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pdf_第1页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pdf_第2页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pdf_第3页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pdf_第4页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5 0卷第 1 9期 2 0 1 4 年1 0 月 机械工程学报 J OI 爪 NAL OF M ECHANI CAL ENGI NEERI NG Vlo 1 5 0 N O 1 9 Oct 2 0 1 4 DoI l 0 39 01 JM E 2 01 4 1 9 0 41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 牛雪梅 高国琴 刘辛军2 鲍智达 1 江苏大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镇江2 1 2 0 1 3 2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 1 0 0 0 8 4 摘要 动力学模型是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 同时也是实现机构高精度时实控制的前提 以一种新型驱动冗余并 联机构为研究对象 采用 L a g r a n g e 方程法建立了基于工作空间的动力学模型 并借助最小 2范数法实现机构工作空间 的非约束等效广义力到轴 向驱动力的优化 由于机构动力学方程存在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 计算量大 难以满足实时 控制要求 为此 通过对机构各主要构件所引入的驱动力的分析 提出基于 R BF神经网络误差补偿的动力学模型简化 方案 仿真结果验证 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模型简化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冗余驱动 动力学建模 L a g r a n g e方程 简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T P 2 4 2 Dy n a mic Fo r mul a t io n a nd S imp l ifi e d M o d e l o f a No v e l 3 DOF Pa r a l l e l M e cha n is m wit h Act ua t io n Re d u nda n cy NI U Xu e me i GAO G u o q i n L I U Xi n j u n B AO Z h i d a 1 S ch o o l o f E l e ct r ica l a n d I n f o r ma t io n E n g i n e e r in g J ia n g s u U n iv e r s i t y Z h e n j ia n g 2 1 2 0 1 3 2 De p a r t me n t o f Me ch a n ica l E n g in e e r in g T s in g h u a Un iv e r s ity B e i j in g 1 0 0 0 8 4 Ab s t r a ct Dy n a mics p l a y s a l l imp o r t a n t r o l e in t h e a p p l ica t io n o f p a r a l l e l me ch a n is m wh ich is t h e k e y t o an a l y z e t h e d yn am ic ch a r a ct e r is t ics a n d a ch i e v e h ig h p r e cis i o n o p e r a t i o n T h e in v e r s e d y n a mi c mo d e l f o r a n o v e l r e d u n d a n t l y a ct u a t e d p a r a l l e l me ch a n is m i s f o r mu l a t e d i n the t a s k s p a ce u s i n g L a g r a n g ia n f o r ma l is m a n d the d r i v in g f o r ce is o p t i mi z e d b y u t i l i z in g t h e mi n i ma l 2 n o rm me t h o d By i n v e s t ig a t in g t h e co n t r ib u t i o n o f