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十四中二一三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2013年11月11日8时至9时40分;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本试卷分本卷、附加两部分,其中本卷满分100分,附加满分20分。共8页。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黏合(nin) 罗布泊(p) 百舸争流()b模样(m) 黑魆魆(q) 酒阑灯灺(xi)c田塍(chn) 什刹海(ch) 铩羽而归(sh)d颠簸(b) 差不多(ch) 按捺不住(ni)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摇曳 愧杀 啮噬 费寝忘食b横辐 战栗 抑或 容销金镜c文身 悠邈 逃遁 恪尽职守d犄角 不啻 慵赖 穷困潦倒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2)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而要真正体悟崇高的爱国情感,则 _需要思考, 需要我们付诸行动。(3)不要以为这两个问题 。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的互补,或许可以为21世纪的人类文明提供许多新的发展思路。a发源地 既/也 无足轻重b发祥地 不仅/更 无足轻重c发源地 不仅/更 举足轻重d发祥地 既/也 举足轻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合理的分配比例,所以地方政府倾向偏重于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性的公共项目中。b浙江省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施行填报平行志愿。此举大大提高了考生的录取率,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好评。c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会更加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和维护。d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5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a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b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既是伟大的成功者又是平凡的幸福者。 c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d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到底是伟大的成功者还是平凡的幸福者。6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3分)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仿写: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3分)。(1)指点江山,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3)肴核既尽, 。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4)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5)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漫漫而游 漫:随意b穷回溪 穷:尽c箕踞而遨 遨:观赏d故为之文以志 志:记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则施施而行 吾尝终日而思矣b穷山之高而止 蚓无爪牙之利c醉则更相枕以卧 輮以为轮d游于是乎始 生乎吾前10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6分)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 折:弯曲。景:影。12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加以解说(2分)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年轻时应该去远方肖复兴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的11个州的路线图。出发后的第三天,他从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我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就了他的性格。我也想起我自己,在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青春的曲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也要借着风力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这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14第一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15第段中带点的“这一切”指代什么?(2分)16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17作者认为年轻时去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5分)18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年轻时就要去远方漂泊”,对此你如何理解?你是如何看待漂泊对于人生的意义?(6分)四(4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加法与减法。有的人在做加法,知识增多了,财富增加了,思想增强了,人生更丰盈了;而有的人在做减法,减去欲望,减去名利,减去纷扰,人生更纯粹了。加是一种成长,减是一种成熟。一加一减乃人生大智慧。人生无非两种境界: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以人生的加减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附加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注】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荫y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凡士之蕴其所有 蕴:藏b犹从辟书 辟:征召c次为十卷 次:依次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采取,择取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4分)a盖愈穷则愈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辄抑于有司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其为文章 其皆出于此乎d因索于其家 因坐法华西亭2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d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23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b往往探其奇怪c出语已惊其长老d辄序而藏之2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作者开篇提出世人的看法并加以分析,段末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b梅圣俞孩童时就显露出诗歌才华,学习六经仁义的学问后,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求取悦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却没有向朝廷推荐梅圣俞,使其得到任用。d这篇书序主要论述了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同时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高一语文阶段性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 a(黑魆魆x 田塍chng 按捺不住n2 c(废寝忘食 横幅 慵懒)3 b(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不仅更,递进关系;既也,并列关系。无足轻重,不重要;举足轻重,很重要)4 d(a项赘余,删掉“倾向”或“偏重”。b项成分残缺,“施行”后缺失宾语中心词“举措”。c项语序不当,“不仅”放句首。)5 c6示例:有人感叹冬天,因为她的肃杀,仿佛冷酷而悲凉的社会;有人赞颂冬天,因为她的洁净,犹如清纯而高雅的情趣。(3分,语意切合,句式相同,比喻恰当。有欠缺酌扣)7(1)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3)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 (4)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8 b 走遍9 a(a表修饰 b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c连词,而/介词,把 d句中语气助词/在,介词)10 a 以往所游并没有真正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11(1)自从我成为罪人(遭到贬谪),居住在这个州以来,常常忧惧不安(“僇人”“惴栗”译错各扣1分)(2)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一无所见,而我却仍然不想归去。(意思对即可得2分)12 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每点各1分) 13答题要点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