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各种针法.ppt_第1页
19各种针法.ppt_第2页
19各种针法.ppt_第3页
19各种针法.ppt_第4页
19各种针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 拔罐疗法临床应用 彰武县中医医院针理康专科陈兵0418 6735838 操作 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 右手持针 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指切进针法 备注 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操作 左手指拇 食二指持捏消毒棉球 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 右手捻动直柄 将针刺入腧穴 夹持进行针法 备注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操作 左手拇 食 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 使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 使针从左手拇指 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舒张进行针法 备注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的腧穴 操作 用左手拇 食 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右手持针 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提捏进行针法 备注 主要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 如印堂穴 各种针法 三棱针皮肤针 三棱针疗法 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 放出少量血液 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叫三棱针法 three edgedneedletherapy 古人称之为 刺血络 或 刺络 puncturingcollateral 现代称为 放血疗法 bleedingtherapy 三棱针是一种用不锈钢制成 针长约6厘米左右 针柄稍粗呈圆柱形 针身呈三棱状 尖端三面有刃 针尖锋利的针具 三棱针古称 锋针 古人对此十分重视 如 灵枢 九针论 谈到九针中的锋针主要就用于 泻热出血 灵枢 九针十二原 则提出了 宛陈则除之 去血脉也 的治疗原则 灵枢 官针 中更有 络刺 赞刺 豹纹刺 等法的记载 由此可见 古人在刺络放血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也表明三棱针刺络放血法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针刺法 一 操作方法三棱针的针刺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 散刺法 刺络法 挑刺法四种 1 点刺法 速刺法 针刺前 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 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 继之用2 碘酒棉球消毒 再用75 酒精棉球脱碘 针刺时左手拇 食 中三指捏紧被刺部位 右手持针 用拇 食两指捏住针柄 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 针尖露出3 5毫米 对准已消毒的部位 刺入3 5毫米深 随即将针迅速退出 轻轻挤压针孔周围 使出血少许 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此法多用于指 趾末端的十宣 十二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 上星 太阳等穴 2 散刺法又叫豹纹刺 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 可刺10 20针以上 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 以促使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 达到祛瘀生新 通经活络的目的 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 血肿或水肿 顽癣等 3 刺络法先用带子或橡皮管 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 近心端 然后迅速消毒 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 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 刺入脉中 2 3毫米 立即将针退出 使其流出少量血液 出血停后 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当出血时 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 以助瘀血外出 毒邪得泻 此法多用于曲泽 委中等穴 治疗急性吐泻 中暑 发热等 4 挑刺法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 或捏起皮肤 使皮肤固定 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 