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pr 2009 Volume 6 No 4 Serial No 64 Sino US English Teaching ISSN 1539 8072 USA 36 从翻译规范角度看译者主体性问题 张文英 黄 成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随着翻译研究文化的转向 译者主体性问题被广泛探讨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 本族语和本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影响 译者为了能使译文为广大目的文本读者所认可 就需要发挥其主体性 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和文化习惯 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 再创造 本文从翻译规范角度和自主性 目的性和创新性三方面 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 关键词 翻译规范 创新性 主体性 1 引 言 翻译规范来源于图瑞的描写翻译理论 以色列学者图瑞认为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社会行为 翻译规范 是内化了的规则 体现某一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对行为的制约 规范是历史 社会 政治 文化的产物 源文本不仅受到源语言规范的制约 而且受到译语规范的影响 两种规范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果处理 不当 译本就会受到抵制 进而导致翻译活动的失败 翻译规范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 规范在翻译的过程 中无疑对译者的翻译行为具有约束性 译者作为翻译任务和源文本的接受者 在翻译过程中要制作出满足翻译任务要求并实现相应功能的目的 文本 就需要考虑译本的受众群体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本接受者对译文有着各自的需求 译文 能否为广大的目的文本接受者所认可 这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在译入语体系固有的规范中得到足够程度的认 可 而制定相应合理的变通策略则可使译文得以顺利进入译入语体系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 本族语和本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影响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翻译规范的选择 本文从翻译规范的角度入 手 分析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体性 以便使译文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目的语系统中的作用 2 翻译规范的解读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翻译规范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它先后经历了从语言到文化的转向和 从规定性向描述性的转向 以色列学者图瑞首先从翻译研究的角度系统阐述了翻译规范 多元系统理论家 Gentzler 1993 p 107 认为 译语文化系统的社会准则与文学常规决定译者的美学观点 从而影响译 者在翻译中的抉择 因此 他们进行的研究不是为了制定规范 而是通过描写产生译作的过程 分析不 同历史时期的译作 发现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实际抉择 从中得出控制翻译的一系列规则 图瑞试图描写 发现语言 文学 社会各个方面控制翻译的规则 他的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决定译作的相关因素 即制约因素的完整体系 他要求译论必须包括文化历史事实 这些事实即规则 他称之为 翻译规范 translation norms Gentzler 1993 p 130 图瑞认为翻译是受到规范制约的社会文化活动 译文是 目的语文化的产物 Toury 1995 p 29 作者简介 张文英 硕士生导师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语用学 跨文化交际 黄成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从翻译规范角度看译者主体性问题 37 图瑞将翻译规范划分为三类 初始规范 initial norms 预备规范 preliminary norms 和操作规范 operational norms Toury 1995 pp 56 61 首要的规范是译者在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要求之间做出选择 译者 可以遵循源语言系统内的相关规范 也可遵循译入语系统内的相关规范 初步规范是决定在某一时期选择 什么文本类型或文本 通过翻译进入译语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 译者需要考虑译语文化总的翻译政策 即 社会 文化 经济 政治等方面的政策 以及哪些作品值得翻译 是否能够通过中介语译入 还要考虑译 语文化所倾向的作者 作品时期 文体类型 流派以及翻译过程的文化背景 操作规范指的是在实际翻译 过程中影响译者做出应该依附于源语言文化系统还是译入语文化系统的规范 图瑞对翻译规范的阐述表明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主体性 在社会文化方面 翻译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这些制约超越了原文 不同语言体系 文本传统 甚至 是译者的认知条件和局限性也对翻译有所限制 译者的认知状况也因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译者在 不同条件下翻译不同类型的文本 或为不同的读者翻译 因此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最终产生截然不同的 译作 翻译规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译者在两种不同的语言 文化规范之间取舍的产物 Toury 1995 p 57 图瑞把翻译规范的研究置于译入语文化系统下进行 使其更具有操作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同时面对和受到源语规范和译语规范两种翻译规范的约束 但翻译毕竟是一种社会交际行为 因此在源 语和译语规范发生冲突时 描述翻译学派认为 译者总是倾向于偏离源语规范而遵守译语规范 以便使译 本为译语文化系统所接受 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规范的提出使翻译直接面对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的差异 由于源文本在先行创作中使用的规范与译语 文本的规范显然不同 所以在源文本与译入语文本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调和性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对源语言系统做出必要的同化 3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涵盖自主性 目的性和创造性 由于在翻译过程中 原文本和客观条件 如双语特点 双语转换规则 文化语境 审美观和翻译观等 限制和制约了参与翻 译活动的主体 因此译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这些因素 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译 论 如信达雅 化境和等值论 都要求译者完全沉溺于原作 对原作字字依从 亦步亦趋 这种翻译理 论导致在翻译实践中把译者的社会作用和地位给贬低甚至遮蔽了 然而 翻译研究要注重译者与译语 读者之间的关系 译作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关系 译者在翻译中的能动作用 何元建 1998 p 2 译 者可以遵循源语言系统内的相关规范 也可遵循译入语系统内的相关规范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主导作 