e a ch t e rm in t h e d y n a mi c mo d e l t o t h e d r i v i n g f o r ce a s i mp l ifi e d s t r a t e g y o f t h e d yn a mi c mo d e l for r e a l t ime co n tro l a p p l ica t io n is p r e s e n t e d and the s u b s e q u e n t mo d e l e r r o r is co mp e n s a t e d b y a d o p ti n g RBF n e u r a l n e t wo r k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v e ri f y the co r r e ct n e s s a n d e ff e cti v e n e s s o f the p r o p o s e d d y n a mic mo d e l a n d s imp l i fi e d s tra t e gy Ke y wo r d s p ara l l e l me ch anis m r e d u n d a n t a ctua t io n d yn am i cs mo d e l i n g l a g r an g e f o r ma l is m s i mp l ifi e d s tr a t e gy 0 前言 并联机构具有刚度大 承载 能力强 运动精度 高 运动惯量小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引起学术界和 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J J 以 3 自由度为代表的少 自由 度并联机构具有结构简单 刚度大 灵巧度好 工 作空间大 控制容易 造价低等优点L z J 成为机器 人技术研究的新热 点L 4 J 众所周知 对于少 自由度 并联机构 其 自由度的减少会最终导致动平台的耦 国家 自然科学 5 1 3 7 5 2 1 0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苏政办 发 2 0 1 1 6号 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C X L X1 1 0 5 9 8 和江 苏大学高级专业人才科研启动资金 1 3 J DG 0 4 7 资助项 目 2 0 1 3 1 0 1 9收 到初稿 2 0 1 4 0 5 2 7收到修改稿 合运动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也变得非常复杂 另 外 当机构运动到奇异点时 其刚度和精度特性迅 速恶化L 6 J 采用冗余驱动方法可 以消除并联机构的 奇异性 实现跨越构型空间 有益于改善并联机构 的刚度 定位精度 奇异 避障性能 动力学性能 和载荷 的合理分布 J 并联机构 的动力学模 型的建立是其动 力学研 究的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实现并联机构高精度 时实 控制的前提 J 分析文献可知 目前比较成熟 的建 模方法有 L a g r a n g e 方程法 牛顿一 欧拉法 凯恩法 高斯法 虚功原理等方法 WU等 l 叫 针对一种 3 D OF 并联机器人 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虚功原 理法建立 了其逆动力学方程 并运用最 b 乘法进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4年 1 0月 牛雪梅等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 4 3 式中 为动坐标原点 D相 对于坐标系 的位置 坐标 为坐标系 相对于 的旋转变换矩 阵 则硝表示为 I c o s fl F 0 s in fl 结合式 3 4 可得 相对于坐标系 的位置 坐标 表示如下 r 0 Ly j f 0 j 根据 3 个驱动杆的端点在参考坐标系 和 的 坐 标 值 结 合 机 构 连 杆 长 度 不 变 的特 性 Il 一 lI 可 得 机 构 的 位 置 方 程 y r z z 1 葺 一 z Z 2 6 一 r 3 c o s z 3 一 r 3 s i n fl z 从而进一步可得并联机构 不含冗余支链 的位置逆 解方程 丽 z z 2 丽 z 7 r 3 s i n z 分析可知 该并联机构的位置逆解共有 8组 而机构设计要求决定了式 7 中的符号 士 均取为 l J 冗余驱动滑块带动支链 3在 y方 向做直线 运动 且其位移量表示为 Z 4 一 Y 8 式 7 和式 8 即为驱动冗 余并联机 构的运动学 逆解 1 3 雅可 比矩阵 本文所研究的驱动冗余并联机构 其雅可 比矩 阵表示为各驱动滑块速度对动平台 3维速度 的一阶 影响系数矩 阵 由于该雅可 比矩阵为非满秩矩阵 