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doc_第1页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doc_第2页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doc_第3页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doc_第4页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知识链接: 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感染读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一、音形识记。戳()tn()塌山毛榉()废x() Chu()劳水q()缝隙()干涸()Kngki() 二、词语解释。1、坍塌:2、废墟:3、干涸:4、刨根问底:5、不毛之地:三、作者作品。植树的牧羊人作者(),()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初读课文】 1、标段序,画词句。 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研读课文】 一、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 二、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1、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对比的写法 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 3、人物描写 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人动作的典型细节,看看表现了种树人什么性格? 【质疑探究】 你觉得牧羊人身上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动,值得你学习? 温馨提示:结合文中关键词语 【阅读训练】 15.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6.(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2)选文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7.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2分) 18.(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2)第九段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3分) 19.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一个)。(2分)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地种树的故事。 一、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的联想: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 题目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1、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为序的顺叙方法。 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 2通过对比,说明牧羊人将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与蜜的田园。 【质疑探究】 你觉得牧羊人身上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动,值得你学习? 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地种树,无私的为地球创造绿荫,他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了我的心灵。为了种树,他放弃了赖以生存的羊群,用坚韧和毅力,让一片茫茫荒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森林,成了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他觉得有了树,就有了生机,就有了生命。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不懈的种树。他为人类创造了绿荫,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阅读训练答案15.选文的四至七段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如他一点一点把破旧房子收拾整齐,餐具很干净,地板没灰尘,枪上过油,炉子上煮着汤,刚刮过胡子,衣服扣子缝得很结实,补丁针脚很细,他不抽烟,认认真真挑选橡子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16.示例:(1)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 (2)“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等。这些话表现了作者无比敬佩之情。 17.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18.示例:(1)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2)“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19.示例:(1)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