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的吸收1.ppt_第1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1.ppt_第2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1.ppt_第3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1.ppt_第4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药物吸收 第一节胃肠道的药物吸收一 药物吸收机理二 胃肠道的解剖生理三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四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五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六 影响药物吸收的其他因素 一 药物吸收机理 膜转运 membranetransport 物质通过生物膜 或细胞膜 的现象 膜转运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 在药物的体内吸收 分布及排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吸收必须通过膜转运 药物的吸收可在口腔 胃肠道 肺泡 皮肤 阴道 直肠 鼻粘膜和角膜等部位的上皮细胞进行 口服给药后经胃肠道吸收 包括胃 小肠 大肠 其中以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一 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一 生物膜结构细胞外表面的质膜和各种细胞器的亚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组成 膜脂 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其中膜脂包括磷脂 糖脂和胆固醇 胆固醇含量 一般不超过膜脂的1 3 功能是提高脂质双分子层的稳定性 调节双分子层流动性 降低水溶性物质的渗透性 重量计 蛋白质占有较大比例 分子数计 脂质分子要比蛋白质多100倍以上 一 药物吸收机理 生物膜结构 1935年提出细胞膜经典模型 细胞膜由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 是对称的 上面镶嵌和衬垫各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 膜上分布许多带电荷的小孔 水分能自由通过 1972年提出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975年提出晶格镶嵌模型 进一步解释了膜的流动性和完整性特征 认为其流动性是由于脂质可逆的进行无序 液态 和有序 晶态 的相变过程 膜蛋白对脂质分子的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一 药物吸收机理 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示意图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二 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 脂质链的异构运动 沿长轴的伸缩和振动 脂质分子沿长轴旋转 在双分子层间翻转 磷脂分子不饱和程度越大 相转变温度越低 流动性越大 膜中蛋白质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 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膜的蛋白质 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 膜蛋白分为 外在蛋白质 和 内在蛋白 70 80 膜结构的半透性 脂溶性药物容易通过 脂溶性小的药物难以通过 膜蛋白可起到药物转运载体的作用 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经含水小孔透过 上述生物膜性质与物质转运 细胞融合 细胞分裂 细胞表面受体功能等关系密切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三 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 transcellularpathway 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 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这是脂溶性药物及一些经主动机制吸收药物的通道 是多数药物吸收的途径 细胞旁路通道转运 paracellularpathway 一些小分子物质经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通过该通道转运吸收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二 药物转运机制 一 被动转运 passivetransport 单纯扩散 药物的跨膜转运受膜两侧浓度差限制 属一级速率过程 服从Ficks扩散定律 dC dt kAD CGIT CB hdC dt 扩散速度 D 扩散系数 A 扩散面积 k 药物的分配系数 h 膜厚度 CGIT 胃肠道中药物浓度 CB 血药浓度若透过系数K kAD h 则dC dt KCGIT该方程描述的是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 表示药物的吸收速率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浓度 而药物浓度受给药剂量的影响 一 药物吸收机理 给药部位药物浓度与血中药物浓度差为扩散的动力 而药物的浓度受给药剂量的影响 剂量 D 越大 吸收越大 一 药物吸收机理 膜孔转运 细胞膜上有约0 4 0 8nm大小的微孔 贯穿细胞膜且充满水 是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吸收的通道 如水 乙醇 尿素 糖类 膜孔内带正电 有利于阴离子通过 一 药物吸收机理 被动转运的特点 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梯度转运 不需要载体 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不消耗能量 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 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 不存在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二 载体媒介转运 carrier mediatedtransport 促进扩散 又称易化扩散 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 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促进扩散的速度比单纯扩散快很多 氨基酸 右旋葡萄糖 右旋木糖 季铵盐类药物的转运属于促进扩散 主动转运 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 药物由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是人体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 生物体内的一些必须物质以主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 如K Na I 单糖 氨基酸 水溶性维生素等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促进扩散的特点 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梯度转运 需要有载体参与 具有结构特异和饱和现象 结构类似物会产生竞争作用 不消耗能量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主动转运的特点 逆浓度梯度转运 需要有载体参与 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转运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和活性有关 结构类似物会产生竞争作用 具有结构特异和部位特异性 如VB2和胆盐的主动转运在小肠上端 VB12在回肠末端 一 药物吸收机理 药物溢出泵 drugfluxpump 存在于细胞膜上的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 可能量依赖性的将细胞内药物泵出到细胞外 一 药物吸收机理 三 膜动转运 membranemobiletransport 膜动转运 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 包括物质向内摄入的入胞作用 endocytosis 和向外释放的出胞作用 exocytosis 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称为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摄取的物质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称为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入胞作用对蛋白质 多肽 脂溶性维生素 甘油三酯 重金属等的吸收非常重要 对一般药物吸收意义不大 出胞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由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膜动转运具有部位特异性 如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在小肠下端吸收较为明显 一 药物吸收机理 膜动转运细胞外液中的药物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的某特异部位细胞膜凹陷进入细胞内膜闭合成小囊泡进而离断 进入细胞内 一 药物吸收机理 药物膜转运机制及特点 一 药物吸收机理 药物的转运机制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药物以何种机制吸收与药物的性质和吸收部位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某种药物可以以一种特定的转运机制吸收 也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 大多数药物以单纯扩散的被动吸收形式为主 二 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三 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胃肠道是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 由胃 小肠 大肠三部分组成 胃肠道的生理和药物吸收 二 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一 胃1 组成解剖学 胃底 胃体和胃窦 幽门部 胃壁 粘膜层 肌层和浆膜层 其中粘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粘膜面上分布胃小窝 其下分布胃腺 成年人每天分泌2L胃液 胃上皮细胞表面覆盖黏液层 组成为粘多糖 提供保护 二 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2 吸收特征表面积较小 胃液含有以胃蛋白酶为主的酶类和0 4 0 5 的盐酸 具有稀释 消化食物的作用 一些弱酸性药物可在胃中吸收 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 胃中吸收机制主要是被动扩散 口服药物在胃内停留30 40min 大部分崩解 分散和溶出 液体剂型能与胃壁更好地接触 有利于药物通过胃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二 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二 小肠1 组成由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组成 全长2 3m 由于环状皱褶 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 小肠的吸收面积较比圆筒形内面积增加约600倍 约达200m2左右 小肠绒毛示意图 侧细胞膜 浆膜侧 黏膜侧 基底膜 细胞间隙 顶侧膜 紧密结合 小肠微绒毛示意图 二 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二 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2 吸收特性小肠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也是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 此外还有被动转运 小肠液的pH约5 7 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 药物经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 一小部分可进入淋巴管 二 胃肠道的解剖生理 三 大肠1 组成由盲肠 结肠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和直肠组成 比小肠短 长约1 7m 没有绒毛 吸收面积比小肠小很多 药物吸收较小肠差 大肠pH约8 除直肠给药 结肠定位给药 肠溶制剂外 只有一些吸收很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