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文学 秦散文 吕氏春秋 杂家 结构上 法天地 该书寓言生动简练 中心突出 结尾处往往点名寓意 一语破的 文学史上的突出成就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 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 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 朝着为封建大 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李斯 谏逐客书 文章辞采华美 排比铺张 音节流畅 理气充足 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 兼具汉代词赋之丽 秦刻石文 四字一句 大多三句一韵 文辞整饬简洁 读来朗朗上口 是秦文学的独创 总体上都写得气魄雄伟 文字典雅 以浑朴为体 1 汉文学 社会背景 1 经济高度发达 2 开拓进取精神的弘扬 3 政治腐败 汉文学包括 散文 轻 汉赋 历史散文 政论散文 诗歌 重 乐府民歌 文人诗歌 古诗十九首 汉赋 赋的形成 1 楚辞的影响 a 汉人将楚辞也看作赋 b 一些楚辞名家照样写赋 c 汉宫之楚声 绵延不绝 2 诸子语录问答 纵横家说辞铺张恣肆之风的影响 3 诗经 的赋颂传统影响 屈原 天问 杨雄 酒赋 逐贫赋 中国赋史四大家 司马相如 杨雄 班固 张衡 汉赋的阶段 骚体赋 汉大赋 抒情小赋 东汉和西汉的抒情赋 西汉 东汉 理胜于情 悲士不遇 感慨自己不能遭逢历史的机遇以知命为解脱 比较理性 但有无力把握个人命运的惆怅 2 西汉 骚体赋 贾谊 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 对屈原赋有所继承 在体制上 多用兮字 通篇用韵 形式整齐 富于抒情色彩 吊屈原赋 鵩鸟赋 吊屈原赋 贾谊被贬 途经湘水 历经屈原放逐之地 因致伤悼而 作 同情尊敬外 兼有愤恨痛责之心 忠而被谤 才无所 用之愤慨 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为 倾向明哲保身 或择君而 相 鵩鸟赋 贬居长沙某日有鵩鸟入宅 以为不详 阐明人生态度 自我派遣 宣扬顺天委命 齐万物 同生死 等荣辱的老庄哲学 政治慨叹人生感悟 抒情析理 悼念屈原的骚体赋 九体 王褒 九怀 刘向 九叹 王逸 九思 与大赋中的七体辉映 是为 九体 淮南小山 招隐士 淮南文学群体中仅存的一篇词赋 写隐士所居山林幽深险恶 劝王孙结束隐士生活 回到人间社会 依稀有 九歌 影像 而以雄奇出之 司马相如 大赋名家 大人赋 哀秦二世赋 长门赋 大人赋 哀秦二世赋 长门赋 以骚体形式而用大赋手法写陈皇后被废的哀怨 飘飘有凌云之气 似游天地之 间意 见武帝好神仙而讽 劝武帝居安思危 谨慎持身 情景交融 细腻入微 感人至深 汉大赋 大赋的艺术特点 精致的结构 华丽的词彩 梁园文学群体 以诸侯王梁孝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 形成 彬彬之盛 枚乘为其中之一 枚乘 七发 1 对先秦文学的借鉴 如 吕氏春秋 楚辞 庄子 等 3 2 逐步盘升手法的运用 赋中讽喻意图的表达是通过重重超越和逐步盘升实现的 赋中花费大量笔 墨去精心描绘的内容 正是作者最终要超越和否定的东西 音乐 饮食 车马 宫苑 田猎 观 涛诸事 3 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 赋写七事 一事一转 每写一事又反复渲染 精刻细画 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其设为问答的形式 散韵结合 笔墨铺夸 描绘精细 多用比喻和叠字 是成熟汉大赋的显著标志 枚乘和 七发 标志以地方诸侯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到来 是 转折点 七发 是 七体 开山之作 司马相如 汉赋创作成就最高 鲁迅 武帝时文人 赋莫若司马相如 文莫若司马迁 子虚赋 上林赋 合称 天子游猎赋 上林赋 巨丽之美 内容 1 帝国形象的塑造 2 统一观念的弘扬 3 时代精神 国民精神的体现 艺术 1 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 先写楚齐两诸侯王 再写天子 写上林苑时按东 南西北的顺序展示各方景观 