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旗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1页
莫旗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2页
莫旗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3页
莫旗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4页
莫旗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9 03 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北方 部分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保持模式个案研究 07BYY020 阶段性研究成 果之一 作者简介 丁石庆 1956 男 达斡尔族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与研究 工作 黑龙江民族丛刊 双月刊 2009年第3期 总第110期 民族学与人类学 莫旗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 丁石庆 中央民族大学 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100081 摘 要 基于莫旗达斡尔族语言调查样本数据分析基础之上 对莫旗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的成因进行了 具体分析 文章认为 相对封闭与集中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 宽松的区域自治政策和和谐的民族关系 着力营 造的母语氛围是莫旗达斡尔族的母语保持乃至文化保持较好的几个主要原因 关 键 词 莫旗 达斡尔族 母语保持 中图分类号 C95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24922 2009 0320116206 2006年5月和2007年10月 我们对内蒙古 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以 下简称 莫旗 进行了两次专题调查 调研重点 集中在达斡尔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发展趋势 这两个问题上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将达斡尔族 以农村和城市两种类型 按聚居区 杂居区 散居 区等区域进行了具体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除了 以尼尔基镇为代表的城市区外 农村区的达斡尔 族聚居 杂散居乡镇村落 仍然保持着较好的达斡 尔语言环境 基于对莫旗各乡镇村落的达斡尔族 语言个案调查样本数据的基础之上 本文试对莫 旗达斡尔族的母语保持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 析 并望得到读者及学界的指教 一 莫旗是自清初达斡尔族由黑龙江北岸南迁嫩 江以来人口最为集中 分布范围较广的地区之一 也一直是达斡尔 鄂温克等族聚居之地 甚至到 清光绪末年之前 莫旗人口的绝大多数仍为上述 两个民族的成员 清末 由于清廷实行开禁招垦 与 移民实边 的政策 大批汉民才迁入西布特哈 地区 至民国初年 汉族人口超过总人口一半以 上 但大多数汉族居民主要居住于尼尔基镇附 近 或在达斡尔族聚居区或散杂居区内独立建村 与达斡尔族杂居或散居的仅占很少一部分 达斡尔人自古以来在居住上依山傍水 这种 特点突出地反映在达斡尔族的以父系组织结构为 特点的哈拉与莫昆制度及哈拉与莫昆的名称上 达斡尔族的哈拉与莫昆的名称主要来源于达斡尔 族世居地黑龙江上中游一带祖先曾居地的山川地 名 其体现了达斡尔人对所处的特定的自然环境 的适应 因此 达斡尔族的哈拉与莫昆制度在一 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达斡尔人早期的传统居住方 式 当时 每一个氏族都有自己哈拉莫昆的宗屯 以及由此形成的子屯 孙屯 如郭布勒哈拉建了 洪果尔津 满那 莫热 塔文浅等屯 并从上述屯落 分化出斡多胡台 那音 孔果 满乃博尔克等 苏 都尔哈拉建了乌尔科 霍勒托辉 查哈阳等屯落 并由这些屯落分化出甘南县的楚尔嘎拉 沃勒奇 呼珠乌尔科等新屯 精克日哈拉人建了嘎布喀 611 梅斯勒 德日莫呼尔等屯 尔后由这些屯落分化出 甘南县的梅斯勒 嘎树哈等屯 瓦然哈拉人建了 西拉金 博荣等屯 尔后由此分化出萨玛街 额尔 根沁 库木尔西拉金等屯 德都勒哈拉人建了温 察尔 阿彦 德都勒 音沁等屯 后来由此分建了两 间房 又名杜拉斯尔特 屯等 这些传统居住习 惯甚至沿袭到了今天 如莫旗腾克镇的特莫呼珠 村以敖拉哈拉为主 原霍日里村以鄂嫩哈拉为主 这些达斡尔族聚居村落内不仅民族成分单一 且 大家族家庭组成形式较多 甚至有的达到五世同 堂 如特莫呼珠村有一个约50口人的家庭 年 龄最大的90余岁 隔五代出生的重重孙子才不到 