2毫米 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 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 也有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 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 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 然后出针 复盖敷料 此法常用于肩周炎 胃痛 颈椎综合征 失眠 支气管哮喘 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二 适应范围 三棱针放血疗法具有通经活络 开窍泻热 消肿止痛等作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凡各种实证 热证 瘀血 疼痛等均可应用 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 如昏厥 高热 中暑 中风闭证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顽癣 疖痈初起 扭挫伤 疳证 痔疮 顽痹 头痛 丹毒指 趾 麻木等 三 注意事项 1 对患者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 以消除思想顾虑 2 严格消毒 防止感染 3 点刺时手法宜轻 稳 准 快 不可用力过猛 防止刺入过深 创伤过大 损害其他组织 一般出血不宜过多 切勿伤及动脉 4 体质虚弱者 孕妇 产后及有出血倾向者 均不宜使用本法 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 谨防晕针 5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1 3次为1疗程 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数滴至3 5毫升为宜 四 关于出血量 1在刺络疗法中 出血量的多少 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原则上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情况而定 体质 一般外轻力壮 气血旺盛者出血量可稍多 年老体弱 小儿妇女则出血偏少 部位 头面 四肢指 趾 部出血量宜少 四肢部出血量可略多 病情 阳证 实证 热证 新病刺血量偏多 阴证 虚证 久病则出血量宜少 2在具体操作时 对刺络出血量一般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微量 出血量在 滴左右 包括局部充血 渗血以及 内经 中所载 出血如大豆 见血而止 及 微出血 等情况 微量放血主要用于较大面积浅表疾患如神经性皮炎 下肢慢性溃疡 银屑病 白癜风 末梢神经炎 顽癣以及慢性软组织劳损 头痛 不寐等 常使用皮肤针散刺 少量 出血量一般在10滴左右 大约半毫升 少量血主要用于头面以及四肢指 趾 部穴位的一些急性 热性病如盛冒 急性结膜炎 急性咽炎 急性扁桃腺炎 疟疾等 常使用三棱针速刺法 中等量 中等量出血是指放血量在10毫升左右 主要用于一些外科感染性疾患以及部分急症如疔 疖 痈疽 乳腺炎和急性软组织扭伤 中暑 各种痛证 精神系统疾病等 常在四肢部用三棱针点刺法 大量 出血量超过15毫升 达几十或者上百毫升 甚至更多者的大量出血 这种方法多用于一些慢性全身性疾患和部分急证实证 如中风后遗症 脑震荡后遗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癫狂等 放血时可以用三棱针缓刺加罐或注射器抽吸 皮肤针 皮肤针 又称 梅花针 七星针 罗汉针 是以多支短针组成 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 皮肤针法源于古代的 半刺 毛刺 扬刺 等刺法 灵枢 官针 篇记载 半刺者 浅内而疾发针 无针伤内 如拔毛状 以取皮气 扬刺者 正内一 傍内四而浮之 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毛刺者 刺浮痹皮肤也 上述诸法同属浅刺皮肤的针刺方法 素问 皮部论篇 说 凡十二经脉者 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 必先于皮毛 说明十二皮部与经络 脏腑的密切联系 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 调节脏腑经络功能 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运用皮肤针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 激发经络功能 调整脏腑气血 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叫皮肤针法 skinneedletherapy 皮肤针的针头呈小锤形 针柄一般长15 19厘米 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 针盘下面散嵌着不锈钢短针 根据所嵌不锈钢短针的数目不同 可分别称为梅花针 五支针 七星针 七支针 罗汉针 十八支针 等 针尖不宜太锐 呈松针形 针柄要坚固具有弹性 全束针平齐 防止偏斜 钩曲 锈蚀和缺损 现代又发明了一种滚刺筒 是用金属制成的筒状皮肤针 具有刺激面广 刺激量均匀 使用简便等优点 一 操作方法 1 叩刺部位皮肤针的叩刺部位 一般可分循经叩刺 穴位叩刺 局部叩刺三种 1 循经叩刺 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为阳脉之海 能调节一身之阳气 五脏六腑之背俞穴 皆分布于膀胱经 故其治疗范围广泛 