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教案.doc_第1页
数控车床教案.doc_第2页
数控车床教案.doc_第3页
数控车床教案.doc_第4页
数控车床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 次101授课时间2010年11月9日1、2节授课章节名称内孔加工编程与实操授课专业、班级09级数控一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机床的操作能力目标车内孔的基本知识与编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内孔切削编程思路教学难点装刀、对刀技术课型新授课教法与学法 (教具)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后小结与作业总结:1|、关于车削内孔的一些基础知识讲解;2、根据图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编程。作业:绘图图纸,并进行编程。教学后记(教师课后填写)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10年11月7日主要步骤与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复习提问:我们讲解了复合固定循环,有哪几种指令?有什么区别?当我们车削内孔时,应如何进行加工呢? 车内孔(镗孔)的方法与基本知识一、 总结一下车内孔的坯料来源:(实心轴能否直接进行车内孔)1、 轴类零件进行钻削:如我们采用20的镗刀杆,故内孔应比20大,我们钻削25的内孔预备进行车内孔)。可首先使用10的钻头进行钻削,然后再进行钻25的内孔。可使用钢板尺来控制钻削的深度。2、 铸造、锻造的零件:(暖气接头、盘类零件)3、 无缝钢管或空心轴。二、 安装刀具的原则:除了课本上所讲的几点外,还应该注意:1、 刀具应稍高于中心,约1-2mm。2、 装刀时不要太平行于车床的Z轴,应稍向左偏点角度。3、 为确保安全,可在车孔之前,先用内孔刀在孔内试走一遍。三、 孔的分类:通孔与盲孔。通孔刀和盲孔刀的特点、不同之处。我们学校购买的都是盲孔刀,可用于通孔和盲孔的车削。四、 车削方向:从中心向外车,不能从外向中心车。编程练习:材料:5050毛胚,已经钻25的内孔。使用1:1的比例进行绘图,并编写程序。方法一:采用G00与G01指令:T0101 G99;G00 X100.0 Z100.0;M03 S800;G00 X28.0 Z2.0;G01 Z-20.0 F0.2;X24.0;G00 Z2.0;G00 X31.0;G01 Z-20.0;X24.0;G00 Z2.0;G00 X34.5;G01 Z-20.0;G00 Z2.0;M00;M05;M03 S1200;G00 X35.0;G01 Z-20.0; X24.0;G00 Z2.0;G00 X100.0 Z100.0;M05;M30;方法二: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我们采用G90循环指令进行编写。T0101 G99;G00 X100.0 Z100.0;M03 S800;G00 X4.0 Z2.0;G90 X28.0 Z-20.0 F0.2;X31.0;X34.5;G00 X100.0 Z100.0;M00;M05;M03 S1200;G00 X32.0 Z2.0;G90 X35.0 F0.08;G00 X100.0 Z100.0;M05;M30;总结:1|、关于车削内孔的一些基础知识讲解;2、根据图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编程。作业:绘图图纸,并进行编程。复习提问,引入内孔的加工讲解车内孔的一些基础知识边分析边讲解绘制图纸,进行编程练习,边讲解,边鼓励学生进行编程。最后在大屏幕上提供出标准的编程答案。采用G00和G01方法进行编程时,如何处理刀尖的运动方向?注意运动方向和车削内孔相反。我们采用G90循环指令进行编程练习。这种方法要注意起刀点和终止点的刀尖运动规律。总结车削内孔的基础知识和编程知识。520201010205周 次10-2授课时间2010年11月9日第3、4节授课章节名称第三章 车削内孔的基本操作练习授课专业、班级 09数控二 数控加工与编程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加工内孔进行对刀能力目标分成小组,安装刀具、安装工件、钻孔、对刀操作练习情感目标让学生安装刀具、进行钻孔、内孔对刀的基本练习。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安装刀具、对刀操作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型1、实践课,进行安装刀具、对刀练习教法与学法 (教具)对刀练习课后小结与作业总结:实操训练、安装刀具、对刀。作业:熟练的进行对刀验刀操作。