3岁 如此封闭的聚居乡村 外民族甚至达斡尔 族其他哈拉与莫昆的成员很难落户 由此 我们 不难理解表5 20各调查点被调查对象以本土出 生并长期生活于故土居多的原因了 聚居区的达 斡尔族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很少出去打工 一方面是由于莫旗农民人均土地较多 另一方面 说明他们的 安土重迁 的意识非常浓厚 上述居住格局对达斡尔族的语言使用尤其是 母语的保持 母语环境的营造 以及母语强势地位 的形成都产生了关键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其一 聚居程度直接对家庭母语的传承 沿 袭以及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莫旗达斡尔 族母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达斡尔族人口聚 居的程度较高而自然形成的 1 其二 对母语环 境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 人口聚居程度 高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母语的广泛使用 并营造 一种频率较高的母语使用场成为一种可能 由于 该语言场的成员具有较高的母语使用频率和水 平 使得母语得以获得使用和发展的活力 无形 中对母语环境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 其三 这种 居住格局也营造了一种具有显著而富有特色的母 语文化氛围 这种氛围也为在这个氛围内生活和 成长的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成为一种 地道的母语文化人 莫旗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对达斡 尔族的母语保持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莫旗达 斡尔族绝大部分分布于嫩江西岸 在修建尼尔基水 利枢纽工程前 莫旗达斡尔族与外界的交流也因嫩 江的一江之隔而受到很大的局限 由此也使达斡尔 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持原貌 达斡尔人的语言也因 嫩江而获得了一种天然的保护屏障 此外 该方言 区的达斡尔族中以聚居于偏僻的农区为多 他们与 外界的交往因交通 语言障碍等原因相对于其他方 言区较少 在这里达斡尔语成为达斡尔族内部成员 之间及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主要交际语言 以上是母语保持的总体环境 如果就莫旗达 斡尔族个体母语能力差异进行仔细分析 其实也 不难看到居住环境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表1 各调查点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比 调查点居住方式职业文化程度 聚 居 区 乡镇村落本地迁居农民学生公务员其他 2 文盲小学初中高中高中以上 哈力村91 9 51 7 44 8 3 4 1 7 33 6 53 88 4 特莫呼珠村91 7 8 3 61 5 23 15 4 1 29 2 56 3 11 5 2 怪勒村75 25 63 8 2 3 44 2 41 9 11 6 提古拉村82 18 68 21 10 5 18 68 14 腾克村84 13 34 58 8 2 20 64 1 宜和德村91 2 8 8 50 44 6 42 48 7 4 散 杂 居 区 伊斯坎村80 6 19 4 86 14 6 26 57 11 哈达阳村89 11 41 51 8 1 5 24 62 9 3 西瓦尔图村100 49 9 17 26 60 9 9 杜克塔尔村60 4 39 6 58 8 17 6 23 5 25 50 25 尼尔基镇89 11 0 19 55 26 20 16 64 额尔根浅村84 38 15 62 88 4 4 4 3 35 49 10 3 根据相关调查材料 莫旗达斡尔族聚居乡镇村落母语保持最好 其次为杂居乡镇村落 城市区 711 和散居区较差 母语保持层次以聚居 杂居 散居 等居住格局依次排序 居住环境是制约个体母语 保持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中 是否本土 出生或是否长期生活在母语环境较好的乡镇村落 更是制约个体母语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表5 20数据显示 各调查点的达斡尔族绝大多数出生 并一直生活在原乡镇村落 少部分迁居的达斡尔 族也多出生于莫旗本土 只是由于嫁娶 投奔亲戚 等原因而陆续迁居到这些乡镇村落的 部分因工 作 上学等缘由迁居尼尔基镇 由此可以概括 地说 无论任何居住区域的达斡尔族中以本地居 住者居多 即本地出生者占绝大多数 尤其是聚居 区的达斡尔族居民更是如此 即使是处于城乡接 合部 作为城市区代表的尼尔基镇的达斡尔族居 民也以在莫旗境内出生者为多 这种格局形式反 映了莫旗达斡尔族基本上仍沿袭着传统居住习 俗 正是由于这种居住环境 才有了部分达斡尔 