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偃师一高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9分)何 为 国 学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国学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积累的丰富,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国学古为今用的任务可能还会不断有所调整和发展变化,在重建国学的过程中出现认识分歧和“百家争鸣”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把包括古典文献、出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祖先的丰厚馈赠保护好,保存下来,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学者建议暂时不要用“国学”的概念,因为它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笼统、模糊而且外延边界不清。b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从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的角度界定的,也是多数学者所达成的共识。c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d作者认为,国学是个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它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 2、下列说法不属于“国学内涵丰富”的内容的一项是 ( )a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既可以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也可以是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b国学内容宏博,仅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就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c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一万三千余种历代中医古籍,因此说国学是“一座山”,没有任何夸张。 d因为在学术内涵方面,国学和现代学科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因此国学与文、史、哲是并列的一级学科。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就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它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等。d对于国学,我们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8题。(19分)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按:巡查 b责以督率修缮 责:责备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 擅:擅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请以每岁三月 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 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太行伏盗皆避匿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劾谦以久不迁怨望a 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4分)译文: (2)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3分)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9分)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绉纱,这里形容波纹细密如绉纱织纹。9、“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艺术特点是什么?(5分)答: 10、“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美好情趣?(4分)答: 11、名句名篇默写。(14分)(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柳永望海潮)(2)执手首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4)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5) ,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6) ,到黄昏、点点滴滴。 , !(李清照声声慢)(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其中一句是:想当年,_、_ _。(8)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9)念去去,千里烟波,_。(10)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共21分)舒 心 草 张丽均 案头的山水盆景中生出了一株小草,茎如丝,叶如珠,翠如绿,煞是夺人眼目。 总有人指着这草问起它的芳名,我一片茫然,却不甘心,遂应道:舒心草。 自打给这小草赐名为“舒心”,每每看它,心意果真舒坦起来。这襟袖之间是山水,只是个象征性的玩意,是游不得的。若说游,倒是每日里它在游我游我含泪含笑的目光,游我亦悲亦欢的情怀。那石,不是有吸吮功能的“上水石”,嶙峋丑陋,遍体孔洞。拙劣的匠人在上面安了个蓝色琉璃小亭子,又植了一株文竹。但不久,小亭子即因碍眼被我断然毁弃;文竹呢,三涝两旱的,很快也就枯死了。就在我以为我的山注定作别了所有风景的时候,它自己竟孕育出了一株灵异的小草! 它长在半山腰,那里有个孔洞,大概里面藏了一星儿土吧,这就足够它立命了;它那么皮实,水浇得勤了懒了它都不在乎,有时我一连几天忘了给它水喝,歉疚地提了喷壶去看它时,发现它非但没有枯萎,还在顶端冒出了一芽新绿;最初它仅有一根柔弱的茎,”宛如一条绿丝线,打几个丁点儿的结,可怜兮兮的在山体上垂挂着,后来,它几乎是遵循了某种美学原则,陆陆续续的抽捻出一线线嫩绿,并在那嫩绿上精心点缀一串米粒大小的叶片,几行玲珑的美诗就那样参差着,押着惬意的韵脚,精妙的注释着生命。 我的心常常被它俘获,目光久久地被它粘住。这小小的草,它是担着使命来到人间的么?它要为我滤掉一东西:生命的负累太重,连呼吸都仿佛注了铅。与这株轻灵的小草对视时,我为自己的沉重而羞愧,学着它的样子,我也要删繁就简地打理自己的欲望,以期让我的心能坦然地面对它的素心;我的生命之树上长满了青翠的叶片,可它们是多么容易飘落啊!一件沮丧的事能让它飘落,一句辜负的话能让它飘落,甚至一点点的曲解,一丝丝的误读,都可以让它悚然心惊,生命的叹息那样真切,爱的叶子瞬间失去了颜色,悲鸣着扑向泥土我的舒心草怎么就那么从容淡定呢?似乎从来就没什么窝心的事发生在它身上阳光爱抚它时,它舒心;阳光背弃它时,它也舒心。我怀疑它心中是不是揣着一颗隐匿的小太阳,自己照耀自己,自己温暖自己,不怨艾,不忧戚,在这被别的植物厌弃的地方意兴盎然的活出自己的一种精气神。 总觉得自己是个颇有“植物缘”的人。去了一趟景忠山,痴痴的爱上了那里的松树,并激动不已的给它们取名为“帅松”;上了一趟空中草原,傻傻的爱上了那里的一种淡紫色小花,并一厢情愿的在心里唤它们为“女儿花”。就说眼前这株草,入眼不入心的观者太多了,可我,偏偏就把它爱出心痛的感觉。伫立于世间最“迷你”的绿瀑前,耳畔常想起郑板桥的两句妙语一“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你看,那“新生竹”何尝不是郑板桥眼中的“舒心竹”呢?爱植物的人,心中永远没有冬天。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开篇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这株小草的外形和颜色,表明作者对它由衷的喜爱之情。 b作者在第段写石的丑陋、亭子的被毁、文竹的枯死,作用是与这株灵异的小草作对比,说明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c“它要为我滤掉一些东西”,舒心草滤掉的是生命的负累和沉重的呼吸,如过多的欲望、脆弱的情感、悲观的情绪等。 d第段由松树,写到淡紫色小花,再写到眼前的舒心草,作者的情感逐步深入,以至除了舒心草不喜欢别的植物了。 e文章结尾作者引用郑板桥的“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的妙语,由草及竹,由己及人,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3、第段中“它自己竞孕育出了一株灵异的小草”,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这株小草是灵异的。(3分) 答:_ _。14、“几行玲珑的美诗就那样参差着,押着惬意的韵脚,精妙的注释着生命”,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5分) 答:_ _。15、第段中“我的心常常被它俘获”,请说说舒心草用什么俘获了作者的心。(4分) 答:_ _。