把同类事物连缀在一起 如描写上林苑各种生物 时 2 主客问答的结构和夸张的笔法 子虚 乌有 亡是公 逐步盘升 3 句法灵活多变 句式长短不一 三言排比句描绘天子狩猎 起到紧促 急迫的效 果 营造出紧张而充满动感的气氛 东方朔 答客难 怀才不遇 设辞类作品 杨雄 蜀都赋 后世京都大赋之先声 四大赋 甘泉赋 河东赋 羽猎赋 长杨赋 羽猎赋 长杨赋 受 子虚赋 上林赋 影响 冷静沉着 有爱民思想 热情洋溢 甘泉赋 艺术成就最高 1 采用主体向观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 2 铺陈空间的多向纬度 兼有静态审视和动态描写 3 对骚体赋予新的功能 表现汉代盛世和天子的声威 是首创 杨雄后期 解嘲 逐贫赋 晚年对赋的批判性观点 小赋 王褒 洞箫赋 汉代咏物赋 代表作品 以悲为美 对枚乘 七发 有关乐器的描写有继承 4 东汉 东汉辞赋 1 题材 跨出宫廷 范围更广阔 各种社会问题成为创作诱因 2 讽喻 不适用 3 士人普遍的压抑感通过抒情赋抒发 但由早期的自怨自艾转到为社会申张正义 4 有隐逸倾向 但依旧有积极参与现实 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情感 5 汪洋恣肆豪迈雄杨被深邃冷峻 平正典雅的风格代替 散句单行的语言被骈俪对偶的句式代替 京都赋滥觞于杨雄的 蜀都赋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 班固 两都赋 西都赋 东都赋 肯定定都洛阳 东都 而不是长安 西都 宣扬崇文尚礼 法度为重的思想 借 西都宾 和 东都主人 两个虚拟人物的对话表达观点 对极力铺张描绘的事物持否定态度 艺术上 基本取法司马相如和杨雄 1 打破 劝百讽一 劝 讽 均衡布局 2 详略有致 别具匠心 3 在空间方位进行铺陈时别具匠心 对西都长安的夸赞 用的是回环往复的笔法 具体描写细致入 微 整体显得井然有序 错落有致 张衡 二京赋 大赋中篇幅最长 西京赋 东京赋 否定奢靡风气 推崇遵循圣贤之道 勤于朝政 体恤民情的君主风范 尊崇节俭 二京赋 的新意 1 民俗事象 如 西京赋 中角觝戏的描写 精彩纷呈 2 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生机盎然 开汉赋未有之境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 题旨比较复杂 涉及东都西都许多差异题旨相对集中 突出东都西都俭与奢的差异 选材避免与前重复 描写西都长安时采用回环往复的手法简化了些 主客问答的形式 抑客扬主 用理性的态度去写京都 民俗事象符合实际却不符合作者的理想 有很高审美价值却与他们的道德判断相疏离 东都的朝政礼仪过于理想化 有失真之感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 专写宫殿之雄伟壮丽 一方面赞其宏大崇高 豪华精巧 一方面暗寓天佑汉室 福祉绵长的颂祝之意 词藻华美 刻画传神 层次井然 气势飞动 灵异怪诞之气 体现尚奇尚怪的审美风尚 刘勰称之为 瑰颖独标 善图物写貌 5 述行赋 融会古今 抒发历史沧桑感 刘歆 逐初赋 汉代纪实性述行赋开山之作 经三晋旧地 借晋平公以后的一系列事件之古 讽西汉哀帝朝时期社会衰落之今 衰世之作 叹治乱 班彪 北征赋 经周秦旧地 正逢乱世 西汉灭亡 新王朝尚未建立 把自身的坎坷和百姓的疾苦联系在一起 乱世之作 叹兴亡 班昭 东征赋 承平之世 游历成周故地 从孔子 子路等前代圣贤的联想中 感受人之不朽 表达 身既没而名 存 这样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 蔡邕 述行赋 桓帝时期 五位宦官封侯 蔡邕在不情愿之下被征调去京 从陈留到偃师 经先朝故地 情绪波动越来越强 期限联想到一些君臣之间的危机 但不严重 到 达偃师之后 想到太康失政 东周王朝的危机等等 作者情绪变得沉痛激愤 主要着眼点在国家和人民 而不是自己的际遇 衰世之作 叹治乱 骚体赋 冯衍 显志赋 模仿屈原 有自传性质 班固 通幽赋 张衡 思玄赋 抒情小赋 张衡 归田赋 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 归田赋 描画了一幅明丽祥和 充满生机 情趣盎然的田园风景 作者于种种描绘抒写中着意追 求一种顺情适性 自我身心与外在环境和谐融洽的人生境界 厌倦仕途 还我本真 语言清新晓畅 挥洒自如 骈偶成份恰到好处 为后世骈体赋开创了良好的范例 赵壹 刺世嫉邪赋 针对汉末昏暗邪恶的社会现实所发 