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译文的交际目的或要达到的预期功能又决定译者去准备 有关翻译素材和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钱钟书指出 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译者的 理解和文风跟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 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 常有距离 从一种文字出发 积寸累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 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 这是很艰辛的历程 钱钟书 林纾的翻译 见罗新璋 1984 p 697 可见 译者为了克服不同语言形式的障碍和不 同民族文化差异的鸿沟 需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冲破源语规范的约束而遵守译语规范 3 1 译者的自主性 一部作品被引入到一种陌生的文化体系中 文本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发生改变 由于受到译入语文 化系统的冲击 原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形 首先 原作的变形可能是由于客观因素和各种差异造成的 其次 原作的变形是由于译者的自主性 对于自主性这一命题 我们在下面将结合图瑞的规范论进行探讨 一部作品 即使不超越它的语言文化环境 它也不可能把作者的意图完整无误地传达给它的读者 因为每个接受者都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 去理解 接受作品的 谢天振 1999 p 141 译者首先是一 从翻译规范角度看译者主体性问题 38 名读者 他会按照自身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去研读作品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在两种不同语言 文化的要求之间做出选择 这种选择或许会在他研读作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 译者的自主性受翻译规范 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指导译者做出抉择 依附于源语言系统还是译入语言系统 正如金圣华 2002 p 15 所言 译者在早期虽有 舌人 称 却不能毫无主见 缺乏判断 译者虽担当中介的任务 却不是卑微 低下 依附主人的次等角色 翻译如做人 不能放弃立场 随波逐流 也不能毫无原则 迎风飘荡 因此 翻译的过程就是得与失的量度 过与不足的平衡 译者必须凭借自己的修养 经验 在取舍中做出选择 翻译是一种重新建构的行为 译者的自我意识在翻译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译者的自主性可以解构社 会 文化等元素 但它毕竟不能脱离社会 政治 经济和文化而独立存在 自主性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 响和制约 同时又服务于某一特定的意识形态 译者的自主性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也是译者对翻译 规范的选择与应用 图瑞指出 坚持原文规范 决定译文充分表现原文内容 而遵循译语文化中的规范 决定译文在译语文化中将被顺利接受 Toury 1995 pp 56 57 译者需要在翻译之初决定翻译作品的 整体取向 应该依附于源语言文化系统还是译语文化系统的规范 如果译文表现的是原文的准则而成为充 分的翻译 这样的翻译不能与译语合为一体 它表现的是一种不自然的语言 最好的不过是与原文部分一 致 而最差的则是一种生硬牵强的 实际并不存在的语言变体 这样的翻译并没有通过译介进入译语文化 而是强加于译语文化 很难在译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That men by various ways arrive at the same end 蒙田随笔 2004 p 2 这句话如按字面意思翻译是 来自不同方向的人都会到达同一目的地 这种翻译显然给人一种生硬 不自然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 译者不必拘泥于字面 而应当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 考虑到译语文化和语言习惯 将其译成殊途同归 使读者一目了然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处理和解决翻译问题 翻译不可无视译语系统中规范的功能与作用 译者的 自主性受翻译规范的制约还表现在译者对文本的整体结构 文本构成 语言组织的选择 正如贝尔曼 Berman 1995 p 75 所说 译者的态度 方法和立场一旦选择 一旦确立 译者也就为自己定了位 置 他译出的 每一个字都成为了一种誓言 3 2 译者的目的性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翻译的目的性对翻译中所采纳的策略进行调节 因而 要了解翻译的过程 及其产品 应该首先确定翻译所要服务的目的 如果译文是为目的语文本接受者服务的 那么译者就会相 应地采取译语系统的规范 比如 有时译者为了在译作中体现包含在一个特定的语言或者社会群体中的一 种融洽和谐的关系 会刻意转换成社交语言或者方言 翻译的目的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译者自身的 目的 如为了赚钱 维持生计 或为了某种理想或追求 二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目的 如传递信息 表达情感 三是译者采用某种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或翻译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 如通过直译来显示原语的 语言特点 通过摘译让读者以较短的时间了解原文的主要信息 方梦之 2005 p 1 翻译的最终目的 是让读者在译入语的文化氛围内明确并感知所译文本 为了达到翻译这一最终目的 图瑞认为翻译理论一 定要涵括文化和历史 翻译活动不仅受到源语言社会文化规范限制 而且也受到译语的社会 文化规范限 制 下面是来自 蒙田随笔 中的一段话 We must not trouble the gods with our affairs they take no heed of our angers and disputes 2004 p 22 God 在西方文化中代表上帝 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上 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使译文读者更好的体会原作所传达的信息 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译语 文化规范 翻译又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同时要面对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 因此 翻译活动必然受到 两种文化的规范 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会遇到阻滞 碰撞 误解 扭曲等问题 在翻译规范的操作层面 翻译被看作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之中某一特定文化的具体内容可以通过翻译所传达的信息进行传输 但这些信息又从根本上受制于源语言文化所设定的各种文化限制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本进行调适的 同时 也注入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图瑞在其初步规范中指出 由于翻译的定义会因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从翻译规范角度看译者主体性问题 39 需要建立起可以成为翻译过程之架构的文化语境 在翻译的过程中 图瑞注意到译者的翻译行为时常受到 译入语文化的制约 尤其表现在文本的选择 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语的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源语言所表达的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要符合或基本符合译语的要求 