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络 因其分布着各经原穴 络穴 郄穴等 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2 穴位叩刺 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 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 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 华佗夹脊穴 阿是穴等 3 局部叩刺 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 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及顽癣等 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 2 刺激强度与疗程刺激的强度 是根据刺激的部位 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 一般分轻 中 重三种 1 轻刺 用力稍小 皮肤仅现潮红 充血为度 适用于头面部 老弱妇女患者 以及病属虚证 久病者 2 重刺 用力较大 以皮肤有明显潮红 并有微出血为度 适用于压痛点 背部 臀部 年轻体壮患者 以及病属实证 新病者 3 中刺 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 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 但不出血为度 适用于一般部位 以及一般患者 叩刺治疗 每日或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疗程间可间隔3 5日 3 操作 1 叩刺 针具和叩刺部位用乙醇消毒后 以右手拇指 中指 无名指握住针柄 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 针头对准皮肤叩击 运用腕部的弹力 使针尖叩刺皮肤后 立即弹起 如此反复叩击 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 弹刺要准确 强度要均匀 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或刺激强度 2 滚刺 是指用特制的滚刺筒 经乙醇消毒后 手持筒柄 将针筒在皮肤上来回滚动 使刺激范围成为一狭长的面 或扩展成一片广泛的区域 二 适应范围 皮肤针的适应范围很广 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 如近视 视神经萎缩 急性扁桃体炎 感冒 咳嗽 慢性肠胃病 便秘 头痛 失眠 腰痛 皮神经炎 斑秃 痛经等 三 注意事项 1 针具要经常检查 注意针尖有无毛钩 针面是否平齐 滚刺筒转动是否灵活 2 叩刺时动作要轻捷 正直无偏斜 以免造成患者疼痛 3 局部如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 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 4 叩刺局部和穴位 若手法重而出血者 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注意防止感染 5 滚刺筒不要在骨骼突出部位处滚动 以免产生疼痛或出血 落枕 疼痛 颈部活动不利 定义 以单纯性颈项强痛 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病证 又称为 失枕 失颈 特点 1 常为急性起病 2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3 多见于成年人 儿童罹患极少 4 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如反复发作 往往是颈椎病变的反映 5 病位在颈项部 多见一侧 亦可见两侧 6 有自愈可能性 常见西医类型疾病 颈肌劳损颈项纤维织炎颈肌风湿病枕后神经痛颈部扭挫伤 病因病机 脉络受损经气不调 风寒外袭 病因病机 气血凝滞 经络痹阻 睡眠时颈部姿势不当 病机 颈部筋脉失和 气血运行不畅 病位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不通则痛 辨证 主症 颈项强直 痛连项背 头部俯仰受限 不能左右回顾 项背部压痛明显 痛在项背 头部俯仰受限 项背部压痛明显者病变以督脉 太阳经为主 痛在颈部 臂部 颈部不能左右回顾和向两侧偏斜 颈部侧部压痛明显者病变以少阳经为主 分型 风寒袭络 患部酸楚疼痛 受寒史 恶风畏寒 气滞血瘀 患部酸楚疼痛 外伤史 劳累史 疼痛剧烈 针灸治疗 治法行气活血 舒筋通络止痛处方大椎阿是穴落枕穴后溪悬钟 经验取穴 舒筋止痛 局部取穴 舒筋止痛 循经取穴 舒筋通络 八脉交会穴 疏调经气 后溪 落枕穴 随证配穴 风寒外袭 大椎天柱风池肩外俞风门气滞血瘀 肩痛 肩髃肩井秉风背痛 大杼肩外俞天宗恶寒 头痛 太阳合谷风池活动不利 昆仑列缺支正太阳经 后溪 昆仑 天柱 大杼少阳经 悬钟 外关 风池 翳风 毫针刺用泻法 多用强刺激 局部可配合拔罐 灸法等 先针阿是穴 留针20 30分钟后取针 再针远部腧穴 针刺同时嘱患者活动颈部 一般疼痛当即就有所缓解 每日1次 3次为1疗程 方法 皮肤针取穴 风府 哑门 风池 天柱 肩井 肩外俞方法 自上而下 自内向外进行叩刺 以皮肤潮红为度 然后拔以火罐 其他疗法 耳针取穴 颈 颈椎 神门 肾上腺 方法 毫针强刺激 同时让患者活动颈部 留针30分钟 每日1次 其他疗法 其他疗法 拔火罐 局部热敷推拿按摩理疗功能锻炼 其他疗法 小结 1 落枕 颈椎病是针灸科常见病 落枕疗效最佳 可治愈 颈椎病可改善症状 2 预防落枕 主要注意睡眠姿势和枕头不宜过高 3 中老年人出现落枕常常是颈椎病的前驱症状 所以更要及时地治疗 同时加强锻炼 落枕穴Lu zh nxu 外劳宫手背 第2 3掌骨之间 掌指关节后0 