机电(东贝太阳能、压缩机)、中国劲酒、华新水泥、美尔雅西装、美岛服装、湖北新冶钢等一批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作为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点、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和鄂东区域经济龙头,黄石市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航空与武汉天河机场距离:约1小时30分钟车程,该机场具有直飞国内各大城市班机,并且已开通直飞香港、澳门航班。武汉天河机场已在黄石设立了中部城市首个候机楼。黄石机场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确认,预计定在境内阳新县黄颡口镇。工业华新水泥、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美岛服装、大冶特钢、中国劲酒、东贝集团、湖北新冶钢、三环锻压、大冶钢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武钢大冶铁矿、金山店铁矿、灵乡铁矿、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三丰智能、邦柯科技、陈贵矿业、湖北三鑫金铜等。咸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产达22.4亿斤,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效。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16家、26家,优质农产品基地331万亩,“三品”标志认证275个。强化工业主导作用,着力壮大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7家,比“十五”期末净增451家。工业利润和税金年均分别增长38.9%和26.1%。电力能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森工造纸、冶金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47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5.4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年均增长23.6%。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分别达36个、30个,联乐床垫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川字牌砖茶、澳森牌地板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加快发展以旅游休闲为主体的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177.4亿元,年均增长17.1%。五年接待入境游客32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9亿元,咸宁跻身国家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五市之列。房地产投资59.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5.7倍。花旗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黄石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武商、中百、中商、银泰、恒信德龙等知名商家进驻咸宁,4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组建,中介、休闲、信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竞相发展咸宁目前拥有两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赤壁陆水湖、通山九宫山)仙桃市,多年来以全省首强县市身份5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6次跻身中部十强县市、中国金融生态市、中国最佳粤商台商投资城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中国体操之乡、世界冠军摇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第二大侨乡、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特色产业百强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大市、全国油料产出大市、全国淡水养殖大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中国黄鳝之都、中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市、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基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仙桃目前已基本形成:100万亩优质水稻、70万亩双低油菜、40万亩优质棉花、90万亩名特水产、1000万只生态家禽、禽蛋产量60万吨、120万头商品生猪和20万亩绿色蔬菜等八大特色农业板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鱼、蛋生产基地,著名的“鱼米之乡”,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怡人的投资居住环境 仙桃市以轻纺城、生态城、休闲城为城市特色。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已成为江汉平原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拥有一批星级酒店,一批大型购物广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区域性的物资贸易集散中心。航空交通:市区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95公里;拟建仙桃观光直升机专用机场。仙桃市紧紧围绕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的目标定位,积极实施开放创新、工业强市、城乡统筹等发展战略,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发展提速、产业提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工农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78.5亿元,财政总收入21.6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省县市之首,这也是仙桃经济总量连续二十多年位居全省县市之首。 仙桃是湖北省的重要轻工业基地,仙桃定位“经济外向型,产业轻结构,城市高品位”。经过多年的跨越发展,仙桃已经形成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无纺布卫材、纺织服装等五大主导产业。目前,该市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台湾旺旺、福建亲亲、四川米老头、香港真巧、香港加多宝等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企业,呈现品牌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头。机械电子产业以台湾健鼎、广东纳伟仕、北京神雾等实力企业为支撑,实现高点起跳,跨越发展,成为全市最具成长性的产业。无纺布产业在扩张、升级、规范中加快发展,制品出口占全国45%的市场份额,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基本竞争力百强。医药化工产业集聚德国拜尔斯道夫、香港丝宝、中国宜化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正由传统的小化工、农化工向现代大化工、精细化工转变。仙桃正大力实施双百亿产业工程,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力争“十二五”期末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仙桃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制造加工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电子电路板生产基地、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食品加工基地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食品及环保产业聚集区、现代纺织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潜江北枕汉江,南接长江,东邻仙桃通武汉,西接荆州达宜昌。境内有318国道和汉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监和荆潜两条省道纵贯南北。是江汉平原唯一的路网建设试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和通达度居全省前列。内河航运四季畅通,流经北面的汉江,建有2个港口,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以上。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全市地下蕴藏石油2亿吨、天然气9700多亿立方米,岩盐近8000亿吨(为我国“盐都”自贡市的30倍),另有卤水136亿立方米,富含锂、铯、铷、溴、钾、碘、硼、硅、锶、镍、锰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其矿化均超过了国家开采标准,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称“鱼米之乡”。