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及其洄游特点.doc_第1页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及其洄游特点.doc_第2页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及其洄游特点.doc_第3页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及其洄游特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及其洄游特点求锦津 作者简介,求锦津(1994),女,浙江绍兴人,本科在读,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水产学院 A12资环摘 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渔业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我国海域的现状,概述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大致分布及其洄游特点。关键词:渔业资源;分布;洄游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Qiu Jinjin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ocean. China is rich in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Marine fishery of our country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waters in our country, and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fishery resources;distribution;migratory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海洋渔业资源的国家之一,有海域面积354.7万平方公里。海洋渔业资源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食品,因此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进行生物经济理论分析和生产能力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此之前,必须了解我国渔业资源的分布情况,以针对性地对各个海域做出相应的策略。一、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及其分布特点我国海域由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相连而成,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缺乏大洋寒流分布,均属太平洋西北部的陆缘海,但各海域的封闭程度不尽相同。4个海域中,除渤海内海属性较强、直接接受大洋暖流的注入量不够显著外,南海、东海和黄海的大洋暖流注入量均较充沛,且各海域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环流系统。虽然中国大陆架海域海洋渔业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且近海区和外海区间存在着广泛的物种交流,但世界性的广布种分布却极为稀有,特别是渔业资源量大的动物种类,更是少见。据中国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记载,我国海域游泳性渔业资源种类数约2700余种,其中鱼类1700余种、虾蟹等甲壳类900余种、头足类100余种,种类数由北向南呈逐渐递增趋势。依据各资源种类的栖息分布水域属性特点,可将我国经济渔业资源划分为以下几个生态类型:1、沿岸资源沿岸资源主要栖息于20 m以浅的河口、港湾、岛礁、潮间带和浅海水域,其栖息环境长年受沿岸水控制,具盐度低、温度年变化大等特点。多数种类是土著种,一般不作离岸长距离洄游。常见且渔获量较大的优质水产品种类主要有棘头梅童鱼、刀鲚、凤鲚、花鲈、叫姑鱼、褐鲳鲉、半滑舌鳎、黄鳍鲷、中国毛虾、脊尾白虾、短蛸等。2、近海资源 近海资源主要栖息于20-120 m的沿岸水和外海高温高盐水之间海域,由于受不同水系和不同水团的影响,该类资源具对环境适应强、分布范围广等特点,多数种类具长距离集群性的产卵、索饵和越冬洄游习性。常见且渔获量较大的优质水产品种类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白姑鱼、海鳗、鲐鱼、蓝圆鲹、竹筴鱼、马鲛鱼、银鲳、黄鲫、多种对虾、三疣梭子蟹、曼氏无针乌贼等。3、外海资源外海资源主要栖息于120 m以深的大陆架斜坡附近的深海海域,其栖息环境长年受外海高温、高盐水控制,具高温高盐、且年变化小等特点,多数种类一般不具向岸长距离洄游习性。常见且渔获量较大的优质水产品种类主要有澳洲鲐、方头鱼、黄鲷、马面鲀、金线鱼、水珍鱼、大眼鲷等。4、大洋性资源大洋性资源主要栖息于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架斜坡外侧深海海域,多为暖水性中上层大洋种类,具有个体大、行动敏捷、游泳速度快、逐海流行动的特点,常见种类主要为金枪鱼、旗鱼、鸢乌贼等,但我国海域的捕捞量不大,且上市量极低。二、我国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的洄游特点洄游是多数渔业资源种类为保证其种群繁衍、摄食和避开不良环境条件而采取的主动性选择行为,一般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定向性长距离集群迁移特点,是多数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属性。根据生活史不同阶段的生理需求,通常多数渔业资源种类的周期性洄游由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夏)洄游三个过程构成,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其特定的洄游路线;但也一些地方资源种类的洄游习性并不明显,一般仅在其栖息地附近区域作短距离往返移动。