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卢艳辉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5、对比:将和对比,突出了。 6、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8、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9、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反复:起强调作用。(反复,强调了) (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其作用主要有: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的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炼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亲切自然,口语化热情奔放幽默讽刺冷峻辛辣 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 (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1、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 2、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3、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 (二)、开放性试题: 1、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2、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 (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 (四)、赏析语言角度: 1、修辞。(最常用的角度)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 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 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 6、从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球物理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洞察阐释
- 多接入边沿网与智能终端融合-洞察阐释
- 可持续材料在热带卧室的应用-洞察阐释
- 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支付结算系统-洞察阐释
- 产业互联网发展态势-洞察阐释
- 多云共享文件夹的资源优化配置-洞察阐释
- 2025-2030中国热成型塑料包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游戏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液体酸性清洗剂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海运港口和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市质检)莆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瓷砖空鼓装修合同协议
- 2025年四川筠连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职生职业生涯课件
- 烟台2025年烟台市蓬莱区“蓬选”考选9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证(复审)考试笔试试题(300题)含答案
- 2025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备考题库
- 入团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崇明二模)
- 厂房钢结构施工方案
- 化妆品公司生产部奖惩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