例 如 自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的译介出现 充分表明中国对科学技术和人文科 学的重视 译者的文化立场深受其社会环境的影响 同时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考虑到读者的期待和 相关的文化背景 在一部译作当中 译者常常需要面对文化立场的选择 如果译者的目的是把源语言相关 的文化因素更多地介绍给译语文化的读者 那么他在处理文化因素时会尽可能地保留源语言文化的特征 但是 如果译者的目的是译文便于目的文本接受者阅读和理解 那么译者将会采用译语文化的语言表达形 式和文化内涵 正如谢天振所说 一部严肃的政治讽刺读物 通过译者的翻译传到了另一个国家 居然 成了一部轻松愉快的儿童读物 一部在自己国家默默无闻的读物 通过翻译传到另一个国家却成了一部经 典性著作 这其中固然有译者的作用 但怎能离得开读者和接受环境的作用呢 谢天振 1999 p 14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古籍盛典浩瀚如海 为了使外国友人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 考虑其目的性 例如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文观止 2005 p 62 这是来自韩愈 师 说 中的一句话 何谓道 这里的 道 主要是指孔子的思想 在英文中 doctrine 一词是指教义 如 Catholic doctrines 天主教教义 把 道 翻译成 doctrine 可以使西方读者更好地体会其内涵 3 3 译者的创造性 作为实证研究的翻译研究的对象 任何翻译研究都应该从翻译文本本身这一事实出发 由此再继续对 未观测到的事实进行重构 谢天振 2008 p 227 在这一过程中 就需要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 译者 的创造性是指使译文作品在一个新的语言 民族 社会 历史环境里获得了新的生命 翻译的创造性不同 于原作的创造性 它属于二度创造 即再创造 谢天振明确指出 除了翻译中的信息增添 失落 变形 和文化意象的传递外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也是译介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 而且具有特别的研究价 值 这是因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特别鲜明 集中地反映了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所受到的阻滞 碰 撞 误解 扭曲等问题 谢天振 1999 p 13 从谢天振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要探索作 者 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仅从语言转换层面是不够的 还需从更深层次 即译者的创造性来思考 译 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译文被译语文化所接受 译者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新词 翻译和转换语言形式两个方面 转换语言形式是指克服语言形式的羁绊 译出其言内意义 或者按语境的 需要译出语用意义 例如 在某国外的动物园的鳄鱼池边有一处警示标语 上面写道 The last one is delicious Bring me another 如果要把它翻译成汉语 提醒中国游客 该如何译呢 按照汉语的文化和语 言习惯 应译为 请游人注意远离池边 以免鳄鱼伤人 从字面来看 译文和原文相比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 为了达到译文的目的性 就需要发挥译者的创造性使之符合汉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 新词的翻译有 时也需要译者的创造性 例如 coca cola 一词的翻译 译者将其翻译成 可口可乐 不但保持了英文 的音译 还比英文更有寓意 可口可乐 四个字生动地暗示出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 好喝 清 爽 快乐 可口亦可乐 让消费者胃口十足 挡不住的感觉 油然而生 4 结 语 以色列学者图瑞独辟蹊径 从描写翻译方面阐释对翻译原则和方法的独到见解 翻译规范的提出为译者 提供了新的翻译策略平台和新的翻译研究视野 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更加明确 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介入 把翻译活动置身于译入语文化的大语境中进行考查和探讨 使原作生命在译入语文化系统中得到延续 参考文献 Berman Amoine 1995 Pour une critique des traductions John Donne Paris Gallimard Paris 75 Gentzler Edwin 1993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07 130 从翻译规范角度看译者主体性问题 40 Toury Gideon 1995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9 56 61 方梦之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 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1 古文观止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2 何元建 卫志强 描写译学的研究与运用 J 外语与翻译 1998 2 金圣华 认识翻译真面目 M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02 15 罗新璋 翻译论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697 蒙田随笔 M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 2 22 谢天振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227 谢天振 译介学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3 14 141 Study on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 from the aspect of translational norms ZHANG W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淄博市人民医院内镜诊疗技术考核
- 宁波市中医院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操作资格分级认证
- 温州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运行效果考核
- 镇江市中医院护理安全文化建设考核
- 新余市人民医院感染伤口处理考核
- 淮安市中医院失禁护理并发症预防考核
- 无锡市人民医院破伤风预防规范考核
- 连云港市人民医院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操作考核
- 上饶市人民医院支持技术参数调整考核
- 宿迁市中医院消毒供应室主任资格认证
- 2025工会基础知识竞赛考试题(附答案)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单元作业设计
- 《汉字的结构》课件
- 2025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药学技能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期中模拟卷03(全国适用)-【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职业模块期中模拟卷(解析版)
- 肺癌咯血患者护理查房
- 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仪器仪表制造工(仪器仪表与智能传感应用技术)赛项实操 样题(职工组、学生组)
- 家用电动啤酒酿造设备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届黑龙江省齐市地区普高联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