故只适用于工作空间向关节空间的速度映射 即当 给定并联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进给速度 可 以唯一 得到 4个驱动滑块的驱动速度L 9 为保证工作空间 和关节空间的一一对应 需要推导 出 4 x 3的速度传 递矩 阵 对式 7 求导可得非冗余驱动滑块 B f 卢1 2 3 的 驱动速度公式 Z Z 刍 Y 一 i 墨 夕 z z 1 z z 2 Y 5 z z 三 z 3 一 r 3 s i n fl z z 3 Z 3 一 r 3 s i n fl z 三 z 3 一 z c o s p s i n f1 r 3 fl 整理可得 和 圣 1 0 式中 输出速度矢量 三 1 2 毛 圣 输入速度矢量 圣 三 机构正 逆雅可 比矩阵 z Z 1 0 0 1 A l 0 z Z 2 0 l 0 0 Z 3 一 s in fl z 定 义 为 非冗 余 驱动 机 构 的速度 雅 可 比矩 阵 则 Jr A B 1 1 根据式 8 9 同时考虑驱动冗余部分 则整 个机构的雅可比矩阵 l 可表示为 式 中 一 冗余驱动部分雅可 比矩阵 J 1 0 0 2 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 驱动冗余 并联机 构的动力 学建模 是建立在 非 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基础上的 由于驱动 冗余支链的存在 使得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更加 复杂 J 为实现所研究驱动冗余并联机构的准确建 模及有效验证 将机构分为动平 台 连杆和驱动滑 块三个子系统 分别对其进行动力学建模 然后求 取机构整体动力学方程 2 1 动平台子系统动力学方程 并联机构动平 台动能为 1 1 一 一 寺 p 1 l 寺 L eO h 1 3 二 二 式中 l 厂动平 台的质量 一 q 0 S C O 1 0 一 n 龇 一 0 0 S Z 一 z 一 一 一 龇 Z Z 一 R足 一 r r 0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机械工程学报 第 5 0卷第 1 9期 卜动平台质心的线速度 角速度和转动 惯量矩阵 三 E to 欧 拉 转速 矢量 f 转速矢量到角速度矢量的变换矩阵 f 1 0 si n fl l 0 1 0 I 0 0 c o s fl J 而惯量矩阵 厶可表示为 j 0 砷 式 中 0 为动平台相对于参考坐标系 的转动惯 量 根 据 所 研 究 机 构 动 平 台 的 特 点 有 I o d i a g 0 5 m p r 2 o 2 5 m p 0 5 m p d 为便于计算 选择静坐标系 的 Y O Z平面为 零势面 则动平台的势能可表示为 u m g z 1 4 将式 1 3 1 4 代入下列拉格朗 日方程 d C f aff d t 一等 一 15 ag 整理可得机构动平台的子动力学方程 MA 圣 r p 1 6 式中 M 动平台子系统惯性矩 阵 C 动平台子系统哥氏力系数矩阵 G 动平台子系统重力项 f 动平台所引入的等效广义力 2 2 连杆子系统动力学方程 机构三个连 杆 的速度包括移 动速度 和旋转角 速度 在实际运行中 各连杆的角速度较小可忽略 不计 1 8 则并联机构连杆 的动能为 1 G lT G l 1 7 式中 广 一连杆质量 卢l 2 3 l G 广 一 连杆质心的移动速度 设机构三个连杆 卢l 2 3 均质 则各连杆质 心 Gf 相对与坐标系 的位置坐标可表示为 G 1 l y r R 而 G 2 l y r R 是 一 参 oos跏 丽 1 8 对式 1 8 求导即可得连杆质心移动速度 V G i 机构连杆的势能为 3 Zm li g Z G i 1 9 i 1 同理可得机构连杆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C l q G f f 2 0 式中 G j f 分别为连杆子系统惯性矩 阵 哥氏力系数矩阵 重力项和等效广义力 2 3 滑块子系统动力学方程 并联机构 四个驱动滑块均 在丝杠上做直线运 动 即转动动能为零 则驱动滑块的动能可表示为 去 2 1 i l 厶 式中 6 广 滑块质量 卢1 2 3 广一 滑块的移动速度 V b 0 0 之 机构冗余驱动滑块无 z方向运动 其重力项与 机构架 的支撑力相抵消 所 以机构驱动滑块 的势 能为 3 m b g z 2 2 i 1 同理可得滑块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牙 c 口 f 6 2 3 式中 G 6 分别为滑块子系统惯性 矩阵 哥氏力系数矩阵 重力项和等效广义力 2 4 整体动力学模型 至此 已经完成对机构动平台 连杆和驱动滑块 三个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获 得机构的整体动力学方程 g 牙 C q 圣 口 G g f 2 4 式中 M q C q 圣 C p c c 6 G q G G j 目 