族母语型人群生存的空间 从职业角度来讲 总体上 农民母语保持最 好 乡村教师次之 公务员再次之 学生最差 这 也是由于农民和乡村教师大多主要居住和长期生 活 工作于母语环境较好的地区 而公务员的母语 能力则因离开母语环境的时间长短而各异 学生 大多正值智力发展和学习知识期间 对母语的认 知还处于感性阶段 其中 部分学生经常离开乡 村到社区母语环境较差的尼尔基等城镇求学 也 是母语能力较低的原因之一 从文化程度来讲 小学文化程度者母语口语 保持最好 初中文化程度者次之 高中文化程度者 再次之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最差 这是由于目 前达斡尔族母语保持较好的人群以居住于农村的 农民为主 达斡尔族农民中虽然文盲较少 但文化 水平普遍不高 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 大多数达 斡尔族农民因普遍没有获得较多的接受汉语教育 的机会 因此 汉语文水平也较低 由于莫旗农村 不设高中 大多数乡村的初中教育师资和教育水 平也有限 一般达斡尔族家庭都愿意将子女送到 教育设施及教育水平更高的尼尔基等城镇中学就 读 因此 接受学校教育时间越长 文化程度越高 的人 也就意味着其接受汉语教育的时间越长 同 时 也有可能离开母语环境的时间也就越长 从调研数据和语言测试数据来看 莫旗达斡 尔族使用语言的情况视年龄不同而各异 除了个 别地区外 年龄由大至小 语言保持能力逐渐弱 化 一般来说 50岁以上的基本上熟练使用达斡 尔语 并主要以其为交际工具 其中也有相当数 量的人兼通汉语 但汉语的使用频率和熟练程度 都不及达斡尔语 50岁至40岁年龄段的达斡尔 族是双语群体中占比例较大的群体 而这些人大 多出生于聚居区或母语环境较好的乡镇村落 同 时又有良好的接受汉语教育的背景 文化程度基 本上在初中以上 甚至有些由出生地走向城镇 转 换了自己的身份 30岁至20岁年龄段的达斡尔 人中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时代 由于环境的变化 在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接触的各种信息较 多 尤其是媒体的语言即汉语对他们影响较大 汉语的使用范围 频率 以及使用深度都较之其他 年龄段的要多 汉语水平也普遍较高 因此 这部 分人一般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乡村到尼尔基或大 中城市读书 就业等 二 莫旗建立于1958年 是全国达斡尔族惟一的 自治地方 在该自治区域达斡尔族是主体民族 在 莫旗范围内 达斡尔语也是使用频率较高 有一定 社会地位的语言之一 国家的相关法律条例也保 障了达斡尔语的地位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旗自治条例 和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 教育条例 都有关于语言文字使用和语言教育方 面的相关条例 从历史上看 达斡尔族和周边民族的关系一 直以和谐共处为主旋律 近半个世纪以来 达斡 尔族与周边兄弟民族团结奋进 协同发展 共同为 莫旗的繁荣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我们在调查中也 较为关注民族关系专题的调查内容 并收集了相 关调查数据 我们将民族关系分为融洽 一般 紧 张等三个级别来让被调查者进行选择 从相关调 查数据来看 大多数被调查者中人选择了第一项 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第三项 调查数据证实 莫 旗达斡尔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关系以团结和谐占 主导地位 这种民族关系氛围也为莫旗主体民族 达斡尔族的语言地位的确立及使用提供了较为宽 松的社会环境 811 表2 民族关系 调查点与汉族的关系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聚 居 区 乡镇村落融洽一般紧张融洽一般紧张 哈力村75 25 2 075 23 2 特莫呼珠村62 70 36 5 077 80 22 2 0 怪勒村86 14 074 18 8 提古拉村79 21 093 7 0 腾克村75 24 1 76 23 1 宜和德村73 25 2 84 14 2 散 杂 居 区 伊斯坎村80 19 1 77 21 2 哈达阳村72 70 26 5 088 60 11 4 0 西瓦尔图村79 21 083 17 0 杜克塔尔村96 40 3 40 091 70 6 8 1 5 尼尔基镇89 20 10 0 8 91 70 6 8 1 8 额尔根浅村81 20 18 8 090 30 6 45 3 2 三 一个民族或集团的母语的使用与客观环境固 然有很大的关系 但和母语人的主观态度及语言 心理关系更为密切 如果民族或集团的全民都具 有浓厚的母语保持意识 并在此基础上着力营造 母语环境 对母语的传承和沿袭肯定会有帮助 我们在母语使用动机的调查中发现 莫旗农村区 良好的母语环境一方面确实和人口较为集中 达 斡尔族作为自治旗的主体民族的地位等客观因素 相关 但达斡尔族母语人主动使用达斡尔语 着力 营造母语环境的努力和具体行为更起到了关键作 