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教案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 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3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和案例探究、资料阅读等方法增加感性认识,为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奠定基础。 3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三、德育目标 结合差异性的学习,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 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板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介绍引导请同学们说说你去过的旅游地区和长白山地有哪些差别呢?可以从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描述。其特点为什么不同?(因为位置不同导致水热不同气候不同相应的土壤、植被等)怎么能够最直观地看出各地的差异?(观察植被状况)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介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板书一、空间尺度划分: 教师介绍其中,我们熟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 板书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过渡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这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板书二、自然带 1概念 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分析了自己所在区的植被类型,自然带名称就是植被名称加上带字。 板书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 提问为什么自然带用植物命名?请同学们读图并分析讨论。幻灯片形式 (1)请描述图中符号代表的自然带。 (2)哪些属于温带森林?哪些属于热带森林? (3)南半球缺少哪些自然带? (4)气候类型相同而自然带不同的是哪种气候类型,哪些自然带? (5)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哪种自然带,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讨论阅读课本P98“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带的基本分布情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板书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介绍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启发提问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在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地带组合。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 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学生答)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东部地区离海近,受海洋上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大,所以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影响不到,所以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学生补充)降水多少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降水丰富的地方会生长森林,降水较少的地方形成了草原,降水很少的地方便形成了荒漠。 教师归纳这两位同学肯动脑子,分析得很好。由于各地降水量多少不一样,便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这种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大致与经线方向平行的地域分异规律,称为经向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师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图5.9、图5.10两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 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回答越向山上走感觉越凉,越潮湿,需要穿大衣。 教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教师讲解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的变化,这些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启发讨论完成P101活动题(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5.11)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珠穆朗玛峰由于海拔高度大(8848米),垂直自然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精神卫生中心招聘12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浙江嘉兴市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招聘1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矿业公司招聘22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3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31人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重庆长寿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招聘10人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4年甘肃陕煤集团韩城煤矿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青海果洛州行政执法机构招聘22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4年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江西分公司招聘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广东河源市连平县交通运输局招聘编外人员(执法辅助类)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4永磁外转子 EC 风机系统技术条件
- 高等传热学全册课件
- 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与施工监控系统方案
- 高职高考英语词汇表
- 常住人口登记表(集体户口)-英文翻译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法律检索教学课程设计
- 12D401-3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安装
- DL∕ T 799.1-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 2024版个人居间协议书范本
- 待摊投资工作底稿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