将批评的矛头直指当时最高统治者 刚猛无畏 肆意骋情 痛快淋漓 语言 简练质朴 刚劲有力 形式 短小灵活 不拖泥带水 开门见山 直抒胸臆 全无掩饰 祢衡 鹦鹉赋 咏物即咏人 借鹦鹉之奇姿妙质聪明慧辩而因材致祸 表达作者寄人篱下 身不由己 听天由命的凄惨心境 心理描写委婉细腻 苦情哀绝 句式工整 言辞华美 拟人 比喻 侧面烘托 6 汉 散文 两汉政论文的特点 1 和政治紧密联系 但不是阿谀 顺从 而是批评和指导 2 文章发自肺腑 感情真挚 艺术表现有气势 有力量 理直气壮 仗义执言 3 形式华美 词藻漂亮 排比 对偶 夸张 音节铿锵有力 西汉 历史散文 司马迁 史记 太史公记 太史公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十二本纪 十表 八书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传主也有例外 孔子没有侯爵 陈胜自立为王而都被列入世家 项羽没有天子称号而列入本纪 原 因有 历史贡献大 正义 作者本人与之惺惺相惜 史记 退天子 贬诸侯 讨大夫 思想成就 1 劝善惩恶 立意深远 如 酷吏列传 2 歌颂下层人民 鼓励正义斗争 赞颂优秀品质 如 刺客列传 3 推崇爱国英雄 志士仁人的高风亮节 如 李将军列传 艺术成就 1 历史与文学巧妙地结合 率笔直书 坚持 实录 发挥以真见长的特点 2 实录 不是有事必录 而是选择性地将突出人物性格的部分加以描写 3 善写典型事件 如鸿门宴 4 人物大多有鲜明的个性 表现出典型化与个性化统一的特点 5 善于在人物客观描写中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 顾炎武语 于叙事中寓论断 语言特点 叙述明白流畅 接近当时的口语 加入民间谚语 人物语言个性化 李将军列传 李广的形象 1 射技高超 勤学 天分 2 智勇双全 如解鞍退敌 3 关爱士兵 不屈权贵 4 爱国 奋不顾身 文章的思想 通过对李广一生事迹的描绘 一方面表现李广精湛的武艺 高尚的品格 控诉了统治者对人才的压 抑和迫害 表现作者愤懑不平的感情 艺术特点 1 生动的细节描写 解鞍退敌 中石没镞 2 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 通过公孙昆邪说李广的才能 3 使用对比 映照得多手法 用程不实对比 李蔡 4 语言精练准确 表现力强 大将军阴受上诫 7 班固 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 国语 国策 国别体 左传 春秋 编年体 政论文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西汉政论文 先秦诸子文章为建立自己的学说而各自著书立说互相攻歼 汉大一统下 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 由度 显得严谨朴实 武帝以后政论文向深广宏富 醇厚典重方面发展 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 贾谊 过秦论 贾陆 新语 贾谊散文分类 1 专题政论文 如 过秦论 2 就具体问题写的疏牍文 如 陈政事疏 3 一些杂论 贾谊有浓郁的战国策士遗风 纵横捭阖 善于夸张和渲染 以气势征服人 1 是通过鲜明的对比 造成巨大情感落差 如 过秦论 秦兴盛时的天下无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 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秦三世而亡 陈胜起义军的平庸六国诸侯军队的强大 2 是凸现气势 文字信息量大 以情感相驱动 3 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积极参与现实的精神 贾谊政论文的艺术价值 来自其迸发出的政治热情和诗人的浪漫想象 晁错 论贵粟疏 重农贵粟 强本抑末 抑制商人 防止其兼并农民 善分析 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 文风简洁明快 有商鞅 韩非遗风 其他散文 淮南子 原称 淮南鸿烈 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 墨 申 韩之说 1 多用历史 神话 传说来明事说理 如 原道训 引禹 舜 共工等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来阐 