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上的宏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利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从对宏观现象的分析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及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策略】由于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学生首次从化学角度接触微观概念,他们缺乏准确的想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教学中要将微观概念的学习建立在宏观实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中引发思考,帮助学生将宏观可见的现象与微观难见的粒子建立联系。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粒子变化情况,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内容】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微粒观”,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承认客观事实: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第二阶段:认识分子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第三阶段:进一步了解分子、原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第四阶段: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一些问题,包括对某些概念的微观理解和对某些宏观现象的原因阐述。这是学生第一次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学生第一次用微观的观点思考宏观现象,是学生容易产生分化的学习内容。上述四个阶段中,第二阶段、第四阶段是教学重点,第三阶段是教学难点。确定第二阶段、第四阶段是教学重点的原因是:学生建立“微粒观”的最终目标是运用分子的性质,能够更科学地认识物质世界,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并且能够从微观角度深化一些概念,如单质、化合物等。由此可见,学习分子的性质、学会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问题,应该是本课题的重点。突出重点的方法是:将微观概念的学习建立在宏观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将宏观可见的现象与微观难见的粒子建立联系,学生通过对这种联系的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微观粒子模型,然后在运用模型去解释宏观现象或理解某些概念,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突出重点时,运用了2个演示实验,下面对2个演示实验逐一进行分析。实验1“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是教材50页的“活动与探究”,如下图所示,这个实验操作不复杂,但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若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氨水易挥发,多个小组做实验时,挥发到空气中氨气会使B烧杯的酚酞溶液也变红。二是学生会重视实验步骤,但是会忽视实验步骤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这个实验来讲,对第一组实验的深入分析是思考第二组实验现象原因的基础。所以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是学习的关键,因此这个实验不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而是把实验进行改进,变成问题情境,由教师演示。需要说明的是:教材是运用这一实验推导出分子的性质,即此实验是用于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模型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上已经学过有关分子的知识,教师只需归纳、整理、总结即可初步建立分子模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将这个实验的功能进行转变,由建立模型变为应用模型。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对第一组实验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引入对比的方法,扩大了问题情境的思维容量,要求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具有逻辑性,使学生的分析过程更加严密,所得结论更加确切。 实验2“品红固体在水中溶解”是教材49页的演示实验3-2,即将品红放入冷水中溶解。在教材中这一实验的功能是引入新课。这一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它的现象却可以反映分子的所有性质,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个实验想象的分析,再次应用微观模型,将宏观现象和微观分子性质联系起来。在实际教学设计时,我对这个实验也进行了改进,将品红固体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左)和冷水(右)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说明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还可以作为第三阶段分子概念引入的情境,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确定第三阶段是教学难点的原因是:微观粒子是学生难见的,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抽象难懂的。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去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将情境建立在具体的客观事实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在突破难点时用了4个具体的客观事实,下面对4个事实逐一分析。第一个事实水的三态变化。18 g冰在4时融化成18 mL水,在1 atm下,将18 mL水加热到100,变成3.06104 mL的水蒸气,体积扩大约1700倍。这个事实说明水分子间隔改变了,水的状态改变了,水的物理性质也改变了。但是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即单个分子无法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分子集体的行为。第二个事实品红在水中的溶解。无论在热水还是冷水中,品红最终都能完全溶解,成为红色、均一、稳定的液体。这个事实说明品红在水中扩散后,使水的颜色、状态、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但是水分子没有改变,品红分子也没有改变,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以上两个事实说明分子是无法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那么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第三、四个事实教材52页的两个化学反应(见下)。 图3-12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图3-13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教师提示学生引用这两个反应谈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于是建立在具体反应的基础上,学生的谈论内容就会很具体,因而也变得更容易,但是其结果却帮助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了概念,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使教学变得深入浅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教学方式】学生从现有水平到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可以用以下4个学习阶段进行连接。阶段现有水平过渡状态的学习过程发展水平第一阶段知道“分子、原子”词汇。给学生描述一个科普故事,一次奇特的旅行。旅程的起点是无限的宇宙,让学生感受它巨大无比的存在;旅程的终点是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让学生感受到分子、原子虽然微小难见,但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知道“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知道“分子、原子”非常微小。第二阶段了解物理课上有关分子的知识。第一环节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回忆物理课上有关分子的知识,教师从同学们谈论的内容中,归纳、抽取出分子的性质: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2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一环节能够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自然进入到新课学习之中。第二环节教师演示2个实验,请学生们观察、总结实验现象,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这一环节建立在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了解分子的性质。第三阶段了解分子的性质。第一环节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品红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建立“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认识,此时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问题:“那么,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这一环节使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产生内驱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第二环节让学生首先关注到教材上有关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上“水的分解反应”和“氧化汞的分解反应”的模型示意图,谈论有关分子、原子的概念。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谈论,使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有了进一步具体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微粒观”。初步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第四阶段了解分子的性质;初步认识分子、原子概念。教师精心选择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微粒观”解释一些简单的宏观现象。能够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某些简单的宏观现象和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问激趣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王安石的梅花一诗。1. 同学们,诗人为什么会远远闻到梅花的香味?2. 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学生思考、讨论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实验3-1:品红的扩散 (用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小烧杯进行对比试验)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 为为什么在热水中的品红扩散速率更快?学生实验;观察现象;思考讨论。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欲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多媒体展示图片:教材P49图3-2、3-3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2.能看到整块的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比分析了解性质实验探究分子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做氨水的扩散挥发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A杯中的溶液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想。小结1. 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A杯中的溶液变红了。学生猜测,讨论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 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现象?教师讲解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思考、讨论、猜想练习巩固分析归纳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计算机四级高分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家族规划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肿瘤科肿瘤护理与化疗常见问题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质量员考试黑钻押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西安中远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临夏市中考数学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大学生创新实践制度
- 垂直大模型项目管理操作方案
- 传感器网络中的能耗优化与数据传输安全机制设计仿真测试卷
- 《目录学概论》课件
- 《保密意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物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知识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1章 劳动和劳动形态
- 生鲜店加盟合同模板
- 电影刮痧课件教学课件
- 游戏厅转让合同范本样本
- DB34∕T 4253-2022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
- 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表
- 《中国诗词大会》必背经典古诗词100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