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doc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doc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doc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第三节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 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父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环滁皆山也。臣本布衣。“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例如:此为何若人?问今是何世? 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 二、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 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而君幸于赵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三、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例如;沛公安在?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微斯人,吾谁与归?何以效之? 2在否定句里,作宾语的代词,也都提到动词的前边,例如:时人莫之许也。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彼不我恩也。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从词的后面提到动词的前面。这“之”“是”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唯利是图。 4介词宾语的前置。例如;国胡以相恤?一言以蔽之。 (二)定语后置句 1“者”为标志。例: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2“之”为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三)状语后置句 1“于”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2“以”为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