我国海域绝大部分渔业资源种类的产卵、索饵、越冬基本上是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部完成,一般不存在越海跨洋性洄游习性,其洄游规律基本自成体系。主要洄游类型可依据其迁移距离的长短,分为短距离移动资源、长距离洄游资源和跨域洄游资源三类。1、短距离移动资源该类资源多数为沿岸资源和外海深海资源,一般分布在沿岸水域、岛礁水域和大陆坡边缘底层水域。其洄游特点是距离不长,一般只在其栖息水域附近作往返移动。现以分布于我国近岸水域的梅童鱼为例说明。我国海域的梅童鱼有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两种,均为沿岸性种类,洄游不甚明显,一般仅作东、西之间或深、浅海域之间的移动,产卵期黄渤海为57月,东海为46月,南海为35月。黑鳃梅童鱼主要分布在渤海近岸水域,其越冬场在3800 N、11900-12100 E周围海域。棘头梅童鱼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均有分布,其中黄海棘头梅童鱼主要分布山东和江苏近岸水域,其越冬场有两处,一处在石岛东南的3500-3630 N、12300-12400 E附近海域,另一处是在黄海南部的3200-3400 N、12300-12500 E附近海域;东海棘头梅童鱼的产卵、索饵和越冬行为均在拖网禁渔区线以内的浅水区完成,群体尤以河口、港湾一带最为集中;南海棘头梅童鱼主要分布在水深为40 m以内的珠江口一带,群体尤以20 m以内的近岸水域为多。2、长距离洄游资源该类资源多数为近海资源和外海中上层资源,一般具有在沿岸水域产卵、近海水域索饵和外海水域越冬的洄游习性,该类种群的洄游特点是空间跨度大,洄游距离长。现以分布于我国近海水域资源量最大的带鱼为例说明。黄渤海群带鱼的越冬场,主要位于济州岛西南至3200 N以12600-12700E水深近100 m一带海域,越冬期1-3月。3-4月开始生殖洄游,陆续游向黄、渤海近海。5-6月分别进入水深20 m左右的海州湾、乳山湾、辽东半岛和烟威近海、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诸产卵场产卵,产卵后分散在各产卵场外围索饵。秋季索饵群开始集结,在黄海中部和北部较为密集,南界可抵3400 N,并与东海群带鱼的北部索饵群体相混杂。10-11月逐渐游向越冬场。东海群带鱼的越冬场,主要位于3000N以南、水深为60-100 m的外海海域,越冬期为1-3月。东海群基本上为南北向洄游移动类型,春季水温回升,分布在浙江中南部外海的越冬鱼群,其性腺开始发育,逐渐集群向近海靠拢,并陆续向北移动进行生殖洄游,3-4月少数早生群个体开始产卵,5月起鱼群聚集密度增大,经鱼山进入舟山及长江口渔场产卵,产卵期为4-8月,盛期在5-7月。8月起产卵鱼群数量明显减少,产过卵的鱼群除部分停留在产卵场附近海域索饵以外,主群继续北上,8-10月分布在黄海南部一带海域索饵,在资源旺盛时期,其北界可达3500 N附近海域,与黄渤海群带鱼相混合。6-7月在浙江北部至长江口一带产卵的晚生群带鱼,7-9月主要分布在东海北部至吕泗、大沙渔场南部索饵。10月后,随着天气转冷,渔场水温下降,早生群和晚生群一起开始越冬洄游,此时的鱼群栖息于沿岸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相交汇的混合水区。随着高盐水的消退和水温的下降,鱼群由北向南移动,其移动速度取决于高盐水和水温的变动,并形成著名的嵊山冬季带鱼汛。随着水温的进一步下降,鱼群逐渐进入越冬场。此外,分布在福建和粤东近海的越冬带鱼,2-3月开始北上,此时少数鱼群开始产卵繁殖,产卵盛期为4-5月,但群体不大,产卵后进入浙江南部,并随台湾暖流继续北上,秋季分散在浙江近海索饵。分布在闽南台湾浅滩一带的带鱼没有作长距离的洄游活动,仅随着季节变化作深、浅水间的东西向移动。南海北部大陆架带鱼是近海洄游性鱼类,每年11月从台湾海峡水域经福建东山岛进入南海向西南海区长途适温洄游,12月鱼群密集于珠江口担杆岛附近海域,并形成担杆岛渔场旺汛。其后,鱼群分两部分洄游,一支鱼群折返回到粤东渔场,沿岸北上,于翌年1-3月在浅水区域进行生殖,产卵完毕转向深海;另一支鱼群则沿30-40 m等深线继续向西移动,5月鱼群大都移动到上川岛外海附近,7月鱼群洄游到大洲岛附近海域,自此以后,带鱼即开始按原路线一直向东北洄游,其速度较西下时更快。北部湾及其湾口海域的带鱼移动范围较小,一般只在本海区作深浅和繁殖产卵移动。秋、冬季带鱼主要栖息于水深40-60 m海域,鱼群较分散。春、夏季带鱼开始集群游向沿岸浅水区产卵,产卵后又返回原水域,幼鱼则在沿岸浅水区成长,并随着个体的成长向深水区移动。3、几类主要跨界洄游资源我国大种群海洋渔业资源种类绝大多数不存在跨界洄游习性,但也有少数种类会洄游至日本海南部、琉球群岛东部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深沟海域。归纳起来,主要有东黄海日本海、大陆架大洋、河流海洋跨界洄游三种类型。(1)东黄海日本海跨界洄游类型资源该类型资源主要为外海种类,一般春季主要在我国东、黄海产卵,主群仍大多栖息于我国海域,但由于暖流的作用,夏秋季也存在着部分群体洄游至日本海西南部海域的现象,一般不会越过日本海的能登半岛海域。常见的种类有绿鳍马面鲀、澳洲鲐、鲐鱼、竹筴鱼、鰤鱼和太平洋褶柔鱼等。(2)大陆架大洋跨界洄游类型资源该类型资源主要为大洋性种类,主要分布在东海外海、南海外海和太平洋之间海域,具高度洄游习性,一般不为我国渔业利用,在我国近海海域也无规模性的渔业产量。常见的种类主要为金枪鱼和旗鱼类。(3)河流海洋跨界洄游类型资源该类型资源主要为降海和溯河性种类。常见的溯河产卵种类有大马哈鱼、刀鲚、中华鲟等,常见的降海产卵种类有日本鳗鲡、中华绒螯蟹等。其中洄游距离最长的种类为日本鳗鲡,其产卵场位于离我国数千公里以外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其次为大马哈鱼,其栖息生长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其余的种类多为在我国近海和沿岸水域繁育或生长。三、结束语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捕捞和开发利用过度,致使渔业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