教学后记(教师课后填写)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授课教师备课时间 2010年11月7日主要步骤与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 车内孔的对刀练习复习:我们讲解了车削内孔的编程方法和一些基础知识,这两节课,我们就要进行实操训练了。那么如何安装刀具呢?如何控制刀具的安装高度呢?如何进行对刀呢?我们就要进行逐步讲解。一、 分成小组安装刀具:根据学习小组进行分组,每10人一组,每两个人一次机会。1) 准备刀具、安装刀片、垫片若干。2) 测量1号刀的中心高:210mm,我们内孔刀应安装211-212mm高即可。3) 刀具伸出长度:60mm左右。4) 刀具安装基本上合Z轴平行,可稍微倾斜一点。二、 钻 25内孔:取变径套,安装25 钻头,装入尾座内,让学生训练安装变径套的方法,如何安装,如何拆装。安装时,应顺时针转动,稍微用点劲,安装到位后,不能取出。拆装时,只要反转即可利用锥度自动退出。三|、钻内孔:1)启动主轴MDI方式下,主轴转速500。2)慢慢将尾座推至接近工件。3)将钻头靠近中心位置,用钢板尺记下尺寸。4)慢慢进行钻削,记下钻头的结束尺寸。5)退出工件。6)卸下钻头。7)反复重复练习。四、对刀训练:1)将内孔刀慢慢移动到工件,主轴停止,让刀具试通过,验证刀具安装的正确性,然后慢慢退出。2)启动主轴。3)Z方向对刀:内孔刀碰端面,然后沿着X正方向慢慢退出,在刀补内输入Z0.0;注意:不能车至中心,然后再推出。也就是说刀具不能沿着X的负方向运动。4)X方向对刀:慢慢让刀具进入内孔,碰内孔壁,然后车约10mm,然后沿Z方向退出。停机、测量、输入刀补。测量时,应注意转动游标卡尺,找最大直径处。五|、输入程序,校验程序、机械回零。六、重新对刀,验证刀补。七、加工工件,进行测量。T0101 G99;G00 X100.0 Z100.0;M03 S800;G00 X4.0 Z2.0;G90 X28.0 Z-20.0 F0.2;X31.0;X34.5;G00 X100.0 Z100.0;M00;M05;M03 S1200;G00 X32.0 Z2.0;G90 X35.0 F0.08;G00 X100.0 Z100.0;M05;M30;总结:1) 进行装刀训练、钻内孔。2) 进行对刀操作,输入刀补。3) 校验程序,机械回零。4) 对刀,进行自动运行。作业:总结对刀的步骤和方法。强调安装内孔刀的重要性。安装刀具训练钻内孔训练、讲解。对刀训练对Z方向和X方向。输入程序,机床锁住,程序校验。检查程序、校验程序5202020205周 次10-3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0日第1、2节授课章节名称第三章 车削内孔的基本操作练习授课专业、班级09数控二 数控加工与编程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加工内孔进行对刀能力目标分成小组,安装刀具、安装工件、钻孔、对刀操作练习情感目标让学生安装刀具、进行钻孔、内孔对刀的基本练习。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安装刀具、对刀操作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型1、实践课,进行安装刀具、对刀练习教法与学法 (教具)对刀练习课后小结与作业总结:实操训练、安装刀具、对刀。作业:熟练的进行对刀验刀操作。教学后记(教师课后填写)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授课教师备课时间 2010年11月7日主要步骤与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 车内孔的对刀练习复习:内孔刀具的安装高度是多少?如何进行对刀?如何校验程序?仍有一部分同学没有练习,今天,我们应该反复练习,进行熟练操作。一、分成小组安装刀具:根据学习小组进行分组,每10人一组,每两个人一次机会。5) 准备刀具、安装刀片、垫片若干。6) 测量1号刀的中心高:210mm,我们内孔刀应安装211-212mm高即可。7) 刀具伸出长度:60mm左右。8) 刀具安装基本上合Z轴平行,可稍微倾斜一点。三、 钻 25内孔:取变径套,安装25 钻头,装入尾座内,让学生训练安装变径套的方法,如何安装,如何拆装。安装时,应顺时针转动,稍微用点劲,安装到位后,不能取出。拆装时,只要反转即可利用锥度自动退出。三|、钻内孔:1)启动主轴MDI方式下,主轴转速500。2)慢慢将尾座推至接近工件。3)将钻头靠近中心位置,用钢板尺记下尺寸。4)慢慢进行钻削,记下钻头的结束尺寸。5)退出工件。6)卸下钻头。7)反复重复练习。四、对刀训练:1)将内孔刀慢慢移动到工件,主轴停止,让刀具试通过,验证刀具安装的正确性,然后慢慢退出。2)启动主轴。3)Z方向对刀:内孔刀碰端面,然后沿着X正方向慢慢退出,在刀补内输入Z0.0;注意:不能车至中心,然后再推出。也就是说刀具不能沿着X的负方向运动。4)X方向对刀:慢慢让刀具进入内孔,碰内孔壁,然后车约10mm,然后沿Z方向退出。停机、测量、输入刀补。测量时,应注意转动游标卡尺,找最大直径处。五|、输入程序,机床锁,校验程序、关闭机床锁、机械回零。六、重新对刀,验证刀补。七、加工工件,进行测量。