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素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素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素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素芭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 导学案学习时间第 周 第 节 年 月 日教案编号学习内容素芭主 笔 人审核人学 习 目 标方 法 指 津1.了解泰戈尔及其创作。2.分析人物形象。3.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4.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预习 】一、导入在有关“人物”这个单元中,我们刚刚认识了一位俄罗斯少女娜塔莎,下面我们再来结识一个印度女孩素芭。一起来学习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泰戈尔的小说素芭。二、了解常识。1.泰戈尔及其作品。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913年,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泰戈尔对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描述了妇女们不行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弃绝素芭摩诃摩耶沉船等;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2.时代背景。(1)“全品-导学案”第18页“追溯背景”。(2)补充:据新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报、沙哈拉报、觉醒日报等报道,仅3个月,印度新德里及其周边,共发生烧死小媳妇案件8起。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统计,1996年、97年、98年,全国分别有5513名、6006名和6917名妇女因嫁妆而被烧死、掐死、毒死或刺死。自杀的还不算。分别有35246名、36592名和41318名妇女因陪嫁而遭受残酷折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内容与题旨。素芭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揭示其悲剧的命运。三、知识积累。1.基础知识。“测评卷”第29页“基础巩固”。2.文学常识填空。泰戈尔, 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 ”。1913年,泰戈尔获得 奖,成为第 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其重要诗作有诗集 新月集 等;重要小说有 摩诃摩耶沉船等;散文有 俄罗斯书简等。四、整体感知,熟悉课文内容。 1、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明确: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户人家。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章节 情 节1素芭身世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生活环境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亲密朋友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帕斯达帕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父母之命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6被逼远嫁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合作 探究】一、初识素芭。1. 从第一章中的文字来看,你觉得素芭长得美吗?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这句话给人的印感觉是这是一个惊人的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没有的东西。2.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齐读第一章最后一个段落,思考: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素芭的眼睛的?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人的眼睛。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说道:“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所以,鲁迅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十分注重对人物眼睛的刻画,大家能不能从学过的小说里举一个例子?如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的眼睛: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从祥林嫂眼神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带给她的不幸,封建礼教对她的摧残。小结:可见大师们都善用“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手法来刻画自己心中的人物。二、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 1. 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泰戈尔除了正面的肖像描写之外,还用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了侧面烘托。下面我们来欣赏文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一起来看看素芭生活的那个村子。齐读第二章,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作者写素芭生活的环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2.描写素芭生活的这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对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在那样一个热闹的忙忙碌碌的世界里,素芭显得那样的孤寂,反衬出素芭的孤独。 3.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看起来这个地方似乎是一个和谐社会,下面我们再走进这个小小的社会仔细观察,看看它是否真的那么纯净美好。思考:素芭的父母和村民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的?(1)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父母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2)村民“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人们似乎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4.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吗? “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 这些语句写出了素芭渴望得到友情,千方百计想获得朋友的关注却不能够的可悲。她可以和小动物亲密无间,却不能让人们对她投来关注的目光,她所认为的那个朋友,也只是对她的称呼显得亲昵一些而已。“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 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小结: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5.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1)动物“素芭有几个知心朋友,它们是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齐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问: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三、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1、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这样的结尾,是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为什么?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到底哪种理解更准确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联系时代背景,得问问泰戈尔,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时代背景见前面预习部分相关内容。)泰戈尔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一直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仔细研究这篇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泰戈尔用大量笔墨细腻描写素芭极为深刻、极为美好、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样一个女孩却没有得到她应有的关爱,而且小说的第六章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在这里,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这里只有欺骗和交易。女儿因为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担,而不是得到亲人更多的爱护。“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一种无限的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这不仅是素芭无法言说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因而使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冰心在翻译素芭的结尾时是这样翻译的:“她的主人耳目并用,又做了一次仔细的考察。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他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子。”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的泰戈尔短篇小说选中素芭的结尾是这样翻译的:“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通过不同译作的比较阅读、分析,我们很清楚地知道,素芭的丈夫是另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而不是把素芭当成是会说话的姑娘。(小说的结尾是悲剧性的。尾声里,待嫁的素芭被父母打扮得花枝招展,原本清水出芙蓉般的容颜变了样,悲伤的眼泪成了提高她的身价的标志,没有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因为她面对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丈夫,而是“考官”。而含蓄的最后一节,更是看似无意地交代了素芭被抛弃的命运,写得轻,读得却沉重无比。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泰戈尔对她的生活背景下女性形象的一个概括,女性被歧视,被侮辱,出嫁需要用尽心机,破费钱财,在素芭(包括她姐姐)身上都有体现,她应该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女性的缩影。)四、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读到这里,我相信素芭这个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心里有很清晰了,下面就请你个这个句子填上一个词语,并从文本中找出理由:素芭是一个_的姑娘。举例:素芭是一个美丽 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素芭是一个感情丰富 的姑娘:心理描写素芭是一个善良 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素芭是一个命运悲惨 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五、领会小说的主旨 通过塑造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哑女素芭的形象,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呢?主题归纳: 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