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同一物体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更精确一些,其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小聪一家去甲地旅游,在甲地市郊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意思是,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达甲地最快需要h3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可见他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从图分析,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米/秒4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教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过程中减弱噪声5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6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7小明有一次做热学实验,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造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然后他用一个金属盘放在了烧瓶的上方,发现金属盘底部有水滴出现,这是水蒸气形成的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9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10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36km/h=36km/h=10m/sb36km/h=36km/h=10m/sc36km/h=36=10m/sd36km/h=36=10m/s1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12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先将话题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两个敲响的音叉甲和乙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a甲声波的频率较大b乙声波的频率较大c两次声波的频率一样大d甲声波传播速度较慢132014年5月第17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14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5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abcd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16小明在测量公路上一个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他测出了路程与时间关系的表格,请你依照表格画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象时间(s)01234路程(m)1357917下表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表格,请你画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min)0123456冰的温度()2010000510四、实验探究题(18题5分,19题6分,20题8分,共19分)18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19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20如图(a)所示是小明同学研究萘熔化时的实验装置图,图(b)是她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熔化凝固曲线请回答:(1)萘熔化后为使其凝固,应撤去装置图中的(2)根据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萘是;萘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用了 时间,凝固过程用了时间;凝固过程热,但温度(3)在该实验中,小明同学把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五、综合应用题(21题8分,22题9分,共17分)212015年9月,酥梨的家乡宁陵县石桥镇举行了“漫步梨园”的竞走活动,其中冠军仅用80min就走完全程,最慢者用时2h,求:(1)若冠军的平均速度是1.8m/s,则该活动的全程是多少?(2)若最慢者也走完了全程,则其平均速度是多少?22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往上海方向(里程:237km) 车次 到达时间(镇江) 开车时间(镇江) 终点站(上海) t131 09:43 09:45 12:31 d413 10:04 10:06 11:53(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同一物体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b刻度尺更精确一些,其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65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刻度若离待测物体太远,带来的误差会加大,所以越近越好;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越小,刻度尺越精确;刻度值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解答】解:a刻度尺1cm分为1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cm,b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所以b刻度尺更精确些;因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3.15cm,所以物体长度为3.65cm故答案为:b;3.65cm【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值的读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估读;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小聪一家去甲地旅游,在甲地市郊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意思是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达甲地最快需要2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60”标志牌是限速标志,在此路段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甲地120km”是指从此处到甲地的距离为120km;(2)根据公式v=求出最快的时间【解答】解:(1)标志牌上数字“60”表示的意思是在此路段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2)“甲地120km”是指从此处到甲地的距离为120km;由v=得: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甲地最快需要的时间:t=2h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标志牌的含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可见他的猜想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从图分析,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1.5米/秒【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压轴题;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分析】在物理中,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观察图示可看出水滴每秒钟下落的路程,通过比较每秒钟水滴下落的速度大小可知它是变速直线运动还是匀速直线运动水滴在某一时间段内下落的路程除以时间就是这一时间段内水滴的下落速度【解答】解:由图示知:水滴0.1s下落5cm,从0.1s到0.2s下落15cm,从0.2s到0.3s下落25cm由此可知水滴下落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所以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水滴下落0.3s通过的路程是:5cm+15cm+25cm=45cm=0.45m所以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v=1.5m/s故答案为:正确,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定义的理解和计算,是一道基础题4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振动引起的教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噪声有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物体振动而发声,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振动发出的;教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教室外面的声音在传入教室的过程中遇到关着的门窗会被反射回去并逐渐减弱,所以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传播【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的掌握情况,是一道声学基础题5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振动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1360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2)由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利用s=vt可计算出闪电处距人的距离【解答】解:(1)不同的云团放电时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出雷声;(2)由v=可得,闪电处距人的距离是:s=vt=340m/s4s=1360m;故答案为:振动;13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距离的计算,都属于基础知识6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98,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液体的温度一定在温度计工作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否则液体温度计不能进行工作【解答】解:(1)由图象数据知,水从某一时刻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水的温度在9198之间,这个温度都高于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但是高于酒精的沸点,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此温度时,酒精已经汽化成蒸气,不能完成测量这个温度低于水银的沸点,可以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所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水银故答案为:98,水银【点评】本题通过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沸点等基础知识,