明失道而亡 得道而昌的道理 2 辞赋写法 特点和汉大赋一样 铺张扬厉 追求巨丽之美 如 本经训 对享乐场面的渲染 齐俗训 对各地风俗的叙述 3 浪漫主义色彩 如 览冥训 对女娲功成名就后遨游天地的展示的段落 8 董仲舒 为群儒首 阴阳灾异思想和逻辑严密 雍容儒雅的文风 著作 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 行文逻辑严密 环环相扣 联类引证 儒雅雍容 褪去了汉初说理散文的纵横排宕 之气 刘向 经学家 目录学家 散文家 新序 10卷 说苑 20 卷 是说理散文 代表作 1 说理散文继承董仲舒并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 如 条灾异封事 广引 诗经 论语 周易 等经典 推衍 春秋 灾异之旨 特点是结构严谨 逻辑清晰 以正论开篇 继之以反证 然后总结所提出的观点 结合实事以证之 2 新序 10 卷 说苑 20卷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趣事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编纂而成 劝诫 训教之意明显 3 很多篇章类似后来的志人小说 具有一定文学价值 4 继承 左传 写人笔法 如 齐大饥 的黔敖和饥者形象 5 成语熟典的流传 如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病入膏肓 唇亡齿寒 刘向在古代典籍的整理 编辑方面 战国策书录 管子书录 孙卿书录 西汉散文其他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 恒宽 盐铁论 书信体散文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 枚乘 谏吴王书 司马迁 报任安书 杨恽 报孙会宗书 9 东汉 史传散文 班固 汉书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 西汉人士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 公孙弘后期连受拔擢的人生经历 和其前期仕途受挫形成巨大的 反差 鲜明的对比 朱买臣拜为会稽太守后隐瞒身份演出一场滑稽剧等 展示了官场上形形色色的 世态人情 2 家族兴衰史的展示 酷吏列传 3 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 李广苏建传 4 精密的笔法 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 预示吉凶 分寸恰到好处 霍光金日磾传 将霍光 金日磾两人的谨慎的特点表现得细致入微 又将两人谨慎的不同之处表露出来 对后来霍氏家族的 覆亡 金氏家族的绵延的结局有照应 5 对起始事件的交代 道出公孙弘拜相封侯的情况是史无前例 6 篇末的逸闻趣事 史记 汉书 基本写单个人为主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历史 对酷吏的揭露和批判十分深刻对酷吏之家族的后代之美德进行称扬 悲剧色彩浓郁悲剧色彩不甚浓郁 但 李广苏建传 李陵和苏武的传记悲剧气氛较重 笔法疏荡往复重视规矩绳墨 精细 行文严谨有法 将人物的逸事琐事放在前面或穿插于文中这类小故事几乎都放置于篇末 赵晔 吴越春秋 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 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1 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 伍子胥奔亡过程中渡江 乞食两件事 增添了许多细节和相关人物情节 如击绵女的身世和命运等 文字量大增 情节复杂 险象环生 更吸引人 2 许多故事荒诞离奇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吴越春秋 基本人物和事件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但又 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体现了吴越文化特点 如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 3 