5寸 主治 落枕 手背红肿 手指麻木 直刺0 5 0 8寸 针刀医学 一 针刀医学的定义 针刀医学是将中医和西医的部分基础理论融合在一起 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 针刀定义 凡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 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都称之为针刀 三 针刀医学理论体系 四个基础理论 针刀医学有四个基本理论 可以说是这一新学科的精髓和基石 针刀医学的一切诊疗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和根据 针刀医学之所以对临床上许多常见的疑难病能取得特殊的疗效 都是由于这四个基本理论所阐明的新的病因 病理机制和操作技术的结果 这四个基本理论是 关于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组织损伤病因 病理学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关于经络实质的一些新认识 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 闭合性手术是近代医学一直都在追求的理想 但是由于都没能建立起一套闭合性手术的理论而未能实现 在开放性手术的理论指导下是不能进行闭合性手术的 即使勉强进行也难以成功 针刀医学从八个方面建立了闭合性手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使闭合性手术进入了可以操作的阶段 这是针刀治疗技术在近20年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原因 这套理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新的解剖学内容 精细解剖 系统描述全身性和局部性的微小解剖结构 立体解剖 系统描述与针刀入路相关的人体立体解剖结构 动态解剖 系统描述非解剖标准体位下人体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的相互毗邻关系 体表定位 描述体表与内在解剖结构相对应的 点或线有关的表面解剖位置 闭合性手术操作 针刀医学进针刀四步规程 定点 确定病变部位及体表解剖位置后 标记进针刀点 定向 刀口线与较大的血管 神经走向平行 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加压分离 针刀在刺入皮肤之前 施加一定压力 使皮肤沿刀口线方向形成一个长形的凹陷 以分开针刀下的重要神经 血管 刺入 加压分离后针刀刺入皮肤 直达病灶 针刀的手术入路 闭合性手术的手术入路和开放性手术的手术入路不同 针刀医学研究出十一种闭合性手术的入路方法 这些闭合性手术入路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疾病的进针部位 可以确保闭合性手术的安全和顺利操作 能够使针刀安全地达到人体的所需治疗的部位和深度 闭合性手术的手术方法 闭合性手术方法不同于开放性手术方法 开放性手术除了可以切开 剥离 还可以将病变组织取出 闭合性手术也能够将病变组织切开 剥离 松解 铲削 但是不能够将病变组织取出 在需要取出病变组织时 针刀可以将其在内部切碎 或切断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 使病变组织不能够生长 而萎缩 凋谢成为人体内的一种异物 依靠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将其吸收 针刀闭合性手术方法共有八种不同的方法 以应对不同的疾病的治疗 闭合性手术的手术器械 针刀作为闭合性手术的器械 它吸收了中医针灸的理念 即不需要切开皮肤就能够进入人体进行治疗 又吸收了西医外科手术刀的作用原理 对人体的病变组织器官能够恰当地切开 剥离 松解 切除 目前已经研究出三十三种不同型号的针刀 以满足和适应针刀医学临床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 病理学的新认识 过去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有各种各样的学说 但是慢性软组织损伤仍然是久治不愈的一大类疾病 试图找出这类疾病的根本病因 一直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追求目标 针刀医学系统地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 范围 通过对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和病理变化过程的研究 发现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 而造成动态平衡失调有四种基本的病理因素 即粘连 挛缩 疤痕和堵塞 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新认识在临床上的意义 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的这些新认识 给治疗这一大类疾病找到了明确的治疗目标 再加上针刀闭合性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使这一大类疾病成为简单而易治的疾病 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价值 另外 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这一重要的病因病理的新认识 揭开了这一类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并由此提出了内脏器官软组织损伤的新概念 