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doc_第1页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doc_第2页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南市2009年语文学科参评论文浅谈 “学生的语言积累”淮南市潘集区汪庙中学 平家书 4334136“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何谓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应包含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品质、文化修养、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六个方面的要素。这六个要素中,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思维品质应属于工具性,文化修养、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应属于人文性,合起来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是这种统一,赋予语文这种“工具”以特有的人文内涵它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的工具。同时,也正是这种统一,赋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以独特的呈现方式它是在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感悟,通过读、写、听、说等具体的语文实践自然呈现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架空文本和语言,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去追求所谓的“人文性”,而应该依托于语言,通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1、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进行积累实验教材的课后训练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一读,写一写”;二是课后练习题。“读一读,写一写”涉及到的主要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的基石,没有基石,就不能建立起交流大厦。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说的是只要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可见把“读一读,写一写”这项工作抓落实,抓到位,可以改变学生词不达意、词汇贫乏等“语言痛苦”现象,逐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解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无米之吹”的难题。因此教师应持之以恒地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项工作,当然在方式方法上可以灵活点,比如除了读读写写以外,还可以采用造句、联词组段等等,让学生在活学活用中,内化语言材料,提高积累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课后练习题。实验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一般包括整体感知、文笔精华和延伸拓展这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多种美,如立意美、结构美、技法美、情思美、神韵美、形象美、意境美、风格美等都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语言才是根本。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几乎每篇教读课的练习题都有一道围绕“文笔精华”设计的题目,这些问题涉及到两方面:一是根据语境品位语言,具体关联到词语的准确运用,生动运用,倒装句、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等。二是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活学活用,内化课文语言。由此启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深化语言积累。2、利用课外泛读作品进行积累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大量积累书面语的语言材料,而读书,正是学生积累的最好手段。.作家之所以能够拥有一支生花妙笔,不断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更是得益于这种积累。巴金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为配合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阅读积累本,并规定相应的积累要求。例如:每日必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的书再多,不做笔记,也忘得快,所以在整个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些书,做一点摘要。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之初,指导学生摘要作品名、作者简介、自己喜欢的字词、成语、句、段、篇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老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积累本(每周一次),及时反馈信息,对记录详尽认真及方法得当的学生给予表扬。每周交流:学生阅读面是丰富多彩的,收获也是多彩多姿的。每周抽出一定时间交流在最近的阅读过程中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全班同学记录在阅读积累本上。这样,每个学生在将个人财富变成集体财富的同时,也吸收了他人的知识养分,最终达到全班同学的集体提高。并且可以探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围绕一部名著,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课堂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评价,相互借鉴,从而升华对该名著的理解或感悟。二、在背诵中积累语言我国自孔子率先以“雅言”吟诵文章之后,学界便逐渐兴起诵读之风。唐代韩愈穷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清代学者顾亭林酷爱诵读“十三经尽皆背诵”。可见他们对诵读所下的功夫,诵读也成就了他们的学业。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的高妙之处。很多专家都痛心于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书声,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二、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学生中难以将课文熟读一遍的却大有人在。”其实,阅读教学,就该在“读”字上下工夫,直至学生读正字音,读通词句,读断句读,读准语调,读请思路,读懂技法,读出感情。并在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范例,把课文的句式、语调、语法规则、修辞手段等深深的印入脑海,并以“格”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回头遇到同样的语言,“格”就神速地出现,并迅即“同化”和“顺应”,范文中的句式和辞采便可化为己有。正如清代唐彪所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曾国藩在家训字谕纪泽中也指出了诵读的重要性:“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这些精辟论述无不阐明诵读是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在写中积累学生的语言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提出“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多读多背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动笔写,引导他们去关注、思考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等等。激励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虽然幼稚天真却充满想象、充满灵气的心声。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随笔积累本,每周写两篇左右。一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对生活感情,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独特的感受,书面形式写出来;二写读后感,阅读课外作品,有所触动,有所启发,记下自己的心语;三是与单元主题课文内容相衔接,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四、在活动中积累学生的语言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语,今有“大语文教育观”之说,说的都是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见,语文学习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语言积累就是在生活中生成的。为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空间,可以举办一系列的语文知识竞赛。如识字竞赛、文学知识竞赛、赛诗会、诗歌朗诵会、作文比赛、课本剧大赛等。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可以指导学生走上社会,搜集有代表性的人名、对联、公司名、店名、精彩的广告、匾额等,编成“集锦”;搜集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报刊病句、低劣广告等,编成“举隅”;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等,编成“荟萃”。在感受自然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去感受 “书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探索月球的奥秘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引导学生收集关于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