目前,潜江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创汇七大基地,已形成油气开采、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境内有潜江制药、江钻股份,永安药业,幸福实业四家上市公司,潜江制药为国家唯一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江钻股份生产的石油钻头占据亚洲市场50%以上份额,中国牛磺酸生产基地的“永安药业”,销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长江路桥也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第四,区位优势。潜江正处武汉、宜昌中间,距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均只有90分钟车程,特别是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汉宜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建成后,国内外、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十分便捷水产加工业优势明显。2004年7月,省政府将潜江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纳入全省优势农业产业板块基地建设范围。加工园区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家,拥有固定资产5.6亿元,占地面积28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等5家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华山、莱克”两企业获得全球食品B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洲超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莱克水产食品公司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工园工已初步形成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可生产虾仁、整肢虾、虾尾、薰鱼、鱼片、田螺、青虾、南美白对虾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种。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 以打造“中国淡水水产品加工第一市”为目标,按照“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板块基地配套、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产业化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水产产业化发展之路,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空间,而且使潜江迅速崛起为全国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第一话语权。2008年,全市养殖小龙虾15万亩,产值达3.52亿元;小龙虾加工出口5.8万吨,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占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的74%,占全省小龙虾出口的65%。龙虾产业总产值达13.17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平创收764.3元,占2008年农民人平纯收入的15.6%。 中介服务组织配套齐全。全市已成立了市水产品产销协会、龙虾养殖协会、熊口水产协会、荆楚水产合作社等14家水产品中介服务组织,覆盖全市各镇处,有会员7000余人。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企业和农户建立了纽带,形成了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密切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推动了全市订单农业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潜江水产业今后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建设省级水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实行产品与市场对接,企业与基地对接,建设具有潜江特色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和水产品加工园区。在基地建设上重点发展“一虾两鱼”(小龙虾、鳝鱼、斑点叉尾鮰),即以积玉口、浩口、张金、龙湾、渔洋、总口、后湖、西大垸等地低湖田和精养水面为重点,着力发展虾稻连作和鱼虾混养模式;以熊口、周矶等地为重点,建成50万口网箱养鳝养殖基地;以田南片五镇二区为重点,突出发展斑点叉尾鮰、黄颡鱼、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建成10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在加工园区建设上建成以熊口、浩口、后湖三地核心企业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园,年加工能力16万吨以上,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带动农户10万户,安排就业人员2万人,促进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加100元以上的加工企业群。努力建成产业带动力强、产品质量优、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优势强、经济效益好的集养殖、加工、贸易、检测、研发、推广于一体的现代水产品加工园区。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21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全省17个市州中位居第七,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地域财政总收入32.85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46.7%;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44亿元,同比增长3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0亿元,同比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1元,同比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6.6:52.3:31.1调整为2011年的14.6:57.5:27.9。 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6615万美元,同比增长101.7%。其中:出口34806万美元,同比增长98.7%;完成省政府考核目标任务19266万美元的180.7%;在全省出口额排名第9位、增幅排名第二,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3.4个百分点。随着我市水产品出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2011年我市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全市外贸出口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出口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有出口业绩的企业23家,其中:出口过7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油田外贸);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永安药业);过4000万美元的企业2家(莱克水产、农宇食品);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华山水产);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4家(福好医疗、齐力华盛有色、江赫医材、利维高服饰);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赛特龙服饰、亚利服饰、方圆钛白、本雅制衣) 2、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全市出口商品形成了以农产品为领军主体,化工医药、服装纺织、医用材料、机电产品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化工医药出口7016万美元,占比20.2%;农产品出口13240万美元,占比38%(其中:香菇出口7912万美元,水产品出口4839万美元);医用材料出口3217万美元,占比9.2%;纺织服装出口3181万美元,占比9.21%;机电产品出口6378万美元,占比18.3%;冶金建材产品出口1774万美元,占比5.1%。 3、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亚洲(13530万美元),同比增长327.3%,占比38.9%;欧洲(7704万美元)同比增长24.8%,占比22.1%;拉美洲(6388万美元),同比增长58.3%,占比18.4%;北美洲(6184万美元)同比增长69.2%,占比17.8%。 4、民营企业占据外贸出口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出口23186万美元、7335万美元、4284万美元,占比66.6%、21.1%、12.3%。