和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理论 从而第一次把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原理应用到内脏病的研究和治疗当中 使许多临床难以解决的慢性内脏器官疾病得到了很好的 甚至是根治性的治疗 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也证实它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这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久治不愈的内脏器官疾病的研究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的新认识的主要内容 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的新认识 骨质增生疾患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 以往普遍认为它的病因是退行性变 即老化 人的衰老是可以推迟但不可以逆转的 就是说骨质增生这一类疾病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治疗的 这一病因学理论曾经使临床医生对治疗骨质增生疾病彻底丧失信心 也曾使医学研究人员一度认为研究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徒劳无益的工作 针刀医学对骨质增生病因的新认识 针刀医学关于骨质增生病因的基础研究 针刀医学进行了两项比较大的基础研究 一是将培养好的软骨细胞放在一个设计好的力学系统容器内 给予不同量的力 并分成不同的时间段对软骨细胞进行力学刺激 结果在一个大气压一小时内软骨细胞没有变化 随着压力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 细胞生长因子随着力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 而逐渐活跃起来 数量在急剧地增加 软骨细胞的分裂速度也迅速加快 当达到四个大气压四个小时的时候达到最高峰 如果继续增加力的强度和时间就走向相反 细胞生长因子即大幅度减少 软骨细胞不但停止分裂而且坏死 这说明软骨细胞的增长快慢在一定的力学强度和时间范围内是与力学强度和时间成正相关的 超出了这个强度和范围就是反相关的 另一个实验就是用动物造模 使实验动物长出骨性关节炎 即骨质增生 用两组进行对照 一组使用针刀进行调节力平衡的治疗 一组是不予任何治疗 实验结果是治疗组骨性关节炎的骨质增生呈现明显的消退征象 而对照组则无任何变化 关于经络实质的新认识 针刀医学对经络的实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吸取了老一辈专家研究的成果 3 4 5 6 用抽象思维的方式对其进行推论 根据自己推论的观点 认为人体的经络就是人体所特有的一种电线路 进而认识到人体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电线路网络 经络只是它的干线 根据这种观点用针刀在临床上进行大量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针刀医学关于经络实质新认识的主要内容 针刀医学的特点 1 针刀的临床实践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指导 使中 西医两种基础理论在一些领域融为一体 逐渐形成了四个基本理论 即关于闭合性手术 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 关于骨质增生的病因 关于经络实质的新认识 在这些新观点的指导下 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较完整的诊疗规范 包括病因病理学 影像学 手法学 诊断学 治疗学和护理学等方面 能够对疾病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准确的治疗 2 在闭合性手术理论指导下 针刀把一部分开放性手术变为闭合性手术 3 以独特的医疗器械 针刀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这种器械既能发挥刀的作用 又能发挥针的作用 4 独特的手术操作方法 针刀在治疗时有四步八法十一种闭合性手术入路方法 这些操作方法可保证针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有明确的适应症范围 通过二十余年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对其适应症范围内的疾病有肯定的疗效 6 独特的手法配合治疗 针刀治疗后可进行必要的手法配合 但这种手法不同于传统的手法 它主要借用中医徒手治病的经验 但不以经络为基础 而以生理学 病理学 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为理论基础 使手法治疗变得科学 省时 省力 7 针刀可在短期内反复 多次 连续进行手术治疗 针刀医学的适应证 1 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2 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 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 骨性关节病等 3 肌肉 肌腱和韧带积累性损伤 肌紧张 损伤后遗症 4 某些脊柱区带相关性内脏疾病 5 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 6 直线疤痕挛缩 针刀医学禁忌症 1 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刀治疗的 