磊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4年 1 0月 牛雪梅等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 4 5 圭 十 2 M 2 1 1 4 Z l2 m 1 2 M 2 2 p 2m 1 ml 3 2 mb l mb 3 c s 一 1 m 2 lmp r 2 l r 2 s i n c s 一 1 m 2 嘶 塞 葺 4 一 4 三 q 葺 4 fl 4 C 2 si Il 一 A m l3 2 C 3 1 C c 3 sm 胞 4 2 s c o s 一 2 c o s 一 s i n e 4 O re c s 一 4 s mE 4 0 m b G q 一 m b l g 4 z 2 m b 6 3 2 m n f g 3 3 g r 3 c o s E 4 4 Y 一R 丽 4 R 3 5 c s E r 3 s i n e r c o s E 一 一 Y R 一 Ry f ff y C F 1 3 4 2 2 4 葺一 r 一 j 一 r 一 4 r s i n E r 3 一 c o s E c o s E 置 2 5 c o m E 本文所 研究 的驱动冗余 并联机构 的 自由度为 3 对应驱动量有 4个 在任何运动状态下 机构驱 动力不唯一 因此必须进行驱动力优化 根据虚功 原理及范数最小原则可确定系统最优解 1 9 2 0 表示 如下 F J f 2 5 式中 J r T 的伪逆 F 轴 向驱动力矢量 F 厂 2 厂 4 轴向驱动力 2 5 模型简化及误差补偿 由式 2 4 可知 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复 杂 不适用于时实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进行合 理简化 忽略各构件的转动动能 机构动平 台动和 驱动滑块 的动能可分别表示为 1 去 p z 2 6 1 f 寺 6 f z f 1 2 3 2 7 根 据 式 1 8 可 得 各 连 杆质 心 的线 速 度 l 0 0 5 0 5 三 一 0 5 之 l G 2 0 0 5 0 5 0 5 i2 和 G 3 o 0 5 三 0 5 之 故各 连杆的 动能 可近 似 表示为 I 4m z 1 l 2 3 2 8 分析式 2 6 2 8 提出如下动力学简化方案 将三个连杆质量的二分之一转入相连滑块 而剩余 二分之一的质量则转入机构动平台 由于机构动平 台动和驱动滑块的运动较为单一 因此机构动力学 模型可得到有效简化 很显然 上述模 型简化所带来 的误 差会影 响 机构的建模及控制精度 由于 R BF神经网络学习 速度快 网络结构 自适应确 定 输 出与初始权值 无关 且具有全局最优和最佳逼近性能 在函数逼 近 时间序列预测 系统建模和控制中得到 了广泛 应用 本文采用 R BF 神经 网络在线补偿动力学 模 型 简化 误 差 以满足 系 统 实 时性和 控 制精 度 要求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机械工程学报 第 5 0卷第 1 9期 由动力学模型可知 系统驱动力与机构动平台 位姿 速度和加速度有关 故本文所设计 R B F神经 网络输入层结点数为 9 输 出层结点数均为 4 其结 构如图 4所示 其中输入矢量为机构位姿量 位姿 的 一 阶 导 数 和 位 姿 的 二 阶 导 数 表 示 为 Q 留 圣 z 三 输出 矢量为 补偿力矢量 记为 F R B F 神 经 网络隐含层采用高斯指数型函数 输 出层采用线 性激活函数 图4 R B F神经网络结构 根据运动要求确定动平台的运动轨迹 从规划 的轨迹 中 取 出3 0 0 0 组 位 姿 数 据 O i Y i z i 卢 1 2 3 o o o 分别 用完 整 动力学模型及简化动力学模型求解出所对应的 3 0 0 0 组机构理想驱动力和实际驱动力 分别记为 并将两者进行比较 求出误差值 将 和 构成样本对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选取其 中 2 3组数 据作为 R BF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 对所设计 R B F 神经网络进行离线训练 另保 留 1 3的数据作为检 测样本验证所构建 R B F神经网络模型误差补偿方 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在并联机构实际运动过程 中 以实测的动平台运动状态为输入 则 R B F神经 网络 的输出即对应的各个驱动轴上的补偿力 因此 考虑误差补偿项 式 2 4 可重新表示如下 F J I g C q q q G g A F 2 6 3 算例分析 针对所建动力学模型 在 Ma t a l b S i mu li n k环境 下进行仿真以验证模型正确性及模型简化方案 的有 效性 机构各组件参数如表 1 所示 R B F神经网络 的权值矢量初始值均取为 0 高斯函数的参数随机 选取 表 1 机构组件参数 构件质量 k g 数值 构件长度 mm 数值 r n p 8 1 0 3 l L2 