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分型.doc_第1页
腺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分型.doc_第2页
腺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分型.doc_第3页
腺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分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分型殷军摘要目的:研究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特点、病理基础、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资料,就其病理与超声显像的关系及超声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9%(11/14例)。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四型:型:乳头增生型2例;型:结节增生型2例;型:弥漫增生肥厚型4例;型:混合增生型6例。结论: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定位和定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超声显像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and Typing of Cystitis GlandularisYin JunDept.Function,Fuling Central Hospital Chongqing408000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ultrasonographic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cystitis glandularis.Methods:The pathologically proved 14 patients ultrasonograms of glandular cystit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sonographic patterns.Results:The patterns were divided into papillary(n2),nodular(n2),diffuse(n4) and mixed(n6).Conclusion:Ultrasonography is useful for diagnosis typing of glandular cystitis.KEY WORDSCystitis glandularisUltrasonography腺性膀胱炎是1899年Stoerk1首先描述的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是慢性膀胱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现将我院1995年以来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4例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分型诊断结果总结如下,并探讨超声在本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76岁。病程6个月到17年。临床均有尿频、尿急和尿痛,其中肉眼血尿8例,排尿不畅9例,合并膀胱结石6例,前列腺增生7例,肾功能衰竭2例。全部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并经膀胱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采用EUB-450,Biosound-AU4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膀胱充盈下,于耻骨联合上方多方位探查膀胱,发现病灶后常规显示其二维图像,然后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状态及能量多普勒(CDE)状态观察病灶血流特征,并取样记录血流频谱,记录动脉血流频谱的最高流速(Vmax)、最低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本组14例腺性膀胱炎超声误诊为膀胱肿瘤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9%(11/14例)。总结本组14例腺性膀胱炎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及手术病理特点并结合贾氏2分型,我们将本组声像图表现分为四种类型:型:乳头增生型。2例,其中1例误诊为膀胱肿瘤。本型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内壁呈乳头状或息肉状或绒毛样增生突向膀胱腔内,呈实质中强回声,边缘不规整,基底宽大,周围膀胱壁增厚,病变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多见,振动腹壁时膀胱内病灶有漂动感(图1)。CDFI及CDE血流信号稀少。图1型:乳头增生型型:结节增生型。2例,误诊为膀胱肿瘤1例。本型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内壁局限性增生呈团块状或结节肿瘤样增生突起,内部呈中低回声,边界清楚,表面毛糙欠光整,基底宽大且层次结构尚清晰,周围膀胱壁增厚(图2)。CDFI及CDE于结节基底部可见星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以静脉血流频谱为主,偶可见动脉血流频谱。图2型:结节增生型型:弥漫增生肥厚型。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壁呈节段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轻者膀胱壁增厚仅数毫米,重者整个膀胱壁增厚可达几厘米,膀胱腔明显缩小,粘膜粗糙不光滑,回声不均,可有散在分布的细小蜂窝状小囊性暗区,粘膜下层结构层次可辨认,膀胱顺应性减低(图3)。本型常可导致双肾积水,肾功能衰竭。CDFI及CDE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多为细线状平行于膀胱壁的静脉血流,亦可偶见动脉血流,多为低速高阻型。图3型:弥漫增生肥厚型型:混合增生型。6例,其中误诊为膀胱肿瘤1例。声像图表现为在弥漫增生肥厚的基础上合并有乳头增生和/或结节增生的混合型,兼有前三型之表现(图4)。为本病最常见声像图类型。图4型:混合增生型讨论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因素刺激有关,上述因素刺激使膀胱粘膜移行上皮细胞变性、化生,并向粘膜下固有层伸长增生形成上皮细胞巢,称之为Brunn细胞巢3,进而在巢内发生化生形成腺样结构,即称为腺性膀胱炎。由于上皮细胞可分泌粘液,逐渐聚积以致中央形成囊肿,又称之为囊性膀胱炎。腺性和囊性膀胱炎实质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最常累及膀胱颈和三角区,亦可累及全膀胱粘膜或双侧末端输尿管而引起双肾积水。肉眼观可呈乳头状瘤样型。泡疹样型、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广基蘑菇状型或尖叶状高耸的实体性物1。以上病理形态学改变是超声影像诊断的基础。腺性膀胱炎的结节增生型和混合增生型其声像图表现与膀胱肿瘤极为相似,超声鉴别有一定困难,而常被误诊4。总结本组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5,我们认为以下声像图特点有助于本病与膀胱肿瘤的鉴别。1.二维声像图上,腺性膀胱炎的增生团块或结节常不规则,无球体感,肿块纵横径比值常1,瘤体基底界线不清,层次结构消失紊乱,内部回声不均质;2.CDFI及CDE显示肿瘤血管多在基底部呈小草或树枝状向肿瘤内部及四周伸展,呈五彩花色血流,多可记录到动脉频谱;而本病血管分布多与膀胱壁平行,呈星点状或短线状红色或蓝色单色血流,血流信号稀少,无周边血流,多为静脉频谱,动脉血流极少且RI0.60;而恶性肿瘤RI0.50;3.本病临床多有尿路刺激征,排尿困难及血尿,病史较长,常有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男性患者多有前列腺增生,女性患者多有慢性盆腔炎及尿道炎,而膀胱肿瘤多为无痛性血尿,少有尿路刺激征,病史短发展快。作者单位:408000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功能科参考文献1王林辉,马永江.腺性膀胱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2,7(4):2572582张武主编.现代超声诊断手册.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742753张祖豹,祝宇,杨玖生,等.腺性囊性膀胱炎17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