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主要是指下面哪一种情况? a私有财产出现 b阶级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西周的分封制 b元朝行省制c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d秦汉的郡县制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a.西周盛行分封制 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c.荀子是儒家代表 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4、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镇守疆土 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a. b. c. d.5、下表是西周封国中齐国某位卿大夫的家庭成员表,将来谁会是权位的合法继承人?妻妾儿子一般称谓妻(正室)三子(20岁)四子(13岁)妾一(侧室)长子(27岁)妾二(侧室)二子(24岁)a、b、c、d、6、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 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7、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8、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9、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c.西周的手工业特别是冶铸业发达 d.西周时期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0、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等级森严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中央高度集权王位世袭a.b.c. d.11、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12、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14、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权力高度集中 d、法律细密、严苛15、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执掌群臣奏章管理军事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 b c d16、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17、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18、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19、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c.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d.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20、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a这一制度完善于唐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21、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a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c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22、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a刑部 b礼部 c工部 d吏部23.北宋为分割宰相财政权而设立的官职是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三司使 d.知州24.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官僚机构c.魏晋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25、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召开政事堂会议,完善三省六部制 b广设宰相,分化相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26、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地位、分离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27、朱子语类云:“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本朝”这些措施实施的消极影响是a.皇帝得以大全总揽,中央集权加强b.导致地方严重的“积贫积弱”c.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 d.不利于各行省之间密切交流28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枢密院 b内阁 c尚书省 d军机处29、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是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为加强相权,削弱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仅为中央参与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30、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1、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32、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郡县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行省制3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34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 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5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a. 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c.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36、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分散了地方的权力扩大了地方藩王的权力a.b.c.d.37、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a. b. c. d.38、“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适应军事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39、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40、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41、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里的“它”指的是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袭制 42、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43、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考试成绩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品行、才学 44、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恩荫制45、“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6、下列历代制度或措施中,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是a隋唐实行科举考试 b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c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d清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47、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学而优则仕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公平竞争 4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4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50、促使古希腊城邦形成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环境 b文化传统c外来影响 d英雄人物51、促使古希腊人民主意识形成、产生的因素有古希腊海外贸易频繁古希腊工商业比较发达城邦国家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古代希腊半岛邦国林立,竞争激烈abc d52、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b.标志着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d.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53、在古希腊城邦里,享有完整公民权的人需具备的条件包括 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具备武装服兵役 成年男子abc d54、古希腊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决策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a公民性b民主性c效率高低d有无辩论55、“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雅典人的民主意识十分强烈56、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57、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利58、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c民众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59、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约十六万八千人b约四万五千人c约七万五千人d约八万五千人60、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1题19分,第62题11分,第63题10分,共40分。)6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四 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2分)并指出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2分)(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1分)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3分)(3)材料四中群臣“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2分)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9分)6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