2 6 9 0 0 mb l rob 2 1 1 8 1 5 2 1 6 0 0 mb 3 1 6 4 0 l l 9 8 1 7 mlhm12 l0 8 7 5 3 1 4 0 0 0 m 3 8 5 2 5 l R 2 21 3 91 mb 4 7 0 31 4 R3 2 0 7 8 0 如下 并联机构动 平台 中心点的期望运动轨迹规划 I Y 0 0 5 c o s 0 1 n t z 0 0 5 s in 0 1 a t 3 0 l 0 3 1 机构主要构件引入的驱动力 为分析机构各部分驱动力对 总体驱动力的影 响 基于上述机构参数进行平面圆周运动 在一个 运动周期 内 并联机构各主要部件所引入的驱动力 如图 5所示 由图可知并联机构各主要构件所引入 的驱动力变化各不相同 但均呈正余弦曲线规律变 化 这是由机构本身对称性和运动轨迹为正弦和余 弦函数所决定 的 在 1 2圆周处 由于各滑块运动 方向发生改变 故所对应驱动力达到最大值且变化 趋势发生改变 分析图 5 b 5 c知 连杆 1 2 滑 块 1 2及动平台在 z轴方 向所引入的驱动力的变 化较大 且由 和 承担 而在 y方向 由于加速 度较小 所引入轴 向驱动力 较小 从图 5 d 5 e 可 以看 出 连杆 3和滑块 3所引入 的驱动力 较大 而 的 厂 2 的分担量几乎为零 这是 由于连杆 3和滑 块 3的质量较大 且其重力项基本 由驱动力 承担 造成的 图 5 f 中 由于冗余滑块无 z轴方向运动 且其重力项 由机构架承担 故其 引入的驱动力 几 乎为零 3 2 简化模型验证 图 6为圆周运动时并联机构各支路驱动力变化 情况 图中实际模型为式 2 4 所示机构完整动力学 模型 带补偿简化模型为式 2 6 所示基于 R B F神经 网络的简化模型 由图 6可知 基于 R B F神经网络 误差补偿的简化模型的驱动力与原始完整动力学模 型的输出基本一致 最大误差不超过 1 0 N 3 3 控制性能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所 建动力学模 型的正确性和简 化方案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动力学模型 引入 P D 控制器构建机器人 闭环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计算机 仿真 P D控制器参数选为 d i a g 8 0 0 0 3 8 0 0 0 6 5 0 k d d i a g 1 5 0 0 1 5 0 0 6 0 0 并联机构动平台 运动期望轨迹选取为 y 0 0 5 c o s x t z 0 0 5 s i n x t 0 设初始位姿 g 0 0 4 一 0 0 1 0 5 1 0 仿真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4年 1 O月 l 0 一 l O 时间 f S 1 O 时间 f s e 牛雪梅等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 a 动平台引入 的驱动力 2 5 0 2 4 0 2 3 0 2 2 0 c 滑块 1 2引入的驱动力 5 0 R 需 一 5 暮 l 滑块 3引入的驱动力 时间西 s a 支路 1 时间 s c 支路 3 时间 Z l 2 一 R一 需 蓍 ll O b 连杆 1 2引入的驱动力 时间 t s d 连杆 3引入的驱动力 时间 l 0 1 5 时间 f s f 图 5 并联机构主要构件引入的驱动力 图6 并联机构各支路驱动力 结果如 图 7和 图 8所示 由此可知机构末端能有效 跟踪期望轨迹 在 y Z和 方 向的误差绝对值分 冗余滑块引入的驱动力 时间 s b 支路 2 时间 s d 支路4 时间 f s 47 别小于 0 3 n l l i 1 O 5 ml n和 0 6 1 0 4 与无补偿 模型相比 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带补偿简化方案 并 加 m N R需群 加 m 如 N R需爵 加 N R臀爵 加 N R臀静 N R需辞 z 0 R需薛 j O 1 0 O N 厂 R需辞 0 j O O N R日 挈 爵 N R 爵 O O O O 2 N R需静 O O z R稃辞 杀 2 O 2 o N R臀薛 2 O 2 O O N R N R需 z 臀爵 zN T o l 需 zN T 0 I 稃 O 9 8 7 姗 z R需爵 N R臀舒 N 稃薛 N R臀 N 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4年 1 0月 牛雪梅等 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分析 4 9 1 O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秦皇岛 燕山大学 2 0 1 0 CHE NG L i Th e o r e t ica l a n d e x p e ri me n t a l in v e s t ig a t io n o f 5 DOF