黄冈综合22009年,市经委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实施“六个一百”工程(培植100亿元产业,支持100家重点企业,抓好100个重点项目,新增100家以上规模企业,市县领导联系100家民营企业,建设100亿元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348家,同比增加345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92.9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98.4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10.26亿元,实现利税38.49亿元,实现利润20.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32%、56.8%、51.7%、59.6%。在全省市州中黄冈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绝对值位居第9位,增加值增幅位居第1位。全市全社会用电量5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2%;其中工业用电量36.01千瓦时,同比增长8.22%,增幅在全省中位居第三位。全市工业经济全年持续在24%至28%的区间运行,到年底为27.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全市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2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0.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3.4%,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4.4个百分点,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62.7%,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全市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71.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78.73%,同比增长36.8%,高出全市平均增长水平4.8个百分点。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机械电子分别完成产值84.79亿元、85.66亿元、99.85亿元、102.67亿元、98.1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14.2%、14.3%、16.7%、17.2%、16.4%,同比分别增长25.7%、32.8%、18.7%、53.9%、59.3%。亿元企业达104家,比上年增加34家,亿元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287.39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全市工业48%。过5亿元的11家,共完成工业产值135.44亿元,同比增长23.5%。孝感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强化“发展为先、产业第一、企业家至上”的理念,完善政府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致力为投资孝感的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基本实现“审批项目最少、办事环节最简、申报资料最省、办理时限最短、收费标准最低”的目标。先后被评为“中部地区最佳投资城市”和“粤商最佳投资城市”。 中部崛起的产业高地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1000家,孝感高新区光电信息、孝南生活用纸、汉川马口制线、应城精细化工、云梦塑料包装、安陆食品医药、孝昌机械电子、大悟硅材料等20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紧邻武汉天河机场的孝感临空经济区正在加紧规划建设。航空产业、高新产业、现代贸易、先进制造等产业功能区,将把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孝感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前,总投资40亿的申通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园以在临空经济区成功奠基。孝感高新区也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定名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产业转移的密集承接平台 武汉光谷孝感产业园、深圳产业园,上海产业园,华工科技孝感产业园、三江航天产业园等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1年6月23日,湖北深圳高新产业园在孝感经济开发区正式奠基,9月3日,孝感温州工业园隆重奠基,9月17日,湖北上海(孝感)工业园入园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东方滨江大酒店举行。全市共引进外资企业近400家,累计吸引外商投资12亿美元。日本矢崎、松下、美国派克、法国雷诺、德国西门子等多家世界500强以及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南方集团、黄鹤楼科技、华工科技集团、上海微创集团、深圳海王集团等一批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入驻。沿海地区企业在孝感呈现扎堆发展、聚集发展、裂变发展的强劲态势。 “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省级战略” 孝感正在抢抓“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坚持以大开放为先导,以试验创新为着力点,以建设武汉工业协作配套、农副产品供应、商品物流集散、旅游休闲度假、科技成果转化、人力资源培训六大基地。孝感市生产总值自2008年起进百亿级增长阶段,2011年达958亿元,即将跨入“千亿俱乐部”,同时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速闵集天河航空城建设,东城区建设,孝南新城区建设,云梦城区东扩和孝感城区对接等,优化主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鄂东北大城市和省级“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以上。可以预料,孝感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天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引进项目75个,新建、扩建、跨年度建设项目到位资金39.49亿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工业企业税收千万元培育工程”,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32家,达到295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3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25.1%。37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其中13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培育企业”行列。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预计粮食总产62.75万吨,市级粮食储备达到1.25万吨,首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棉花总产5.01万吨,油料总产10.74万吨,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生猪出栏110.2万头,水产品产量11万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8家。农产品加工园被纳入全省2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2012年上半年湖北省口岸运行情况 1-6月,湖北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290.3万吨,同比增长8.1%;国际集装箱运量15.4万标箱,同比增长10.6%。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27.5万人次,同比增长41.5%。口岸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口岸货运量稳定增长。上半年,湖北省口岸进口货运量1115.8万吨,同比增长7.6%;出口货运量174.5万吨,同比增长11.5%。国际集装箱出口运量3.9万标箱,同比增长13.9%;进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客服合同管理办法
- 上门收垃圾管理办法
- 油田台长制管理办法
- 防雷验收管理办法
- 高铁车间管理办法
- 楼梯道垃圾管理办法
- tps改善管理办法
- 高档会所管理办法
- 电子停车券管理办法
- 矿坑口项目管理办法
- 第十二课 餐桌上的对话 课件 2023--2024学年江苏版初中心理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 员工食堂调查问卷表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师微课堂比赛《走进钢琴世界》微课展示课件
- 物业服务投标方案
- 《翻糖蛋糕制作技术》课件
- 标准化管理(程序化、流程化、规范化)
- 全国各省市邮编对照表
- GB/T 714-2015桥梁用结构钢
- GB/T 6003.3-1999电成型薄板试验筛
-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桥梁工程)
- 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