T0101 G99;G00 X100.0 Z100.0;M03 S800;G00 X4.0 Z2.0;G90 X28.0 Z-20.0 F0.2;X31.0;X34.5;G00 X100.0 Z100.0;M00;M05;M03 S1200;G00 X32.0 Z2.0;G90 X35.0 F0.08;G00 X100.0 Z100.0;M05;M30;总结:1) 进行装刀训练、钻内孔。2) 进行对刀操作,输入刀补。3) 校验程序,机械回零。4) 对刀,进行自动运行。作业:总结对刀的步骤和方法。强调安装内孔刀的重要性。安装刀具训练钻内孔训练、讲解。对刀训练对Z方向和X方向。输入程序,机床锁住,程序校验。检查程序、校验程序5202020205周 次104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0日3、4节授课章节名称内孔加工编程与实操授课专业、班级09数控二 数控加工与编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机床的操作能力目标车内孔的基本知识与编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内孔切削编程思路教学难点装刀、对刀技术课型新授课教法与学法 (教具)编程仿真课后小结与作业总结:1|、G71指令车削内孔讲解2、编程实例。作业:绘图图纸,并进行编程。教学后记(教师课后填写)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10年11月7日主要步骤与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采用G71指令车削内孔练习复习提问:我们采用复合指令车外圆,今天,我们能否采用G71指令车内孔呢?新课讲解:采用G71指令车削内孔练习G71 U(d)R(e)F S T ;G71 P(NS)Q(NF)U(u)W(w) ;N(NS) N(NF) ;参数说明:U(d):粗车时X方向单次切削深度,半径指定。R(e):粗车时X方向单次的退刀量,半径指定。P(NS):精加工轨迹的的第一个程序段号;Q(NF):精加工轨迹的的最后一个程序段号;U(u):X方向精加工余量。直径W(w):Z方向精加工余量;F:切削进给速度;S:主轴的转速;T:刀具、刀偏号。那么我们采用G71指令进行编程时,应注意什么呢?1) G71的第二行的U值应为负值。2) 精车路线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必须沿着X方向进刀或退刀。3) 注意起刀点的变化。4) 可以通过图形显示功能来观察车削路线。实例:采用1:1比例进行绘图,并编制程序。参考程序:T0101 G99G00 X100.0 Z100.0M03 S800G00 X32.0 Z2.0G71 U1.0 R0.5G71 P100 Q200 U-0.5 W0 N100 G00 X40.0G01 Z-20.0X35.0Z-50.0N200 X30.0G00 Z2.0X100.0 Z100.0M05;M00;M03 S1200;G00 X32.0 Z2.0G70 P100 Q200 F0.08G00 X100.0 Z100.0M05M30总结:1|、G71指令车削内孔讲解2、编程实例。作业:绘图图纸,并进行编程。复习提问,引入G71车削内孔的加工讲解车内孔的一些基本指令边分析边讲解绘制图纸,进行编程练习,边讲解,边鼓励学生进行编程。最后在大屏幕上提供出标准的编程答案。注意刀尖的起点坐标。注意运动方向和车削内孔相反。U值的选择、循环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坐标。总结车削内孔的基础知识和编程知识。总结、布置作业。52020201010205周 次105授课时间2009年11月10日5、6节授课章节名称内孔加工编程与实操授课专业、班级09数控二 数控加工与编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机床的操作能力目标车内孔的基本知识与编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内孔切削编程思路教学难点装刀、对刀技术课型新授课教法与学法 (教具)编程仿真课后小结与作业总结:1)用G71指令编写。2根据图纸,熟练的编写程序。作业:根据图纸进行编程。教学后记(教师课后填写)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10年11月7日主要教学步聚与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G71指令练习需要两端进行加工时的程序应如何编写。复习提问:上次,我们讲解了G71指令的应用,那么如果是两端都需要加工的零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根据图示按1:1比例,进行绘制,然后编程。该零件为对称零件,我们应注意保证总长,才能保证长度方向的尺寸。一端程序:O0002;T0101 G99G00 X100.0 Z100.0M03 S800G00 X22.0 Z2.0G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