p a r a l l e l ma ch i n e t o o l wi t h r e d u n d a n t a ct u a t i o n D Qi n h u a n g d a o Y a n s h an Un i v e r s it y 2 0 1 0 WU J un WANG J i n g s o n g WANG L i p in g e t a 1 Dy n a mi cs an d co n t r o l o f a p l an a r 3 DOF p ara l l e l ma n i p u l a t o r wit h a ct u a t io n r e d u n d ancy J Me ch ani s m a n d Ma ch i n e T h e o r y 2 0 0 9 4 4 4 8 3 5 8 4 9 WANG Li p in g WU J u n WANG J in s o n g Dy n a mic f o r mu l a t io n o f a p l a n a r 3 DOF p ara l l e l ma n i p u l a t o r wi th a ct u a t io n r e d u n d a n cy R o b o tics and C o m p u t e r I n t e g r a t e d Ma n u f a ct u r i n g 2 0 1 0 2 6 1 6 7 7 3 GALL AR DO J R I CO J M F RI S OLI A e t a 1 Dyn a mics o f p ara l l e l ma n i p u l a t o r s b y me ans o f s cr e w t h e o r y J Me ch anis mandMa ch i n e T h e o ry 2 0 0 3 3 8 1 1 1 1 3 1 1 3 1 ABDEL LA TI F H HE I MANN B Co mp u t a t io n a l e ffi cie n t i n v e r s e d y n a mics o f 6 DOF f u l l y p ara l l e l mani p u l a t o r s b y u s i n g t h e L a g r a n g ian f o r ma l i s m J Me ch anis m a n d Ma ch in e Th e o r y 2 0 0 9 4 4 1 1 9 2 2 0 7 S T EF AN S Z HANG Dan A n o v e l d y n a mic mo d e l l i n g a p p r o a ch f o r p a r a l l e l me ch anis ms ana l y s i s J R o b o t ics and C o mp u t e r I n t e g r a t e d Manu f a ctu r i n g 2 0 0 8 2 4 1 1 6 7 1 7 2 刘晓 赵铁石 边辉 等 耦合型 3自由度并联稳定平 台机构动力学分析 J 机械工程学报 2 0 1 3 4 9 1 4 5 5 2 L I U Xi a o Z HAO Ti e s h i BI AN Hu i e t a 1 Dyn a mics ana l y s i s o f a 3 DOF co u p l i n g p ara l l e l me ch an i s m for t t a b il iz e d p l a t f o rm J J o u r n a l o f Me ch anica l E n g in e e rin g 2 0 1 3 4 9 1 4 5 5 2 刘辛军 汪劲松 谢福贵 一种多轴联动混联装置 中 国 Z L 2 0 0 8 1 0 1 1 3 7 6 8 4 P 2 0 1 0 0 1 1 3 L I U Xi u n WA NG J i n g s o n g XI E F u g u i A m u l t i a x is s yn ch r o n o u s h y b r id me ch a n is m Ch in a Z L 2 0 0 8 1 0 1 1 3 7 6 8 4 P 2 0 1 0 0 1 1 3 1 7 L I U x in j u n WA NG J i n g s o n g l I M J De t e rmin a t i o n o f th e l in k l e n g t h s f o r a s p a t ia l 3 DOF p ara l l e l ma n i p u l a t o r J J o u r n a l o f Me ch ani ca l De s i g n 2 0 0 6 1 2 8 2 3 6 5 3 7 3 1 8 杨永刚 6 P R R S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 D 哈尔 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