人物塑造方面的性格刻画和外貌描写 如伍子胥 奔亡吴国后前期小心谨慎 后期直言强谏的性 格发展 描写其伟岸的男子汉大丈夫形象等 吴越春秋 越绝书 各篇之间是连贯的故事各篇独立成篇 略为松散 主要讲述历史故事除了讲述历史故事 还有地理 占气等方面的专章 略为驳杂 都以吴越争霸为线索 都出自吴越文人之手 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特点 曲折的故事情节 荒诞的神话传说 强烈的复仇意识 崇武尚勇的义侠形象 政论文 王充 论衡 宗旨 10 疾虚妄 要使语言的表达轻重得体 合乎实际 提出辨别真伪的标准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世俗的虚 妄之说 对圣贤经典多有辩驳 指出其不实之处 选材 不延续西汉政论文从治国修身笃学等方面切入 而是围绕人类自身的困扰展开 如人的遭遇 命运 天性 才气等等 手法 实论 型散文 用事实说话 援引历史和现实中的事例批驳虚妄之论 或同类相证 或用比喻 或逻辑推理 具有 很强说服力 反复诘难 文风雄辩 语言 接近口语 精炼通俗 用词朴实无华 在当时骈俪文风中独具一格 不模拟前人 完全根据文意组 织文辞 有创新精神 局限性 不承认意志上帝却认同时数的存在 不相信长生不死却相信相面术 不承认雷公龙神却认同民众求 雨的行为 王符 潜夫论 手法 采用正反对照和排比的笔法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语言 朴实无华 准确简练 相较于王充的 论衡 锋芒不及 但以温雅弘博见长 叙事散文 东汉碑文 不像秦刻石铭文那样凝重呆板 而是清丽自然 蔡邕 郭有道碑 陈太丘碑 游记 马第伯 封禅仪记 现今所能见的最早游记 笔法上影响 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 11 汉 诗 两汉乐府诗 乐府 的含义 起初 乐 是音乐 府 是官府 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带音乐性的诗体 唐代 是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 词曲也称乐府 汉乐府产生 先秦时期有 太乐令 等官职 汉称 乐府 扩充和发展在武帝时期 汉乐府作用 祭祀 采诗 观政教之得失 统治者享乐的需要 分类十二类 郭茂倩 乐府诗集 从汉至唐分类 其中 相和歌辞 数量最多 内容和思想 1 写战争 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 2 人民的苦难生活 东门行 3 上层社会的腐朽 丑恶 陌上桑 4 婚姻和爱情 江南 上邪 有所思 5 乐生恶死 薤露 蒿里 6 对长生的幻想以及沟通天人的理想 如 长歌行 上陵 表现人间苦乐和两性的爱恨时 受 诗经 影响 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 受楚文化影响 艺术特点 通俗 平易 深度 广度 丰富性不如诗经 1 叙事性 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 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a 用第三人称叙述情节 b 个性化的语言 对话和行为 来塑造艺术形象 c 详略得当 详叙事 略抒情如 十五从军征 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2 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如罗敷为理想化的人物 3 语言有强烈的民歌特点 四言 五言 杂言多种形式 通俗 表现力强 文学史上的地位 影响 1 开创了中国古代叙事诗创作的新时代 如 孔雀东南飞 2 引导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面有重要影响 如杜甫 三吏三别 3 主要形式五言 杂言对后世文人创作有重要影响 如鲍照大批杂言乐府 李白 蜀道难 将进 酒 等 名篇 上邪 思想 通过层层设想 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高尚情操 艺术特点 真炽热烈独特的抒情方式 刚健急促的语音节奏 12 东汉文人诗 五言取代四言 完整的七言诗产生 赋末附诗东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