2 全身或局部有急性感染性疾病 3 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的 4 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的 5 血压高 且情绪紧张的 6 恶性肿瘤 针刀医学的安全性 1 在进行针刀治疗时 医生应严格按照针刀的进针四步规程操作 并熟悉相关的解剖知识 如果操作规范 对解剖结构掌握清楚 针刀治疗是很安全的 2 在手术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 可出现组织水肿 炎症反应 神经血管损伤等 严重的可出现脊髓损伤 3 对长城医院五年门诊病房进行的42000人次针刀治疗统计结果表明 因技术差错出现事故为6人次 事故率为0 16 其中有2例是治疗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血肿 3例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造成已脱钙骨的骨干骨折 其原因是由于手法治疗配合不当造成的 1例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针刀操作不规范造成了脊髓损伤 目前针刀从业人员近十万人 今后必须对针刀培训和从业医生加强管理 避免此类事故 针刀医学发展概要 1976年发明针刀疗法1978年江苏省卫生厅将其列为重点医学科研课题 并在南京医学院 南京中医学院 南京铁道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进行临床研究 84年通过江苏省卫生厅鉴定 85年批准向全国推广 1993年中华中医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成立近十年来 澳大利亚 韩国 马来西亚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针刀医学会 有四十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针刀诊疗机构 2003年9月通过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关于针刀疗法的听证鉴定会 针刀疗法正式被命名为针刀医学 并确定为一个医学新学科 有关针刀医学专著的相继出版 如 小针刀疗法 针刀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 针刀医学原理 等 已被六十多本著作整篇整版的引用 小针刀疗法 一书现已被翻译为英文版 韩文版 法文版等多种文字的版本 在全世界发行已达12万册目前 全国从事针刀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已有十万余人 培养的外国医生也有三千余人 每天在国内接受针刀治疗的患者约三十万人次以上近20年来 针刀医学已形成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比较完善的诊疗规范 针刀医学文献积累 通过检索1986 2002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我们收录了发表在国家学术期刊的有关针刀医学论文1287篇 在86年之前 以针刀 针刀疗法 针刀医学为主题词未检索到一篇文章 这与针刀疗法在86年开始向全国推广的时间正好相符 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以期达到对针刀临床应用概况做出客观量化评价的目的 更好地促进针刀医学发展 疾病种类的总体分析 总结1986 2002年有关针刀治疗临床各类疾病的文献 我们发现有关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文章最多 共827篇 占第一位 其次是骨科疾病 263篇 内科疾病 47 外科疾病 35 皮肤科疾病 21 五官科疾病 19 儿科疾病 16 妇科疾病 11 等 具体见图1 图1有关针刀治疗各类疾病的文章数 图2有关针刀治疗各类疾病文章比例 由上图1 2可以看出 1986 2002年发表的文章主要论述了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和骨科疾病这两大类疾病 也就是说 针刀对这两大类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内 外 妇 儿 皮 五官 杂病占的比例是14 而且都是近些年来发表的 可见 针刀这个新学科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扩展 有关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文章的具体分类 对以上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具体分类 可以看到 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文章中报道肱骨外上髁炎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文章较多 居于首位 其次为腱鞘炎 肩周炎 肌肉损伤 韧带损伤 位于最后的是腕管综合征 跖管综合征及其它疾病 见图3 图4 图3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文章具体分类 图4针刀治疗各类软组织疾病文章比例 针刀治疗骨科疾病文献的具体分类 从以上资料我们了解到 有关针刀文献论述的第二大类疾病是骨科疾病 整理资料如图5所示 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文章最多 居第一位 治疗跟骨骨刺的居第二位 其次分别为颈椎病 腰椎病 股骨头坏死及骨折等 图5针刀治疗骨科疾病文献具体分类 图6针刀治疗各种骨科疾病文章的比例 