用 表3 个体母语使用动机对比 适合生活交际对母语有感情 受周围人的影响 为了保持达语不会其他语言其他 聚 居 区 哈 力28 10 56 10 57 90 44 70 17 50 特莫呼珠26 42 70 24 4 33 怪 勒35 00 55 00 51 62 00 13 提 古 拉11 24 28 4 腾 克13 59 35 41 19 8 宜 和 德30 56 45 41 16 散 杂 居 区 伊 斯 坎8 25 24 13 30 哈 达 阳20 48 56 25 62 西瓦尔图23 51 47 30 28 杜克塔尔24 10 62 48 20 41 30 3 40 尼 尔 基20 30 43 10 24 40 7 30 4 90 额尔根浅25 67 86 21 43 32 14 上表中的数据虽然由于问题本身的主观性 加上又属复选题或自由选题 带有较为复杂的主 观色彩 但统计数据中达斡尔族母语人基于母语 感情基础之上使用达斡尔语言的数据普遍较高 更难能可贵的是 尤其是农村区的许多达斡尔族 的母语保持和保护的意识也很强烈 由于努力营造的母语环境也使得达斡尔族母 语人可自小就在浓厚的母语和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911 自然习得达斡尔语 表4 个体母语习得背景对比 3 习得时间习得途径 学前小学阶段长辈传授交际中学校其他 聚 居 区 哈力99 20 0 80 83 50 23 10 1 70 特莫呼珠100 95 80 14 60 怪勒100 99 1 提古拉83 33 16 67 83 33 16 67 腾克90 5 78 35 宜和德95 95 散 杂 居 区 伊斯坎100 86 50 哈达阳88 10 66 27 4 3 西瓦尔图98 2 98 19 杜克塔尔97 3 100 28 尼尔基89 80 3 90 85 60 28 3 40 1 70 额尔根浅100 92 86 7 14 3 57 上表所列数据显示 无论是聚居区还是散杂 居区 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的达斡尔人 绝大多数 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通过长辈的口耳相传逐渐自然 获得母语能力的 他们一般是在学前就已经习得 母语 并在与长辈或同胞的交际中逐渐达到熟练 水平的 如在聚居区的特莫呼珠村 怪勒村 杂居 区的伊斯坎村 散居区的额尔根浅村 学前习得母 语的人数比例高达100 相关数据显示最低的 提古拉村学前习得母语的人数也占所调查对象的 83 以上 部分调查点的达斡尔人是在小学阶段 或通过学校途径习得达斡尔语的 这里需要说明 的是 他们并不是通过学校教育学会的达斡尔语 而是通过学校这个途径获得了习得母语的交际环 境 并通过与族胞学童的接触和交往 逐渐习得母 语的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在莫旗 熟练掌握达斡 尔语的人母语基础较为扎实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 起来的达斡尔人的母语能力一般都很强 他们对 自己的母语能力也持较为自信的态度 表5 个体母语能力主观评价对比 调查点精通比较熟练一般不太好能听不会说 聚 居 区 哈力38 70 47 90 11 80 1 70 特莫呼珠22 20 62 20 15 60 怪勒38 51 9 2 提古拉41 37 22 腾克21 54 18 2 宜和德40 35 21 4 散 杂 居 区 伊斯坎71 40 22 90 5 70 哈达阳24 39 18 11 8 西瓦尔图43 38 19 2 杜克塔尔36 50 11 3 尼尔基20 30 43 10 24 40 7 30 4 90 额尔根浅24 14 34 48 27 59 3 45 10 34 021 从表格显示的数据并综合前两项数据 见下 图 可看出 无论是何种居住格局的达斡尔人 熟 练掌握达斡尔语的人占多数 从聚居区到杂居区 再到散居区 熟练掌握达斡尔语的人总体上呈逐 渐走低的趋势 聚居区的达斡尔人 认为自己母 语能力处在非常精通和较为熟练的人占整个被调 查者的75 以上 其中 认为自己的母语水平处 于非常精通者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散杂居区的情 况较为复杂 同处于杂居区的几个调查点的情况 各有不同 杂居区中的伊斯坎村是一个特例 这 是一个以达斡尔族与鄂温克族为主的杂居村落 村内居住的鄂温克族不会鄂温克语 但大多兼通 达斡尔语和汉语 且达斡尔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和在村内使用最多的族际语 由此增加了村落范 围内达斡尔语的实际使用人数和使用频率 该村 达斡尔人对自己的母语水平普遍较为自信 前两 项数据 即熟练以上水平人数 合计竟然超过了 聚居村落 另一个达斡尔族与鄂温克族杂居的杜 克塔尔村 熟练使用达斡尔语的人数比例也超过 了聚居区的提古拉 腾克 宜和德等村落 这可能 与该村处于较为偏僻 交通不便的地理位置 以及 该村鄂温克族也兼通达斡尔语等情况相关 杂居 区的西瓦尔图村 熟练使用达斡尔的人数比例与 杜克塔尔村接近 也超过了上述几个聚居村 可能 与该村达斡尔族的语言观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