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复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病句复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病句复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病句复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4页
病句复习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句修改八项注意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在涉及到复句的病句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高考试题)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动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能力提升: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 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高考试题) 4.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 5.“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6.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二.注意出现“禁止” “防止”类词的句子。有些词语,如“禁止” “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2003年 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应去掉“不”。能力提升: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94年高考题) 2.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3.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2004年 扬州中考试题) 4.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2006年 广东湛江中考试题) 5.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2004年 衡阳中考试题) 6.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2005年佛山市课改区中考题) 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命题者也喜欢用多个否定词来迷惑考生,因此我们对反问句要有清楚的认识: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在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分析:“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去掉“不”。能力提升: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高考题) 2.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不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3.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4.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5.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四.注意句中的介词。介词的运用上,极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做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里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了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例: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2004年 广东湛江中考试题)分析: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介词。能力提升:1.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2.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3.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2003年 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 4.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使他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2004 年扬州中考试题) 5.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五.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这类句子常出现由并列短语作谓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情况,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语病。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时,就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就要留心它们是否都能与前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例1: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004年 长沙中考试题)例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分析:例1句中先“解决”再“发现”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及时发现并解决”。例2 “注视和倾听着”这一并列短语中“倾听”可以与“报告”搭配,可“注视”与“倾听”就不能搭配了,句子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能力提升: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2.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3.老知青在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和状态。 4.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5.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六.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我们平时掌握好这些规则,即可以避开命题者的陷阱了。此外还要注意出现重复啰嗦的语病。例1: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例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2004年广东中考试题)分析:例1使用 “减少” “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例2“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能力提升:1.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2005年 山东菏泽中考试题) 2.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3.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4. 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佛山市2003年中考题)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6.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好减少一倍。 七.注意出现“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前后搭配情况。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因为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它们后面大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接,这样才能搭配。可是命题者常在这里设置语病,有的在双提词的后面跟了“能”“否”等表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例1: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例2: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分析:例1前面的“内容正确与否”表示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却是单承,前后不一致,产生语病。可以在“作品”后面加上“优劣”并删除“一个”。例2 “做好”是单提的,“是否深入”是双提的,前后不一致。应该在“做好”前面加上“能否”。能力提升:1.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2004年长沙中考试题) 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2005年佛山市课改区中考题) 3. 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4.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5.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6.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八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没有上述病态特征,从语法上也看没有语病,这时就要注意句子中的成语或词语的感情色彩,读题时要注意这个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能力提升:1.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2.这次演讲比赛暴露出了很多才思敏捷的学生。 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 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5.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河对岸。 6.让国旗、军旗和区旗邀游太空这一举措的始作俑者,是两位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 以上介绍的这几种辨析语病的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当然,不是所有的语病都能通过这些方法辨析,做题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九、定语的顺序限定描绘大长高 形状年龄和新老 颜色国籍出材料 作用类别往后靠多项定语的顺序:如果中心语前面的定语不止一项,也就是说一个中心语前面有多个定语,这些定语并不是随便叠加在一起的,那么这层层叠加的定语就存在一个排列顺序的问题。关于多项定语的顺序留学生的偏误如:*那家工厂生产了塑料的优质的很多产品。*我很喜欢精美的那本我的汉语词典。*一辆刚买来的我的自行车被偷走了。多项定语的顺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最基本的规则是限制性定语在描写性定语的前面。例如姐姐的那条漂亮长裙非常贵。(领属+性状)*漂亮的姐姐的那条长裙非常贵。(性状+领属)那所校园里高大的树木很多。(处所+性状) *高大的那所校园里树木很多。(性状+处所)关于多项定语的顺序,除了上述基本规则外,还有以下几条细则:如果多个定语都是限制性定语,按照距中心语由远到近的顺序依次是:领属性定语+表处所或时间的定语+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如:我在南京的那位同学明天要来北京。(领属+处所+指量)如果多个定语都是描写性定语,一般来说,它们的顺序是:主谓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不带“的”的表属性、质料等的形容词、名词。如:那个个子高高的漂亮的藏族姑娘。综合起来,多向定语的顺序是:领属定语+时间处所词语+指量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不带“的”的表质料、属性的形容词、名词。例如:哥哥的那件新买的羊皮大衣丢了。(领属+指量+动词+质料)山脚下那条碧玉般清澈的小河是我儿时的天堂。(处所+指量+形容词+不带“的”的形容词)从逻辑上讲,跟中心语关系越密切的定语就越靠近中心语。但是,有些词语比如量词短语就比较灵活,位置可前可后。例如:哥哥新买的那件羊皮大衣丢了。(领属+动词+指量+质料)以上只是对多项定语的顺序作了一个大概的说明。应该说,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由于说话者语言表达的各种需求,情况要远比这复杂得多,需要我们细心地去体会、把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扩展对话的方法来进行。如:老师:美美,周末你去哪儿了?学生:我去书店了?老师:你买了什么?学生:我买了书。老师:你买了几本书?学生:我买了一本书。老师:你买了一本谁写的书?学生:我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书。老师:你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什么书?学生:我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故事书。老师:你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什么故事书?学生:我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儿童故事书。同样再和别的同学进行同样的扩展练习,不再赘述。十、歧义句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另外还有许多:很搞笑! 1、“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读“bi”可以理解为他做不让爱人知道的事;读“bi”就是说明他的媳妇是残疾人。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有待考证。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她弟弟和我说的一模一样。”到底是他弟弟说的话和我说的一模一样还是他弟弟跟我猜想,说得一模一样? 总之,歧义句就是一个句子没有固定的意思,有两种或多种理解和意思。 歧义句:在蒋王庙前一站下车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 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 l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 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n 时,表示“看守”;读k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 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 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 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 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 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 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 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 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 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 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 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 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张连和黄惠的朋友。(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 和 记者;B.主要的 领导和记者) (3) 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 产生歧义。例如: 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 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 军队偏正结构) 红烧牛肉(A.一种厨事活动;B.菜名) (6)“动词 名词(的) 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 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 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六、 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同学;B.王玲的同学) 例如: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A. 他对美兵笑了笑;B.美兵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