针刀医学临床疗效的分析 通过计算机检索近5年 1998 2002年 中文核心期刊有关针刀医学临床报道的文献587篇 对其治疗的所有病例疗效进行统计 结果如下 针刀治疗疾病的总疗效近5年587篇有关针刀医学临床治疗的文献 共报道病例46149例 涉及的疾病包括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 骨科疾病 内科疾病 外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 五官科疾病和儿科疾病 其中治愈36376例 显效3506例 有效5174例 无效1093例 如图7所示 其治愈率78 82 显效率7 60 有效率11 21 无效率2 37 总有效率为97 63 如图8所示 图7针刀治疗疾病总疗效例数比较 图8针刀治疗疾病总疗效率比较 针刀治疗各类疾病的疗效分析 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科疾病的疗效检索587篇有关针刀临床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科疾病报道的文献 共统计病例36747例 其中各类主要疾病统计的病例数和临床疗效见表1和图9 从表1和图9可以得出 临床治疗疾病例数最多的就是肱骨外上髁炎 其次分别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腱鞘炎 肩周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损伤 跟骨骨刺等疾病 具体如表1 图9 表1针刀治疗各类疾病疗效表 图9针刀治疗各类疾病疗效情况 同时 我们从表1和图9可以得出图10 如图10所示 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科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其有效率在96 5 以上 某些疾病高达99 5 是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图10针刀治疗各类主要疾病有效率 针刀治疗内 外 儿 皮科杂病的疗效 从检索到的149篇文献中选47篇近5年在一 二级刊物发表的关于针刀治疗内 外 儿 皮科杂病文献 统计其疗效 病例共3058例 其中治愈2461例 显效278例 好转266例 无效53例 具体见图11 其治愈率80 48 显效率9 09 好转率8 70 无效率1 73 如图12所示 可见 针刀治疗内 外 儿 皮科杂病总有效率达98 20 图11 针刀治疗内 外 儿 皮科杂病疗效例数比较 图12 针刀治疗内 外 儿 皮科杂病疗效率比较 通过47篇统计的3058例病例可见 针刀虽然治疗内 外 儿 皮科杂病的病例较少 但疗效非常好 治愈率达80 48 有效率高达98 26 是针刀临床治疗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疗效总结 综上所述 针刀治疗疾病的范围广泛 不但包括软组织损伤疾病 骨科疾病 而且还包括内科疾病 外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 五官科疾病 儿科疾病等 但其中以软组织损伤疾病和骨科疾病为主 其对软组织损伤疾病 骨性关节炎有非常好的疗效 治疗此类疾病有效率96 5 以上 从数据可以看出 内 外 儿 皮等杂病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 可能与对有关这类疾病疗法的推广较晚有关 但从以上文献统计中也可看出 针刀对此类杂病的疗效很好 总有效率达98 26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1 针刀治疗在临床上虽有很好疗效 但由于社会认知度不够 其病例总数还与社会医疗需要有较大差距 许多有针刀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2 有关软组织疾病病例报道较多 其他科疾病报道相对较少 可见对其他疾病的针刀诊疗方法普及力度不够 3 临床研究的文章较多 基础研究的文章较少 今后要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4 针刀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影响了针刀医学的整体发展 本人部分学术兼职聘书 韩国东国大学高级学术顾问委任牌 2002年 韩国东国大学高级学术顾问委任状 2002年 泰中医药促进会名誉顾问邀请书 1991年 美洲中医药针灸协会学术顾问聘书 2001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2001年 第二届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2001年 美国科学院创伤应激专家委员会会员 美国科学院创伤应激专家委员会院士委员会委员聘书 美国中医跌打伤科协会名誉顾问聘书 2000年 加州执照针灸医师协会学术顾问聘书 2001年 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副理事长聘书 1985年 全国骨伤科固定学会常务理事证书 1984年 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总医院顾问聘书 1988年 江西庐山竹泉山庄康复疗养院名誉院长证聘书 1987年 美国科学院创伤杂志编委会名单 拔罐疗法 拔罐法的含义 拔罐法是以各种罐具吸拔于皮肤上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是运用负压力的作用驱除病邪的方法 最早的罐具是动物的角 随后有竹罐 陶罐 玻璃罐 现在有塑料罐 橡胶罐等等 吸拔的方法也因罐具的不同而各异 拔罐法的历史源流 拔罐疗法是中医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是从砭法脱胎而来的一种外治法 