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一、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a、内因:a.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b.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b、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二、网络纲要1、原因(一)近代中国报刊业的产生与发展a. 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b. 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办的报刊;c.维新派利用报刊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利用报刊宣传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宣传民主科学思想;d.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 等多种政论性报刊。2、概况一、报刊业走向繁荣a.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b. 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c. 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3、特点a.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b.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4、影响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后, 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 等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2、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二)现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繁荣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1、1905年,中国人成功摄制电影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逐渐走向成熟,三四十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新中国成立后,反映 题材的影片成为电影主题。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一)电影事业的发展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概况:a. 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b.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2、影响: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1、兴起:诞生于 ,90年代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特点:a.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b.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可以高度互动,信息双向传受。3、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三、互联网的兴起(二)电视事业的发展三、重点拓展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阶段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响形成19世纪前期中国丛报万国公报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1873年昭文新报国人自办报的开始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时期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繁荣改革开放以后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采用列表的方式呈现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概貌。时间背景主要表现衣食住习俗交通通讯传媒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布洋装西式饮食花园洋楼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上海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汽车进入中国;冯如制成飞机第一个电报机房;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第一部电话宣传变法与革命思想的报刊;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山装断发易服;婚姻自由、文明简约;社交礼仪;改革历法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勤俭节约、无私奉献长春汽车制造厂;宝成、兰新铁路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党报党刊;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后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色彩缤纷,款式多样“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生活质量提高,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京九铁路、青藏铁路;铁路提速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报纸;电视逐渐普及;中国接入互联网报刊、影视、互联网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1. 报刊: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刊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除了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2. 影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影响人们文化娱乐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设置电视商场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影视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3. 互联网:集报刊和影视的优势于一体,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的互动优势与高度参与感;可以更主动、更便捷、更及时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与传递信息。费用低廉。互联网全方位地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四、同步训练学业测试1.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2.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3.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a报导重大时事 c宣传政治主张b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4.20世纪30年代末,云集上海的外国人多达15万人,作为一个多国殖民下的城市,现代生活无可避免地与世界同步了。当时的上海不可能经历的是()。a街上随时可见穿西装着旗袍的人流 b出门可坐双层公交汽车c在石库门一带可见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d青少年在街头网吧上网冲浪5.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b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c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d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6.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7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 //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8图3是永生老牌收音机的广告。它最早可能出现在a19世纪60、7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20、30年代d20世纪50、60年代 9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具有( )。a传播信息的功能 b学习、办公的功能c娱乐的功能 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10.互联网在改变单词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表现在( )。网上购物 家庭办公 网上炒股 网上银行结算a. b. c. d.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材料二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材料三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央视春晚的创新说明了什么?高考训练12.下列近代报刊中,将归为同一类性质的理由最恰当的是13.申报(1872-1949)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以下文稿不可能刊登于此报的是a“上(光绪)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驾崩)”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b“今和会之划约已宣示矣所谓中国之主张者,今犹有丝毫存在者耶?求助于人者,终不能有成呜呼,国人其自奋。”c“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代表团赴京谈判路经重庆,受到邓小平等西南军政首长以及群众的热烈欢迎”d“何总司令昨抵首都,日降书今晨签字,解除日军武装需三个月始竣事”14.“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这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调的报刊具有( )a权威性b准确性c娱乐性d沟通性15.“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 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 c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16.读右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西装 电话 无线广播 电影a b c d18.一位欧洲的环球旅游家,于1918年来到中国的某个大城市,在该城市他不可能见到a、一群年轻人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b、有人在谈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c、该城市刚好在举办大型舞会 d、读报纸时,看到一则征婚广告1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电影事业出现一些新特点,最主要体现在( )。a.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 b.以左翼电影为主流c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 d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20.“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歌曲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北京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两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定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d徐小姐爱好很多,如读书、阅读申报、看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等21.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a广播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c报纸和杂志 d网络与漫画22.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照像 坐汽车 乘飞机 听广播 看电影a b c d23.时务报经理人汪康年曾说:“自甲午以来,吾华士大夫,鉴于中国以二十一行省之大,四万万之众,败于扶桑三岛,割地偿金,为世大辱。非广译东西文各报,无以通彼之邮;非指陈利病,辨别同异,无以酌新旧之中,及议设时务报馆于上海。”由此可看出创办时务报的主要目的是()a报道甲午战争失败之消息b表达中国士大夫的悲愤心情c阐发维新派的变革思想 d警醒国人、呼吁变法24.右图是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减少文盲传播新知a b c d25.2011年3月11日13: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一不幸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a b c d26.电影喇叭裤飘荡在1983年以山清水秀的小镇为背景,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着流行的迪斯科。当时喇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b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获得成功c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文化侵略28.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29(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8题)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30(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4题)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