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小学教案.doc_第1页
枫桥夜泊小学教案.doc_第2页
枫桥夜泊小学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枫桥夜泊小学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解释下列词语。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脍炙人口(kuizh):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炙:烤熟的肉。脍:切得很细的肉。招徕:招揽。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揆情度理(ku):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2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部分(l2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第二部分(37段):分别对“乌啼”“江枫”“愁眠”的新解进行反驳。 第三部分(8段):总结,认为这样的“新解”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 2提问:课文第里段提出反驳的对象后,为什么写“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自己的疑问? 明确:因为考证的内容是前人未说过的所以觉得很新鲜,同时,因为别人能提出新观点,对古代的诗进行考证而自己却未能做到感到很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质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3提问:第1段连用了3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连用3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4提问:你同意作者在第2段对诗歌意境的描述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提问:作者在第3段分几个层次来反驳?有语言标志吗? 明确:按“首先”“其次”“第三”分成三个层次。 2提问:第3段如何分3层反驳的? 明确:第一层:先引用“新解”作者的考证,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乌啼不是乌鸦叫而是一座桥名。论据是“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结论是诗中明落鸟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那方向落下去了。”再进行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