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7小明有一次做热学实验,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汽化造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然后他用一个金属盘放在了烧瓶的上方,发现金属盘底部有水滴出现,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因此烧瓶内的水减少;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故答案为:汽化;液化【点评】此题考查了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具体的实验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与掌握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9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若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需要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10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36km/h=36km/h=10m/sb36km/h=36km/h=10m/sc36km/h=36=10m/sd36km/h=36=10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本题应明确单位换算的方法及换算过程,应注意只对单位进行换算,倍数不能参与到计算中【解答】解:单位换算时,只将单位进行转换,即36km/h=36=10m/s;故只有d符合单位换算的规范故选d【点评】无论任何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都应只对单位换算,而很多同学往往将倍数也运算在其中,从而导致了错误1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人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是声音到达较近的峭壁再反射回来的时间;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是声音到达较远的峭壁再反射回来的时间;设探险者到较近的峭壁的距离为s1,则探险者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2=1200ms1,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求出探险者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和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根据t2=t1+5s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人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到较近的峭壁的距离为s1,则t1=;设人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2,则s2=1200ms1,t2=,由题知,t2=t1+5s,即:=+5s,解得:s1=175m,s2=1200m175m=1025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本题关键:一是确定声音从鸣枪处传到峭壁的时间(单趟用时),二是利用t2=t1+5s列出方程求解12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先将话题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两个敲响的音叉甲和乙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a甲声波的频率较大b乙声波的频率较大c两次声波的频率一样大d甲声波传播速度较慢【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据图可知,两个图象中,声波振动的幅度相同,但疏密程度不同,所以两个声波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越密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故分析四个选项可知,b选项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132014年5月第17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音调是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14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15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abcd【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图像综合题【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通过图象中是否有不变的温度,首先可判断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解答】解:沥青是非晶体根据图象可知,a、c选项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a、c是晶体,因此排除;图象b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象d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非晶体凝固图象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根据温度不变之前的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16小明在测量公路上一个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他测出了路程与时间关系的表格,请你依照表格画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象时间(s)01234路程(m)13579【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解答】解:先确定坐标图象中,横纵坐标的标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可得图象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st图象的画法,根据数据找出对应点,是解决该类题型的关键17下表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表格,请你画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min)0123456冰的温度()2010000510【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要画出熔化图象,即先在坐标上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解答】解:物理图象的画法和数学图象的画法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只在于:数学图象是x、y轴,而物理图象是相应的物理量 要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即根据表中的数据先在图象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点连接起来故答案为:【点评】根据表中数据画图象,是实验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悉掌握四、实验探究题(18题5分,19题6分,20题8分,共19分)18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3)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故答案为:(1)40.0;25.0;(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19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95,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98,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合理即可)【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3)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吸收的热量全部都用来由液体变成气体的变化,所以温度是不变的(4)根据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分析出表格中错误的数据;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5)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2)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而图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判断第12min的温度95是不正确的;(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而第12分钟的温度为95,所以是此数据记录错误; 由上分析知,水的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当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5)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95;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98;小于;(5)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点评】此题“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影响水沸腾时间的因素及液体沸腾条件的分析,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此实验,是热学的两个重点实验,应注意掌握20如图(a)所示是小明同学研究萘熔化时的实验装置图,图(b)是她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熔化凝固曲线请回答:(1)萘熔化后为使其凝固,应撤去装置图中的酒精灯和烧杯(2)根据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萘是晶体;萘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用了3min 时间,凝固过程用了4min时间;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3)在该实验中,小明同学把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萘均匀受热【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专题】热和能【分析】(1)根据题意,萘熔化后为使其凝固,可确定撤去的装置(2)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从图象上来看,晶体的凝固过程有一水平线段,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3)为了使萘均匀受热,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解答】解:(1)根据题意,因为萘熔化后为使其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所以应撤去装置图中的酒精灯和烧杯(2)在上面图象中,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故该过程为熔化和凝固过程,所以是晶体;熔化过程从2min中开始到5分钟结束,用了3min 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