兽角是最早的罐具 在马王堆出土的最早医书 五十二病方 中明确述及角法在痔疾中的应用 其曰 牡痔居窍旁 大者如枣 小者如枣 核 者方 以小角角之 如熟二斗 顷而张角 系以小绳 以刀 122 灵枢四时病 曰 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 以铍针针之 已刺而筩之 而内之 入而复之 以尽其水 间日一刺之 水尽乃止 据 说文 曰 筩 断竹也 从竹筩声 即用竹筒配合铍针治疗徒水之患 晋代葛洪的 肘后方 中记载用角法治疗痈肿以及吸角器的制作方法 南北朝时期 姚氏方 唐代孙思邈 千金要方 均指明了拔罐法的禁忌症 即肿瘤 淋巴结核 血管疾病 痛疽 瘤石 结筋等均不可用拔罐 古今录验 中有用角法治疗蝎蜇伤的记载 唐代王涛 外台秘要 记载拔罐治疗肺结核 曰 患俺蝶 肺结核 等病 即以墨点上记之 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许 一头留节 无节头削令薄似剑 煮此筒子数沸 及热出筒 笼墨点处按之 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 又煮筒子重角之 当出黄白赤水 次有脓出 亦有虫出者 数数如此角之 恶物出尽 乃即除 当目明身轻也 唐代设太医署将角法列为专科 并设定3年学制 角法在当时从理论到临床已有完整的规模 宋代角法有水角和水银角的记载 如王怀隐的 太平圣惠方 唐慎微 证类本草 中都有水角治疗痈疽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苏东坡 沈括 苏沈良方 记载火筒法治疗久嗽 明代陈实功 外科正宗 瑞竹堂经验方 济急仙方 都对罐疗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 特别是 外科正宗 中用罐治疗痈疮后 通过观察拔出的脓血物来判断痈疮的性质和预后 为罐法诊断疾病奠定了基础 申斗垣 外科启玄 将中药用于煮罐治疗痈疮 许浚 朝 东医宝鉴 治痈疽疗疮肿毒及诸般恶疮 吸出脓血恶水甚佳 清代吴谦 医宗金鉴 专设 药筒拔法歌 和 煮竹筒方歌 陈梦雷 医部全录 用拔罐法治疗一切风寒 头痛 腹痛 吴师机 理论骈文 用药罐 火罐 瓶吸等不同罐法治疗黄疸 风痛邪头痛 破伤风等 从历代文献记载可知拔罐法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 外感风寒 咳嗽 头痛 腹痛 结核 痈肿 眩晕 黄疸 蝎咬伤等等 同时也有禁忌症 这些对今天的临床均有重大意义 罐具的种类 一 竹罐用直径3 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 制成6 8厘米或8 10厘米的竹罐 一端留节作底 另一端作罐口 用砂纸磨光使之光滑平正 优点是取材较容易 经济易制 轻巧不易摔碎 缺点容易燥裂漏气 吸附力不大 二 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 优点 其吸附力大 缺点 质地较重 易于摔碎 破损 三 玻璃罐玻璃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最广的罐具之一 其有大小不同的型号 优点 其罐透明 随时可以观察皮肤的情 缺点 易摔碎而损坏 四 抽气罐 可用青 链霉素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 抹光滑 瓶口的橡胶塞完整保留 便于抽气时使用 现在多用透明塑料加置活塞 便于抽气 且较安全不易碎 又有其他多种多样的抽气罐 五 付罐 用橡胶或透明硅胶制成 有大小不同的多种类型 使用简便 安全 不会碎损 各种罐具的使用方法 一 竹罐 利用沸水 或中药 排出罐内的空气 形成负压 使罐吸附于皮肤上 选用5 10个完好无损的竹罐 放在锅内加水 中药 煮沸 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 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 玻璃罐 用火力燃烧而排出罐内的空气 造成负压并立即置于穴位的皮肤上 有闪火法 投火法 滴酒法 贴棉法等 拔罐法的选择 一 留罐即将罐吸拔在体表并停留10 15分钟 然后再将罐取出 可单罐也可多罐使用 其目的是增强刺激量 适用于各种疾病 注意在面部不宜留罐 以免留下罐斑 影响美观 走罐法 走罐法亦称推罐法 刮罐法 先在需拔罐的皮肤上涂上润滑剂 凡士林 石蜡油 中药制剂等 再将罐拔住 用手握住罐子将其向上 下 左 右方向推拉 使其皮肤充血 甚至出现瘀血 有称为罐痕 罐斑 其作用也是增加刺激强度 适用于肌肉丰厚并且面积较大的部位 如背部 腹部等 对所有可以拔罐的疾病均适合 玻璃罐及付罐均可行此法 药罐法 在罐内注入药物并吸拔在皮肤上 既有药的作用又有罐的作用 此法玻璃罐可用 而最好用的是付罐 颤罐法 此法多用付罐进行 即不断的改变罐内的压力 闪罐法 即将罐拔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 如此反复多次 直至皮肤充血或有瘀斑为度 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 如面部 刺络拔罐法 刺血拔罐法 在需拔罐的部位行消毒后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梅花针叩刺后 再将罐吸拔于此处 使其出血排瘀 适用于有瘀血的症候 如麻痹 扭伤等 留针拔罐法 即先行针刺术并留针 再在留针处拔上罐子 将针拔于罐内 并留罐5 10分钟之后分别取罐 取针 适用于病邪较深入者 拔罐的作用 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和现代的研究表明拔罐法具有疏通经络 排除毒素 强壮内脏等的作用 现代研究 以付罐研究为代表此法为人工近体微环境全调控疗法 在体表皮肤 或粘膜 与罐壁之间围成一个人造的外界环境 通过罐体 付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