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梧桐意象解读内容简介:本教案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度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品评鉴赏丰富典型的古典诗词佳句,让他们感知到梧桐这一诗歌意象所蕴含的凄清悲凉的象征意义,以及被人们赋予的刚强正直的内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梧桐”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意蕴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赏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方法诵读法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探究式阅读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具准备CAI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二 教师提问:同学们回想一下 在以往学习中国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我们都接触过哪些常见意象?(一)提示:这种意象可以是一种植物,一种动物,甚至是一种象征性的动作形态。(二)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然后自由发言学生甲:月亮,在我国古代诗词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手法。学生乙:说的对,“对月怀乡,对月思人“,月亮经常与离情别绪联系在一起。学生丁:“岁寒四友”,松、竹、梅、兰,它们是品行高洁的象征。学生甲:古人经常用登楼凭栏的动作和情景来传达相思之情。(三) 教师小结:大家都分析得很好,这些意象早已成为诗人情感意念的一种载体。在古代诗词中,还有许许多多意象值得我们去推究,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古代诗词中的另一重要意象:梧桐。三 进入对梧桐意象的解读(一)教师提示:有这样一句古语,叫“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梧桐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形体高大,枝繁叶茂。古人经常将它种植在庭院之中。每当秋季来临之季,梧桐树叶便会随风飘落,漫天飞舞,这样的情形会被文人墨客们赋予怎样的内涵呢?(二)课件投影有关梧桐意象的诗词文字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明朝夏完淳卜算子.断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南唐李煜相见欢)(三)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诗词意境明确:以梧桐悲秋,寄寓凄苦之情,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梧桐成了凄清悲凉的象征。(同步课件图片显示:在昏黄暮色的衬托下,一位羁旅天涯的游子手牵一匹羸弱的老马,眼望苍穹,一棵高大的梧桐矗立其旁。秋风吹过,黄褐色的梧桐树叶漫天飞舞,一派凄清肃杀之气。)(四)具体诗歌赏析1课件投影显示唐代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2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各抒己见学生甲:这是写一个身处深宫的女子的悲惨生活的,写她直到深夜也无法入睡,让人感觉很凄清悲凉。学生乙:我见过这首诗,它的主人公是班婕妤,她是史书上记载的一位幽雅贤德的女子,名门闺秀,汉成帝初年入宫,因美而贤,深获殊宠。后赵飞燕入宫,被冷落。学生乙: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通篇写景,从景物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人物凄凉的心境,尤其是以“金井”边“梧桐秋叶黄”的景致渲染了这种幽怨凄清的氛围,梧桐意象在这首诗歌中的运用很重要。3教师点拨提示(1)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2)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3)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4教师提示:通过以上诗词的分析,咱们可以感知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梧桐确已成为一种凄清悲凉的象征。但分析诗歌,咱们还是应该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而不应该一概而论。(五)课件投影显示北宋王安石的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天质:天生的性质。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 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 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多媒体显示思考题:1梧桐具有怎样的特点?2作者借梧桐抒发了自己内心怎样的志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教师随机点拨。明确:1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象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2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几百寻的孤桐,之所以岿然屹立,高干凌霄,是因为它“得地本虚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如果离开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别想“孤高几百寻”了。犹如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英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终于被他的敌手扼死一样。由此我们想到,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的力量来自群众。离开了群众 (大地),再伟大的英雄也将一事无成。 四 课堂小结通过对梧桐意象的分析,咱们明白了在大部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梧桐就包含着凄清悲凉的情感意蕴。但也应该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要通过对作品细腻的解读,把握诗词中情与景(物)水乳交融的关系。五 课外作业收集古典诗词中其它典型意象,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情感意蕴的同时鉴赏诗歌,下次集中交流。提示:如杜鹃、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2月养老护理员初级模考试题+答案
- 2025年全国叉车操作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蒲江保洁服务知识培训班课件
- 蒲城县医院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葡萄酒知识培训课程课件
- 常用日语考试招生简章及答案
- 常德社工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 叉车培训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线性运算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餐厅食品供应商合同标准版模板
- 热控专业培训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 CRH380B型动车组制动系统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输液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 SH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 院感培训试题及
- 开发区财政管理改革研究
-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及数据获取课件
- 电气照明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