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积累“歼灭、溃退、逃窜“等词语。 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2、 过程与方法: 从新闻上抓住新闻特点,体会精炼的语言。 采用反复诵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革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新闻的六要素。2、 理解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3、 体会文章精炼准确的语言。【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 欣赏诗歌,了解背景在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蒋介石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但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接受和平条约,使拖延20天的使谈判破裂。他们之所以敢于破坏和谈,拒绝向人民交出政权,他们是有所依赖的,除了妄想能得到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之外,更天真认为有长江天堑,这个“千里江防”保护着他们。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人民解放军早已有所准备,从4月20日夜开始强渡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蒋介石的22年的金陵春梦就从此结束了。这重大的胜利,使毛主席感到了由衷的喜悦,也焕发了主席葱郁的诗兴,挥笔写下了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雄浑沉着的诗作,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引导学生欣赏七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联想渡江壮观、雄伟场面二、课前讨论:讨论:同学们可以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新闻知识,可以谈接触新闻有哪些途径,也可以推荐自己最喜欢的新闻栏目。明确:新闻,又称为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途径有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该体裁的特点:一是新闻内容的六要素,二是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生字词积累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荻港(d) 锐不可当(dng) 歼灭(jin)获得(hu) 当真(dng) 阡陌(qin) 纤维(xin)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溃退:败退。溃,溃败。歼灭:消灭(敌人)。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二)、读课文,找出新闻六要素。1、思考: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后归纳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中路军:20日夜21日夜, 西路军:20日17时22日22时, 东路军:21日17时22日22时。地点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东路军:南京江阴 。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经过: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 结果:百万大军胜利渡江。三、 结合文章,掌握新闻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朗读文章,熟知新闻结构五部分(一)、结构的五部分1标题:文章的题目,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本文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简练、准确概括了这则新闻的精华,反映了渡江的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2导语: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能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把全篇最重要、最新的事实概括出来,使读者迅速了解全篇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一句话紧扣标题,写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中的“一千余华里”做的补充,交代了范围之广。3主体:随导语之后,新闻的主干,用充足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从第三句话到文章的结束”: 主要从三路大军的时间、地点、兵力等报道了渡江进展的情况。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20日17时22日22时35万23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分4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5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依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一篇新闻必不可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中。1、 新闻的电头: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新华社”是通讯社的名称,交代了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思考:主体部分谋篇布局探究:问题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交流明确:这几层意思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的。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故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因而放在中路的后面,并插入议论,综合分析两路军所遇敌人都很微弱的原因。东路军所遇敌情较为顽强,放在后面写,成为高潮和结局,使这篇短小的新闻也有了波澜。问题2:文章是分述三路军战况的,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的?提示学生找每一层的衔接交流明确:中路和西路都是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一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又分明,又紧紧衔接。之后又合起来议论。第三层一开头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友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了东面,很巧妙自然地转到了第三层。(二)、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三)、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四语言探究:教师:毛泽东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文学巨匠。他曾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相信自己的“文采”、“风骚”。这场渡江战役写得气势恢宏、激人前进,就让我们从这篇新闻稿中品味毛主席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语言吧。引导学生学会从词语运用、词语感情色彩品味句子示例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交流明确:从“百万”渡江兵力可以推知战斗场面的壮阔。“横渡”体现气势之大,也表现了作者的胜利豪情。由此可以想象,千里江面,千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只取对岸的景象。 示例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一句中的“不料”是指出乎意料,写出了汤恩伯首尾都不能顾的意外、惊讶、沮丧。示例3:电文要求极端精炼,军事用语更要求斩钉截铁,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同时也反映了新闻的及时性的特点。示例四:为揭示我军胜利,敌人失败原因时,文中用词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写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不仅突出了我军士气高涨、所向无敌,也写出了正义之师 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揭露敌人溃败无能的虚弱本质。五、感悟升华,心灵碰撞。可以谈自己学到了哪些内容,学习后的感受等方面教师总结:本片新闻真实、及时、简要地报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虽然只有500余字,使我们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有所了解。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此外,我们在品味文章的语言中不觉间已经置身于渡江前线,感受到了渡江场面的恢宏气势,看到了先辈们的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了解到了解放战争是振奋民族的战争,在我们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