16、请结合文章并结合你所知道的中外名人爱植物的具体事例,谈谈对“爱植物的人,心中永远没有冬天”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_ _ _。四、语言运用(每题3分,共18分)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千骑(q) 埋怨(mn) 罪愆(qin) 荒阡古陌(p)b半晌(shng) 打量(liang) 脚镣(lio) 繁文缛节(r)c天堑(qin) 提防(t) 羌管(qing) 户盈罗绮(q)d巷道(hng) 华发(hu) 料峭(sho) 羽扇纶巾(gun)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高二(2)班班风正、成绩好,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举案齐眉,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b2010年2月22日,各方关注的许讯atm机恶意取款被判无期徒刑一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控辩双方再次对簿公堂。c“五一”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迎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消费者慷慨解囊。d在2010年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那场罕见的旱灾的侵袭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前线救灾可歌可泣,后方支援可圈可点。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b.在期末考试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c.为了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我校进行了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d.中西方国家在长久以来的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从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20、将下列几句话重新排序,使上下文的内容紧密衔接的一项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挞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 b. c. d. 21、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b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王实甫的西厢记。 c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剧本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矛盾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d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22、 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不仅是货轮负重如此,其实人生也需要负重。因为负重,生命会变得殷实;因为负重,理想会变得坚贞;因为负重,行动会变得更加脚踏实地。【要求】1.根据材料的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2.书写规范,卷面干净。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封 线偃师一高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 中 语 文 答 题 卷(共15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 分得分 一、选择题(除12题4分外,其余每题3分,共43分)题号123456717181920212212答案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译文: 。(4分)(2)译文: 。(3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9分) 9、答: 。(5分)10、答: 。(4分)11、名句名篇默写。(14分)(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柳永望海潮)(2)执手首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4)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5) ,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6) ,到黄昏、点点滴滴。 , !(李清照声声慢)(7)想当年,_、_ 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9)念去去,千里烟波,_。(10)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共17分)13、答: 。(3分)14、答: 。(5分)15、答: 。(4分)16、答: 。(5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偃师一高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 中 语 文 试 题 答 案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1c(缺少“中国传统学术文化”)2d(对照原文可知,国学与文、史、哲不是同一级别的学科)3b(“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答题建模:1阅读第一遍,边读边画,画出重要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中心句、段首句、理性的句子和不明白的句子。2阅读题干,确定阅读材料区间。3分条与原文对照,辨别句子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点要特意关注。)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4b(责:负责)5a(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b项中第一个“以”,介词,“在时候”。第二个“以”,介词,“用”。c项中第一个“而”,表转折,“可是”。第二个“而”,表修饰关系,可以不译。d项第一个 “则”,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那么就”。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关系,“却”。)6d(是说他有才能,侧面表现他的威慑力;侧重被弹劾,都与“正直”无关)7c(打击陷害于谦的是太监王振。)8(1)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关键词:秩、迁、未足、不听离任)(4分) (2) 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关键词:已而、得释、左迁)(3分)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在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没有怨恨。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租赁合同标准范本合集
- 2026年沈阳智能晾衣架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 芳烃尾气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轧钢厂加热炉新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智能物流系统优化方案及应用案例
- 城市供热系统优化与管网更新方案
- 医患关系的基石是什么
-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 管道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预警机制
- 读书会与分享会区别
- 企业印章使用管理制度(2025年版)
- 科技公司新媒体策划方案
- GB/T 46406-2025科研项目数据管理指南
- 2025太原迎泽区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协理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西藏初中班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教学设备投标施工方案
- 南京223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课件
- 喀什地区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才聚喀什智惠丝路”人才引进6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拼多多社交电商课件
- 成人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共识(2025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