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3)知道火灾自救的一些常识过程与方法 :(1)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2)学习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用于化学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以及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播放第一组图片“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火” 播放第二组图片“谁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火” 播放第三组图片“谁在威胁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 -“火”教师讲述:“火”是一把双刃剑,它是由“燃烧”产生的,今天我们将通过对燃烧的条件探究,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扬长避短,让“火”更好的服务于人们。二、展示探究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2)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3)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4)知道火灾自救的一些常识三、温故:根据P128页的实验7-1实验,我们知道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观看实验视频,让学生回忆“燃烧的条件”学生回答:燃烧的条件包含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四、知新:根据P128页的实验7-1实验原型,大家认为该实验是否有不足之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原实验处于敞开的环境中,反应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对师生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2)、原实验在敞开的条件下,对于用热水进行加热的一个实验,会由于空气流通导致热量的散失而使加热效果不佳。 (3)、原实验第二步中可以看到往水中通入氧气时,仍有大量白烟从水面逸出,证明水也不能很好的吸收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教师总结:原实验虽然能很好的证明燃烧的条件,但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不足。接下来,我们看看本课题是如何设计实验的进行探究的。注意:设计本次实验的主要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五、合作探究请大家参照教材P150页“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有关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册。讨论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注意事项:.操作规范,注意安全。.实验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燃烧的火焰烧到身体部位。.实验过程中,若意外出现桌面着火,及时用湿抹布扑盖。.实验结束后,整理好仪器和桌面卫生。并完成实验报告。六、实验过程: 探究实验一: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实验内容: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观察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大家做的非常好,请同学们举手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蘸有酒精的小棉花球立即燃烧,而蘸有水的小棉花球不可燃;因为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是可燃物。 教师:非常好。如果我们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学生:如果加热时间较长,那么蘸水的小棉花球也会燃烧。因为随着加热的进行,棉花球上站蘸的水分会蒸发掉,而棉花也是可燃物,因此也会燃烧。教师:那对于教材上的这个实验,大家可以做何改进呀?学生:可以把两个小棉花球换成两个小石子。教师:很好。刚才我们已经证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了,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第二个条件的探究。探究实验二: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放在一块薄铜片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先请同学说说自己第一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学生:第一步操作的现象是两种物质都能燃烧。教师:那么设计第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证明两者都是可燃物。教师:那第二步实验操作的现象呢?学生: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而滤纸碎片并未燃烧。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二者的着火点不同,我们昨天查过有关资料,乒乓球材料的着火点是180,而滤纸材料的着火点是245,加热时先达到乒乓球的着火点,因此,乒乓球先燃烧。从而可以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是温度必须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教师:很好,如果将实验步骤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木屑会先燃烧。因为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知识,木屑的着火点比煤低,所以木屑先燃烧。教师: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对燃烧的最后一个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三: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分别点燃两只蜡烛,将其中的一只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大家都已经完成了实验,请同学分享实验结果。学生:罩住的蜡烛熄灭了,而没被罩住的继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教师:很好。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的探究,我们已经成功得出了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那么根据这些知识,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灭火呢?学生:如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条都可以。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七、学以致用:(一)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熄灭一支蜡烛有哪些方法?并分析原理。 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接下来,我这边提出一种方案,大家看行不,我用盘成螺旋状的铜丝罩在烛焰上方,大家看能不能灭火?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来用事实说话,直接做实验,看看结果。展示盘成螺旋状的铜丝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结果蜡烛熄灭了。教师:事实证明,铜丝网确实可以灭火,那大家知道其中的原理吗?学生回答:教师:分析的很好。铜是一种导热性非常好的金属,铜丝网可以吸收烛焰产生的热量,是烛心温度降低,低于着火点,从而熄灭。其实,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现象,铜丝网变黑了。那是因为铜丝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因此消耗掉了蜡烛周围的氧气,导致蜡烛氧气不足而熄灭。教师:刚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已经对燃烧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知道灭火的原理。那么,万一真的遇到火灾,我们该如何简单的自救呢?(二)展示火场逃生的两张图片,讨论哪种方式是正确的? 学生讨论交流答案.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看正确答案.教师:那么为什么要匍匐跑出? 学生:因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受热时密度会减小,会往上飘。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用事实说话,做个实验证明一下。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分析总结现象: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分析: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因此逃生时应该匍匐前进。教师:很好。同学们分析的不错。下来,我们继续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三)讨论与交流分小组合作,试着利用生活常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1T 855-2014 小麦 兴民58规范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劳务服务合同2篇
-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优化方案
- 建筑工程水电气管网安装方案
- 2025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课外活动与兴趣班设施建设方案
- 微软销售合同2篇
- 2025江西吉安市保育院编外人员招聘13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生物会考试卷 及答案
-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课件
- 教师和学校的故事征文
- 消费者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案
- 炮塔铣床数显表使用说明书
- 乒乓球体育课教案1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先进制造技术第1章
- 用地性质分类表代码
- 中班语言绘本《点》课件
- 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